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狼圖繪:西方博物學傢筆下的狼 | 作者 | 布豐,約翰·奧杜邦,約翰·古爾德 等 |
| 定價 | 59.00元 | 齣版社 | 北京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301265772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狼是眾多探險傢和博物學傢所青睞的物種,本書精選西方博物學曆史上關於狼的經典篇目,梳理和展示近代以來博物學傢對狼的認知和描繪史。從布豐、奧杜邦、古爾德到納爾遜,博物學傢們基於不同的知識立場,擁有不同的實地探險經驗,他們對狼的態度,逐漸在深化,從厭惡到同情到呼籲保護,從而展現齣博物學傢悲憫的情懷和對生態平衡的關注。 本書成功地融閤瞭閱讀的趣味性和視覺的觀賞性,書中所附80餘幅狼的手繪圖,準確、生動地展現瞭狼的基本形態特徵、生境等,是曆史上罕見的珍貴博物畫作品。 |
| 作者簡介 | |
| 布豐(Buffon,1701—1788),法國博物學傢、作傢,著有36冊巨著《博物誌》。 約翰·奧杜邦(John Audubon,1785—1851),美國博物學傢、畫傢。其《美洲鳥類》曾被譽為19世紀和有影響力的著作。 約翰·古爾德(John Gould,1804—1881),英國博物學傢、畫傢。被認為是澳大利亞鳥類研究之父,達爾文曾在《物種起源》中提到他的貢獻。 |
| 目錄 | |
| 目 錄Contents 6 序言 從布豐到納爾遜,博物 學傢對狼的態度,逐漸在深 化和軟化,從厭惡到同情, 展示齣博物學傢悲憫的情懷 和對生態平衡的關注。 8 “狼學”的知識考古學 隻有極少數成年人見到 過自然,多數人不見太陽, 至少,隻是浮光掠影。陽光 隻照亮成年人雙目,卻可射 入兒童的眼睛和心田。…… 大自然熱愛者盡管心情悲 愴,但麵對自然時,仍會欣 喜若狂。 26 布豐筆下的狼 狼生性粗野而膽怯, 但必要時也能變得機敏,迫 不得已時也能變得大膽,若 為飢餓所逼,它就會鋌而走 險,一旦得手,往往會捲土 重來,直到它在人類和獵犬手 下受瞭傷,吃瞭大虧為止。 36 賈丁筆下的狼 當狼後退時,它會低下 頭,將一隻耳朵斜嚮前方,另 一隻斜嚮後方,目光炯炯。 它匍匐著小步後撤,而它的 尾巴會掃掉留下的足跡。進 入隱蔽處後,它會時間 揚起自己的尾巴,然後帶著勝 利者的得意上下擺動。 58 奧杜邦筆下的狼 當得剋薩斯紅狼造訪墨西哥 的舊戰場時,它們更喜歡以陣亡 的得剋薩斯人和其他美國人的屍 體為食,而不太喜歡墨西哥人, 據說是因為墨西哥人的飲食中喜 放鬍椒,因此他們的肉中也飽含 辛辣。雖然這個傳說不很可靠, 但人所共知的事實是,它們確實 喜歡尾隨軍隊遷徙。 96 古爾德筆下的狼 在被圈禁的狀態下,袋 狼顯得極為膽怯,一旦有風吹 草動,它便會發瘋似地上躥下 跳,同時從喉嚨裏發齣類似犬 吠的短促叫聲。 104 達爾文筆下的狼 四頭窮凶極惡的野獸, 看上去像狼,朝停在岸邊的 船撲來,它們中的任何一頭 一看到我們的人,哪怕是在 很遠的距離外,便立即衝過 來。它們和中等體型的獒犬差 不多大小,牙齒又長又尖銳。 116 米瓦特筆下的狼 灰狼常齣沒於森林和曠 野,不論是晝間還是夜間,都 可以發現它們的行蹤。灰狼可 通過閤作捕殺馬和牛,而單獨 一頭灰狼即可獵殺綿羊、山羊 和幼童。它們貪婪地捕殺鳥 類,還吃老鼠、蛙類或者幾乎 一切小動物。 170 納爾遜筆下的狼 為瞭適應極北環境,北極 狼進化齣瞭白色的外層絨毛, 常年不換。它們的體型是同類 中大的,並且擁有超乎尋常 的精力,這是在這樣嚴酷的環 境中進行捕獵所必不可少的。 在極北地區,大自然要更加殘 酷,隻有強者纔能夠生存下來。 |
| 編輯推薦 | |
| 你也許見過 《狼圖騰》 中的濛古狼和公園裏的土狼,但你沒見過西方博物學大師筆下如此龐大的 “狼族朋友圈”——灰狼、黑狼、郊狼、袋狼、鬃狼、南極狼、森林狼、美洲白狼、大平原狼…… 在 《狼圖繪》 這本奇書中, 布豐、奧杜邦、古爾德、納爾遜 等10位博物學大師,用精美的繪畫和生動的文字描繪瞭一個又一個 “與狼共舞” 的傳奇…… |
| 文摘 | |
| 序言 | |
當我看到“西方博物學傢”這個詞的時候,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那些身著探險服、手持放大鏡、深入原始森林的經典形象。他們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知識的渴求,總是讓我感到無比欽佩。《狼圖繪:西方博物學傢筆下的狼》這個書名,勾起瞭我對於那些年代久遠、卻又充滿魅力的自然圖景的嚮往。我猜想,這本書裏一定收錄瞭許多珍貴的、可能已經很難再見到的手稿、素描和早期版畫。這些視覺上的呈現,與文字的描述相輔相成,定能帶給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想象一下,一位博物學傢,在月光下靜靜觀察狼群的狩獵,他用細緻的筆觸勾勒齣狼矯健的身姿,用精煉的文字記錄下它們每一次的撲擊、每一次的協同。這種近乎虔誠的記錄方式,本身就是一種藝術。這本書,我想,不僅是對狼這一物種的科學描繪,更是對那個時代,人類與自然之間一種純粹而深刻關係的記錄。
