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隨機多址通信係統理論及仿真研究
定價:59.00元
售價:44.3元,便宜14.7元,摺扣75
作者:丁洪偉,柳虔林,趙一帆,周聖傑,楊誌軍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15438829
字數:
頁碼:173
版次:0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語言簡潔,結構清晰,內容係統全麵,注重基礎知識與仿真結閤。在協議的講解上,既介紹瞭協議的原理、吞吐量的具體推導過程,提供瞭仿真的具體步驟及代碼,也提供瞭處理結果的一些經驗技巧和注意事項,以同時提高讀者的理論知識和仿真能力。
內容提要
本書介紹瞭隨機多址通信係統廣泛應用於物聯網、無綫傳感器網絡、移動互聯網絡、無綫局域網、蜂窩通信網絡等通信技術的情況;對各類隨機多址通信係統進行瞭建模分析,獲得瞭一係列的解析結果;介紹瞭各類係統的計算機仿真方法,給齣瞭相關仿真結果。
本書分為10章:章簡要介紹後續部分將要進行仿真的十九個協議,以及協議之間相應的區彆,讓讀者對隨機多址協議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第2章介紹本書仿真所使用的仿真軟件Matlab及仿真的具體流程;第3章詳細介紹ALOHA協議,以及其基於Matlab平颱的仿真具體方法;第4至第8章分彆介紹非堅持CSMA協議、1-堅持CSMA協議、P-堅持CSMA協議、P-檢測CSMA協議、二維概率CSMA協議和在其各自協議的基礎上改進得來的兩個協議,以及協議基於Matlab平颱的具體仿真方法;第9章詳細介紹二叉樹衝突分解算法,以及其基於Matlab平颱的仿真具體方法;0章對本書所涉及到的具體協議進行比較,並做瞭一個簡要的總結。
本書可作為通信類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書,也適閤從事通信工程領域相關研究人員閱讀。
丁洪偉,雲南大學信息學院通信工程係教授。主要研究方嚮:隨機多址係統、輪詢多址係統、無綫傳感器網絡。
柳虔林,雲南大學信息學院通信工程係教授。主要研究方嚮:隨機多址係統。
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簡直無可挑剔,字體清晰,圖錶規範,這對於閱讀技術性強的書籍至關重要。我記得有一次深夜還在鑽研其中關於信道估計誤差對係統容量影響的章節,復雜的矩陣運算和概率分析在清晰的圖示輔助下,竟顯得沒有那麼晦澀難懂。作者顯然在如何將復雜的數學模型轉化為易於理解的工程語言上下瞭很大功夫。特彆是關於資源動態分配的章節,作者引入瞭幾種創新的優化算法,並給齣瞭詳細的收斂性證明,這對於研究生和科研人員來說,簡直是寶貴的參考資料。我甚至開始思考,能否將其中提齣的某種動態調度策略應用到我正在進行的一個實際項目原型中去。這種理論與實踐之間緊密的連接性,是衡量一本優秀技術書籍的重要標準,而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充分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工程實踐經驗。
評分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書,它為整個無綫通信領域的研究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框架。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沉穩,不賣弄花哨的術語,而是用最精確的數學語言來描述物理現象,這種嚴謹性是老一輩科學傢的風範。書中對於隨機過程在多址信道建模中的應用,特彆是泊鬆過程和馬爾可夫鏈的運用,講解得極其透徹,為我理解隨機係統行為提供瞭全新的視角。我發現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如何設計一個多址係統,更是在學習一種用隨機性來優化復雜係統的思維方式。這本書的價值,已經超越瞭它本身所覆蓋的具體技術範圍,上升到瞭方法論的高度。讀完後,感覺自己對無綫通信的底層邏輯有瞭更深刻的洞察力。
評分這本書的配套資源和仿真代碼部分,雖然我還沒有完全下載和運行,但光是目錄和說明就讓我感到興奮。在當代學術研究中,理論和仿真密不可分,缺乏可復現性的研究是缺乏生命力的。作者團隊非常體貼地提供瞭相應的仿真環境搭建指南和關鍵模塊的代碼片段,這極大地降低瞭讀者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的門檻。對於課堂教學而言,這本書的結構也極為閤理,可以作為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核心教材。每一個章節的末尾都附帶瞭有深度的思考題,這些題目不僅僅是檢驗理解程度,更是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思考的催化劑。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集理論深度、工程實用性和教學引導性於一體的傑作,是通信領域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黑白灰的搭配給人一種專業而嚴謹的感覺。初次拿到手裏,份量感十足,翻開扉頁,看到那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嚴謹的理論推導,我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而是貨真價實的學術專著。對於長期在信息論和通信原理領域摸爬滾打的人來說,這種感覺簡直是久旱逢甘霖。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緒論部分對該領域發展脈絡的梳理,邏輯清晰,層層遞進,讓人能迅速抓住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尤其是在對現有幾種主流多址接入技術進行對比分析時,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優缺點,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數學基礎和性能瓶頸,這為後續章節的深入探討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以前學過的經典教材進行比對,深感此書在某些前沿問題的闡述上,比我手頭上的老舊資料要深刻和前瞻得多。那種撥開雲霧見青天的閱讀體驗,非常暢快淋灕。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遠超我的預期,它不是簡單地對“隨機多址”這個概念進行綜述,而是將其視為一個係統工程,從物理層、MAC層到網絡層都進行瞭細緻的入微的剖析。我尤其對其中關於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與傳統正交多址接入(OMA)的性能對比部分印象深刻。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理論上的香農極限分析,而是引入瞭大量的仿真結果來佐證觀點。這些仿真結果的設置非常貼閤實際場景,比如考慮瞭移動性、不同業務的QoS需求等,使得理論推導的結論更具說服力和可靠性。對於我這樣希望在博士論文中有所突破的年輕人來說,書中提供的若乾未解決問題和未來研究方嚮的探討,無疑是極佳的靈感來源,讓我對後續的研究工作有瞭更明確的規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