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我和中國保險
定價:39.00元
作者:秦道夫
齣版社:中國金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0495320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秦道夫,曆任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科長、副處長等職。曾任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駐印尼代錶,中國銀行巴基斯坦卡拉奇分行副經理兼吉大港支行經理,香港民安保險公司副總經理、副董事長、中國再保險(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83-1990年先後任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副總經理、董事長兼總經理、黨組書記。1991年主持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該法於1995年6月30日經第8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4次會議通過,1995年10月1日起實施。本書他本人親自撰寫的一部迴憶錄,迴顧瞭他與保險事業的一生。
內容提要
秦道夫同誌是中國黨第十三次全國代錶大會代錶,第七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扶貧基金會常務理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理事。此外,他對中國保險事業的發展也作齣瞭不小的貢獻。本書記錄的就是他在這條道路上積纍的經驗和教訓。旨在把這些總結齣來的曆史教益,留給後人,特彆是留給在中國保險宏偉事業上正在奮力前進的年輕人,留給他們一份曆史的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秦道夫,1929年10月齣生於山東榮城市。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9年加入中國黨。 曆任八路軍山東軍區東海軍分區司令部機炮輪訓隊文書,山東北海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印鈔廠文書、科員、政治教員,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科長、副處長等職。曾任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駐印尼代錶
文摘
序言
《我和中國保險》:一次關於理解與信任的重塑 坦白說,在此之前,我對保險的認知一直是模糊且略帶抗拒的。總覺得它像是某種“推銷”,離我的生活很遠。但《我和中國保險》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固有的看法。它沒有迴避保險行業中可能存在的誤解和爭議,反而以一種開放、坦誠的態度,深入淺齣地解析瞭保險的本質和價值。我看到作者如何將復雜的保險條款,轉化為易於理解的日常語言,如何通過一個個真實案例,展現保險在應對疾病、意外、養老等人生重大課題時的關鍵作用。 最打動我的是書中關於“信賴”的探討。保險的建立,離不開投保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的信任。這種信任,源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敬畏,源於對承諾的堅守,更源於對社會互助精神的認同。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將保險視為一種冰冷的契約,而是將其看作是一種社會進步的體現,一種人們在麵對風險時,互相扶持、共同分擔的智慧結晶。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保險的價值,也讓我對這個行業産生瞭一種前所未有的理解和信任。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關於保險的“破冰之旅”。
評分《我和中國保險》:一段關於生命韌性的深刻洞察 《我和中國保險》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關於“保險”這個概念,更是關於“生命”的韌性。書中那些在睏境中依然選擇勇敢前行的人們,他們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而保險,在其中扮演瞭一個默默支持的角色。它沒有能力創造奇跡,但它能夠給予絕望中的人一絲希望,能夠讓本可能傾頹的傢庭,在財務上獲得喘息的空間,從而有力量去麵對挑戰,去戰勝病魔,去重建生活。 我尤其被那些講述“小人物”故事的章節所吸引。他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在麵對生活突如其來的變故時,他們的選擇和堅持,卻足以撼動人心。保險在這些故事中,就像一根及時的“救命稻草”,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它能夠成為一個重要的支撐點,讓那些脆弱的生命,不至於在風雨中徹底摺斷。這本書讓我深刻地理解到,保險的價值,最終體現在對個體生命尊嚴的守護,對傢庭幸福的維護,以及對社會穩定性的貢獻。它讓我看到,在宏大的時代背景下,個體生命的意義如何被珍視和保障。
評分《我和中國保險》:一份關於成長與覺醒的智慧啓示 閱讀《我和中國保險》,仿佛經曆瞭一場由懵懂到清晰的認知升級。這本書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引導我一步步解開對保險的層層疑慮,最終認識到它在我們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意義。從最初的“為什麼需要保險”,到“保險如何運作”,再到“如何選擇適閤自己的保險”,書中提供瞭清晰的脈絡和豐富的案例,讓我能夠真正理解保險背後的邏輯和價值。 書中關於“未雨綢繆”的理念,我感受尤為深刻。它並非強調對災難的恐懼,而是倡導一種積極主動的生活態度,一種對未來負責任的態度。就像我們學會遊泳是為瞭應對可能溺水的風險,學會開車是為瞭更便捷地齣行,學習和理解保險,也是為瞭在生活中可能齣現的風險麵前,擁有更多的選擇和主動權。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能夠認識到風險的存在,並有意識地去規避和管理。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保險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智慧的書,它啓迪瞭我如何更理性地規劃生活,如何為自己和傢人創造更穩固的未來。
評分《我和中國保險》:一段關於社會溫度與人文關懷的溫暖敘事 《我和中國保險》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彆樣的閱讀體驗。它不像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社會溫度。書中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展現瞭中國保險業在發展過程中,如何從最初的“保障”功能,逐漸演變為一種“人文關懷”的體現。我看到瞭保險公司如何不僅僅是提供一種金融服務,更是在關鍵時刻,伸齣援手,給予被保險人及傢屬情感上的支持和經濟上的慰藉。 我特彆贊賞書中關於“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闡釋。它讓我明白,保險的本質是一種互助精神的體現。我們每個人繳納的保費,匯聚起來,成為瞭一份共同的基金,在有人不幸遭遇風險時,這份基金就能夠發揮它的作用,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理念,在保險的體係中得到瞭最直接的體現。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保險業背後所蘊含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情懷,它讓我對這個行業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感受到,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並非孤立無援,而是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彼此連接,互相支持。
評分讀《我和中國保險》:一段關於責任與保障的溫暖旅程 閤上《我和中國保險》的最後一頁,心中湧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溫情。這本書並沒有刻意去描繪波瀾壯闊的宏大敘事,也沒有充斥著冰冷的數據和晦澀的術語。相反,它像一位娓娓道來的老朋友,用最樸實、最真摯的語言,講述著保險在中國普通人生活中的點滴印記。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在風雨中為傢人遮風擋雨的父母,看到瞭那些在重大疾病麵前不曾放棄希望的傢庭,更看到瞭保險如何在關鍵時刻,化身為一道堅實的後盾,守護著他們的生活軌跡不被徹底打亂。 書中那些鮮活的人物故事,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保險並非遙不可及的金融産品,而是滲透在柴米油鹽、衣食住行中的一份責任,一種對未來的審慎規劃,更是一份對親人無聲卻有力的承諾。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傢庭經濟晴雨錶”的比喻,它生動地揭示瞭保險在傢庭財務規劃中的重要性,就像天氣預報一樣,讓我們能夠提前預知風險,做好應對準備,而不是在突如其來的風暴麵前措手不及。讀著讀著,我也不禁開始審視自己的傢庭保障,思考如何能更好地為傢人的未來築牢安全網。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擁抱保險,並非是對生活的不安,而是對生活的熱愛和責任的體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