基本信息
書名:圖像及視頻可分級編碼
定價:55.00元
作者:王相海,宋傳鳴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030231215
字數:
頁碼:3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圖像及視頻可分級編碼》可供計算機應用、通信與電子係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等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高校教師、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學習參考。
內容提要
本書是關於圖像及視頻可分級編碼的一本學術專著,介紹瞭圖像和視頻信息的冗餘特性、基本編碼方法以及圖像和視頻可分級編碼的含義和分類情況,對DCT和小波變換的基本理論以及圖像和視頻的編碼技術、圖像和視頻的可分級編碼技術進行瞭論述,對圖像和視頻可分級編碼的未來發展方嚮進行瞭展望。
本書可供計算機應用、通信與電子係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等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高校教師、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學習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王相海,遼寜師範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教授、特聘教授,遼寜省重點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帶頭人,蘇州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博士生導師。分彆於1995年、1999年獲得吉林大學理學碩士和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齣站。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信息存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專業委員會委員,遼寜省圖學學會理事。2004年入選遼寜雀第三批百韆萬人纔工程”百人層次”,2007年被評為大連市第四批專傢。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圖像及視頻信息處理、CG/CAGD、多媒體信息安全等。主持完成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遼寜省自然科學基金、遼寜省高等學校人纔支持計劃、遼寜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大連市科技基金和國傢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等課題十餘項,發錶學術論文八十餘篇。
文摘
章 圖像和視頻編碼技術概述
1.1 圖像和視頻信息的冗餘特性
圖像和視頻壓縮對多媒體信息存儲、網上傳輸等應用是必須的,也是可行的。這主要錶現在圖像和視頻信息中通常包含著的冗餘(redundance),這些冗餘要占用額外的存儲空間,通過削減這些冗餘勢必會使原始的圖像和視頻信息得以壓縮。圖像和視頻的這種冗餘一般可分為統計冗餘(statistical redundacy)和心理可視冗餘(psychovisual redundancy)。
1.1.1統計冗餘
圖像和視頻的統計冗餘又可分為空間冗餘(spatial redundancy)、時間冗餘(temporal redundancy)和編碼冗餘(coding redundancy)。前兩種冗餘是圖像和視頻幀中像素之間的冗餘,即圖像和視頻幀中像素問的光亮度保持著程度的相關性,它們之間不是統計獨立的;編碼冗餘則是指從編碼(壓縮)技術的角度,圖像和視頻信息中含有多餘的信息。下麵分彆對這幾種冗餘進行討論。
序言
前言
章 圖像和視頻編碼技術概述
1.1 圖像和視頻信息的冗餘特性
1.1.1 統計冗餘
1.1.2 心理可視冗餘
1.2 信源編碼的信息論結果
1.2.1 信息熵
1.2.2 Shannon的兩個信源編碼定理
1.3 圖像的變換編碼
1.3.1 圖像的變換編碼特性
1.3.2 圖像的正交變換
1.4 量化
1.4.1 均勻量化
1.4.2 非均勻量化
1.4.3 矢量量化
1.5 運動估計與預測
1.6 靜態圖像編碼技術的發展
1.6.1 基於波形的編碼技術
1.6.2 第二代編碼技術
1.6.3 基於分形的編碼技術
1.6.4 麵嚮Inter的圖像編碼技術討論
1.7 視頻編碼技術的發展
1.7.1 基於波形的編碼技術
1.7.2 基於對象的編碼技術
1.7.3 基於模型的編碼技術
1.7.4 基於分形的編碼技術
1.8 圖像和視頻可分級編碼含義及分類
1.8.1 圖像可分級編碼技術
1.8.2 視頻可分級編碼技術
1.9 總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離散餘弦變換與小波變換編碼基礎
2.1 離散餘弦變換
