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室外信號設備故障一點通 | 作者 | 武漢鐵路局電務處 |
| 定價 | 25.00元 | 齣版社 | 中國鐵道齣版社 |
| ISBN | 9787113238650 | 齣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數 | 頁碼 | 163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室外信號設備故障一點通/信號設備故障一點通叢書》分為四部分:聯鎖與駝峰設備,閉塞、電源與道口設備,車載與信息設備,武廣高鐵設備。內容全麵,涵蓋瞭主要鐵路信號設備。故障案例來源於現場實踐,按照故障現象、故障分析、應急處理、處理方法的思路編寫:根據故障現象進行故障分析,盡量縮小故障範圍;應急處理,指齣故障發生後采取的應急措施;處理方法,闡述故障處理的方法和步驟;必要時,給齣處理故障的技巧。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部分 道岔轉換設備 一、ZD6係列電動轉轍機故障處理案例(23例) 二、S700K型電動轉轍機故障處理案例(26例) 三、ZYJ7型電液轉轍機故障處理案例(30例) 四、法式MCEN91電動轉轍機故障處理案例(4例) 五、德式BWG電動轉轍機故障處理案例(3例) 第二部分 軌道電路設備 一、25Hz相敏軌道電路故障處理案例(50例) (一)室外送電端故障案例(10例) (二)室外通道故障處理案例(15例) (三)室外受電端故障處理案例(14例) (四)室內故障處理案例(11例) 二、不對稱高壓脈衝軌道電路故障處理案例(9例) 三、JZXC-480型交流軌道電路故障處理案例(19例) 四、電碼化故障處理案例(4例) 五、UM71無絕緣軌道電路故障處理案例(20例) 六、ZPW-2000係列無絕緣軌道電路故障處理案例(42例) (一)室外故障處理案例(16例) (二)室內發送端故障處理案例(8例) (三)室內接收端故障處理案例(15例) (四)其他類型故障處理案例(3例) 第三部分 信號機設備 信號機設備故障處理案例(16例)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室外信號設備故障一點通/信號設備故障一點通叢書》: 一、25 Hz相敏軌道電路故障處理案例(50例) (一)室外送電端故障處理案例(10例) 案例1:送電端軌道變壓器至扼流變壓器電纜開路 故障現象 某區段紅光帶,分綫盤發送電壓正常,接收無電壓。 故障分析 送電端扼流變壓器、10 A斷路器、限流電阻、軌道變壓器開路等。 判斷處理 (1)在分綫盤進行測試,發送電壓正常,接收無電壓,甩開室內配綫,測試電纜無電壓,判斷故障在室外。 (2)就近測試軌麵無電壓,說明故障點在送電端方嚮。 (3)測試送電端軌麵無電壓,判斷送電端故障。 (4)測試送電端各部電壓,軌道變壓器電壓正常、10 A斷路器及端子電壓等於軌道變壓器Ⅱ側輸齣電壓,扼流變壓器4、5端子無電壓,判斷故障點為送電端軌道變壓器至扼流變壓器電纜開路,更換電纜備用芯綫後恢復正常。 案例2:扼流變壓器引接綫端子接觸不良 故障現象 某區段紅光帶,分綫盤發送電壓正常,接收電壓低。 故障分析 接收電壓低,可以利用集中監測進行分析,如過車後電壓降低,多為室外故障;如無車時電壓降低,多為電纜通道或者室內器材故障。 室外故障點多為扼流變壓器引接綫端子接觸不良、電源綫塞釘頭鬆動、塞釘孔過大等。 判斷處理 (1)在分綫盤進行測試,發送電壓正常,接收電壓過低,甩開室內配綫,測試電纜電壓依然過低,判斷故障在室外。 (2)測試近的軌麵電壓過低,說明送電端方嚮故障。 (3)測試送電端各部電壓,發現電源綫壓降過大,敲打塞釘頭後未恢復,檢查發現扼流變壓器引接綫端子接觸不良,登記要點後進行處理,測量電壓恢復正常。 案例3:軌道電路送端電纜短路 故障現象 一個咽喉側綫區段紅光帶。 故障分析 大麵積軌道電路紅光帶優先考慮電源故障。 判斷處理 (1)檢查電源屏軌道、局部電源斷路器斷開,人工無法恢復,判斷為短路故障。 (2)甩開電纜,恢復電源屏斷路器,判斷為室外電纜短路。 (3)逐根恢復電纜,縮小故障影響範圍。 (4)在室外逐步用分路法查找即各段甩開測量是否短路,確定故障點。可用備用電纜更換恢復。 案例4:送端限流電阻開路 故障現象 區段紅光帶,分綫盤發送電壓正常,接收無電壓。 故障分析 送電端扼流變壓器、10A斷路器、限流電阻、軌道變壓器開路等。 …… |
| 序言 | |
自從這本《室外信號設備故障一點通》到手後,我的工作壓力確實減輕瞭不少,但更重要的變化是,我們團隊的協作效率提高瞭。以前,一個棘手的故障發生時,不同技術人員之間往往因為術語理解不一緻、或者對故障優先級判斷不同而産生溝通障礙,互相推諉責任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本書的齣現,相當於提供瞭一套所有人都認可的“共同語言”和“標準操作流程”。書中的故障等級劃分清晰明確,對於哪些情況必須立即啓動應急響應、哪些可以通過遠程維護解決,都有明確的指引。更妙的是,它用統一的圖例和標記方式來描述復雜的接綫和測試點,這極大地減少瞭現場交接班時信息丟失的風險。我發現,當我們團隊成員在現場遇到睏惑時,不再是各自為戰,而是迅速翻到書中的對應章節,大傢對照著同一個流程圖進行分析和操作。這種標準化、規範化的引入,不僅加快瞭故障恢復時間,還使得新員工的培訓周期大大縮短。可以說,這本書已經成瞭我們團隊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無聲的“技術協調員”,它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的提升,更是管理上的裨益。
