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股东行为治理(公司治理系列丛书)
定价:48.00元
作者:王中杰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8023466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连城顾问近10年来对股东行为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总结,其中包含了连城顾问为300多家央企及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的经验总结,作者以16年的财务总监及实战案例研究经验,对在中国特定国情下的股东行为治理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目录
章 现代产权理论
节 企业产权
一、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二、产权基本含义
第二节 现代产权理论前沿综述
一、现代产权理论简介
二、现代产权理论主要流派
三、经济学与法学交叉理论
四、股东行为理论
第二章 股东与股权
节 股东类型
一、成为股东方式
二、公司股东种类
三、机构投资者
第二节 股东权利
一、股东权利类别
二、股东权益模式
三、股东权力委托
四、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第三节 股权结构、效率与市场
一、股权结构设计
二、股权结构与公司效率
三、股权市场
案例分析——中国平安股东和谐共赢
一、公司股权结构关系和经营状况
二、构造平衡的股权结构
三、经营者团队与股东共赢
四、连城顾问点评
第三章 股东大会
节 股东会会议类别
一、会议和年度会议
二、临时会议和特别会议
第二节 股东会议权力及有效性
一、股东(大)会权力
二、股东大会有效性
三、股东提案及投票
第三节 股东会议管理
一、股东会议议事规则
二、股东大会议程与组织
案例分析——*ST宏盛股东大会上演“争夺战”
一、报告期内公司状况
二、股东大会前奏
三、股东大会两大股东的争夺
四、连城顾问点评
第四章 企业实际控制人
节 控股权
一、大股东、控制人与控制类型
二、控制人权力与控股权效应
三、控股权市场
第二节 控制人治理
一、控制人战略控制
二、控制
三、相对控制
第三节 控制人行为制衡与规范
一、股权分散公司与控制权策略
二、控制权规范路径
三、控制权法律环境
案例分析——华夏银行股东控制权的权变
一、公司股权结构和经营状况
二、华夏银行股权结构演变
三、外资股东的中国之路
四、大股东控制权之忧
五、连城顾问点评
第五章 股东的责任与义务
节 股东责任与义务
一、股份公司控制人义务与责任
二、机构投资者义务与责任
三、普通股东义务与责任
第二节 股东承担债务责任
一、投资风险承担
二、偿还债务责任
第三节 股东社会关系责任
一、实现平等权利
二、和谐股东关系
案例分析——朗科科技股东行为负责任吗
一、公司大股东及股权结构关系
二、公司经营状况
三、股东内部斗争大股东行为需负责
四、大股东套现影响其他股东利益风险承担
五、连城顾问点评
第六章 股东行为治理数据实证分析
节 股本情况分析
一、总股本情况分析
二、大股东持股数量分析
第二节 股东结构分析
一、大股东性质分析
二、大股东持股情况分析
第三节 营运独立性分析
一、高管在股东单位任职人数分析
二、股权控制阶层分析
三、业务控制阶层分析
第四节 股东大会情况及对外分析
一、股东大会召开次数分析
二、对外分析
附录 连城顾问上市公司股东行为治理排行榜
点评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分析视角相当独特,它没有将公司治理简单地归结为一套僵化的规则和流程,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人”的因素上,特别是股东的行为模式。这一点,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作者似乎非常善于从人性、心理学等多个维度去剖析股东的行为动机,例如,他对“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的探讨,就显得尤为深刻。他并没有简单地指责某个群体,而是试图去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股东的行为会偏离于公司整体利益。这种深入的洞察,让我对自己过去对公司治理的理解产生了一些反思。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制度的漏洞并非存在于条款本身,而是存在于对人性弱点的忽视。如果能通过这本书,学习到一些识别和防范潜在股东行为风险的思路,并进一步理解如何通过更精巧的制度设计来引导股东行为朝着更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方向,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股东行为”这一概念的深度挖掘和细致区分。我原以为“股东”就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大家都是为了盈利而来,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不同类型的股东,他们的动机、风险偏好、信息获取能力,甚至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愿景,都可能存在天壤之别。比如,那些追求稳定分红的长期价值投资者,他们的行为逻辑与那些热衷于短期套利的财务投资者,甚至是掌握实际控制权的战略投资者,其影响力和关注点是完全不同的。作者似乎在书中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股东行为光谱”,并试图解释在不同的治理环境下,不同类型的股东会如何在这个光谱上移动,以及他们的这种移动对公司治理会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应对不同类型股东行为的建议,毕竟,一家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有效地协调和管理这些多元化的股东诉求。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玩弄”股东的书,而是告诉你如何“理解”股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公司治理体系。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并没有试图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药”,而更像是一个精密的“诊断工具”,帮助我们去理解公司治理这盘棋局中最微妙、也最关键的“棋子”——股东。作者似乎花了很多心思去拆解股东的“心智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在不同情境下是如何演变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代理问题”的探讨印象深刻,但它又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生动地描绘各种利益冲突的场景,让我们看到,即使有再完美的股权结构,股东之间的信息鸿沟、目标差异,甚至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都可能成为隐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并不晦涩,反而充满了启发性,很多地方让我拍案叫绝,觉得“原来是这样”。它没有回避那些不那么光彩的人性弱点,反而将它们置于分析的核心,这一点我认为非常可贵。在阅读过程中,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一些现实中的公司案例,那些曾经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股权纠纷、董事会博弈,似乎都能在这本书的框架下找到合理的解释。这是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让我对公司治理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翻到的,当时就觉得这个书名挺有意思的,“股东行为治理”,感觉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公司治理理论,而是直指核心,探讨的是那些让公司治理变得复杂甚至失效的“人”的因素。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不是制度本身有问题,而是制度的执行者,也就是股东,他们的行为模式,他们的利益诉求,甚至是他们的认知偏差,才是真正的“变量”。这本书能从这个角度切入,就已经很吸引人了。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公司结构日益复杂,大小股东之间的博弈、控制权之争,以及那些看似合理的却暗藏玄机的决策,都让“股东行为”这个话题变得尤为重要。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比如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信息不对称下的机会主义、甚至是人性中固有的贪婪和恐惧,是如何影响公司决策和长期发展的。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清晰的分析框架,帮助读者理解不同类型股东的行为逻辑,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引导和约束这些行为,那就太有价值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结合一些实际案例,让我们看到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或挑战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股东行为”的精细化梳理和理论化阐释上。我之前阅读过不少关于公司治理的书籍,但很少有哪一本能像它这样,将“股东”这个概念解构得如此细致,并且深入到股东行为的“微观层面”。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那些隐藏在冰山之下的细枝末节,比如不同类型股东的利益诉求如何碰撞,信息不对称如何导致决策偏差,以及如何在复杂的股权结构中平衡各方力量。我尤其欣赏它没有陷入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的公司治理问题联系起来。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之中,亲身感受着股东之间的博弈和决策的艰难。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更系统的工具,帮助我们识别和分析不同股东的行为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有效的治理策略,那对于任何一个关心公司治理的人来说,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