2.1.1 一維離散餘弦變換的定義
2.1.2 二維離散餘弦變換的定義
2.1.3 離散餘弦變換的矩陣錶示
2.1.4 快速離散餘弦變換
2.1.5 基於DCT的整數變換
2.1.6 編碼標準選擇離散餘弦變換的原因
2.2 基於離散餘弦變換的圖像編碼
2.2.1 JPEG的基綫係統
2.2.2 JPEG的無損模式
2.3 基於離散餘弦變換的視頻編碼
2.3.1 MPEG-1視頻編碼標準
2.3.2 MPEG-2視頻編碼標準
2.3.3 MPBG-4視頻編碼標準
2.3.4 H.2 64/MPEG-4AVC視頻編碼標準
2.3.5 AVS視頻編碼標準
2.4 小波分析基礎
2.4.1 從傅裏葉變換到小波變換
2.4.2 連續小波變換
2.4.3 離散小波變換
2.4.4 多分辨率分析
2.4.5 係數分解快速算法
2.4.6 正交小波的構造
2.4.7 緊支集正交小波的構造
2.4.8 緊支集雙正交小波的構造
2.4.9 二維小波的多分辨率分析及Mallat算法
2.4.10 小波圖像編碼的一般構架
2.5 提升方案小波變換
2.5.1 提升方案的定義
2.5.2 基於提升方案的傳統小波構造方法
2.5.3 提升小波變換的基本步驟
2.5.4 整數小波變換
2.6 小波圖像編碼
2.6.1 概述
2.6.2 JPEG-2000圖像編碼標準
2.7 小波基和圖像分解層數對圖像編碼的性能分析
2.7.1 采用的實驗圖像及分類
2.7.2 小波基對不同類型圖像EZW算法性能的影響
2.7.3 小波分解層數對不同類型圖像EZW算法性能的影響
2.7.4 結果分析
2.8 小波視頻編碼
2.8.1 基於空間域運動估計的小波視頻編碼
2.8.2 基於小波域運動估計的視頻編碼
2.9 總結
參考文獻
附錄
第三章 圖像可分級編碼
3.1 概述
3.2 圖像壓縮標準中的可分級編碼概述
3.2.1 JPEG中的圖像可分級編碼分析
3.2.2 :PNG中的可分級編碼分析
3.2.3 JPEG-2000中的可分級編碼分析
3.2.4 MPEG-4VTC中的圖像可分級編碼分析
3.2.5 比較與討論
3.3 基於DCT的圖像可分級編碼
3.4 基於小波的圖像可分級編碼
3.4.1 空間可分級編碼
3.4.2 數率可分級編碼
3.4.3 空間和數率混閤可分級編碼
3.4.4 一種基於內容的數率可分級編碼算法
3.5 基於MP的圖像可分級編碼
3.6 總結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視頻可分級編碼
4.1 概述
4.2 視頻壓縮標準中的可分級編碼概述
4.2.1 MPEG-2中的可分級編碼分析
4.2.2 H.2 63+中的可分級編碼分析
4.2.3 MPEG-4中的可分級編碼分析
4.2.4 H.2 64中的可分級編碼分析、
4.3 基於DCT的視頻可分級編碼技術
4.3.1 MPEG-4中FGS編碼的進一步討論
4.3.2 細粒度可分級視頻編碼研究進展
4.4 基於二維小波的視頻可分級編碼
4.4.1 小波域視頻對象的二維運動估計
4.4.2 小波域視頻對象可分級編碼
4.4.3 幀差圖像的可分級編碼
4.4.4 適應於小波視頻可分級編碼的碼率控製技術
4.4.5 可分級編碼的預測結構
4.5 基於三維小波的視頻可分級編碼
4.5.1 不進行運動估計和補償的三維小波視頻編碼
4.5.2 進行運動估計和補償的三維小波視頻編碼
4.5.3 一種典型的基於三維小波的視頻可分級編碼
4.6 總結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圖像和視頻編碼技術展望
5.1 圖像編碼技術展望
5.2 視頻編碼技術展望
5.2.1 視頻可分級編碼技術方麵
5.2.2 小波域運動估計技術方麵
5.2.3 視頻編碼碼率控製方麵
5.3 總結
參考文獻
對於《圖像及視頻可分級編碼》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關於信息傳遞的智慧。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海量的圖像和視頻數據,而如何高效、靈活地傳輸這些數據,是擺在技術麵前的一大難題。書名中的“可分級編碼”似乎提供瞭一種解決之道。我猜想,這本書會深入探討如何將編碼後的圖像和視頻數據,按照不同的重要程度或復雜度進行劃分。例如,基礎層可能包含最核心的信息,即使在網絡狀況極差的情況下也能保證基本的觀看體驗,而增強層則提供更豐富的細節,用於在網絡條件允許時提升畫質。這樣一來,無論是低帶寬的移動設備,還是高性能的桌麵電腦,都能在各自的限製下獲得最佳的觀看效果。我想象書中會詳細介紹這些編碼層級是如何構建的,以及在編碼和解碼過程中,如何高效地管理這些層級的數據流。或許還會涉及到一些在不同網絡環境下,智能切換解碼層級的算法,以及如何平衡編碼效率和解碼復雜度。這本書的齣現,預示著在未來多媒體通信領域,我們將擁有更智能、更適應不同場景的編碼技術,這無疑會極大地提升我們的信息獲取和體驗。
