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世界科普巨匠經典譯叢:瓦爾登湖
定價:29.80元
作者: 梭羅,李愛軍
齣版社:上海科學普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42759740
字數:
頁碼:23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世界科普巨匠經典譯叢·第四輯: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傢梭羅所著的一本散文集。該書齣版於1854年,梭羅在書中詳盡地描述瞭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零兩個月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瓦爾登湖地處美國馬薩諸塞州東部的康科德城,離梭羅傢不遠。梭羅把這次經曆稱為簡樸隱居生活的一次嘗試。
目錄
關於經濟
補充詩篇
我居於何處,又因何而生
閱讀
聲音
遠離喧囂
訪客
種豆
村子
湖
貝剋田莊更高的法則
為鄰
室內取暖
舊居民:鼕天的訪客
鼕天的
鼕天的湖
春天
結束語
作者介紹
梭羅(1817-1862),19世紀中期美國文壇巨匠,超經驗主義哲學先驅。1845年春,畢業於哈佛大學的梭羅因對工業文明、喧囂社會破壞人類生存環境、侵蝕人類肉體與靈魂滿懷憂慮,選擇隱居於康科德城的瓦爾登湖邊,體驗過一種與世隔絕、自耕自食的生活。在隱居期間,他深入探索大自然,積極尋求生命之美和自然之光,並寫下的《瓦爾登湖》一書。
文摘
我居於何處,又因何而生
到達人生的某一階段,人們就會想找個閤適的地方安傢,於是,我把方圓一二十英裏之內的地方考察瞭一遍。想象中,我陸陸續續買下瞭那一帶的所有田地,我必須買下它們,何況我對其市場價格瞭如指掌。
我走到每一塊田地裏,跟主人談論種植或品嘗地裏的野果,然後讓他隨便齣個價錢,就以這個價錢,甚至更高的價錢,把田地買下來,然後再抵押給他——我買下瞭一切,隻是沒有立契約——而是把他的談話當做契約。我天生喜愛交談,看上去我耕耘的是田地,但從某種程度上說,我耕耘的卻是他的心田。我在想象中充分享受瞭交談的樂趣後,便離開瞭,讓他繼續擁有自己的田地。這段經曆,會讓我的朋友誤以為我是一個地産中介。事實上,我在任何地方的一次逗留,都有可能變成長時間的居住,而我周圍的風景也能因此大放異彩。所謂的傢,不過是一個坐的地方,這個座位在鄉下是理想的。
我發現,很多能夠建造房屋的地方,都很難在短時間裏被休整好,有些人認為這些地方離鄉鎮太遠瞭,而我卻認為是鄉鎮離這些地方太遠。於是,我跟說,就住在這裏算瞭,我便真的住下瞭,可能是一個小時、一個夏天,亦或是整個鼕季,看時間悄然流逝,掠過嚴寒的鼕季,迎來暖暖的春天——當這個地方的未來主人想要在這裏建屋造房時,會發現早有人在這裏居住過瞭。我用一下午的時間把田地化為果園、牧場或者林地,然後選定瞭留在門前的某棵漂亮的橡樹或鬆樹,同時為掉的樹木找到瞭好的歸宿。然後,我就放任土地不管瞭,讓它休養生息,因為越是富裕的人,越是能放置很多東西不用。
我的想象太漫無邊際瞭,我甚至認為有幾位主人會拒絕將田地賣給我——這倒正閤我意——我從未因為購置田地這樣的事情傷過手指頭。我在現實中的一次經曆,差一點成功,當時我決定購買霍樂威爾,而且已經為種植買好瞭種子,為製造運貨的手推車選好瞭木料,但就在我與田地的主人簽訂閤同的前一刻,他的妻子(每個男人都有一個這樣的妻子)突然改變瞭主意,她要繼續持有自己的田地。為此,他們願意給我10美元,作為解約的違約金。
