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京西民谣
定价:68.00元
作者:杨金凤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8050191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
◎全面收录京西地区民谣故事
本书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中的一本,杨金凤女士编著。
京西民谣是京西地区长期以来民间口头文学的结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文学艺术价值、民俗价值,并包含了诸多社会学的内容,是研究京西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京西民谣在北京民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创作与民众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京西民谣传承历史悠久,一些明、清以来的民谣至今依旧在京西一带广泛流传,其中的一些童谣,仍脍炙人口。
本书收录的京西民谣,就包括了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海淀区、房山区和丰台区五个区的民谣,这五个区在历史文化传承上,特别是民间文化传承上既有独特个性,又互相交融。流传在京西的民谣,既有北京历史上内城所流传的许多民谣,也有带着明显京西地域特色的民谣,这和地理位置有关,也和社会人员结构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
京西民谣的内容包罗万象,是人类有了文字后,被逐渐记录下来并延承至今,很多民谣依旧保留着原生态的风格。通过京西民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京西的历史、自然、社会和人文,它像一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几千年来,口头文学是传承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说,人民才是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承者,一代代的群体传承,使得京西民谣千百年来繁荣不衰,广泛传播,且留下了社会历史鲜明的民谣。
《京西民谣》2014年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对于记载、传承和保护京西地域民谣、繁荣具有浓郁京西特点的民间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京西民谣》一书正是留住历史、记录乡愁的极好方式。
内容提要
《京西民谣》一书的内容主要分为八个部分,部分是京西民谣概述;第二部分是劳动民谣,突出了京西民众过去的生产劳动情景;第三部分是时政民谣,特点鲜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石景山制铁所,即现在的首钢公司和石景山发电厂的工业民谣,有门头沟和房山的矿业民谣;第四部分是京西作为平西抗日游击区及各社会阶层民众创作的抗日民谣,其中包括一部分抗日民歌;第五部分是生活民谣;第六部分是地域特点鲜明、带有草根语言的风物民谣;第七部分是童谣;第八部分是仪式、爱情等民谣。此外还有京西民谣的传承保护。
目录
作者介绍
杨金凤:作家、编剧。著有《磨石口传说》《八大处传说》等,另有编剧作品《家有儿女》等。
文摘
序言
在翻开《京西民谣》之前,我从未想过,那些散落在京西山野间的朴拙歌谣,竟能承载如此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温度。我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从书页的翻动间,我仿佛听见了驼铃声声,看到了古道悠悠,感受到了山民淳朴的热情。书中的每一首民谣,都像是一粒饱含泥土芬芳的种子,播撒在我的心田。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雕琢的技巧,却以最直接、最真挚的方式,描绘了京西人民的生活图景:春耕时的辛劳与期盼,夏收时的喜悦与感恩,秋闲时的闲适与思念,冬藏时的坚韧与希望。我尤其被打动的是那些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它们朴实无华,却催人泪下,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最柔软、最动人的一面。那些在岁月中流传下来的歌谣,不仅仅是简单的旋律和歌词,它们是京西人民的精神寄托,是他们面对生活艰辛时,赖以生存的力量源泉。通过这些民谣,我仿佛也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体验他们的悲欢离合。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诗意,往往就蕴藏在最平凡的生活之中,只需要你用心去倾听,用情去感受。
评分在阅读《京西民谣》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感。这本书并非以宏大的叙事吸引我,而是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将我引入了京西民谣的世界。每一次翻阅,都仿佛是在打开一扇尘封的窗户,窥探着那些古老的生活场景。书中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冗余的铺陈,却有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我能感受到,那些歌谣,不仅仅是简单的歌唱,更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未来的期盼。我尤其被那些关于爱情的民谣所打动,它们或热烈奔放,或含蓄羞涩,都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书中的一些篇章,让我忍不住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画面:山间的孩童,田间的农夫,夜晚的篝火,以及在那歌声中交织的喜怒哀乐。这本书让我明白,文化并非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存在于那些最平凡的歌谣之中。它让我对京西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产生了深深的眷恋。
评分《京西民谣》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仿佛我在阅读的不是一本单纯的书,而是在与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进行促膝长谈。书中的文字,不似文人墨客的笔触,没有过多的修饰与渲染,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我能想象到,在某个寒冷的冬夜,山间的村民们围坐在炉火旁,一位老人沙哑着嗓子,哼唱着那些代代相传的歌谣,讲述着祖辈的故事,而听者,则静静地,将这古老的旋律铭记在心。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保留了民谣最原始的生命力,没有被过度解读或包装。那些关于丰收的喜悦,关于思念的愁绪,关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如同清泉般流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场景下民谣的区分和介绍,这让我对京西这片土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和情感的独特空间。读这本书,就像在探索一个尚未被完全发掘的宝藏,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发现新的惊喜。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文化”的意义,原来,最深沉的文化,就藏在这些最朴素的歌谣之中。
评分说实话,初拿到《京西民谣》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然而,它却以一种极其缓慢而又深刻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起初,我只是零散地翻阅,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被其中的某些章节深深吸引。那些关于劳作场景的描绘,那些劳动号子,仿佛带着汗水的味道,让我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而那些在节日庆典时传唱的歌谣,则充满了喜庆和热闹,让我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活力。书中的叙述方式,不像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更像是有人在娓娓道来,将那些故事和歌谣,如同精心挑选的工艺品,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收集和整理这些民谣时的不易,以及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这种热爱,通过文字传递出来,让我对京西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敬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声音,都有它不为人知的故事,而民谣,就是最直接、最生动的载体。
评分《京西民谣》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对于根源与归属的渴望。在现代社会的高压节奏下,我们常常会感到迷失,而这本书,则像一个温暖的港湾,将我拉回了那个淳朴而真诚的年代。书中的民谣,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矫揉造作,它们是发自肺腑的呐喊,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我被那些描绘自然景色的歌谣所打动,它们用最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京西山水的壮丽与秀美。而那些关于家庭、关于邻里的歌谣,则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连接,那种互助互爱,那种朴素的温情,在如今看来,弥足珍贵。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们所唱的民谣的区分,这让我看到了不同视角下的生活体验。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是否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丢失了太多宝贵的东西。它像是一声温柔的提醒,让我们慢下来,去倾听那些被遗忘的声音,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