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和中国保险
定价:39.00元
作者:秦道夫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049532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秦道夫,历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科长、副处长等职。曾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驻印尼代表,中国银行巴基斯坦卡拉奇分行副经理兼吉大港支行经理,香港民安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副董事长、中国再保险(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83-1990年先后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副总经理、董事长兼总经理、党组书记。1991年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该法于1995年6月30日经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次会议通过,1995年10月1日起实施。本书他本人亲自撰写的一部回忆录,回顾了他与保险事业的一生。
内容提要
秦道夫同志是中国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此外,他对中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本书记录的就是他在这条道路上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旨在把这些总结出来的历史教益,留给后人,特别是留给在中国保险宏伟事业上正在奋力前进的年轻人,留给他们一份历史的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秦道夫,1929年10月出生于山东荣城市。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加入中国党。 历任八路军山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部机炮轮训队文书,山东北海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印钞厂文书、科员、政治教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科长、副处长等职。曾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驻印尼代表
文摘
序言
《我和中国保险》:一次关于理解与信任的重塑 坦白说,在此之前,我对保险的认知一直是模糊且略带抗拒的。总觉得它像是某种“推销”,离我的生活很远。但《我和中国保险》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固有的看法。它没有回避保险行业中可能存在的误解和争议,反而以一种开放、坦诚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保险的本质和价值。我看到作者如何将复杂的保险条款,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日常语言,如何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展现保险在应对疾病、意外、养老等人生重大课题时的关键作用。 最打动我的是书中关于“信赖”的探讨。保险的建立,离不开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敬畏,源于对承诺的坚守,更源于对社会互助精神的认同。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将保险视为一种冰冷的契约,而是将其看作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一种人们在面对风险时,互相扶持、共同分担的智慧结晶。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保险的价值,也让我对这个行业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理解和信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关于保险的“破冰之旅”。
评分《我和中国保险》:一段关于生命韧性的深刻洞察 《我和中国保险》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关于“保险”这个概念,更是关于“生命”的韧性。书中那些在困境中依然选择勇敢前行的人们,他们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而保险,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默默支持的角色。它没有能力创造奇迹,但它能够给予绝望中的人一丝希望,能够让本可能倾颓的家庭,在财务上获得喘息的空间,从而有力量去面对挑战,去战胜病魔,去重建生活。 我尤其被那些讲述“小人物”故事的章节所吸引。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在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他们的选择和坚持,却足以撼动人心。保险在这些故事中,就像一根及时的“救命稻草”,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它能够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撑点,让那些脆弱的生命,不至于在风雨中彻底折断。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保险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对个体生命尊严的守护,对家庭幸福的维护,以及对社会稳定性的贡献。它让我看到,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的意义如何被珍视和保障。
评分《我和中国保险》:一段关于社会温度与人文关怀的温暖叙事 《我和中国保险》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它不像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社会温度。书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了中国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从最初的“保障”功能,逐渐演变为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我看到了保险公司如何不仅仅是提供一种金融服务,更是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给予被保险人及家属情感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慰藉。 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阐释。它让我明白,保险的本质是一种互助精神的体现。我们每个人缴纳的保费,汇聚起来,成为了一份共同的基金,在有人不幸遭遇风险时,这份基金就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理念,在保险的体系中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保险业背后所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它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感受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并非孤立无援,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彼此连接,互相支持。
评分《我和中国保险》:一份关于成长与觉醒的智慧启示 阅读《我和中国保险》,仿佛经历了一场由懵懂到清晰的认知升级。这本书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引导我一步步解开对保险的层层疑虑,最终认识到它在我们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意义。从最初的“为什么需要保险”,到“保险如何运作”,再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书中提供了清晰的脉络和丰富的案例,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保险背后的逻辑和价值。 书中关于“未雨绸缪”的理念,我感受尤为深刻。它并非强调对灾难的恐惧,而是倡导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一种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就像我们学会游泳是为了应对可能溺水的风险,学会开车是为了更便捷地出行,学习和理解保险,也是为了在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面前,拥有更多的选择和主动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并有意识地去规避和管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保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的书,它启迪了我如何更理性地规划生活,如何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稳固的未来。
评分读《我和中国保险》:一段关于责任与保障的温暖旅程 合上《我和中国保险》的最后一页,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情。这本书并没有刻意去描绘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也没有充斥着冰冷的数据和晦涩的术语。相反,它像一位娓娓道来的老朋友,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讲述着保险在中国普通人生活中的点滴印记。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风雨中为家人遮风挡雨的父母,看到了那些在重大疾病面前不曾放弃希望的家庭,更看到了保险如何在关键时刻,化身为一道坚实的后盾,守护着他们的生活轨迹不被彻底打乱。 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故事,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保险并非遥不可及的金融产品,而是渗透在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中的一份责任,一种对未来的审慎规划,更是一份对亲人无声却有力的承诺。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家庭经济晴雨表”的比喻,它生动地揭示了保险在家庭财务规划中的重要性,就像天气预报一样,让我们能够提前预知风险,做好应对准备,而不是在突如其来的风暴面前措手不及。读着读着,我也不禁开始审视自己的家庭保障,思考如何能更好地为家人的未来筑牢安全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拥抱保险,并非是对生活的不安,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责任的体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