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珍稀蔬菜原色圖鑒
定價:36.00元
售價:26.3元,便宜9.7元,摺扣73
作者:陳杏禹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2226347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1.本書精選瞭96個當前主流珍稀蔬菜品種,每個品種均配有作者多年收集整理的一手高清原色圖片,全力將蔬菜的形態特徵和生長重要環節形象清晰的展現給讀者。
2.本書注重細節,特彆是將各蔬菜品種的特徵輔以局部特寫重點展示。
3.本書條理清晰,圖文並茂,可讀性強。
本書以全彩的形式,精心收集和整理瞭400餘幅高清彩色圖片,按照外來蔬菜、特産蔬菜、觀賞蔬菜、保健蔬菜、野生蔬菜和芳香蔬菜六個大類,96個珍稀蔬菜品種,詳細介紹瞭珍稀蔬菜的起源分類、生長習性、品種類型和應用價值,特彆是以高清彩圖重點展示瞭不同剩餘時期的形態特徵,以供讀者識彆和鑒賞。
本書可作為農業院校師生、農業技術人員和園藝愛好者研究和引種珍稀蔬菜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青少年科普圖書和居傢旅行休閑圖書。
一、外來蔬菜
白莖韆筋京水菜 / 2
抱子甘藍 / 4
冰菜 / 6
朝鮮薊 / 8
番杏 / 10
根芹 / 12
荷蘭豆 / 13
韭蔥 / 15
菊苣 / 16
苦苣 / 18
辣根 / 20
露草(穿心蓮) / 22
球莖茴香 / 24
食用仙人掌 / 26
香芹 / 28
皺葉甘藍 / 30
紫甘藍 / 32
二、特産蔬菜
扁豆 / 36
菜心 / 38
草石蠶 / 40
刀豆 / 42
鼕寒菜 / 44
豆薯 / 46
佛手瓜 / 48
瓠瓜 / 50
節瓜 / 54
芥藍 / 56
金絲瓜 / 58
瓜 / 60
落葵(木耳菜) / 62
蛇瓜 / 65
絲瓜 / 68
酸漿 / 72
蕹菜(空心菜) / 74
烏塌菜 / 78
三、觀賞蔬菜
彩色甜椒 / 82
彩色大白菜 / 84
飛碟瓜 / 86
觀賞辣椒 / 90
觀賞南瓜 / 94
觀賞茄子 / 98
金皮西葫蘆 / 102
拇指黃瓜 / 104
南美香艷茄 / 106
特色花椰菜 / 108
小型番茄 / 112
葉用甜菜 / 116
葉用萵苣 / 120
羽衣甘藍 / 124
紫苤藍 / 128
紫色小白菜 / 130
紫衣芥菜 / 131
四、保健蔬菜
菜芙蓉 / 134
枸杞頭 / 136
黃鞦葵 / 138
菊芋 / 140
苦瓜 / 141
蘆筍 / 144
牛蒡 / 148
山藥 / 150
食用百閤 / 152
四棱豆 / 154
藤三七 / 156
西洋菜 / 158
莧菜 / 160
香椿 / 162
養心菜 / 164
魚腥草 / 166
芋頭 / 168
紫背天葵 / 170
五、野生蔬菜
刺龍芽 / 174
刺五加 / 176
大葉芹 / 178
桔梗 / 180
菊花腦 / 182
薺菜 / 184
苣蕒菜 / 186
蕨類植物 / 188
蔞蒿 / 190
馬齒莧 / 192
馬蘭頭 / 194
貓爪子菜 / 195
蒲公英 / 196
山鬍蘿蔔 / 198
六、芳香蔬菜
薄荷 / 202
百裏香 / 205
藿香 / 208
荊芥 / 210
羅勒 / 212
迷迭香 / 215
牛至 / 218
碰碰香 / 220
鼠尾草 / 222
香蜂花 / 224
薰衣草 / 226
紫蘇 / 230
參考文獻 / 232
陳杏禹,遼寜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蔬菜園藝係,主任,教授。1997年畢業於吉林農業大學園藝係,獲碩士學位,主修專業蔬菜學。同年分配到吉林省蔬菜花卉研究所工作,1999年調入遼寜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2004年晉升為副教授,2009年晉升教授。曾在吉林省蔬菜花卉研究所和學院教學基地專職實踐3年,實踐技能過硬。多年來一直擔任基地生産項目的負責人,主講《蔬菜栽培》等專業主乾課,開發瞭《蔬菜種子生産技術》等三門新課,並編寫瞭相應的校本教材和教學課件。2003年取得農藝技師資格,2007年取得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資格。連續8年擔任蔬菜園藝工等相關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纍計培訓和鑒定3000人次。
多年來一直緻力於生産和科研工作。主持guo傢級精品課程《蔬菜栽培》,製作的蔬菜生産類多媒體教育軟件先後三次在遼寜省教育軟件大賽中獲奬。該同誌近年來主持遼寜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課題“保護地無刺黃瓜品種選育”、遼寜省農委課題“遼寜地方標準的製定”和營口市綜閤開發項目“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與推廣”等自然科學研究項目,其中遼寜地方標準《無公害食品 辣椒生産技術規程》已通過審定並頒布實施,營口市綜閤開發項目已結題。以di一作者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13篇。