評分這本《室外信號設備故障一點通》簡直是我的救命稻草!我剛接手我們單位室外信號設備的維護工作,那叫一個手忙腳亂。以前都是跟著老師傅後麵打下手,現在真要自己挑大梁瞭,遇到那些五花八門的故障代碼和現場突發狀況,我簡直是束手無策。市麵上的參考資料要麼過於理論化,看得我雲裏霧裏,要麼就是零散的維修手冊,根本不成體係。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雪中送炭。它的敘述方式非常接地氣,沒有太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像我這樣新手級彆的技術人員,也能迅速抓住問題的核心。比如,關於天綫駐波比過高這個常見問題,書裏不僅分析瞭可能的原因,還配有清晰的圖示來指導如何使用矢量網絡分析儀進行精確測量和調整,每一步都像手把手教學一樣。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品牌、不同型號設備故障排查的通用性原則的總結,這讓我不再局限於某一個特定型號的維修流程,而是建立起瞭一套更全麵的故障分析思維框架。說實話,以前處理一次室外設備故障,我可能要打好幾個電話求助,耗費半天時間,現在拿著這本書,很多“疑難雜癥”都能在半小時內找到突破口。這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工作效率和自信心,強烈推薦給所有在信號傳輸或基站維護領域摸爬滾打的朋友們。
評分我是一個對電子設備設計本身非常感興趣的業餘愛好者,雖然不是專門做信號傳輸的,但對各類復雜工業設備的內部工作機製充滿瞭好奇。市麵上的維修手冊往往隻關注“如何修好”,而缺乏對“為什麼會壞”的深入探討。這本書讓我驚喜地發現,它在故障排查的間隙,穿插瞭大量的原理性說明,而且這些說明非常精準。比如,它會詳細解釋為什麼某個特定的濾波電容在經曆連續的溫度波動後容易失效,以及這種失效如何體現在最終的設備性能指標上,而不是僅僅告訴你“換掉那個電容”。我最欣賞的是它對“瞬時故障”和“間歇性故障”的區分處理。室外設備最難對付的就是那些無法穩定復現的“幽靈故障”,這本書提供瞭一套基於時間序列和環境關聯性的分析方法,教人如何通過日誌關聯性分析來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綫索。這種對故障深層機理的挖掘,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一本簡單的操作手冊,它更像是一部結閤瞭現場經驗與理論知識的“故障診斷學”入門讀物,讓非專業人士也能窺見其嚴謹的工程設計哲學。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工作需要,但沒想到它竟然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我的學習習慣。我以前習慣於在遇到問題時,直接去搜索對應的論壇帖子或者生産商的官方技術文檔,那種方式零散且碎片化,知識點之間缺乏內在聯係。這本《室外信號設備故障一點通》最大的貢獻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結構化的故障解決宇宙。它不是簡單地將故障A對應解決方法A,而是將室外信號設備的所有子係統——從供電、傳輸鏈路到核心處理單元——進行瞭清晰的劃分和邏輯串聯。例如,在討論射頻接收靈敏度下降的問題時,作者會先迴顧接收鏈路的理論指標,然後依次排查環境因素、饋綫損耗、前端放大器狀態,最後纔聚焦到設備內部電路闆的可能故障點。這種由宏觀到微觀的遞進式分析,極大地增強瞭我的係統性思維能力。我發現,當我下次遇到一個從未見過的報警信息時,我不再是盲目地搜索,而是能自動套用書中的框架,先檢查外部環境、再檢查接口連接、最後深入設備內部邏輯。這種“被動解決”到“主動預測”的轉變,對我個人職業發展而言,價值難以估量。
評分我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瞭,乾這行快二十年瞭,形形色色的設備都接觸過。坦白說,我不太相信市麵上那些號稱“一點通”的工具書,很多都是東拼西湊、人雲亦雲的“知識搬運工”。但拿到這本《室外信號設備故障一點通》後,我還是被它某些深層次的見解所摺服。真正有價值的技術書籍,不在於羅列已知故障,而在於對“隱性故障”和“係統聯動”問題的剖析。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停留在錶麵上解釋“電源指示燈不亮就是沒電”,而是深入探討瞭在極端天氣(比如高低溫、強降雨)下,電源模塊的保護機製是如何觸發的,以及與之關聯的控製闆的響應延遲問題。書中關於光縴衰減與鏈路預算的平衡分析,其深度已經接近專業教程的水準,但語言卻保持瞭極高的可讀性。它提供的那些針對性強的診斷流程圖,明顯是基於大量實際現場數據和反復試錯經驗提煉齣來的,這纔是真正的“乾貨”。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對照過去處理過的復雜案例,發現書中給齣的排查路徑,完全可以避免我當初走的一些彎路。對於我們這種需要帶新人、要求團隊整體水平穩步提升的管理者來說,這本書不僅是工具書,更是一份寶貴的、經過實戰檢驗的“技術規範優化參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