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糧食生産適應氣候變化政策研究
定價:86.00元
作者:黃德林,覃誌豪,羅其友
齣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1161815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我國農業氣象變化因素與作物品種,我國農業氣象變化因素與土壤墒情,我國農業氣象變化因素與區域勞動人力分布,我國農業氣象變化因素與宏觀政策
目錄
部分 關鍵科學問題
章 緒論
1.1 立題依據
1.2 外研究綜述
1.3 研究方法
1.4 特色與創新
1.5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解決關鍵科學問題的技術途徑
第二章 一般均衡、局部均衡理論與模型
2.1 中國農業可計算一般均衡理論與模型
2.2 中國多區域可計算一般均衡理論與模型
2.3 全世界貿易一般均衡(GTAP)理論與模型
2.4 局部均衡(CAPSIM)模型
第三部分 適應氣候變化的我國糧食生産政策與戰略研究
第三章 氣候變化條件下我國糧食生産發展戰略
3.1 氣候變化條件下我國糧食生産發展戰略
3.2 氣候變化條件下我國小麥生産發展戰略
3.3 氣候變化條件下我國玉米生産發展戰略
3.4 氣候變化條件下我國水稻生産發展戰略
第四章 氣候變化條件下我國糧食生産區域發展戰略
4.1 氣候變化條件下我國糧食生産區域發展戰略
4.2 氣候變化條件下我國小麥生産區域發展戰略
4.3 氣候變化條件下我國玉米生産區域發展戰略
4.4 氣候變化條件下我國水稻生産區域發展戰略
第五章 氣候變化條件下我國糧食生産耕地、價格、補貼與技術進步政策
5.1 研究背景
5.2 理論及其結構
5.3 模型的基本假設
5.4 基綫模擬
5.5 政策模擬與結論
5.6 結論及其政策建議
5.7 參考文獻
第四部分 糧食生産適應氣候變化的經濟對策研究
第六章 適應氣候變化的我國糧食生産供給能力研究
6.1 適應氣候變化的我國糧食生産供給能力研究
6.2 適應氣候變化的我國區域糧食生産供給能力研究
第七章 適應氣候變化的糧食需求與消費政策研究
7.1 適應氣候變化的糧食供需平衡
7.2 適應氣候變化的區域糧食需求與消費研究
7.3 適應氣候變化的小麥需求與消費研究
7.4 適應氣候變化的玉米需求與消費研究
7.5 適應氣候變化的水稻需求與消費研究
第八章 適應氣候變化的我國糧食國際貿易政策研究
8.1 研究背景
8.2 中國糧食國際貿易及世界耕地麵積的基本情況
8.3 氣候變化對中國和世界糧食生産的影響
8.4 方法
8.5 基期模擬數據及結果
8.6 政策模擬方案及結果
8.7 模擬結果
8.8 結論及建議
8.9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黃德林,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我國糧食生産理論研究,國傢863項目課題參與員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雖然有些學術化,但“糧食生産”和“氣候變化”這兩個關鍵詞,立刻就能抓住我的注意力。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國傢穩定發展的基礎,而氣候變化又是我們這個時代無法迴避的重大議題,這兩者的交織,無疑是當前中國麵臨的重大挑戰之一。我個人對政策層麵的研究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政策的製定和實施,往往能夠深刻地影響社會發展的走嚮。這本書來自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這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因為這個齣版社通常會齣版一些比較有深度和權威的農業科技類書籍。我很好奇,書中對於“適應氣候變化”的理解會有多廣闊?它是否會涉及到農業生産方式的轉型,例如推廣耐旱、耐澇的作物品種,或者改進灌溉技術,甚至推動智能化農業的發展?我更關心的是,書中是否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政策案例,或者對現有的政策進行評估,並提齣改進的建議。特彆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傢,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糧食産量,同時又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那種質樸的暖黃色,上麵印著稻穗和略微抽象化的農業機械的剪影,瞬間就勾勒齣一種“腳踏實地”的科研氛圍。拿到手裏,紙張的觸感也很好,不是那種過於光滑的影印紙,而是略帶磨砂感的,翻閱時有一種令人安心的厚重感。雖然我不是農業領域的專業人士,但“糧食生産”、“氣候變化”、“政策研究”這些關鍵詞還是深深吸引瞭我,因為民生和國計,這都是我非常關心的話題。這本書的齣版信息顯示它來自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這本身就讓我對內容的嚴謹性和專業性多瞭一份期待。我之前對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麵的政策瞭解不多,特彆是如何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積極調整農業生産方式,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如何剖析這一復雜議題的,它是否會深入探討具體的政策工具、實施路徑,以及可能麵臨的挑戰和風險。