評分當在書店琳琅滿目的展架上瞥見《狼圖繪:西方博物學傢筆下的狼》這個書名時,我的思緒便被深深地吸引住瞭。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而引人遐想的氛圍,仿佛在低語著古老的傳說和未知的奧秘。我對狼這種生物一直抱有一種復雜的情感,既有對它強大、野性之美的驚嘆,也有對它作為“反派”在許多故事中被刻畫的睏惑。西方博物學傢,這個標簽更是讓我充滿瞭好奇。想象一下,那些在十九世紀甚至更早時期,懷揣著對未知世界無盡探索熱情的探險傢和學者們,他們是如何以嚴謹而又充滿詩意的筆觸,記錄下他們眼中狼的形態、習性,以及它們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意義?這本書似乎不僅僅是在描繪一種動物,更是在勾勒一個時代的科學精神,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觀。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感受那些跨越時空的觀察,去瞭解那些被曆史塵埃掩埋的細節,去聆聽那些遠道而來的西方眼睛,如何為我們揭示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立體的狼的世界。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視角,重新認識這位森林中的王者。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將科學的嚴謹與藝術的靈動完美結閤的作品情有獨鍾。特彆是涉及到自然題材的書籍,如果僅僅是枯燥的圖鑒或者數據堆砌,未免會讓人感到乏味。《狼圖繪:西方博物學傢筆下的狼》這個名字,在我看來,恰恰預示著一種截然不同的閱讀體驗。我猜測,這本書會帶領我穿越曆史的迷霧,去邂逅那些偉大的博物學傢,他們不僅是敏銳的觀察者,更是纔華橫溢的記錄者。他們筆下的狼,想必不會是單調的、臉譜化的形象,而是在栩栩如生的文字描述和精美絕倫的插圖中,展現齣它們豐富多樣的個體差異,它們在殘酷自然法則下的生存智慧,它們與同類之間的復雜社會關係,甚至是它們在麵對人類時的謹慎與警惕。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包含那些早期博物學傢們,在條件艱苦的野外進行的實地考察記錄,那些充滿汗水與智慧的筆記,那些首次將狼的某些行為模式科學化解釋的嘗試。這不僅僅是對一個物種的認知,更是對人類探索精神的一次緻敬。
評分在現代社會,我們對許多事物的理解,往往被簡化和標簽化。狼,作為一種極具象徵意義的動物,更是常常被置於“凶殘”、“狡猾”的刻闆印象之下。然而,我總覺得,這種簡單粗暴的定義,忽略瞭太多復雜而深刻的維度。《狼圖繪:西方博物學傢筆下的狼》這個書名,讓我看到瞭撥開迷霧、重塑認知的可能。我想象這本書的作者,很可能是精心挑選瞭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西方博物學傢的作品,將他們關於狼的觀察、研究、甚至是對狼的哲學思考集結在一起。我期待在書中看到,那些對狼行為模式的細緻描繪,對狼在不同生態環境下的適應性分析,甚至是對狼在當地民間傳說和宗教信仰中扮演角色的探討。這些西方學者的視角,或許能夠提供一種與我們固有認知截然不同的切入點,幫助我們理解狼作為一種生命,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豐富和多元。這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可能是一次關於理解、關於共存的深刻對話。
評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淹沒在海量的信息中,卻鮮少能靜下心來,深入地去理解一個事物。《狼圖繪:西方博物學傢筆下的狼》這個書名,在我看來,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們能夠暫時忘卻喧囂,去聆聽那些來自遠方的、充滿智慧的聲音。我設想,這本書將會帶領我走進一個由西方博物學傢構建的關於狼的世界。他們或許會從不同側麵去解構我們對狼的刻闆印象,例如,他們可能會詳細闡述狼群內部的等級製度和閤作方式,描繪它們在嚴酷環境下如何展現齣驚人的生存毅力,或者,他們甚至會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分析狼在生態係統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期待書中能夠引用那些詳實的田野調查數據,佐以科學的分析,顛覆我們以往對狼的狹隘認知。這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獲取,更可能是一次思維的啓迪,一次對自然界復雜而精妙運行規律的全新認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