說實話,我當時隻有10美分,假設我在擁有這10美分的同時,又有瞭一塊田地和10美元,這對我的數學知識可是莫大的考驗。後,我把那塊田地和那10美元都退還給瞭他們,因為我已經很成功瞭,確切地說,是我的慷慨讓我以買進的價格又賣給瞭他們,又因為他們也貧窮,我又施捨給他們10美元,但我的10美分和種子以及製造手推車的材料,我都留下瞭。因此,我覺得自己變成瞭一個富裕的人,任何事都無損於我的貧睏,甚至,我還額外獲得瞭那裏的風景,以後,即便不用手推車,我也能將其收獲載走。關於風景——
我如帝王般審視一切,無上的無人相抗。
我見過這樣一位詩人,他在盡享田園風光中的精華部分之後,悄然離去,而愚鈍的農夫們卻以為他隻是摘走幾枚野果。很多年以後,茫然無知的農夫們仍然不知道,自己的田園早已被詩人寫進瞭詩歌,而且用一道看不見的籬笆圍瞭起來,自己並擠齣瞭牛乳,拿走瞭所有奶油,隻給農夫留下瞭脫脂的奶水。
在我看來,霍樂威爾田園大的魅力在於,它是那麼隱蔽,兩英裏之外纔有村落,近的鄰居也在半英裏之外,與公路之間隔著一大塊田地。它坐落在河流沿岸,據其主人說,正因為這條河形成的霧,纔使他的田地在春天免受霜凍,我對此卻並不在意。田園裏的農捨都顯得破舊不堪,再加上七零八落的籬笆牆,就像與現代居民之間隔著多少個年代。那裏種著一些蘋果樹,但上麵長滿瞭苔蘚,樹身早已空瞭,很明顯,兔子曾一度光顧,據此可以想象,我的鄰居是什麼樣的人。重要的是,我對這個地方有一段美好的迴憶,很多年前,我就曾沿著小河溯流而上,看到幾處屋簷掩映在茂密的紅色楓葉林中,幾聲狗叫聲傳入我的耳朵。
我迫切想要買下它,在原來的主人把那些岩石搬走、把那些空洞的蘋果樹倒、把那些新生的赤楊樹苗鏟除之前,簡單說,我想要趁它還沒有發生任何改變之前買下它。為瞭享有上述好處,我決定讓它保持原貌。把世界放在我的肩膀上吧,就像阿特拉斯所做的那樣——我從未聽說他因此得到酬勞——我之所以這樣做,沒有任何目的或者推托之詞,我隻想盡快付清錢然後擁有這片園子,以防止他人對它造成傷害。我確信,隻要我放任它自生自滅,它就會釋放齣我所渴求的豐碩果實。事實上的結果,我在上文中已經敘述過瞭。
迄今為止,我始終種著一塊菜地,而我為所謂的大麵積耕種事業,僅僅準備好瞭種子。在大多數人眼裏,經過越長時間改良的種子就越好,我相信時間能夠區分齣好壞,但我現在就要播種,我相信我不會太失望。但我想告訴我的同胞們的是(隻此一次,以後永不再提):你們應該盡可能擺脫束縛,自由生活,因為癡迷於一片園林,無異於桎梏於一座監牢。
我的啓濛者,是老卡托的《鄉村書》,可惜的是,這本書的譯本,卻把原著翻譯得麵目全非,書中曾說:“如果你想買下一片田園,與其如此,不如多在頭腦中想想,韆萬不要貪婪地買下來,也不要因懶惰而不去照看它,韆萬不要以為繞著田園轉一圈就行瞭。如果這片田園很好,你去的次數越多,收獲的喜悅就越多。”我想,我不會因貪婪而買下它,但我隻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不其煩地去看護它,如果我死後能埋葬在那裏,那麼我生命的盡頭也算享盡瞭愉悅。
我現在要寫的,是諸如此類試驗中的一個,我想要詳細敘述這次經曆,為瞭書寫方便,我暫且把這兩年的生活壓縮成一年敘述。我早就說過,我不想寫那種令人沮喪的詩篇,而隻想像一隻棲息在樹上的公雞一樣,在清晨啼鳴報曉,希望藉此喚醒我那熟睡中的鄰居。
我住在森林裏的那一天,就是白天和晚上都在那裏度過的那一天,正好是獨立日,即7月4日,那一年是1845年。當時,我的小屋還沒有完全建好,還不足以抵擋鼕日的嚴寒,隻能暫時遮蔽一下風雨。小屋還沒有砌煙囪,牆壁使用的都是破舊的木闆,每一塊木闆之間的縫隙很寬,而且沒有粉刷灰泥,一到晚上就無比涼快。小屋使用的柱子,是我剛剛伐的筆直的小樹做成的,門框和窗戶框也是近纔刨平,這讓小屋看上去很整潔,通風情況也很好。到瞭清晨,我能感覺到木料裏蘊含的露水,這難免讓我幻想著中午會從裏麵流齣甜滋滋的樹膠來。在這個小屋裏,我沉浸在清晨的情調中,這讓我想起很多年前曾去過的、一個坐落在山頂上的房屋。那個小屋沒有塗灰泥,空氣很好,很適閤旅行的男神仙歇腳,而女神如果來到這裏則會裙裾飛揚。拂過我屋脊的陣陣清風,猶如掠過那個山頂小屋的風,送來時斷時續的麯調,仿佛是來自人間仙境的天籟之音。清晨的風從不停止,造化的詩篇從未中斷,隻是能夠聽到的耳朵太少瞭。世人認為,奧林匹斯山坐落於大地之外,從無例外。
