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诊治图册(全彩版)玉米优质高产栽培书籍 玉米种植书籍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大全 玉

玉米病虫害诊治图册(全彩版)玉米优质高产栽培书籍 玉米种植书籍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大全 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商鸿生 著
图书标签:
  • 玉米
  • 病虫害
  • 诊治
  • 栽培
  • 高产
  • 种植技术
  • 农业
  • 全彩图册
  • 玉米栽培
  • 玉米种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
ISBN:9787111567547
商品编码:29581983574
包装:平装
开本:64
出版时间:2017-09-01
页数:116
字数:6900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名:机工社 病虫害田间诊断口袋书 玉米病虫害诊治图册

定价:25.0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第1版第1次印刷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开本:64开

作者:商鸿生

装帧:平装

页数:116

字数:69000

ISBN编码:9787111567547



内容介绍

《玉米病虫害诊治图册(全彩版)》选用了228张彩色照片,全面介绍了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共计27种病害、28种(类)害虫和害螨,其中包括新发现的种类。对每种病害的症状、病原菌、防治方法,以及每种害虫、害螨的为害状、形态特征与防治方法做了全面而精练的文字说明,有助于读者准确地识别玉米病虫害并迅速做出防治决策。《玉米病虫害诊治图册(全彩版)》图文并茂,内容新颖,便于携带,可供种植户、植保技术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药销售人员使用。