閱讀《珍稀蔬菜原色圖鑒》的過程,對我來說,與其說是“讀”書,不如說是一種“悟”道。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將最尋常的“蔬菜”,賦予瞭非凡的意義和價值。我一直認為自己對食物的認識還算廣泛,但這本書的存在,徹底刷新瞭我的認知邊界。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不僅僅在描述蔬菜的形態和營養,更是在講述它們的故事,挖掘它們的前世今生。我被書中對一些古老品種的介紹所深深打動,它們往往與特定的地理環境、曆史事件、甚至是神話傳說緊密相連。例如,書中對一種顔色詭異的根莖蔬菜的描述,它不僅是某個部落的傳統食物,更是其圖騰崇拜的對象,其種植和食用方式承載著豐富的宗教意義和文化傳統。這種將食物上升到文化符號的層麵,讓我看到瞭食物背後所蘊含的巨大能量。而且,書中對於“原色”的強調,也讓我思考瞭現代社會中食物的“加工”和“標準化”,以及我們因此失去的那些最純粹、最本真的味道和營養。
評分我必須說,《珍稀蔬菜原色圖鑒》是一本讓我感到由衷敬佩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次對珍稀蔬菜的視覺盛宴,更是一次深入心靈的文化之旅。我一直對“慢生活”和“迴歸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些概念的渴望。作者似乎在用一種非常溫和、但又異常堅定的語氣,嚮我們展示那些被時代洪流所忽略的寶貴財富。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傳統耕作方式和食用習俗的描述,它們充滿瞭智慧和對自然的尊重,與我們當下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形成瞭鮮明的對比。書中有一段關於某種根莖類蔬菜的描寫,它提到這種蔬菜的種植需要特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而且采摘過程也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技巧,但一旦成熟,其獨特的風味和營養價值卻無可替代。這讓我不禁聯想到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被輕易替代的食物,以及我們正在逐漸失去的那些寶貴技藝。此外,書中那些關於食材“原色”的解讀,也引發瞭我對“真實”和“本質”的思考,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能夠迴歸到最純粹、最本真的事物。每一次翻閱這本書,都像是在進行一次心靈的冥想,讓我感到平靜和充實。
評分這本《珍稀蔬菜原色圖鑒》絕對是我近來最滿意的一次圖書采購。我原本隻是想找一本圖文並茂的蔬菜百科,但這本書帶給我的,遠超我的想象。它更像是一部關於食物的史詩,用精美的插畫和富有深度的文字,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介紹每一種珍稀蔬菜時所展現齣的那種飽含深情的筆觸。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圖文展示,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種蔬菜的生長環境、曆史淵源、文化意義,甚至是它們在不同地區人們生活中的地位。我記得書中對一種産自高寒地區的獨特漿果的描述,作者不僅僅介紹瞭它的營養價值,更講述瞭它如何幫助當地居民度過漫長而艱苦的鼕季,以及它在當地傳說中扮演的角色。這種將食物與人類生存、文化傳承緊密聯係起來的敘述方式,讓我對“食物”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隻是滿足口腹之欲,更是承載著曆史、情感和生存智慧的載體。
評分我必須坦誠地講,《珍稀蔬菜原色圖鑒》這本書,是帶著我進行瞭一次前所未有的認知升級。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像是一扇通往過去、連接世界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那些被遺忘的食材,以及它們背後所承載的深厚文化。作者的文字,時而如涓涓細流,娓娓道來,時而又如磅礴大氣,引人入勝。我被書中對某些已經近乎滅絕的蔬菜品種的介紹所深深吸引,它們的故事,往往與人類的遷徙、戰爭、甚至是氣候變化息息相關。我記得其中有一段關於一種生長在荒漠地區的奇異根莖的描寫,它不僅是當地居民賴以生存的食物,更承載著他們對自然環境的敬畏和對生命的堅韌。這種將食物置於更廣闊的曆史和地理背景下的敘述方式,讓我對“珍稀”二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們並非隻是稀少,而是代錶著一段不可復製的生命和文化。而且,書中對每一張圖片的細緻解讀,配閤著文字的引導,讓我仿佛能夠“嘗到”那些蔬菜的獨特風味,“聞到”它們生長的泥土氣息。
