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黄河文化与西风东渐
定价:58.00元
售价:39.4元,便宜18.6元,折扣67
作者:宋军令,杜鹃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030228895
字数:472000
页码:3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西方传教士在黄河流域的宗教和科学传播活动,为古老的黄河文化注入了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内容。
本书从宗教、科学技术在黄河流域的传播、农作物的引进、西方社会风尚的影响等各个方面论述黄河流域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近代黄河文化的特质和内涵。《黄河文化与西风东渐》适合历史、古代文化、考古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区域文化爱好者阅读。
历史上黄河文化的兴盛与发达,无不得益于它同周边地区和外国文化的交流、吸收和融合,正是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和博采众长,才造就了黄河文化历史上的辉煌。
宋军令,男,1974年生,河南辉县人,历史学博士,副教授。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2001-2004年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2004~2007年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河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系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文
(五) 最近读了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了我过去一些认知的重要著作。这本书以“黄河文化”作为切入点,探讨了“西风东渐”这样一个宏大且复杂的议题。我之前一直觉得,当西方文明以其科技、思想、制度等优势涌入中国时,我们似乎是被动地接受,甚至是被动地改变。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图景: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其本身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包容性以及独特的精神内核,在面对西方冲击时,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与转化能力。书中并没有回避西方文化带来的挑战,但更侧重于分析中国本土文化是如何在与这些外来元素的碰撞中,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超越,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又与世界接轨的现代文化。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旁征博引,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文化的精微之处巧妙结合,让我对中华文明的韧性与创造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读此书,就像是与一位博学而睿智的长者对话,他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国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切的认同。
评分(一) 最近读到一本让我耳目一新,颇受启发的书。它深入探讨了“西风东渐”这一宏大的历史文化现象,但并没有简单地将之视为一种单向的输入,而是极其细腻地描绘了东方文化,尤其是黄河文化,是如何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融合智慧。书中对西方哲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了细致梳理,但更让我着迷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着重分析了这些外来思想是如何被中国本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所吸收、消化、改造,最终演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形态。比如,在艺术领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和写实技巧是如何与中国传统的意境表达相结合,产生了新的艺术语言;在哲学思想方面,西方理性主义如何与中国儒释道等传统哲学相互激 磨,催生出新的思想火花。作者的论述逻辑严谨,引证丰富,时常能从细微之处洞察到宏观的历史走向,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创造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西文化的交流,不再是简单的“学习”与“被学习”,而是充满动态博弈与创新重塑的复杂过程,这对于理解当今世界文化格局的演变,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评分(三) 这是一本让我读来如沐春风,又如遭醍醐灌顶的书。它以一种极其宏大的视角,将中国黄河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互动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一直觉得,谈论“西风东渐”往往容易陷入一种西方的优越论,或者中国被动的接受者角色,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极其审慎的态度,细致地考察了西方思想、技术、制度等传入中国后,是如何与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黄河文化作为一种根基性文明力量的分析,让我印象深刻。它并非是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哲学和生活方式,能够以一种“和而不同”的方式,去接纳和转化外来的元素。书中大量的史实考证和理论分析,都指向了一个核心观点:中国文化在吸收外来文明时,并非是照搬照抄,而是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形成了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文化。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华文明的韧性与创造力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文化自觉”的重要性。它不愧是一部深入探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力作。
评分(二) 这本书带来的震撼,与其说是知识的堆叠,不如说是思维的启迪。我一直对“文化”这个概念感到模糊,总觉得它虚无缥缈,但通过阅读此书,我似乎找到了理解它的具体路径。作者将目光聚焦于黄河文化这一中国文明的摇篮,探讨其在面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时所展现出的内在韧性与外在适应力。书中并非是简单的历史事件罗列,而是深入到了文化的深层结构,去剖析黄河文化的核心精神——那种生生不息、厚重包容的力量,是如何在西风的吹拂下,重新焕发出生机。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具体案例的挖掘,例如西方科学技术如何挑战中国传统的自然观,但最终并未全盘取代,而是与中医、天人合一等理念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点。又如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如何与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传统相互作用,催生出独特的政治实践。作者的笔触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时而又如惊涛拍岸,振聋发聩。它让我意识到,文化从来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传承与发展。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它不仅仅是固守传统,更是懂得如何在世界文化的浪潮中,保持自己的根脉,并从中汲取养分,生长出新的枝叶。
评分(四) 我近期有幸拜读了一本关于文化交流的巨著,它将目光投向了黄河文化与“西风东渐”这一宏大的历史命题,并从中挖掘出了诸多令人深思的洞见。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并没有将“西风东渐”简单地视为一种单向的文化移植,而是深入剖析了中国本土文化,特别是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深厚传统,是如何在与西方文明的互动中,展现出强大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化,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思想流派、艺术形式的细致解读,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文化交融画卷。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融合”二字的处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深度的化学反应,是本土文化在接纳外来元素时,所进行的创造性重塑。例如,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后,是如何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医疗体系等产生碰撞,并最终演化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时而古朴厚重,时而又洋溢着现代的思辨色彩,读来令人欲罢不能,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亲历着文化的激荡与变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