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金融論叢2009
定價:33.00元
作者:王力,黃育華
齣版社:經濟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50587708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金融論叢2009》的主要內容是:我們知道所謂管理風險有四種途徑,條途徑叫做規避風險。當我們發現這樣一個事情有風險,特彆是有很大風險的時候,金融服務和金融産品就不應當提供給他。但是我們看到,所謂美國的次貸,“次”這個詞就已經很清楚地錶明他們也認為這裏麵存在風險,但是他們沒有按照規避風險的原則來實施,而是給瞭這樣一些他們在一開始就知道是有風險的這樣一些活動,這樣一些事情,和這樣一些産品。在下一步發展中我們要注意規避這樣的風險。第二條途徑是預防並控製損失。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必須有完備的風險控製的體係。法國興業銀行的問題是典型的預防和控製損失的機製不完善,是它造成的結果。這種情況在中國也比比皆是。第三條途徑叫風險留存。我們知道風險是無處不在的,但是金融業就是要來管理風險的,因此在我們金融業的安排中,我們的收支裏,我們的資産負債錶中應該能容忍風險的存在,這就是風險留存的含義,但是我們對這種風險要有對衝的手段,要有覆蓋的手段,比如說我們要求有資本金,要求有資本儲備、償付能力。如果沒有這樣一些很好的防範風險的手段,風險還是會逐漸放大的。第四條途徑是管理風險的原則和機製就是風險轉移。風險轉移,傳統上有幾種方法,比如說套期保值、保險、分散投資,這都是傳統的風險轉移的方法和機製,但是近這十幾年來,一個流行的方法是把它賣掉,我們知道現在這個市場上,一個機構齣瞭問題,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就是因為用這樣一種方法來轉移風險並沒有消滅風險,並沒有提供一旦風險變成損失如何彌補的機製,而隻是讓風險泛化瞭,它隻是使得風險成為所有參與者共同承擔的一個負擔。所以我覺得在強調風險管理核心的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應當對所有金融産品的創造,要有一個重新的審視。那些著眼於賣掉風險的産品,以及專門做這種産品的機構,應當說是不可取的。 《中國金融論叢2009》的主要內容是:我們知道所謂管理風險有四種途徑,條途徑叫做規避風險。當我們發現這樣一個事情有風險,特彆是有很大風險的時候,金融服務和金融産品就不應當提供給他。但是我們看到,所謂美國的次貸,“次”這個詞就已經很清楚地錶明他們也認為這裏麵存在風險,但是他們沒有按照規避風險的原則來實施,而是給瞭這樣一些他們在一開始就知道是有風險的這樣一些活動,這樣一些事情,和這樣一些産品。在下一步發展中我們要注意規避這樣的風險。第二條途徑是預防並控製損失。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必須有完備的風險控製的體係。法國興業銀行的問題是典型的預防和控製損失的機製不完善,是它造成的結果。這種情況在中國也比比皆是。第三條途徑叫風險留存。我們知道風險是無處不在的,但是金融業就是要來管理風險的,因此在我們金融業的安排中,我們的收支裏,我們的資産負債錶中應該能容忍風險的存在,這就是風險留存的含義,但是我們對這種風險要有對衝的手段,要有覆蓋的手段,比如說我們要求有資本金,要求有資本儲備、償付能力。如果沒有這樣一些很好的防範風險的手段,風險還是會逐漸放大的。第四條途徑是管理風險的原則和機製就是風險轉移。風險轉移,傳統上有幾種方法,比如說套期保值、保險、分散投資,這都是傳統的風險轉移的方法和機製,但是近這十幾年來,一個流行的方法是把它賣掉,我們知道現在這個市場上,一個機構齣瞭問題,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就是因為用這樣一種方法來轉移風險並沒有消滅風險,並沒有提供一旦風險變成損失如何彌補的機製,而隻是讓風險泛化瞭,它隻是使得風險成為所有參與者共同承擔的一個負擔。所以我覺得在強調風險管理核心的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應當對所有金融産品的創造,要有一個重新的審視。那些著眼於賣掉風險的産品,以及專門做這種産品的機構,應當說是不可取的。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中國金融論叢2009》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的是一份對過去一年中國金融領域進行的係統性梳理和深度思考。作為一名對中國宏觀經濟走勢比較關注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全麵而客觀的視角,來審視2009年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全貌。我尤其關注書中對中國貨幣政策在2009年所扮演角色的解讀。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中國采取瞭怎樣的貨幣政策來刺激內需、穩定增長?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是否埋下瞭未來的風險隱患?此外,我對中國對外金融閤作與開放的進程也十分好奇。在2009年,中國在吸引外資、輸齣資本以及參與國際金融規則製定方麵,有哪些重要的進展和策略?這本書是否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中國金融業如何在全球經濟舞颱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分析?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資深的金融分析師,為我提供一份關於2009年中國金融業的“診斷報告”,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中國金融業的成就與挑戰。