評分我必須說,《珍稀蔬菜原色圖鑒》是一本讓我感到由衷震撼的書籍。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像是一部關於生命、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書。我被書中那些精美絕倫的插畫深深吸引,它們真實地展現瞭各種珍稀蔬菜的獨特形態和色彩,仿佛觸手可及。但更讓我沉迷的是作者富有洞察力的文字。他不僅僅在描述一種植物的特徵,更是在講述一段段鮮活的故事,挖掘一個種族的生活智慧。我至今仍然記得,書中對一種生長在極端環境下的野菜的介紹,它不僅展現瞭植物頑強的生命力,更講述瞭當地居民如何依靠這種野菜生存繁衍,以及這種野菜在他們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這種將食物置於更廣闊的社會和曆史語境下的敘述方式,讓我對“珍稀”二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們不僅僅是稀有,更是承載著一段段不可復製的生命傳奇。而且,書中對“原色”的強調,也讓我反思瞭現代社會中食物的“加工”和“標準化”,以及我們因此失去的那些最本真的味道和營養。
評分這本《珍稀蔬菜原色圖鑒》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其作為一本圖鑒的功能上,更在於它所蘊含的文化深度和知識廣度。我一直以為自己對蔬菜已經有瞭相當的瞭解,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坐井觀天”。書中描繪的許多蔬菜,我從未在任何市場或餐館見過,它們的名字也如同一串串古老的咒語,充滿瞭神秘感。作者在介紹這些蔬菜時,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它們的外形特徵,而是深入挖掘瞭它們的曆史故事、地域分布、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變。我特彆被書中關於某種古老豆類的描述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某個民族的圖騰和信仰的象徵,其背後蘊含著豐富的社會結構和宗教儀式,讓我對食物與人類文明之間的緊密聯係有瞭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書中對蔬菜的“原色”二字的解讀,也讓我感觸頗深。作者似乎在強調,這些珍貴的食材,保持著它們最原始、最純粹的顔色和形態,代錶著一種不加修飾的自然之美,也是對現代工業化食品的一種有力反思。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端詳那些高清細膩的插圖,那些蔬菜的紋理、光澤、甚至是細微的瑕疵,都仿佛在訴說著它們生命的曆程。
評分這本《珍稀蔬菜原色圖鑒》絕對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最為驚艷的一本。一開始,我被它樸實無華的封麵所吸引,但當翻開第一頁,我便立刻被書中精美絕倫的插畫和翔實的內容深深打動。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像是一部關於植物的史詩,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領略那些在尋常市場裏難得一見的蔬菜們曾經的風采與輝煌。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介紹每一種蔬菜時所付齣的心血,不僅僅是簡單的形態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它們的曆史淵源、文化意義,甚至是它們在不同地域的種植習俗和食用方法。我記得其中有一段關於某種瀕臨滅絕的紫色鬍蘿蔔的描述,作者細緻地講述瞭它起源於古代阿富汗山區,如何在絲綢之路上傳播,以及它獨特的甜味和微辣口感,甚至還引用瞭古籍中的記載,讓我仿佛親眼見證瞭它的傳奇一生。書中對於食材的選取和搭配也有獨到的見解,雖然我還沒有時間實踐,但那些充滿創意和地方特色的食譜構思,已經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誘人的畫麵,讓我躍躍欲試。此外,文字的編排也十分考究,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舒適,閱讀起來毫無壓力,即便長時間沉浸其中,也不會感到疲憊。每一頁都充滿瞭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知識的探索精神,讓我深刻體會到“民以食為天”的古老智慧,以及食物背後所蘊含的豐富人文信息。這本書讓我對“蔬菜”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僅僅是餐桌上的配角,而是承載著曆史、文化、地域風情,甚至是我們祖先智慧的寶貴財富。
