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气元器件宝典
:24.80元
售价:16.9元,便宜7.9元,折扣68
作者:杨清德, 陈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1114484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电工微宝典系列:电气元器件宝典》系统地介绍了常用电工电器及元件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主要内容包括刀开关、断路器、组合开关、熔断器、继电器、接触器、主令电器、避雷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电力二极管、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电接插件、冷压接端头、端子排、蜂鸣器、报警器、信号指示灯、传感器等元件及电器的功能及特性、主要技术参数、选用及检测等知识及技能。
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电工从业人员和电工技术爱好者阅读,也可供职业院校电类专业师生阅读。
前言
第1章 常用低压配电电器
1.1 刀开关
1.1.1 刀开关简介
1.1.2 刀开关的应用
1.2 组合开关
1.2.1 组合开关简介
1.2.2 组合开关的应用
1.3 低压断路器
1.3.1 低压断路器简介
1.3.2 低压断路器的应用
1.4 低压熔断器
1.4.1 低压熔断器简介
1.4.2 低压熔断器的应用
第2章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2.1 继电器
2.1.1 继电器概述
2.1.2 电流继电器
2.1.3 电压继电器
2.1.4 中间继电器
2.1.5 速度继电器
2.1.6 热继电器
2.1.7时间继电器
2.2 接触器
2.2.1 接触器简介
2.2.2 交流接触器
2.2.3 直流接触器
2.3 主令电器
2.3.1 控制按钮
2.3.2 接近开关
2.3.3 行程开关
2.3.4 主令控制器
2.3.5 凸轮控制器
第3章 常用高压电器
3.1 高压熔断器
3.1.1 高压熔断器简介
3.1.2 跌落式高压熔断器的应用
3.2 避雷器
3.2.1 避雷器简介
3.2.2 避雷器的应用
3.3 高压断路器
3.3.1 高压断路器简介
3.3.2 高压断路器的应用
3.4 高压隔离开关
3.4.1 高压隔离开关简介
3.4.2 高压隔离开关的应用
3.5 高压负荷开关
3.5.1 高压负荷开关简介
3.5.2 高压负荷开关的应用
第4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
目录
4.1 电力二极管
4.1.1 电力二极管的结构及原理
4.1.2 电力二极管的主要类型
4.1.3 电力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4.1.4 电力二极管的检测
4.1.5 电力二极管的应用
4.2 电阻器
4.2.1 电阻器简介
4.2.2 普通电阻器的参数及标注
4.2.3 普通电阻器的检测
4.2.4 普通电阻器的基本应用
4.2.5 电阻器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
4.2.6 敏感电阻器
4.2.7光敏电阻器
4.2.8热敏电阻器
4.2.9压敏电阻器
4.2.1 0气敏电阻器
4.3 电容器
4.3.1 电力电容器的作用和种类
4.3.2 电力电容器的应用
4.3.3 电子电路中的电容器
4.4 电感器
第5章 其他常用电工元器件
5.1 电接插件和端头
5.1.1 电接插件
5.1.2 冷压接端头
5.1.3 端子排
5.2 蜂鸣器和报警器
5.2.1 蜂鸣器
5.2.2 报警器
5.3 信号指示灯
5.3.1 信号指示灯简介
5.3.2 信号指示灯的应用
5.4 传感器
5.4.1 传感器简介
5.4.2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常用传感器
附录
附录A 常用电子元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附录B 常用电工元器件的电气符号
参考文献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更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行业老前辈坐在你身边,耐心而又不厌其烦地为你讲解每一个细节。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可靠性”的探讨。在现代电子电气工程中,成本控制和性能指标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一个产品能否在市场上存活下来的,往往是它的长期可靠性。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个沉重的话题,而是将元器件的失效模式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类。比如,它详细分析了钽电容“着火”的潜在原因,不仅归咎于过压,更深入到制造工艺中微小的内阻缺陷。又比如,在讲解半导体器件的散热设计时,它不仅仅给出了热阻公式,还结合了实际的焊接工艺对散热片热阻的影响进行了修正,这部分内容非常“硬核”,是教科书里通常会一笔带过,但在实际生产中却是决定生死的关键。读到这些内容时,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自己过去的项目中是否存在类似的设计隐患。这种“预见性”的知识传授,是任何零散的技术文章都无法比拟的,它建立起的是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和预防体系。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其实是抱着“救急”的心态。