評分《圖像及視頻可分級編碼》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係列前沿的技術探索。在我的理解中,“可分級編碼”的核心在於一種“按需供給”的策略,它能夠根據不同的接收端的需求和條件,提供不同質量的圖像和視頻數據。想象一下,當你在乘坐顛簸的火車時,手機隻能接收到基礎質量的視頻流,但當你在傢中擁有高速光縴網絡時,則可以享受高清甚至超高清的視覺盛宴。這本書很可能深入解析瞭實現這種“分級”的關鍵技術,包括如何設計高效的編碼器,能夠將數據劃分為多個層級,以及解碼器如何根據可用資源智能地選擇性地解碼這些層級。我猜測書中會詳細介紹各種分級編碼的架構和算法,例如基於小波變換、DCT變換或者深度學習的方法,以及如何保證各層級數據之間的兼容性和效率。同時,我也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評估不同分級編碼方案的性能,例如在不同信道條件下的誤碼率、以及在不同硬件平颱上的計算復雜度。這本書的問世,對於推動多媒體通信技術的進步,尤其是在帶寬受限和設備多樣化的環境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評分這本《圖像及視頻可分級編碼》的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對它內容的好奇心。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翻閱,但從名字上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編碼技術領域的深入鑽研。尤其“可分級”這三個字,讓我聯想到在不同網絡環境下,或者在不同設備性能下,能否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圖像和視頻的質量,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這對於目前我們日益增長的多媒體內容消費需求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課題。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探討一係列復雜的算法和模型,如何將原始的圖像或視頻數據進行多層級的編碼,以便在接收端能夠根據帶寬、處理能力等因素,選擇性地解碼齣不同精度的版本。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壓縮,更是一種智能化的分層傳輸策略。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這些分層編碼的原理,比如如何設計基礎層和增強層,以及不同層級之間的數據依賴關係。同時,我也好奇作者是如何解決在分層編碼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效率問題,例如編碼復雜度、解碼延遲以及對現有硬件的兼容性等。如果書中還能給齣一些實際的應用案例,比如在流媒體直播、視頻會議、或者雲存儲等場景下的應用,那將是錦上添花,讓我對這項技術的實際價值有更直觀的認識。這本書的書名給瞭我極大的想象空間,我相信它一定能帶來很多啓發。
評分在閱讀《圖像及視頻可分級編碼》之前,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它可能涵蓋的內容。這個書名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它暗示瞭一種能夠根據不同需求進行靈活調整的編碼技術。我推測這本書會深入探討如何將圖像和視頻數據進行多層級的編碼,從而在不同的網絡條件下,或者在不同的設備上,提供最佳的觀看體驗。例如,對於網絡帶寬有限的用戶,可以隻解碼基礎層,獲得基本的圖像信息;而對於帶寬充足的用戶,則可以解碼更多增強層,享受更高質量的視頻。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這些分級編碼的理論基礎,比如如何設計高效的編碼結構,以及如何保證各層級之間的數據依賴性和兼容性。我猜想書中還會涉及一些具體的編碼算法和技術,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戰,比如如何平衡編碼的復雜度和解碼的實時性。這本書的齣現,對於在有限的網絡資源下提供高質量的多媒體服務,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非常期待能夠從中學習到寶貴的知識。
評分《圖像及視頻可分級編碼》這個標題,立即引發瞭我對信息傳遞新範式的思考。在如今這個圖像和視頻內容爆炸式增長的時代,如何高效地在各種網絡環境和設備上進行傳輸,成為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本書名所暗示的“可分級編碼”,讓我想象到瞭一種更智能、更靈活的數據處理方式。我猜想,書中會詳細介紹如何將圖像和視頻數據進行層次化的編碼,使得基礎層能夠提供最核心、最必要的信息,而各個增強層則在此基礎上逐步增加細節和質量。這樣一來,即便是網絡連接不佳的用戶,也能獲得基本的視覺內容,而擁有良好網絡環境的用戶則可以享受極緻的視聽體驗。我迫切地想瞭解書中是如何實現這種分級編碼的,包括具體的編碼算法、數據結構的設計,以及在解碼端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性地解碼不同層級的數據。我也好奇作者是否會討論如何評估不同分級編碼方案的優劣,例如在不同信道條件下的錶現,以及對計算資源的要求。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發展注入瞭新的活力,有望解決當前許多實際應用中的痛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