如果小船不算住所的話,我之前所擁有的一座房屋就是一頂帳篷。每年夏季,我偶爾會帶著它去郊遊,如今,它已經被捲好放進瞭我的閣樓。至於我的小船,在倒過幾次手之後,我也不知道它如今的下落。現在,我擁有瞭更好的庇身之所,看來我離定居生活又近瞭一步。我的小屋雖然簡陋,但於我,卻像是一個晶體,我置身其中,也沾染上瞭這種色彩,就像繪畫中的一幅素描。我不必跑到屋外呼吸新鮮空氣,因為屋裏的空氣也一樣新鮮。坐在門裏和坐在門外沒什麼差彆,即便是傾盆大雨的天氣也是如此。
《哈裏梵薩》中寫道:“沒有鳥雀居住的房屋,就像沒有放調味料的燒肉。”厭我的住所卻不是這樣,因為鳥雀就是我的近鄰,不過,我並沒有把某隻鳥兒關在鳥籠裏,而是把自己關在瞭它們身邊的一隻籠子裏。對於那些經常飛到花園和果園來的鳥兒,我們自然很熟悉,而對於那些頗具野性、歌聲也更為優美的鳥兒,我則更願意主動接近它們,它們很少通宵達旦地為誰歌唱,它們是:畫眉、猩紅麗唐納雀、野麻雀、北美夜鶯以及彆的鳴禽。
在康科德鎮和林肯鄉之間那片蜿蜒的森林中間,有一個小小的湖泊,我的住所就坐落離湖不遠的地方。這裏距離北邊的康科德一英裏半,距離的康科德戰場兩英裏。與森林的地麵相比,我的小屋所在地的地勢較低,這就導緻我周圍的一切都被森林掩蓋住瞭,除瞭半英裏之外的湖的彼岸——那是專屬於我的地平綫。我搬到這裏的個星期,無論什麼時候嚮湖麵望去,都覺得小湖是高居於山坡上的一汪龍潭,湖底比其他湖泊的湖麵還要高。當太陽升起時,小湖換掉瞭夜晚的霧衣,平如鏡麵的湖麵上泛起粼粼微波,而霧呢?則像一個幽靈從四麵八方撤退到瞭森林深處,又像是某個隱蔽的宗教集會散場之後,教徒們四散而去。樹梢上、山崖上都掛滿瞭露珠,直到第二天還不肯消退。
八月來瞭,當輕柔的風和綿綿的雨停下腳步的時候,這方小小的湖泊就成瞭我難能可貴的鄰居,水麵平靜瞭,空氣也平靜瞭,烏雲仍然懸在空中,午後過半便有瞭黃昏的氛圍,周圍迴蕩著畫眉的歌聲,處處可聞。此時是湖麵為平靜的時候,湖上透明的空氣在烏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輕淡,湖麵上形成的倒影,宛如地麵上的另一個天空。附近的一個山頂剛剛被掉樹木,站在那裏嚮南望去,可以看見湖對麵的一處優美風景,湖岸所在處,正是這綿延不斷的景色的凹陷處,與傾斜而下的山坡形成鮮明對比,宛如一道溪流從山坡上直流而下,奔入湖中,但事實上那裏卻沒有溪流。
我身處附近的矮小山峰,極盡所能地嚮遠處更高的山峰望去,蔚藍色的小山映入眼簾。我踮起腳尖,看見遙遠的西北方那些湛藍色的山脈,那種藍色是如此純淨,無疑是來自天堂的染料廠。此外,我還看見瞭小鎮的一角。但是,如果我轉身再看,盡管站在高處,視綫也會被鬱鬱蔥蔥的叢林擋住,什麼也看不見。附近有幾處活水真好,正是水的浮力,讓大地得以遊走。作為活水之一的水井,即便是再小,也有其特殊的魅力,當你望嚮井底的時候,會發現大地並不是連續的,而是由一個個單獨的小島組成,這是水井至關重要的作用,遠遠超過其冷藏黃油的作用。如果是洪水頻發的季節,站在山頂,當我的目光越過小湖,嚮薩德伯利牧場望去的時候,可能是齣現瞭海市蜃樓的幻覺,我感覺牧場似乎上升瞭很多,像落入盆地中的一枚天然硬幣,湖底以外的大地,像是被隔絕齣來的一層錶皮,漂浮在一片橫亙的水麵上。但此時,我猛然驚醒,記起我居住的地方本是一塊乾燥的陸地。在我的屋外,能夠看到的風景範圍有限,但我卻不覺得它狹小,也不覺得壓抑,因為這足夠我的想象力馳騁瞭。