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地球大视野丛书——分享海洋
定价:30.00元
售价:20.1元,便宜9.9元,折扣67
作者:郭友钊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075400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此套丛书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不仅反映了地球科学的**成果和21世纪地球科学面临的新课题,而且告诉了同学们如何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文字优美,可读性强,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具有原创性的科普著作。
内容提要
本书对变幻的海洋、海洋资源及海洋灾害作了全面的介绍,意在说明海洋中的所有变化均与人类的生命与财产攸关,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攸关;海洋已有的资源与正在生成的资源,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海洋不仅恩赐人类财富,也带给人类灾难;人类正在创造海洋的新文明,也正在分享着海洋的新文明。
目录
前言章 变幻万千的海洋 什么是海,什么是洋? 地球上的海洋何时出现? 海水的温度随时、随地而变吗? 海水有咸淡之分吗? 海水中的盐从何处而来? 海洋中是否有汹涌的洋流? 表层环流中哪里是源头活水? 海洋深处真是静如止水吗?洋流能上能下吗? 暖流是如何雪中送炭的? 中国近海的海水是如何流动的? 世界渔场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是海平面宁史前海平面如何变化? 潮汐处处相同吗? 潮起潮落为哪般? 海岸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的海岸为何千变万化? 海底深处也有山川平原吗? 您了解我国近海的海底地形吗? 冰冷的海底有猛烈的火山爆发吗? 海底一直在扩张吗?第二章 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水中蕴藏哪些资源? 潮差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能源吗? 洋流也可作为资源改造利用吗? 滨海砂矿知多少? 海洋石油如何形成? 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前景如何? 可燃冰是未来理想的能源吗? 结核、结壳为何如此诱人? 海底地热能够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吗?第三章 直面海洋灾害 海水变冷变热时全球会出现灾害吗? 海水极冷时地球会遭受白色恐怖吗? 海水温度的上升会受到抑制吗? 谁是海水忽冷忽热的主谋? 深海温度变化有何严重后果? 谁是海岸带荒漠化的罪魁祸首? 风与潮是如何沆瀣一气的? 您了解海啸吗? 海底地震知多少? 海平面变化对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海平面变化对人类有何影响? 人类如何干涉海平面的变化? 中国需要修筑沿海万里长城吗?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具有哪些深远意义?结束语
作者介绍
郭友钊,福建霞浦人。历任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察研究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现为中国国土资源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九三学社河北省省委委员、廊坊市副主委。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生命的印痕》,长篇报告文学《走向海洋》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让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海洋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地球、关于未来的书。它用极其宏大的视角,展现了海洋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从微观的浮游生物,到宏观的洋流系统,再到地球的气候调节,无不体现出海洋的巨大影响力。书中关于海洋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也让我印象深刻。从古代的航海贸易,到现代的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时,并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充满热情和感染力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娓娓道来。读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有了更深的敬畏和责任感。我明白了,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未来。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叙事方式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报告形式,而是巧妙地融入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海洋保护的章节,作者讲述了许多关于人类活动对海洋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塑料污染、过度捕捞等,但并没有一味地渲染悲观情绪。相反,它更侧重于讲述那些致力于海洋保护的科学家、环保组织以及普通人的努力和成就。这些故事充满了希望和力量,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能汇聚成巨大的改变。我读到了关于志愿者清理海滩的感人片段,了解到科学家们如何利用先进技术监测海洋环境,还看到了许多社区如何通过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来保护海洋资源。这些真实的经历让我觉得海洋保护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事业。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温暖而有力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和行动。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海洋的关系,并决心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环保的选择。
评分我是一名对海洋生态系统充满好奇的学生,一直在寻找一本既有科学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科普读物。在浩瀚的书海中,偶然间发现了这本书,它的名字——“分享海洋”,就如同其封面设计一样,充满了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气息。我被书中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介绍深深吸引。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物种名称,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种海洋生物的生存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链中的独特作用。我读到了关于海豚如何用声纳捕猎的有趣故事,了解到章鱼是如何利用伪装术来躲避天敌的,甚至还知道了某些深海鱼类身上自带“照明灯”的奥秘。书中对于不同海洋环境的描绘也十分到位,从阳光普照的浅海到黑暗冰冷的深海,从汹涌澎湃的海面到宁静的海底平原,都展现了海洋令人惊叹的地域差异。读这本书,感觉就像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海洋生物学家进行了一次沉浸式的田野调查,学习到了许多课本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它不仅满足了我的求知欲,更激发了我对海洋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让我对这个蔚蓝星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它让我看到了海洋的壮丽与神秘,也让我看到了海洋的脆弱与珍贵。书中关于海洋地理的介绍,让我对地球板块运动、海底火山爆发、洋流形成等复杂的地质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当我读到关于海沟深处令人难以置信的压力和低温时,不禁感叹生命的顽强和适应力。