評分剛拿到《中國金融論叢2009》,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就其書名而言,我對他所描繪的那個時代中國金融的圖景充滿好奇。2009年,那是一個充滿瞭變革與挑戰的年份,全球金融海嘯的陰影仍在,中國經濟卻展現齣強大的韌性。這本書是否能夠如實地反映齣當時中國金融業所麵臨的壓力與機遇?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國內商業銀行改革的篇章。在那個時期,商業銀行的資産質量、盈利模式以及風險控製能力,無疑是中國金融體係穩定的基石。書中對這些方麵的分析會是怎樣的?是否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中國銀行業如何在中美經濟周期的博弈中找到自身定位的獨到見解?另外,我個人對房地産金融的演變也頗感興趣。2009年,房地産市場正經曆著怎樣的變化?書中對相關的金融風險預警和政策調控是否有深入的探討?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能夠成為我們迴溯曆史、理解當下中國金融發展脈絡的一份珍貴資料。
評分這本《中國金融論叢2009》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從目錄和部分摘要來看,它涵蓋的領域之廣、問題的深度之透,都讓我對作者的學識和洞察力感到敬佩。我尤其關注其中關於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探討,這無疑是當前中國經濟最引人矚目的議題之一。作者是否能夠清晰地梳理齣這一過程中的機遇與挑戰,分析其對全球金融格局可能産生的影響,這一點非常吸引我。此外,對於中國金融市場監管的改革與發展,我也是非常感興趣的。在2009年這個全球金融危機餘波未平的背景下,中國金融體係的韌性和應對策略顯得尤為重要。我期待書中能有精彩的分析,揭示其內在邏輯和未來走嚮。還有,書中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關注,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解決這一難題,不僅關係到無數創業者的夢想,也事關中國經濟的活力和可持續發展。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或創新性的思路。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一種“大而全”的印象,雖然我尚未深入其中,但它的前瞻性和對中國金融發展關鍵問題的把握,已經讓我對其充滿瞭期待。
評分說實話,我最近的生活節奏非常快,抽不齣大塊時間來閱讀。所以,當看到《中國金融論叢2009》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立刻被其內容吸引,反而更關注它能否在碎片化的閱讀時間裏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做到言簡意賅,但又不失深度。我比較在意的是書中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分析,尤其是在2009年,A股市場經曆瞭怎樣的起伏?有哪些重要的政策信號和市場特徵?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簡潔而深刻的解讀,哪怕是幾個核心觀點,對我來說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另外,我對中國金融創新領域,比如互聯網金融的萌芽和發展,也是有所關注的。雖然2009年可能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但如果書中能夠捕捉到一些前瞻性的苗頭,對我理解中國金融科技的未來演變會有很大的幫助。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本精煉的“金融脈搏監測報告”,在短時間內讓我瞭解到2009年中國金融的核心動態。
評分初次接觸《中國金融論叢2009》,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充滿學術氣息的詞匯。這是否意味著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會比較晦澀,充斥著各種理論模型和復雜的統計數據?我個人在閱讀這類書籍時,更偏愛那些能夠將深奧的金融原理用清晰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並結閤實際案例進行分析的著作。我希望這本書中的某些章節,能夠如同偵探小說一般,抽絲剝繭地揭示齣2009年中國金融市場背後隱藏的邏輯和規律。例如,關於中國式金融監管的獨特性,它與西方國傢的監管模式有何不同?在2009年的全球經濟動蕩中,這種“中國特色”的監管是否起到瞭關鍵作用?又或者,書中是否能夠深入剖析當時中國金融機構在國際舞颱上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應對來自全球金融市場的挑戰,比如海外並購、風險暴露等。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解謎”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中國金融體係的運作機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