對麵是一處高原,上麵長滿瞭矮橡樹,嚮西無止境地延伸齣去,一直通嚮許多年前韃靼活躍的荒原,這是所有遊牧民族廣闊的活動天地。當牛羊需要更大的新牧場時,達摩達拉說:“除享受廣闊的視界外,再沒有什麼能讓人如此快樂瞭。”時間和地點都發生瞭改變,而我生活的地方卻是宇宙中永遠不變的角落,更接近於我所嚮往的時代。我的住處是如此遙遠,就像天文學傢每晚藉助於望遠鏡看到的星空。我們總是沉湎於幻想,希望在宇宙的一角,有一塊充滿快樂的樂土,它有一萬裏那麼遠,甚至比仙後座還要遠,縴塵不染,遠離喧囂和繁雜。我發現,我的住處正是這樣的一個處所,它永遠那麼清新,是宇宙中沒有被汙染的一部分。如果說居住在昴宿星團、畢星團、天鷹座或牽牛座附近更有價值的話,那我真的願意到那些地方去,不過,至少我居住的地方像那些星宿一樣遙遠,我所散發齣的柔和的光綫,灑嚮我近的鄰居,在沒有月亮的夜晚他們纔能夠看到。這就是我的住所,造物主創造的一部分——世上曾有一位牧羊人,他的思想如高山般,時時給予他營養的羊群,散布在高山之上。如果羊群不斷攀爬,直到爬上比他的思想更高的高山,那麼牧羊人會過什麼樣的生活呢?
每一個清晨都是對我愉悅的召喚,讓我像它那樣簡單地生活,或者說讓我像大自然那樣純潔地生活。如同忠誠的希臘人那般,我心懷敬意地膜拜黎明女神。我每天早早起床,用湖水沐浴,就像宗教行為那樣嚴格遵守,這是我做的有價值的行為。據說,成湯王的浴盆上刻的銘文意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深知其中之意。清晨重現瞭英雄時代,天色尚早,我打開門和窗戶,安靜地坐在屋中,這時,一隻小飛蟲來拜訪我,所到之處,留下似有若無的嚶嚶嗡嗡聲,我不免為之動容,就像聽到瞭獻給英雄的號角聲。它邊在空中飛舞,邊唱著挽歌,那是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歌聲中充滿著憤怒和流浪,頗有宇宙本身的感覺,宣告著宇宙的生生不息和無限活力,這是一種永恒的告示。
清晨,是醒來的時刻,是一天當中讓人懷念的時刻,我們混沌的感官會清醒過來,至少在一個小時之內,不會再度陷入昏昏欲睡。但是,如果喚醒我們的不是本能,而是僕人的胳膊生硬的推搡,這樣的日子有什麼意思呢?如果喚醒我們的不是內心新生的力量,而是那沒有神聖的音樂伴奏,沒有芬芳的香氣跟隨,嘈雜刺耳的工廠汽笛聲,那麼即便我們醒瞭,生命也不會變得更加崇高,即使是生活在白天,也毫無希望可言。因為,黑夜也會結齣豐碩的果實,其作用與白天一般無二。每天總有一段無比神聖的時間,比人們往常浪費掉的更早、更富光彩,如果有人對此錶示懷疑,那麼他的生命已經陷入瞭絕望,他正在嚮黑暗沉淪。在休息一晚上之後,人的感官,乃至人的靈魂,會重新獲得力量,而其稟賦也會開始嘗試他所能達到的生活高度。
我敢說,所有值得紀念的事情,都發生在清晨。《吠陀經》中記載:“一切慧性,皆於清晨蘇醒。”詩歌、藝術以及人類曆史上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都發生在清晨。所有的詩人和英雄都是黎明之神的寵兒,比如門農,是在太陽升起之際將悅耳的琴聲灑嚮人間。對於那些靈敏活躍、精力充沛的人來說,白天始終充滿瞭清晨的氣息,他們是追隨太陽的人,不會在意時鍾是否奏鳴,人們會持什麼態度或者做什麼事。對我來說,隻要清醒便是清晨。重新塑造精神,就是為瞭拋棄沉睡的惡習。如果人們沒有昏昏沉沉過日子,何以將自己的生活述說得如此可憐?他們並非不精明,倘若不是被昏睡俘虜,他們大可有一番作為。數百萬人的清醒隻能從事體力勞動,一百萬人中,隻有一個人的清醒能夠從事腦力勞動,一億人中,隻有一個人的清醒能夠詩意而神聖地生活。有什麼樣的清醒就有什麼樣的生活。我從未遇到清醒的人,又怎麼可能看到他呢?
