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貨幣運行的邏輯
定價:76.00元
售價:55.5元,便宜20.5元,摺扣73
作者:李子聯
齣版社:經濟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14155662
字數:270000
頁碼:28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李子聯編著的這本貨幣運行的邏輯--經濟片段中的貨幣決定效應與政策》通過摘取經濟片段中的幾個貨幣事件嘗試揭示貨幣運行的內在邏輯,本書共包括7章,章是人民幣升值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第2章人民幣匯率變動的效應,第3章是貨幣流動性及其效應,重點在於分析貨幣流動性的影響因素及其所帶來的經濟效應,第4章是貨幣金融與經濟增長,第5章是貨幣與通貨膨脹的關係,重點在於分析貨幣變動的價格效應,第6章是不確定件衝擊下的貨幣政策,第7章是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評估。
李子聯(1985-),江西贛州人,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江蘇師範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校聘),主要研究方嚮為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曾獲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奬、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奬和江蘇省博士學位論文奬;在《世界經濟與政治》、《經濟學動態》、《經濟管理》和《經濟科學》等核心雜誌公開發錶論文40餘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光明日報(理論版)》和復印資料二次轉載;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和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一般項目各l項,參與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15餘項。
這本書的章節安排非常巧妙,循序漸進,邏輯嚴密。我喜歡作者在解釋復雜的金融概念時,會引用大量的現實案例和曆史故事,這讓原本晦澀難懂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講解“貨幣的創造”時,作者沒有直接給齣枯燥的公式,而是通過講述銀行如何通過發放貸款來“憑空”創造貨幣的過程,讓我直觀地理解瞭這個看似“魔法”的過程。這種“講故事”的方式,讓我在閱讀過程中絲毫不會感到疲倦,反而會越讀越有興趣。此外,作者對“貨幣的價值儲存功能”的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我過去一直認為,隻要是貨幣,都可以很好地儲存價值,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通貨膨脹、經濟危機等因素都會侵蝕貨幣的價值,而且不同類型的貨幣在價值儲存能力上存在顯著差異。這對於我進行理財規劃,乃至理解一些宏觀經濟政策的意圖,都起到瞭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評分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顛覆瞭我過去對一些經濟現象的認知。我一直以為,價格上漲或者下跌,無非就是供需關係在起作用,簡單明瞭。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貨幣背後更深層次的邏輯,它不僅僅是價格的反映,更是信用的載體,是國傢意誌的體現,甚至是某種程度上社會共識的凝結。作者在探討貨幣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時,用瞭不少曆史上的例子,比如金本位時期的貨幣穩定性,以及後來紙幣脫離黃金錨定後所帶來的巨大變革。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作者分析瞭不同國傢發行貨幣的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如何影響到國際貿易和地緣政治格局。這一點讓我覺得非常震撼,原來我們每天接觸到的貨幣,背後隱藏著如此復雜的博弈和權力鬥爭。而且,作者對於“通貨膨脹”的解讀,也比我之前理解的要深入得多,他指齣瞭通脹的多種成因,以及它對不同階層人群的截然不同的影響。讀完這部分,我纔恍然大悟,很多時候我們感受到的生活壓力,甚至一些社會不公,都與貨幣的運行邏輯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次深入的靈魂對話,而非簡單的知識灌輸。作者在行文中,始終保持著一種冷靜而深刻的觀察視角,他並沒有急於給齣現成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質疑。我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會停下來,迴味作者提齣的觀點,並將其與我自己的生活經驗聯係起來。比如,當他談到“貨幣的權能”時,我纔意識到,我們平時所說的“貧窮”或“富有”,很大程度上就是對貨幣權能的擁有程度的不同。這種洞察讓我對社會階層和貧富差距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書中還探討瞭“貨幣倫理”的問題,比如一些金融活動背後的道德睏境,以及貨幣在加劇社會不平等方麵的潛在作用。這一點是我在以往閱讀的任何一本關於貨幣的書籍中都沒有深入思考過的。這本書讓我明白,貨幣不僅僅是數字和符號,它承載著人類的欲望、創造力和社會結構,理解貨幣的運行邏輯,就是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那種沉靜而又力量感十足的色調,加上書名《貨幣運行的邏輯》本身就自帶一種探索的神秘感。我拿到書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雖然我不是金融領域的專業人士,但對金錢如何運作,以及它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麵麵扮演的角色一直充滿瞭好奇。這本書的序言部分,作者就用一種非常平實卻引人入勝的方式,勾勒齣瞭貨幣在現代社會中的核心地位,它不僅僅是交換的媒介,更是一種深刻影響著權力結構、社會關係乃至個人命運的無形力量。我特彆喜歡作者在開頭拋齣的幾個問題,比如“我們真的理解我們手中的紙幣或數字賬單嗎?”,“貨幣的價值從何而來?”,這些問題直擊人心,讓我立刻産生瞭一種想要深入瞭解的衝動。而且,作者並沒有直接拋齣艱澀的理論,而是從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入手,比如商品的價格波動,或者一個國傢的通貨膨脹是如何影響普通百姓的購買力,這種方式讓原本可能枯燥的金融概念變得生動起來。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貨幣”本身,更是關於“人性”、“社會”以及“未來”的觀察。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作者似乎總能在看似不經意的筆觸中,揭示齣事物的本質。我尤其欣賞他對“信用”這一概念的闡釋。在很多經濟學著作中,信用更多地被看作是金融機構或個人的信譽,但這本書把它提升到瞭一個更高的維度,將貨幣的發行、流通乃至價值的穩定,都與社會整體的信用體係緊密相連。作者探討瞭“信任”在貨幣係統中的作用,以及當這種信任崩塌時,會對整個經濟和社會造成多麼毀滅性的打擊。他通過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一些曾經輝煌一時卻因為信用危機而衰落的國傢,讓我深刻體會到“信用”的脆弱性與重要性。而且,作者在分析貨幣的“未來走嚮”時,也頗具遠見。他提到瞭數字貨幣的興起,以及它可能對現有貨幣體係帶來的顛覆性影響,這部分內容讓我對未來的經濟形態充滿瞭思考。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頭腦風暴,不斷刷新著我對“錢”這個概念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