目录

前 言

一、玉米病害 1

1 北方炭疽病(眼斑病) 1

2 大斑病 2

3 小斑病 4

4 圆斑病 6

5 灰斑病 8

6 弯孢霉叶斑病 10

7 褐斑病 12

8 普通锈病 14

9 南方锈病 16

10 链格孢叶斑病 17

11 茎基腐病 18

12 全蚀病 22

13 纹枯病 23

14 黑束病 26

15 炭腐病 28

16 干腐病 30

17 顶腐病 32

18 疯顶病 34

19 瘤黑粉病 36

20 丝黑穗病 39

21 穗腐病 41

22 细菌性茎腐病 44

23 粗缩病 46

24 矮花叶病 48

25 条纹矮缩病 50

26 坏死病(致死性坏疽病) 52

27 红叶病 54

二、玉米害虫、害螨 55

1 亚洲玉米螟 55

2 高粱条螟 58

3 桃蛀螟 60

4 草地螟 62

5 黏虫 64

6 棉铃虫 66

7 二点委夜蛾 69

8 玉米叶夜蛾 72

9 斜纹夜蛾 74

10 小地老虎 75

11 双斑萤叶甲 77

12 白星花金龟 79

13 蛴螬 80

14 金针虫 83

15 蝼蛄 86

16 蝗虫 88

17 蟋蟀 91

18 斑须蝽 93

19 稻绿蝽 94

20 粟缘蝽 96

21 盲蝽 98

22 玉米蚜 100

23 禾谷缢管蚜 102

24 玉米耕葵粉蚧 104

25 飞虱 106

26 叶蝉 108

27 蓟马 111

28 叶螨 114



《稻麦病虫害防治宝典:图文并茂的作物健康管理指南》 本书旨在为广大水稻和 به خصوص 小麦种植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病虫害防治解决方案。我们将抛开玉米的范畴,深入探讨稻麦这两种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生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病害和虫害的识别、诊断与防治技术。本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清晰直观地掌握防治要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作物损失,提高产量与品质。 第一部分:稻麦主要病害深度解析与诊断 本部分将聚焦于水稻和 به خصوص 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可能遭遇的各类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以及生理性病害。我们不仅会详细介绍每种病害的典型症状,还会深入剖析其发生的原因,包括病原体类型、传播途径、适宜发病条件(如温度、湿度、降雨量、土壤条件等),以及植株自身抗病性因素。 一、 水稻病害 稻瘟病 (Rice Blast): 症状描述: 详细描述叶片、叶鞘、稻穗颈、稻粒等部位出现的病斑形态,如“眼状斑”、“灰白斑”,以及不同时期病斑的演变。区分叶瘟、穗瘟、颈瘟的特点。 发生原因与条件: 阐述引起稻瘟病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生物学特性,分析高感品种、高氮肥施用、连作、高湿、低温胁迫、昼夜温差大等诱发因素。 诊断要点: 如何通过肉眼观察、病斑形态、病斑上的病原菌结构(如放大镜下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来准确判断。 稻纹枯病 (Rice Sheath Blight): 症状描述: 重点描述病斑初期呈水浸状、后期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至褐色、边缘有褐色细线、内部有灰白色霉状物(菌丝或分生孢子)的特点。描述病斑如何向上扩展,直至包围稻秆,导致稻谷不饱满。 发生原因与条件: 介绍引起纹枯病的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菌核和菌丝生存方式,分析高密度种植、高氮肥、潮湿温暖气候、低洼积水田等有利条件。 诊断要点: 观察病斑的典型形态,以及病斑上可能出现的菌丝和菌核。 稻曲病 (Rice False Smut / Ustilaginoidea virens): 症状描述: 描述病菌侵染颖花,形成橘黄色至黄褐色、海绵状、包有丰富孢子粉的“曲球”的独特外观。 发生原因与条件: 解释稻曲病菌的传播方式,分析高氮肥、偏施磷钾肥、降雨多、日照不足、稻株生长过旺等发病诱因。 诊断要点: 识别橘黄色的“曲球”,以及曲球破裂后散出的黄色孢子粉。 白叶枯病 (Bacterial Leaf Blight of Rice): 症状描述: 描述病菌侵染后,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水浸状斑点,随后扩展为黄褐色至灰白色、波浪状或不规则形的长条形病斑,边缘有水浸状的界限,严重时导致叶片枯白、卷曲。 发生原因与条件: 介绍引起白叶枯病的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的生存环境,分析高温高湿、台风暴雨、机械损伤、病稻草传播等因素。 诊断要点: 观察病斑的水浸状边缘、波浪状扩展,以及用手挤压病斑时可能渗出的乳白色菌脓。 恶苗病 (Seedling Blight of Rice): 症状描述: 描述种子萌发后,幼苗生长异常,表现为矮小、黄化、扭曲、茎叶纤细、根系不发达,甚至腐烂死亡。 发生原因与条件: 讲解由多种病原菌(如腐霉菌、疫霉菌、镰刀菌等)引起,与种子带菌、苗床不洁、低温高湿等密切相关。 诊断要点: 观察幼苗整体生长不良、黄化、矮小等非正常形态,结合种子处理情况进行判断。 二、 به خصوص 小麦病害 小麦锈病(赤霉病、叶锈病、条锈病): 症状描述: 详细区分三种锈病的特点: 赤霉病 (Stripe Rust): 叶片上出现橙黄色至铁锈色、排列成条纹状的夏孢子堆。 叶锈病 (Leaf Rust): 叶片上出现散生、近圆形、铁锈色至红褐色、带黑点的夏孢子堆。 秆锈病 (Stem Rust): 茎秆、叶鞘、叶片上出现较大、深褐色至黑褐色的冬孢子堆。 发生原因与条件: 阐述引起锈病的担子菌(Puccinia spp.)