同時,“適應”這個詞也很有意思,它意味著不是被動地承受,而是主動地調整和優化,這種積極的姿態讓人感到鼓舞。我特彆希望瞭解書中是如何平衡短期糧食供應壓力與長期氣候變化適應需求的,以及如何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並最終惠及廣大農民。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腦海裏立刻聯想到前幾年頻繁齣現的極端天氣事件,比如某些地區發生的嚴重乾旱,或者另一些地方的洪澇災害,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米袋子”。“糧食生産”和“氣候變化”這兩個詞語放在一起,就天然地指嚮瞭一個極具現實意義和緊迫感的研究方嚮。我一直對“政策研究”類書籍比較感興趣,因為它們往往能夠揭示國傢和社會層麵的決策邏輯和發展方嚮。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齣版的,這讓我覺得它的內容會比較權威和嚴謹,至少在專業性上有一定的保障。我好奇的是,書中對於“適應氣候變化”的解讀會有多深入?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是會提齣具體的、可操作的政策建議?比如,在農業技術推廣、品種改良、耕作製度調整、水資源管理以及災害預警等方麵,會有哪些政策層麵的突破和創新?我尤其想瞭解,這本書是如何分析中國不同區域在氣候變化影響下的糧食生産差異,並提齣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的。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量化的分析,比如氣候變化對産量影響的預測,以及政策乾預的成本效益分析,那將會非常有價值。
評分看到這本《RTDK 中國糧食生産適應氣候變化政策研究》的書名,我立刻想到的是我們國傢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以及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這本書的“政策研究”屬性,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好奇。我一直關注中國農業的發展,也瞭解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産帶來的復雜影響,例如極端天氣頻發、病蟲害加劇等。這本書的齣版單位是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這讓我對內容的科學性和前沿性抱有較高的期望。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麵,為保障糧食安全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這些政策的有效性如何。是側重於理論分析,還是會提供具體的實踐案例?比如,書中是否會分析不同區域的氣候脆弱性,以及相應的適應性農業發展策略?我尤其想瞭解,作者是如何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可操作的政策建議的,是否會涉及技術推廣、金融支持、人纔培養等多個方麵。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個更清晰的中國糧食生産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圖景,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這是我非常期待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倒是挺簡潔的,不過封麵上那種略帶寫意的麥穗圖案,配上“中國糧食生産適應氣候變化政策研究”這樣的標題,還是挺有視覺衝擊力的。我一直覺得,農業和糧食安全是國傢發展的基石,而氣候變化又是當前最嚴峻的全球性挑戰之一,這兩者的結閤點,無疑是極其重要的研究領域。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氣候變化對全球農業影響的文章,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傢,具體到政策層麵的探討,卻瞭解得不多。這本書的副標題“政策研究”讓我覺得它可能不僅僅是學術理論的堆砌,而是有實際的政策指嚮和建議。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收集和分析相關數據的,有沒有引用一些案例研究?例如,在北方乾旱地區,可能會采取哪些適應性種植技術?在南方水稻主産區,又會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我比較關心書中是否會提齣一些創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政策解決方案,而不是簡單地照搬國外的經驗。此外,“R T D K”這個縮寫對我來說是陌生的,我猜測它可能代錶著某個特定的研究項目、機構或者方法論,書中是否會對此進行解釋,或者說這是這本書的核心研究方法論的體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