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常识之败2:法兴银行危机始末
定价:29.00元
作者:(法) 于格·勒布雷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447329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08年1月20日,法国兴业银行高层获悉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30岁的年轻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尔,以银行的名义违规建立了高达500亿欧元的交易头寸!消息一被泄露,势必造成的恐慌,世界金融体系很可能在数小时内就崩溃……政界、商界的头面人物开始行动了——法国兴业银行总裁丹尼尔·布东、法国巴黎银行总裁米歇尔·佩伯罗……危急中充斥着强烈的情绪冲动和头面人物之间的摩擦分裂,银行的高管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濒临崩溃……但值得庆幸的是,法兴银行终被挽救,一场世界金融灾难得以避免。
于格·勒布雷编著的《常识之败(2法兴银行危机始末)》披露了很多从未公之于众的内幕,情节惊心动魄,令世人震惊,但可悲的是,这是千真万确、不折不扣的事实。这不是一则财经记者的揭秘报道,也不是一部经济学家的调查手记,而是亲历危机处理全过程的法兴银行副总裁的真实记录。一位银行高管,以内部人的视角开诚布公地描述这类震惊世界的银行危机事件,这还是次。
在《常识之败(2法兴银行危机始末)》中,我们看到了金融体系监管的薄弱,看到了超级危机事件处理的策略,看到了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看到了银行高管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在巨大压力下的崩溃……如果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事件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那么法兴银行危机事件也将是世界金融史上一个无法磨灭的印记!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深邃的蓝色背景,中间是压抑的金色字体,隐约透出一股不祥的气息。我之前听过“常识之败”这个系列,但一直没有机会深入了解,这次看到《常识之败2:法兴银行危机始末》的标题,立刻被吸引了。我对金融领域的危机事件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这些事件背后蕴藏着深刻的道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法兴银行的危机,在整个金融史上都算得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家银行的破产,更像是对整个金融体系漏洞的一次无声的拷问。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危机的具体成因,比如是内部管理失控,还是外部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作为读者,我希望能够了解到,究竟是哪些“常识”在这个过程中被抛弃了,或者说,是什么样的“不常识”的决策导致了最终的“败局”。我也会关注书中对事件细节的描写,比如那些关键人物的决策过程,以及那些被忽视的信号。毕竟,历史往往就隐藏在细节之中,只有把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才能勾勒出事件的全貌。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回顾历史,更能从中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适性的金融风险防范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未来的投资和决策提供一些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危机爆发的现场。作者似乎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还原事件的每一个细节,从内部的沟通机制,到外部的市场波动,再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技术故障,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信息不对称”和“内部控制失效”的深入剖析。在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内部,信息是如何被过滤、扭曲,甚至被有意隐瞒的?那些本应起到“刹车片”作用的监管和风控部门,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集体失语的?书中提供的案例和数据,让我对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有了直观的认识。我也对书中关于“道德风险”的讨论非常感兴趣。当个人的利益与机构的利益,甚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发生冲突时,人性中的自私和侥幸心理,会如何一步步将所有人推向深渊?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一个金融危机,更是在讲一个关于人类行为、组织管理和制度设计的深刻故事。它让我反思,在任何一个组织中,透明度和责任感的缺失,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巨大隐患。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金融世界里的“聪明人”有时候也会犯下多么低级的错误。书里对于法兴银行危机前期的描述,简直让人看得心惊肉跳。那些看似天衣无缝的交易策略,在风险失控的面前,就像是纸糊的城堡一样不堪一击。我尤其对书中对于“投机”的界定和分析感到印象深刻,什么叫做“合理的风险”?什么又叫做“玩火自焚”?书中通过法兴银行的案例,非常生动地揭示了界限的模糊性,以及一旦越过界限,后果将是多么的灾难性。我一直在思考,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什么样的市场情绪和监管环境,让这种大规模的冒险行为得以发生,甚至被默许?书中对那些关键决策者的心态刻画也非常到位,是贪婪?是侥幸?还是对自身能力的过度自信?这些“人性的弱点”,在金融交易中往往是比经济周期更难以预测的变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复杂的金融操作中,如何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从而避免重蹈覆辙。这本书让我对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常识”在危机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金融世界中隐藏的阴暗面。我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金融危机的案例分析,更是一个关于“常识”在极端情况下的脆弱性的深刻揭示。书中对法兴银行危机爆发的整个过程的描写,充满了戏剧性,但也更加凸显了危机的荒诞和令人唏嘘。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信息孤岛”和“群体性盲从”的分析。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什么还会出现信息被隔离,甚至被扭曲的情况?当所有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奔跑时,为什么就没有人能够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到底要去向何方?这本书让我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理性”和“非理性”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发更多人对金融风险的关注,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切勿忘记对“常识”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风险管理”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风险管理就是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和程序,但这本书通过法兴银行的例子,让我明白,真正的风险管理,更像是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在危机发生之前,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是如何一点点积累,最终演变成无法挽回的局面?书中对于“黑天鹅事件”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们总以为自己能够预测一切,但总有那些我们未曾预料到的事情发生。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做好了应对这些“意外”的准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金融领域,过度的自信和对“不可控因素”的忽视,是多么危险的事情。我也对书中关于“监管套利”的分析很感兴趣,那些聪明人是如何利用法律和规则的漏洞,来放大自己的收益,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让我认识到,再精密的金融产品,也无法完全规避人性的贪婪和市场的不可预测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