的生活史,分析不同锈病对温度、湿度、风力传播、高感品种、越冬菌源等条件的需求。 诊断要点: 观察病斑的颜色、形状、分布规律,以及病斑上孢子的颜色和形态。 小麦白粉病 (Wheat Powdery Mildew): 症状描述: 描述叶片、茎秆、穗部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丝绒状的霉层,后期霉层会变成灰褐色,并出现散生的黑色小点(霉点)。 发生原因与条件: 讲解由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引起,分析高氮肥、通风不良、生长过密、早播、低温高湿等发病条件。 诊断要点: 识别叶片、茎秆上形成的白色或灰白色霉层。 小麦赤霉病 (Scab of Wheat / Fusarium Head Blight): 症状描述: 重点描述在小麦抽穗灌浆期,麦穗染病后,部分麦穗或整个麦穗的颖壳、浆片、芒部出现水浸状、橙黄色至粉红色霉状物,穗粒变黄、变褐、皱缩,形成“枯白穗”。 发生原因与条件: 介绍引起赤霉病的镰刀菌(Fusarium spp.),分析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上连阴雨、高湿、低温等天气,以及前茬作物为禾本科植物、土壤中病菌量大等有利条件。 诊断要点: 观察麦穗上出现的橙黄色至粉红色霉层,以及病穗的形态。 小麦根腐病 (Wheat Root Rot): 症状描述: 描述小麦根系变黑、腐烂、霉烂,植株矮小、黄化、生长衰弱,甚至枯死。 发生原因与条件: 讲解由多种病原菌(如镰刀菌、腐霉菌、立枯病菌等)引起,与土壤湿度过大、通气不良、土壤板结、轮作不当、病残体堆积等因素密切相关。 诊断要点: 拔起植株,观察根系是否变黑、腐烂,是否有霉烂现象。 小麦黑穗病 (Smut Diseases of Wheat): 症状描述: 区分不同黑穗病的特点: 散黑穗病 (Loose Smut): 麦穗抽出后,谷粒被黑色、疏松的粉末(黑穗孢子)取代,很快被风雨吹散,仅留下裸露的穗轴。 散黑穗病 (Covered Smut): 谷粒被灰黑色、致密的包膜(黑穗病菌菌瘿)包裹,形成“黑球”,通常不易破裂,植株形态可能无明显变化。 发生原因与条件: 介绍引起黑穗病的黑粉菌,分析其通过种子传播,以及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诊断要点: 观察病穗的外观,散黑穗病穗的粉末状,散黑穗病穗的包膜状。 第二部分:稻麦主要虫害深度解析与诊断 本部分将系统介绍稻麦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主要害虫,包括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发生规律以及识别方法。 一、 水稻主要害虫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 形态特征: 详细描述不同种类稻飞虱的体色、体形、翅膀特点(是否具透明斑)。 生活习性与为害: 阐述其栖息场所(叶鞘基部、稻田杂草)、吸食方式(锉吸式),描述其造成的“落苗”、“枯心苗”现象,以及传播稻瘟病等病毒性病害。 发生规律: 分析其代数、迁飞规律、繁殖特点,以及与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向)的关系。 诊断要点: 检查稻株基部叶鞘内是否有成虫、若虫,观察植株是否出现黄褐色或灰褐色斑点、枯黄、倒伏等现象。 稻纵卷叶螟 (Rice Leaf Folder): 形态特征: 描述其幼虫(菜青虫状,绿色,头部黑褐色)和成虫(黄褐色)的特点。 生活习性与为害: 讲解幼虫吐丝将叶片卷折起来,在叶鞘内啃食叶肉,形成“白条”或“卷叶”的为害状。 发生规律: 分析其发生代数、繁殖特点。 诊断要点: 检查稻田中是否有卷曲的叶片,打开卷叶检查内部是否有幼虫。 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稻螟虫): 形态特征: 描述不同螟虫幼虫的体色、头部特征。 生活习性与为害: 重点讲解幼虫钻入稻茎基部或生长点,啃食内部组织,造成“螟虫心叶”、“枯心苗”、“穗虫”等危害。 发生规律: 分析其发生代数、越冬方式、迁飞规律。 诊断要点: 观察稻株是否出现“枯心叶”,拔出稻株检查茎基部是否有虫孔、虫粪,或有幼虫潜伏。 稻蓟马 (Rice Thrips): 形态特征: 描述其体形小、颜色多样(黄褐色、黑色等)的特点。 生活习性与为害: 讲解其刺吸式口器,锉吸稻叶、稻穗的汁液,造成叶片出现灰白色条斑,穗部颖壳粗糙、退色,影响结实。 发生规律: 分析其发生代数、与温度、湿度的关系。 诊断要点: 检查稻叶是否有灰白色条状或点状退色斑,尤其在叶片下表面。 二、 به خصوص 小麦主要害虫 麦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 形态特征: 描述蚜虫体形小、颜色多样(绿色、黄绿色、黑色等),有翅或无翅的特点。 生活习性与为害: 讲解其锉吸小麦茎、叶、穗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矮化、叶片卷曲。同时,蚜虫的排泄物(蜜露)会诱发煤污病。 发生规律: 分析其发生代数、繁殖特点,以及与温度、寄主植物的关系。 诊断要点: 检查小麦植株的嫩叶、茎秆、穗部是否有聚集的绿色或黄色小虫。 麦穗蝇(灰地种蝇): 形态特征: 描述其灰褐色的小蝇类成虫。 生活习性与为害: 讲解其幼虫(蛆)钻入麦穗,啃食麦粒,造成麦粒不饱满、畸形、空壳。 发生规律: 分析其发生代数、与土壤湿度、温度的关系。 诊断要点: 在麦穗形成期,检查麦穗是否有幼虫危害的迹象,如麦粒被啃食。 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 形态特征: 描述蛴螬(乳白色、C形幼虫)、金针虫(金黄色、坚硬的幼虫)、地老虎(体色多变、善于钻土的幼虫)的特点。 生活习性与为害: 讲解它们在土壤中活动,啃食小麦的根、茎、芽,造成植株矮化、黄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地老虎的幼虫昼伏夜出,取食幼苗的地面部分,造成“断苗”现象。 