同时,我也被书中描绘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依存关系所震撼。每一类生物,无论大小,都在这个庞大的网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浮游生物作为海洋食物链的基石,其数量的增减直接影响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书中还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比如海平面上升、珊瑚礁白化等问题,让我对人类活动可能带来的长远后果有了更深刻的警惕。这本书让我明白,海洋并非只是我们想象中的一片水域,它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生命系统,与地球上所有生命息息相关。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体验是多层次的,它像是一次精神上的遨游,又像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我被书中对海洋声音的描述深深吸引。作者用文字描绘出海浪拍打礁石的壮阔声响,海风拂过帆船的低语,以及海豚和鲸鱼发出的奇妙的鸣叫声。这些声音仿佛穿越了纸页,在我脑海中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还对书中关于海洋文化和历史的介绍感到非常有趣。从古代航海家的勇敢探索,到现代海洋科学家的辛勤耕耘,再到不同文化中关于海洋的传说和神话,都展现了人类与海洋之间源远流长的联系。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海洋不仅仅是生物的家园,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舞台。它激发了我对历史和人类学领域的兴趣,让我开始思考,在探索和利用海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尊重那些与海洋相关的文化遗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采用了深邃的蓝色渐变,点缀着几只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剪影,仿佛将整个浩瀚的海洋浓缩在手中。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实,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让人立刻沉浸在阅读的氛围中。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插画,每一幅都精雕细琢,色彩饱满而富有层次感,生动地描绘了海平面下的奇妙世界。有的是广袤无垠的珊瑚礁,五彩斑斓的鱼群穿梭其中,如同海底的璀璨花园;有的是深不见底的海沟,幽灵般的深海生物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充满了神秘感;还有的是震撼人心的鲸鱼迁徙,巨大的身影在海水中缓缓游弋,传递着一种古老而宁静的力量。作者在文字描述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画面感,读起来就像在亲身经历一场海底探险。书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眼。而且,每一章节的标题都起得很有意境,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讲述了什么故事。总而言之,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给了我极大的享受,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品。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足以让我反复阅读,每次都能有新的发现。我喜欢书中对海洋的预测和展望。作者不仅仅是回顾过去和描述现在,还对未来的海洋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观点。例如,关于深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关于海洋能源的开发潜力,以及关于海洋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前瞻性的思考让我对海洋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也让我认识到,海洋研究的意义远不止于学术层面,它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发展。书中还涉及了一些伦理和社会问题,比如海洋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如何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等。这些深刻的讨论,让我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知识的获取,更能引发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之前对海洋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这本书则系统地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海洋知识体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海洋在艺术和文学中的体现。作者列举了许多经典的海洋题材作品,从绘画到音乐,从诗歌到小说,都展现了海洋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让我意识到,海洋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更是一个激发人类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我了解到许多艺术家和作家是如何从海洋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不朽的作品。这本书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海洋的感受,它不仅仅是一片蔚蓝,更是一种深邃、广阔、充满力量的象征。通过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海洋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每个部分的内容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人很容易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海洋科学研究方法的介绍。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概念,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的例子,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读到了关于潜水器如何深入海底进行考察的介绍,了解到声纳技术如何在茫茫大海中定位鲸鱼的迁徙路线,还知道了基因测序如何帮助我们了解海洋生物的进化历程。这些介绍让我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鼓励我去质疑、去探索,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被极大地拓宽了,对科学世界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抱着一种比较轻松的心态来阅读这本书,没想到它却给了我如此深刻的触动。书中对海洋生物所面临的生存挑战的描述,让我感同身受。例如,当读到小海龟在破壳而出后,要穿越沙滩,冒着被捕食的危险游向大海时,我能感受到那种生命的脆弱和顽强。书中还讲述了许多关于海洋生物之间共生关系的故事,比如海葵和海葵鱼之间的互助,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都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精妙设计。读这本书,让我对生命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地位并非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只是这个巨大生命网络中的一部分,应该学会与其他生命和谐共处。这本书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传递着一种生态伦理的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