評分這本《珍稀蔬菜原色圖鑒》給我帶來的驚喜,可以說是貫穿始終。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程,讓我得以認識那些曾經輝煌卻又漸漸消失的蔬菜,它們的故事,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深刻得多。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他用一種既嚴謹又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為我們展現瞭這些珍稀蔬菜的獨特魅力。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某些蔬菜在古代社會中扮演角色的描述所吸引,它們不僅僅是食物,更是祭祀的貢品,是權力的象徵,甚至是戰爭的誘因。例如,書中對一種古老豆類的介紹,它不僅是某個民族的主食,更承載著他們祖先的傳說和信仰,其種植和食用方式與部落的社會結構和宗教儀式息息相關。這種將食物與人類文明的宏大敘事相結閤的寫法,讓我看到瞭食物背後所蘊含的巨大文化力量。而且,書中對“原色”的細緻描繪,也讓我反思瞭我們如今所接觸到的食物,有多少失去瞭它們最本真的色彩和風味。
評分這本《珍稀蔬菜原色圖鑒》無疑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最具啓發性的一部作品。它以一種近乎藝術品的精美呈現,帶領我踏上瞭一場關於蔬菜的探險之旅,發現那些隱藏在曆史深處、地域邊緣的珍貴食材。我從未想過,一本關於蔬菜的書,可以如此深入人心,引發如此多的思考。作者在描寫每一種蔬菜時,都仿佛是一位纔華橫溢的史學傢和一位富有同情心的觀察者,他不僅僅在描述一種植物的形態,更是在講述一個民族的記憶,一段文明的變遷。我至今仍然記得,書中對一種顔色異常鮮艷的豆類蔬菜的描述,它不僅僅因為其獨特的色彩而聞名,更因為它是某個古老部落的生命之源,其種植和食用與部落的祭祀儀式緊密相連。這種將食物與文化、信仰、曆史深度融閤的敘述方式,讓我對“吃”這件事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僅僅是滿足生理需求,更是連接過去與現在,連接個體與社群的重要紐帶。書中對“原色”的強調,也讓我反思瞭現代社會中食物的“漂白”和“改造”,以及我們因此失去的那些最本真的味道和營養。
評分我簡直不敢相信,一本關於蔬菜的書籍能讓我讀得如此津津有味,愛不釋手。《珍稀蔬菜原色圖鑒》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對這類讀物的固有印象。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與食物的關係。書中那些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珍稀蔬菜,如同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精靈,它們被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和動人的故事。我花瞭很多時間去品味作者的文字,那些關於蔬菜生長環境、獨特風味、以及它們在不同文明中的地位的描寫,都讓我大開眼界。例如,書中對一種産於高海拔地區的奇特茄子品種的介紹,不僅詳細描述瞭其堅硬的外皮和略帶苦澀的內心,更講述瞭當地居民如何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依靠這種蔬菜生存繁衍的故事,充滿瞭堅韌不拔的生命力量。而且,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可能不太“美味”的蔬菜,反而以一種開放和尊重的態度去呈現,讓我明白,食物的多樣性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值得我們去瞭解和保護。書中關於每種蔬菜的營養成分分析也十分到位,數據翔實,但又避免瞭枯燥的專業術語,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這些“陌生”食材的潛在健康益處。我常常在午後,捧著這本書,就像在欣賞一幅幅精美的畫捲,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作者的匠心獨運,每一個字句都充滿瞭對自然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