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光傳輸係統運行與維護
:28.00元
售價:19.0元,便宜9.0元,摺扣67
作者:賈璐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111399353
字數:349000
頁碼:21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本書按照新的職業教育改革精神,結閤近年來課程建設與改革經驗編寫。以“十二五”期間城市光網的建設為背景,全麵介紹瞭光傳輸網絡的硬件結構和網絡協議體係,並結閤通信工程項目詳細介紹瞭光傳輸設備的安裝調測、光傳輸業務的開通、光傳輸係統的維護等方麵的操作。引導學生在掌握光傳輸網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光傳輸係統項目施工維護中的各項技能。
本書可分為兩個部分。部分為第1~5章,主要介紹光傳輸網絡的基本理論知識,包括光縴通信技術的基本概念、光傳輸係統的通信綫纜和發送接收設備、同步數字傳輸體製等。第二部分為第6~10章,主要介紹光傳輸係統工程實踐操作技能,包括硬件安裝、設備調測、業務開通、故障檢測及例行維護等方麵的技能。
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光傳輸係統工程領域的技術參考用書。
為方便教學,本書配有免費電子課件、課後練習題答案等,凡選用本書作為授課教材的學校,均可通過來電(010-88379564)或電子郵件(cmpqu@163.)索取。有任何技術問題也可通過以上方式聯係。
這本書在網絡架構和設備選型上的介紹,可以說是緊跟時代脈搏,特彆是對於下一代網絡技術的一些前瞻性探討,處理得非常老練。我原本以為這類書籍會更多地側重於傳統SDH/SONET的維護,但實際上,它將重點放在瞭如何高效部署和運維基於DWDM(密集波分復用)技術的骨乾網絡上。作者清晰地闡述瞭DWDM係統中,ADM(添加/下放多路復用器)和OXC(光交叉連接)的核心功能和差異,以及色散補償模塊(DCM)在長距離傳輸中的重要性。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書中對“光層管理”和“電層管理”如何協同工作進行瞭深入的對比分析。它強調,在光網絡中,很多告警信息其實是“錶象”,真正的根源往往隱藏在底層光信號質量的細微變化中,需要用更智能的網管係統去關聯和挖掘。這種係統集成視角的解讀,幫助我構建瞭一個從物理層到管理層的完整認知框架,讓我明白維護工作不再是單一設備的螺絲刀工作,而是整個復雜係統的動態平衡藝術。
評分我更關注的其實是係統層麵的實際操作和故障排查,畢竟理論再完美,現場齣問題瞭也得靠實戰經驗。這本書在這方麵給我的驚喜是,它並沒有止步於理論講解,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模擬真實運營環境中的各種“疑難雜癥”。比如,光功率過低、OSNR(光信噪比)抖動、或者時鍾同步丟失這些我隻在技術文檔裏瞥見過的名詞,書中都通過詳細的案例分析進行瞭剖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保護倒換”那一章。它沒有簡單地說“發生故障時切換到備用路徑”,而是細緻地描述瞭不同保護機製(1+1、1:1、路徑保護)在不同業務場景下的優劣,以及切換過程中可能引入的微小抖動對高精度業務的影響。這種深入到業務可靠性層麵的討論,遠超齣瞭我預期的“維護手冊”範疇,更像是一本資深工程師的實戰筆記。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代入自己是現場值班員的角色,思考如果我手頭有這個故障描述,該如何按照書中的步驟,從OTDR麯綫分析到光功率計測量,一步步鎖定問題根源。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價值巨大。
評分從排版和結構上來看,這本書的設計也充分考慮瞭作為工具書的定位。章節劃分非常邏輯化,每一個主要的技術點都被賦予瞭一個清晰的、帶有功能描述性的標題,方便快速定位。更實用的是,書的最後附帶的幾個附錄,簡直是現場搶救的寶典。裏麵詳細列齣瞭常見告警代碼的對照錶,以及不同廠傢主流設備的一些基本維護命令示例。雖然這些命令可能隨著設備升級而略有齣入,但其結構和邏輯是相通的,為快速上手新設備提供瞭極佳的參考基綫。我曾嘗試在其他地方尋找類似的集成資源,但總是零散在不同的技術手冊中。這本書將理論學習、故障排查案例、以及一綫操作參考有效地整閤在瞭一本厚實的書裏,極大地方便瞭學習和工作中的查閱。對於需要頻繁與光傳輸係統打交道的工程師而言,這本書的“工具屬性”遠超其“教材屬性”,是工作颱上值得常備的一本參考寶典。
評分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它有一種獨特的“技術人文關懷”。雖然講解的是冰冷的硬件和傳輸協議,但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工程實踐的尊重和對維護人員辛苦的理解,讓人感覺非常親切。例如,在講解光纜敷設和熔接規範時,書中沒有僅僅羅列標準,而是穿插瞭一些“野外作業中的注意事項”,比如如何處理極端溫度下的光纜應力,或者在交叉作業時如何避免對現有光纜造成意外損傷。這種細節的填充,體現瞭作者深厚的現場經驗,讓這本書的實用性大大增強。它不像某些教科書那樣追求絕對的邏輯完美,而是接受瞭現實世界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並教導讀者如何在不完美的環境中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讀起來沒有枯燥的學術論文感,反倒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在手把手地帶徒弟,充滿瞭實戰的智慧和對細節的執著。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裏的時候,就被它厚實的分量和封麵上傳輸綫路復雜示意圖吸引住瞭。我之前對光通信領域隻是有一些零星的概念性瞭解,比如光縴、光信號之類的,但總覺得這玩意兒離我太遠,更像是實驗室裏的高深技術。然而,翻開第一章,那種感覺立刻就變瞭。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貼閤初學者的心境,沒有一上來就拋齣晦澀難懂的數學公式或者行業黑話。反而是從最基礎的“為什麼我們需要光來傳輸信息”這個樸素的問題入手,循循善誘地介紹瞭光波導的原理,以及光縴本身是如何充當“信息高速公路”的載體的。特彆是關於光縴的損耗和色散那幾節,講得極其生動形象,仿佛能看到那些光子在縴芯裏跳躍、碰撞,最終因為彎麯或者雜質而衰減的過程。書中配的大量插圖,都不是那種僵硬的電路圖,而是更偏嚮於物理現象的示意圖,讓人對傳輸損耗的機製有瞭非常直觀的理解。讀完這部分,我纔真正明白,原來我們平時享受的超高速網絡背後,是如此精妙的物理學和材料學支撐起來的。對於想要係統瞭解光通信基礎概念的非專業人士來說,這簡直是一扇友好的大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