发生规律: 分析其发生代数、越冬方式、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 诊断要点: 检查麦田土壤,是否发现上述幼虫。观察麦苗是否出现“断苗”、“枯萎”等现象。 粘虫(灰翅夜蛾): 形态特征: 描述其体色变化大(黑褐色、灰褐色、绿色等)的幼虫,以及灰褐色成虫。 生活习性与为害: 讲解其幼虫白天潜伏在土壤中或草丛中,夜间出来取食小麦的叶、茎、穗,造成“光杆”或“光芒”现象。 发生规律: 分析其发生代数、迁飞规律,以及与气象条件(特别是干旱、温暖)的关系。 诊断要点: 观察麦田是否有大片叶片被啃食,植株茎秆光秃。 第三部分:稻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本部分将提炼前面章节的诊断信息,结合最新的农业科学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一套科学、高效、绿色的稻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农业防治: 强调轮作倒茬、深耕土壤、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如排水、通风、施肥)等基础性措施的重要性。 物理防治: 介绍诱杀、驱赶等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成虫、安装防虫网、利用生物节律进行防治等。 生物防治: 重点介绍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捕食螨、瓢虫、食虫虻等)、微生物农药(如 Bt 菌、白僵菌、绿僵菌等)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倡导绿色、环保的防治理念。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农药。详细讲解不同病虫害对应的推荐农药种类、剂型、使用浓度、施药时间、施药方法,以及安全用药注意事项,强调精准施药、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抗药性管理: 阐述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轮换用药、混合用药、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等方式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病虫害监测预警: 介绍常用的病虫害监测方法(如田间普查、药剂防治效果调查、虫情测报)以及病虫害信息发布渠道,指导农民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治。 疫病流行病学与预测: 结合气候变化、环境因素,对稻麦病虫害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为农民提供预警信息,以便提前做好防治准备。 病虫害综合防治案例分析: 选取几个典型稻麦产区,结合实际发生的病虫害情况,详细解析其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效果,为读者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第四部分:绿色、高效的稻麦种植技术 除了病虫害防治,本书还将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种植技术,全面提升稻麦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土壤改良与培肥: 介绍有机肥、绿肥、秸秆还田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植株自身抗病虫能力。 科学施肥: 讲解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合理配比与施用方法,强调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避免偏施、滥施化肥。 水分管理: 介绍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以及科学灌溉、排水的技术,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品种选择与搭配: 指导读者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稻麦优良品种,并可以考虑品种间的合理搭配,以降低整体病虫害风险。 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的实施: 强调将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措施有机结合,形成一套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作物、特定病虫害的个性化防治方案。 农药安全使用与环境保护: 再次强调农药安全使用的重要性,包括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科学合理施药,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 鼓励建立区域性或专业合作社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本书力求通俗易懂,语言精练,避免专业术语的堆砌,并配以大量清晰的病虫害彩色图片,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识别病虫害。通过学习本书,广大稻麦种植者将能更有效地管理作物健康,提高生产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曾经的农技推广员,虽然现在已经不在一线工作,但对玉米种植技术一直保持着关注。