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于丹《庄子》心得
定价:20.00元
售价:13.6元,便宜6.4元,折扣68
作者:于丹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2-01
ISBN:97878021922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81kg
★首印100万册,创造近年来出版界畅销图书**纪录! ★CCTV百家讲坛*火人物于丹继《于丹心得》之后又一超人气著作!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做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本书中,于丹延续讲述《论语》的方法,以现代的视角来讲述庄子的思想。在《于丹〈庄子〉心得》中,她将主线放在庄子的“逍遥游”上。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是有效率的,于丹认为,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于丹说,庄子写在书里面的东西,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庄子这个人在天地之间,可以说看破了生死,了名利,看透了这一切一切。”点击查看《于丹《庄子》心得(5DVD)》点击查看《论语庄子:心得(9DVD)(附赠图书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点击查看 于丹〈论语〉感悟:于丹《论语》心得(第二部)(4DVD)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像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囿。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本书以作者在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本书主要有以下内容:
庄子何其人: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二人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化身。庄子思想中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境界有大小: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感悟与:要想真正感悟“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名利。而有一个淡薄的心态,是名利的基础。
认识你自己: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就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又经常会被外部评价所影响,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在所谓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
总有路可走:庄子借用了一个个外表丑陋近乎狰狞的怪人,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谈笑论生死: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
坚持与顺应:“内不化”就是不要受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影响,“外化”就是对于外在的社会环境要通达顺应,否则将无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
本性与物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心态与状态: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
大道与自然:《庄子》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到多远——《于丹<庄子>心得》自序
庄子何其人
境界有大小
感悟与
认识你自己
总有路可走
谈笑论生死
坚持与顺应
本性与悟性
心态与状态
大道与自然
《庄子》原文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影视学概论”、“电视理论思潮”等课程,参与大型理论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国影视美
这本书带给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非一蹴而就的顿悟。起初,我只是抱着学习古代思想家的心态去阅读,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开始变得更加包容和富有弹性。例如,当生活出现意料之外的挫折时,我的第一反应不再是愤怒或沮丧,而是会下意识地去寻找其中“自然”的一面,去接受它、顺应它。这种心态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心理韧性。书中的叙事节奏很像行云流水,时而激昂,时而平静,与庄子思想的自然流转高度契合。它就像一位高明的引导者,牵着你的手,在思想的密林中穿行,你无需担心迷路,只需相信引导者的步伐,最终总能到达一片开阔的天地。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活在当下”有了更深刻、更少矫饰的理解。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摆在案头,就让人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哲学重量。我翻开扉页,首先注意到的是那种老派的装帧,散发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墨香,仿佛触摸到了某种古老的智慧。初读之下,文字的密度着实考验耐心,每一个句子都像是经过了精心的雕琢,不像现代那些轻飘飘的文字,它需要你放慢呼吸,去咀嚼,去体会。那些关于“逍遥游”的描述,初看时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捕捉到一丝哲人的踪影。比如清晨在公园里看树叶飘落,忽然间就明白了几分“无用之用”的道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很有意思,留白很多,给了读者充足的思考空间,不像某些畅销书恨不得把每一个角落都塞满信息,这本书更像是在对你低语,而非高声叫卖。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时间观的探讨,它彻底颠覆了我对于“效率”和“目标导向”的执念,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匆忙的脚步究竟是为了奔向何方。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需要用时间去浇灌才能开出花朵的书,它不提供快餐式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敢于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我记得有一段话是关于“坐忘”的,一开始我以为那是指一种发呆的状态,后来才领悟到,那是一种彻底放下自我执念的境界,是精神自由的终极形态。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停下来,做大量的笔记,不是抄录文字,而是写下自己被触动后产生的疑问和联想。这本书迫使你进行一种内省的对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平日里隐藏在社会规范和身份标签下的真实自我。它对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焦虑和竞争心态,进行了温柔而坚定的批判,提醒我们,生命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不断地获取和证明,而在于内心的和谐与自洽。这种对生命本质的回归,是我在其他许多当代哲学读物中很难找到的。它提供了一种对抗喧嚣的“精神庇护所”。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第一个感受,是我的思维被狠狠地“打散”了,然后又被某种奇妙的力量重新整合了起来。它不像一本教科书那样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反而更像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梦境,充满了象征和隐喻。那些关于“齐物论”的讨论,简直是思维的体操,让我反复思考“是”与“非”、“美”与“丑”的界限究竟在哪里。我甚至试着将书中的某些观点应用到最近处理的一个人际矛盾上,结果发现,当你的视角从一个固定的点拉开,变成一个更广阔的平面时,很多困扰已久的问题竟然迎刃而解了,这其中的豁然开朗,实在妙不可言。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个人化,带着一种强烈的“现场感”,仿佛她正在我耳边,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向我阐释她对古老文本的全新领悟。这不是简单的解读,更像是一次智慧的共振。我合上书时,感觉自己好像刚从一场漫长而深刻的禅修中醒来,耳边还残留着某种宏大而宁静的回响,那种感觉非常难得。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低,我承认自己有好几次差点要被那些拗口的词汇和跳跃的逻辑绊倒。但正是在这种“挣扎”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种智力上的满足感。它不是那种读完后会立刻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的书,它更像是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精神高塔的侧门,你需要自己爬上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风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看似矛盾的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辩证的智慧,她没有简单地将庄子的思想“现代化”或“简化”,而是努力保留了其原有的那种野性与不可驯服性。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张力,让人既感到被启发,又感到被挑战。它成功地让我跳出了日常琐事的泥潭,去思考那些关乎存在、自由和本真的终极问题,这种思维上的“换氧”体验,是无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