我們必須重新覺醒,而且要時刻保持清醒,但不是用生拉硬扯的方式,而是要滿懷對清晨的嚮往,如此一來,即便我們陷入沉睡,也不會被清晨的光輝拋棄。與人類付齣努力以提高自己生命質量的行為相比,沒有比這更讓人振奮的事情瞭。深諳繪畫技巧、雕刻技能,固然能創作齣幾個精美的作品,但更為的纔能,則是描摹或雕刻齣某種氣息或介質,以便讓我們進行精神實踐,能夠真正地有所作為。世界上高境界的藝術,就是那些能夠影響事物本質的藝術。每個人都試圖讓自己做的每件事,甚至是每個細節都富有價值,好值得我們花費生命中寶貴的時間去做。倘若我們拋棄或厭煩瞭平日裏的卑微見識,那麼神自會給我們啓示,告訴我們如何去做。
我來到叢林中生活,是因為我想看清楚生活的本質,並驗證自己是否領悟到瞭生活給予我的啓示,以免到臨死前纔發現,原來我從未真正生活過。生活是如此美妙,我不想把生命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不到迫不得已時,我也不願意修行隱居。我要深深紮根於生活之中,吸收生命的精髓,以便像斯巴達人那樣堅毅剛強,好刨除生命中非本質的所有東西,大刀闊斧地開闢齣一小塊土地,把生命安置在這裏,使其隻剩下基本的需求。如果生命注定是卑微的,那麼將其卑微之處公之於眾;如果生命原本就是崇高的,那麼用自己的親身經曆來證明,讓它顯現在我下次的遠遊中。我認為,大多數人在尚未認清自己的生活是屬於上帝還是魔鬼之前,就草率地認為自己的人生主要目標是“彰顯主的榮耀,享受神的賜予”。
可是,我們依然像螞蟻那樣卑賤地生活著。根據神話記載,我們變成人類已經很久瞭,初的人類就像俾格米人那樣,和龐大的仙鶴打仗,這樣的說法真是錯上加錯,緻使我們的美德變得微不足道,本可避免的災難接踵而至,我們的生命也消耗於雞零狗碎。對於一個誠實忠厚的人來說,十個手指頭就可以計算瞭,實在不行再加上十個腳趾頭。簡單啊,真是簡單!要我說,不要讓你的事情超過兩三件,一百件、一韆件,甚至一萬件你是計算不過來的,半打足夠你計算瞭,把賬目記在拇指指甲上即可。文明生活宛如波濤洶湧的海洋,一個人要經曆怎樣的驚濤駭浪、流沙洗禮以及一韆零一種考驗,纔能安全抵達生活的港灣,而不至於沉入海底,這樣的人,稱得上是一位的計算傢。簡單啊,真是簡單!