我知道,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玉米的种植模式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这套书的名称中包含了“优质高产栽培”和“技术大全”,这表明它应该是一本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著作。我希望它不仅能介绍基础的玉米种植知识,更能包含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推广应用的技术。例如,在品种选育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是否有更环保、更高效的新型药剂或防治技术?在管理方面,是否有一些基于大数据或智能化技术的管理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分析,能够启发我思考,并对当前玉米种植领域的发展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玉米种植技术、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书籍。市场上同类书籍不少,但很多都过于零散,或者内容更新不及时。这套书我最看重的就是它的“图册”性质,我认为对于玉米病虫害的诊断,直观的图像资料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准确的病虫害图片,并配以详实的文字描述,让我能够准确地辨别出玉米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快速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涵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常见病虫害,并且提供一些预防性的措施,让我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减少损失。除了病虫害,我也对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技术感兴趣,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土壤改良、施肥管理、合理密植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分享。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想入手了,一直没找到特别合适的。我是一名新手农民,去年种了点玉米,收成不太理想,主要还是经验不足,很多问题都是边摸索边解决,走了不少弯路。听朋友说这套书特别好,图文并茂,而且讲得很详细,从选种、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几乎涵盖了玉米种植的全过程。我特别看重它的“图册”部分,因为我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很多时候光看文字描述很难准确判断,有图就能直观地对照,大大提高了诊断和处理问题的效率。而且听说它还是全彩版的,这点我也很期待,毕竟好的视觉效果能让人更有学习的动力。我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能掌握一些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至少能让我今年种的玉米比去年强不少,少走弯路,省心省力。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家里孩子对农业有兴趣,想让他多了解一些关于粮食作物种植的知识。我平时不太懂这些,但知道玉米是我们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种植过程其实有很多学问。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不要太专业化,能够通俗易懂,即便是初学者也能看得明白。我最看重的是它能教会孩子一些基础的种植技能,比如如何辨别玉米苗是否健康,遇到常见病虫害时该怎么处理。如果书中包含一些种植的小窍门,或者能让孩子感受到种植的乐趣,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这本书能激发他对农业的兴趣,培养他对大自然的认识,同时也能学到一些实用的知识。毕竟,了解粮食是怎么来的,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一课。

评分

我是一名经验比较丰富的玉米种植户,每年都会种几十亩地,但总觉得在产量和品质上还能再提升一个档次。这几年,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也一直在关注一些比较新的、实用的种植技术。这套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全面,“优质高产栽培书籍”和“高产栽培技术大全”这两个词吸引了我。我尤其想了解在当前环境下,有哪些更先进的育种技术,如何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灌溉来最大化提高产量,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一些近年来才出现的、或者比较顽固的病虫害。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而是能有一些更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比如针对特定品种的优化管理方案,或者一些利用现代科技(如无人机、测土配方施肥等)来提升效率的方法。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进一步优化我的种植模式,实现更高效、更经济的生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