当时我正在攻读一个关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需要快速梳理和对比不同类型继电器和接触器的选型标准。市面上的资料往往把这些元器件混为一谈,标准混乱,让人无从下手。但《电气元器件宝典》的结构逻辑简直是一股清流。它的章节划分极其清晰,从基础的无源器件到复杂的半导体器件,再到执行机构,层次分明,索引做得非常到位。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继电器部分时,没有仅仅停留在机械结构上,而是花了大篇幅讨论了触点材料的选择对寿命和负载能力的影响,并列举了不同环境(如高湿度、强电磁干扰)下的推荐材料组合。我记得书中有一张图表,将不同触点材料(银钨合金、碳化钨等)的电弧烧蚀特性进行了量化对比,这对于我选择一个既要可靠又要考虑成本的方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严谨、不带感情色彩的“技术报告”体,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严谨论证的工程设计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试图讨好读者,而是直接给出事实和数据,你需要做的就是吸收和应用。
评分这本《电气元器件宝典》光是名字就带着一股厚重的历史感和技术沉淀,像极了我高中时,父亲书架上那本泛黄的《晶体管手册》,每一次翻阅都感觉是在进行一次严谨的学术探险。我拿起它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装帧,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封面,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时尚设计,而是直截了当地宣告“我是一本工具书,我的价值在于内容”。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不像有些新书油光可鉴反光严重,这本的纸张对眼睛友好得多,长时间阅读下来,眼部的疲劳感明显减轻。翻开第一章,我就被那种详尽到近乎偏执的细节描述所震撼了。它不像市面上常见的科普读物那样走马观花,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电阻、电容、电感的核心物理原理,用大量的图表和公式来支撑论点。我记得我曾经在设计一个低功耗电源模块时,被某个特定型号的电解电容在高频下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参数困扰了很久,市面上的手册常常只给出一个模糊的范围,但这本书里,我找到了一个详细的曲线图,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工作温度和频率下ESR的变化趋势,这对于我优化PCB布局、避免瞬态噪声至关重要。可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告诉你“怎么做”,而在于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层次的知识体系构建,是任何在线教程或短视频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轻松体验,它需要你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吸收。它不是那种可以放在床头读着玩的小说,而更像是一份需要你泡杯浓咖啡,坐在工作台前,边查资料边对照阅读的“武功秘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用和参考资料方面的严谨性,书中大量的公式和参数都有明确的来源标注,这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公信力。此外,书中对一些“冷门”但关键的元器件,比如热敏电阻、压敏电阻等,也给予了足够的篇幅进行介绍,尤其是对它们非线性特性的建模和软件仿真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当我需要对一个老旧设备的电路进行逆向工程分析时,正是这本书中对特定年份生产的特定系列元器件参数的追溯性描述,帮我准确还原了设计意图。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工具”的本质,它不会直接给你答案,但它提供的知识框架和数据支持,能让你自己找到最坚实可靠的答案。对于任何从事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人士来说,它都应该被视为案头必备的“压舱石”。
评分这本书的“宝典”之名,名副其实,因为它展现出了极其广阔的覆盖面。我过去习惯于只关注自己专业领域内的元器件,比如微控制器和传感器,对于一些基础但关键的“辅助”元件了解得比较肤浅。这本书硬是把我拉进了更广阔的电气世界。举个例子,书中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章节,对滤波器的介绍细致入微,从基本的共模扼流圈到复杂的共模/差模组合滤波器,不仅给出了设计公式,还贴心地附带了不同制造商品牌的性能差异分析。我曾经为一台小型电机驱动器在电磁干扰测试中屡次失败而焦头烂额,就是因为对滤波器设计中的容差和寄生参数考虑不足。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铁氧体磁环,其饱和磁通密度和初始磁导率的选择,对高频噪声的抑制效果有着天壤之别。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贯通能力,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直线飙升。它强迫你建立一个全面的视角,去理解每一个元器件在整个系统链条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