何必一日三餐,一餐足矣;何必上百道菜,五道綽綽有餘,其他也可按此比例縮減。我們的生活,就像由很多小國構成的德意誌聯邦,永遠變動的邊界,即便是德國人也搞不清楚。這個國傢有所謂的內政改革,但實際上隻是錶麵文章。這個國傢的機構是如此龐大臃腫,以至於因揮霍無度、浪費毀於一旦。它不懂計算,鼠目寸光,正如世界上的上百萬戶人傢。想要醫治這個國傢和這個國傢的居民,好的辦法是厲行節儉,讓人們的生活像斯巴達人那樣簡樸,讓人們的追求提高。人們現在的生活太過放縱瞭,他們毫不懷疑商業活動、冰塊齣口、電報的重要性,反而對人們應該生活得像猩猩還是像人拿不定主意。
假如我們不是晝夜不停地工作,不搬來枕木,不鍛造鐵軌,而隻是緻力於改善自己簡樸的生活,那麼還有人去修鐵路嗎?如果不修鐵路,我們又該怎樣準時到達天堂?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忙於傢務,誰又需要鐵路呢?事實上,不是我們利用瞭鐵路,而是鐵路利用瞭我們,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那鐵軌下的一根根枕木是什麼?那是人,是一個個愛爾蘭人或美國人。他們身下擁著黃沙,身上壓著鐵軌,陷入沉睡,火車就從他們身上駛過。幾年之後,他們會被新的枕木替換掉,而火車卻始終在奔馳。如果一些人因乘坐火車而獲得瞭快樂,那麼相應的就有一些人因遭受碾壓而承受痛苦。當他們因碾壓上一根齣軌的枕木,而不得不停車的時候,車廂裏傳來瞭陣陣責怪之聲,似乎這是不該發生的事。於是,他們每隔五英裏安插一幫人,以便讓枕木維持沉睡狀態,規規矩矩地躺著,這說明,這些枕木隨時可能蘇醒。
我們為什麼要急匆匆地生活?為什麼要浪費生命?俗話說:及時縫一針,以後能省九針。所以人們現在忙於縫一韆針,以便省去之後的九韆針。人們終日裏碌碌無為,連腦袋都得瞭跳舞病,無法停下來思考。如果教堂著瞭火,當我拉響教堂的鍾報警時,還沒等鍾擺迴到原處,康科德的人們就會火速趕到現場——不管是男人、女人,還是孩子,而他們早上還在強調多麼繁忙——不過他們大多不是來救火的,而是來看彆人怎樣救火的,看到火差不多快滅瞭,可能也會伸齣援手。
在午餐後休息的人,纔剛打瞭半個小時的盹兒,就警醒地抬頭問身邊的人:“發生瞭什麼新聞?”他要求彆人每隔半小時叫醒他一次,好像彆人都是為他站崗的士兵,而他這樣做的目的顯而易見。為瞭感謝彆人叫醒他,他會把自己做的夢講給彆人聽。睡過整整一夜之後,新聞便像早飯一樣必不可少瞭,“這個世界上發生瞭什麼新聞?”——他一邊吃早飯,一邊看報紙,得知一個人在瓦奇多河上被挖去瞭雙眼,而對於自己也處在黑暗世界卻茫然不知,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眼睛也不健全。
對我來說,郵局沒有那麼重要,幾乎沒有什麼重要的事需要通過郵局傳遞,確切地說,就算是不需要花費郵費的信,到現在為止我也隻收到過一兩封。一便士投遞製度的目的,是想讓你用一便士換取某人的思想,但實際上你換到的卻隻是接近於玩笑的東西。我確信,我從未在報紙上獲得有價值的新聞。我們讀到某人被搶劫、某人被、某棟房子被燒、某隻船沉入海底、某隻船爆炸、某隻母牛被火車撞死、某隻瘋狗死瞭、某年鼕天螞蚱成災——再不需要彆的瞭,這就足夠瞭。如果我們掌握瞭它的規律,為什麼還要在意那上百萬的例證呢?在哲學傢眼裏,所有新聞都是謠言,而編輯和讀者都是喝著茶嚼舌根的老太太。
……
序言
關於經濟
補充詩篇
我居於何處,又因何而生
閱讀
聲音
遠離喧囂
訪客
種豆
村子
湖
貝剋田莊更高的法則
為鄰
室內取暖
舊居民:鼕天的訪客
鼕天的
鼕天的湖
春天
結束語
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種迴歸。迴歸到自然,迴歸到本真,迴歸到自我。梭羅的生活方式,是對現代社會過度消費、過度競爭的有力反擊。他用他的實踐,嚮我們展示瞭一種完全不同的可能性。他不僅僅是理論傢,更是實踐者。他將自己的思考付諸行動,並在瓦爾登湖畔,度過瞭他生命中最具意義的一段時光。他對於“意義”的追尋,讓我反思瞭自己每天忙碌到底是為瞭什麼。他鼓勵我們去尋找那些真正能讓我們感受到生命意義的事情,而不是被社會的潮流所裹挾。他對於“簡單”的推崇,並非是走嚮懶惰,而是走嚮一種更加專注、更加高效的生活。他認為,當我們擺脫瞭不必要的乾擾,我們纔能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有價值的事情上。這種對“簡單”的深刻理解,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啓迪。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寜靜緻遠的感覺,淡雅的色彩和簡潔的排版,讓人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種遠離塵囂的安寜。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靜下心來觀察自然、思考人生的人們抱有深深的敬意,而梭羅的名字,更是早已在我心中占據瞭一個特彆的位置。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梭羅的介紹,知道他是一位極具獨立精神的哲學傢和作傢,他的生活方式本身就充滿瞭對社會主流價值的挑戰。拿到這本《瓦爾登湖》,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獨自一人在瓦爾登湖畔度過的兩年時光。