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移动增值业务网络及其运营
定价:58.00元
售价:39.4元,便宜18.6元,折扣67
作者:董晓庄,李洪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1152349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8.467kg
《移动增值业务网络及其运营》围绕3G时代的移动增值业务,重点介绍了移动增值业务的网络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业务运营支撑、业务应用、市场及运营价值链,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营销策略和运营模式。
《移动增值业务网络及其运营》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兼备知识性和指导性,适合有一定网络基础,从事电信增值业务或相关行业的技术、管理及业务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院校通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或自学用书。
我对网络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发展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但很多出版物往往跟不上技术迭代的速度,总是在内容发布后不久就被市场上的新概念所取代。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介绍现有成熟技术的同时,也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未来可能的技术演进方向,特别是关于虚拟化和边缘计算在提升业务敏捷性方面的潜力。它并没有对这些前沿技术进行过度炒作,而是用一种非常审慎和务实的态度,分析了它们在现有网络框架中落地时所面临的实际挑战,例如互操作性、安全边界的重构等。这种“脚踏实地看未来”的态度,是我认为它比很多快速跟风出版的书籍更有价值的关键所在。它提供的是一个稳固的知识地基,而不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热点快照,这对于我们规划长期技术路线图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更可靠的参考坐标。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枯燥技术文档有天然抵触情绪的人,我的阅读习惯通常是快速浏览,寻找关键信息点。但这本书的内容,竟然能让我产生一种想要“精读”的冲动,这在我近期的阅读记录中是比较罕见的。它在处理那些技术难点时,并没有采用那种冷冰冰的公式轰炸,而是穿插了一些非常贴近实际运营场景的案例分析。比如,它在讨论如何优化用户感知体验(QoE)时,引用了某次大型活动中的网络拥塞情况作为反面教材,随后再给出具体的网络优化建议。这种“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叙事结构,让原本抽象的性能指标变得鲜活起来,我仿佛能“听见”网络告警的声音,并同步思考应对策略。这种强烈的代入感,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更像是一场与资深专家的深度对话,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章节逻辑安排,可以说是结构性思维的绝佳体现。它不像某些技术书籍那样,把新旧技术混杂在一起,导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切换认知模式。这本书显然遵循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构建方式,从最基础的网络接入层概念开始,逐步向上构建到应用层和计费系统。尤其是它对“业务流”的追踪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发现,以往我在理解某个新业务部署时,总是在网络、业务逻辑和计费三个独立模块之间反复跳跃,难以形成统一视图。但这本书巧妙地设定了一个虚拟的“用户画像”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让每一个技术点都依附于这个主线被讲解,这极大地降低了知识的耦合度和学习的认知负荷。这种设计体现了作者对目标读者群体的深刻洞察——他们需要的不是孤立的技术点,而是一个能够指导实践的完整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用心,封面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那些简洁有力的线条图示,初看之下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尤其喜欢它字体选择的考究,标题的粗粝感和内文的细腻感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究竟蕴含了多少干货。虽然我手头的其他几本关于通信技术类的书籍大多走的是那种极简的黑白风格,但这本在视觉上就显得更加“沉得住气”。我记得当时在书店里,光是对比不同出版社的类似主题书籍,这一本的纸张质感和印刷清晰度就明显胜出一筹,这对于需要长期阅读和查阅的专业书籍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那种纸张散发出的淡淡油墨香,让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任务。从这本书的物理形态上,就能感受到作者和出版社对内容质量的自信和对读者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至少在众多教科书或技术手册中,它的“颜值”绝对是顶级的。
评分我近期在研究下一代网络架构的演进路径时,发现很多现有的资料都停留在理论的宏大叙事层面,缺乏那种能让我立刻在脑中构建出实际部署场景的细节。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似乎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它不是那种纯粹的协议堆砌,而是将复杂的网络拓扑和业务逻辑,通过一种非常清晰的“流程图”式的逻辑链条展现出来。我印象非常深的是其中关于“资源池化”概念的阐述,它没有仅仅停留在SDN/NFV的术语介绍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在实际运营中,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来动态调整带宽分配和QoS保障的策略。这种从宏观概念到底层操作的无缝衔接,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整个业务支撑系统的理解深度。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的工程师来说,这种“可操作性”的体现,远比那些华丽的学术辞藻来得更有价值。我甚至开始期待它后续章节中对于故障排查和运维自动化部分的论述,希望它能继续保持这种务实的风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