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我逃離城市的喧囂,暫時放下生活的煩惱,去領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麗,去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簡單生活、獨立思考的啓示,學習如何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平和。這本書的譯者是李愛軍,這也是我關注的一個點,好的譯文能夠讓原文的韻味得以傳達,我希望譯者能夠精準地捕捉到梭羅的思想和情感,讓讀者能夠毫無障礙地理解和欣賞。我尤其對那些描繪自然景色的段落充滿期待,我相信梭羅的筆觸一定能夠描繪齣瓦爾登湖四季的變化,湖光山色,動植物的生機勃勃,這一切都將是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梭羅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滌蕩瞭我內心的塵埃。他關於自然、關於人生、關於社會的思考,都充滿瞭智慧和力量。他鼓勵我們去質疑,去反思,去獨立思考。他並不是要我們模仿他的生活方式,而是要我們學習他那種獨立思考的精神,學習他那種迴歸內心的勇氣。他對於“自由”的理解,也讓我耳目一新。他認為,真正的自由並非是無拘無束,而是心靈的自由,是一種擺脫外在束縛,追隨內心召喚的自由。他用他的生活,證明瞭這種自由是可以通過個人的選擇來實現的。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是否被太多的條條框框所限製,是否忽略瞭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這本書,像是一盞燈,照亮瞭我前行的方嚮,也給瞭我勇氣去探索屬於自己的道路。
評分翻開書頁,我立刻被一種淳樸而深刻的語言風格所吸引。這不是那種華麗辭藻堆砌的文章,而是如同溪流般自然流暢,卻又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梭羅用他那雙敏銳的眼睛觀察著周圍的一切,無論是清晨的露珠,還是傍晚的落日,都被他賦予瞭獨特的生命意義。他寫對自然的敬畏,寫人與自然之間那種最原始、最純粹的連接,這讓我在閱讀時,仿佛也能感受到瓦爾登湖畔微風拂麵的輕柔,聞到泥土和植物的芬芳。他並沒有刻意去追求某種戲劇性的情節,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最平凡的生活細節。然而,正是這些平凡的細節,卻被他挖掘齣瞭非凡的哲理。他對食物的獲取、對衣物的製作、對房屋的建造,都充滿瞭對事物本質的探尋。他似乎在告訴我們,真正的生活並非需要物質的堆砌,而是要迴歸到最基本的需求,去感受每一個過程中的意義。我尤其欣賞他在書中錶達的對物質主義的批判,這種批判並非簡單的否定,而是通過他自身的生活實踐,來證明一種更富足、更自由的精神狀態是可能實現的。他鼓勵我們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審視我們追逐的到底是什麼。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人的故事,更像是在與每一個讀者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一場關於生命意義和價值的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穿越時空的普適性。盡管梭羅生活在一個與我們所處的時代截然不同的背景下,但他對於人性、對於生活的洞察,卻是永恒的。他對於社會規則的質疑,對於個體自由的追求,對於內心平靜的嚮往,都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麵臨的課題。我常常會問自己,如果我也能像梭羅一樣,放下一些不必要的負擔,去過一種更簡單的生活,會是怎樣一種狀態?這本書並沒有給齣確切的答案,它隻是提供瞭一種可能性,一種思考的範式。它鼓勵我們去探索屬於自己的答案,去勇敢地做齣自己的選擇。他對於“貧窮”和“富有”的重新定義,尤其讓我深思。他認為,貧窮並非是物質的匱乏,而是精神的貧瘠;富有也並非是財富的堆積,而是心靈的豐盈。這種顛覆性的觀念,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成功的定義,對幸福的理解。
評分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陷入沉思。梭羅對大自然的細緻觀察,以及他從中提煉齣的深刻哲理,常常會讓我産生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他描繪的不僅僅是瓦爾登湖的景色,更是他通過觀察自然,所領悟到的人生規律。他看到四季的更迭,看到瞭生命的輪迴,看到瞭萬物生長的內在力量。他將這些自然的現象與人類的情感、社會的現象巧妙地聯係起來,讓我們看到,人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同樣遵循著生命的法則。他對於“忙碌”的思考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他質疑瞭那種看似充實卻空洞的忙碌,鼓勵我們去尋找真正能讓我們內心充盈的活動。他認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匆匆趕路,而在於能否在路上停下腳步,去感受,去思考,去與自己對話。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內心深處對簡單、真實生活的渴望,也照齣瞭我們被現代社會所遮蔽的某些角落。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是否過於沉溺於外界的評價,是否忽略瞭內心的聲音。
評分我一直認為,偉大的作品,不僅僅是提供知識,更是能夠喚醒思想,改變生命。梭羅的《瓦爾登湖》,無疑就是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它並沒有提供什麼高深的理論,也沒有講述什麼驚心動魄的故事,但它卻用一種最質樸、最真誠的方式,觸動瞭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情感。它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的意義,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它鼓勵我們去親近自然,去傾聽內心的聲音,去過一種更簡單、更自由的生活。它讓我看到瞭,即使在物質匱乏的環境下,我們依然可以過得充實、快樂、有意義。這種力量,來自於內心,來自於對生命的深刻理解。我感謝梭羅,感謝他留下瞭這樣一部不朽的作品,它將永遠激勵著那些渴望尋找生命真諦的人們,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寜靜之地。
評分我一直對那種能夠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的人充滿好奇。梭羅無疑就是這樣一位大師。他用他那雙洞察一切的眼睛,觀察著瓦爾登湖畔的每一個細微之處。他記錄下清晨的鳥鳴,午後的陽光,夜晚的星空,以及那些在他眼中充滿生命力的動植物。他的文字充滿瞭細節,充滿瞭生命力。他不僅僅是在描寫風景,更是在描繪一種生活狀態,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狀態。他對於“寜靜”的追求,讓我看到瞭一個與現代社會喧囂截然不同的世界。他相信,在寜靜中,我們纔能聽見內心深處的聲音,纔能與宇宙産生更深的連接。他對於“孤獨”的理解也彆具一格,他並不將孤獨視為一種消極的狀態,而是將其看作是一種與自我深度對話的機會,一種精神成長的契機。這種積極的孤獨觀,讓我對未來的生活有瞭新的思考。
評分瓦爾登湖,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詩意的召喚。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位置,更代錶著一種精神的歸宿。梭羅選擇在這裏度過他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時光,他在這裏建造瞭自己的小屋,開始瞭與自然的對話。他對於建造房屋的細緻描述,讓我看到瞭他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動手能力的推崇。他不僅僅是享受自然,更是積極地參與到自然之中,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去體驗。他的文字充滿瞭生活的智慧,他講述瞭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無限的可能。他並沒有迴避生活的艱辛,但他將這些艱辛轉化為一種成長的動力,一種對生命更加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擁有”的看法,他認為真正的擁有並非是物質的占有,而是對生命體驗的感知,是對自然之美的欣賞。他鼓勵我們去體驗,去感受,去用生命去擁抱生活,而不是用金錢去購買生活。這種觀念的轉變,對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啓發。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思考者,是那些敢於脫離群體,獨立行走的人。梭羅無疑就是這樣一位先行者。他選擇離開文明社會,來到瓦爾登湖畔,並非是為瞭逃避,而是為瞭更深刻地認識自己,認識生活。他在這片寜靜的土地上,進行著一場關於“簡化生活”的偉大實驗。他所追求的,是一種擺脫社會習俗和物質束縛的生活,一種迴歸本真的生活。我驚嘆於他能夠用如此少的物質,過得如此充實和快樂。他的描述充滿瞭智慧,他分析瞭人們為什麼會陷入對物質的無休止追逐,分析瞭社會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製造瞭許多“必需品”,而這些“必需品”恰恰成為瞭束縛我們的枷鎖。他鼓勵我們去審視自己的欲望,去分辨什麼是真正的需要,什麼是被社會灌輸的虛榮。他並非提倡禁欲,而是提倡一種有選擇的、有意識的消費,一種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的生活態度。他的這種獨立思考和實踐,在今天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尤其是在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他的聲音顯得尤為珍貴和振聾發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