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 孟陶宁 9787538543490

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 孟陶宁 978753854349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蘅塘退士,孟陶宁 著
图书标签:
  • 唐诗
  • 诗歌
  • 古典诗词
  • 蘅塘退士
  • 孟陶宁
  • 中华文化
  • 文学
  • 经典
  • 唐朝
  • 诗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38543490
商品编码:2966730853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唐诗三百首

定价:36.80元

作者:蘅塘退士, 孟陶宁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38543490

字数:

页码:34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唐诗三百首》主要内容:阅读华彩《唐诗三百首》,感受大唐沧桑三百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时期,在此期间。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存世诗歌多达五万首,于是就造就了唐诗这个中华文明靓丽一道风景线,而《唐诗三百首》则是这道风景线上精彩的华章。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唐诗三百首》:一部流传千古的诗歌瑰宝 《唐诗三百首》并非一本孤立的诗集,而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历程中一座巍峨的丰碑,它所汇聚的,是一段辉煌时代的集体记忆,是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绝唱。从盛唐的锦绣繁华,到中晚唐的离乱愁思,再到国破山河在的悲壮,以及隐逸山林的闲适,《唐诗三百首》以其精选的篇章,勾勒出唐代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折射出唐代文人心灵的深邃世界。 精选与编纂:智慧的结晶 《唐诗三百首》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学子百姓案头必备的读物,与其编纂者的智慧和用心密不可分。据考证,此书由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选,历经数次修订,方才定本。孙洙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审美,从浩如烟海的唐诗中,遴选出最能代表唐诗风貌、最富艺术价值、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他的选本,既注重诗歌的艺术性,也兼顾了诗歌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力求使读者能够通过阅读,领略唐诗的魅力,感悟诗歌背后的时代精神和人生哲理。 编纂《唐诗三百首》并非易事,它需要对唐代诗歌有着透彻的理解,对诗歌的艺术手法有着精到的把握。孙洙在选诗时,必定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反复推敲,权衡取舍。他所选的作品,涵盖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杜牧等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也收录了许多虽不为大众熟知,但艺术成就同样卓著的诗人佳作。这些诗歌,或描绘壮丽的山河,或抒发离别的愁绪,或感叹人生的无常,或歌颂真挚的友情,或批判社会的黑暗,无不以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深刻的思想,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内容与主题:包罗万象的时代缩影 《唐诗三百首》所收录的诗歌,内容丰富,主题广泛,几乎涵盖了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山水田园之美: 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作品将自然景致描绘得如诗如画,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清幽的山居秋夜图。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展现了淳朴的田园风光和真挚的友情。 边塞征战之愁: 唐代是一个对外战争频繁的时代,边塞诗由此应运而生。高适的《燕歌行》,“汉家烟尘在,汉将白骨多。”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些诗歌,用雄浑苍凉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艰辛与壮阔,也寄托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咏物抒怀之巧: 诗人善于借物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将个人身世之痛与国家兴亡之悲融为一体。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流传千古,成为无数游子思乡的代言。 宫廷宴乐之奢: 唐代国力强盛,宫廷生活也日益奢华。一些诗歌记录了宫廷宴乐的场景,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虽然描绘的是江南风光,但也间接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繁华景象。 离愁别绪之深: 离别是人生常事,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洒脱与祝福。李商隐的《无题》系列,更是将离愁别绪推向极致,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政治讽喻之切: 一些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用诗歌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对政治黑暗的批判。白居易的《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朴实的语言,揭示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唐诗三百首》所收录的诗歌,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了解唐代历史、文化、社会风貌的窗口。 艺术特色:永恒的魅力 《唐诗三百首》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依旧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与其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色是分不开的。 意境的营造: 唐诗善于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营造出深邃的意境,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还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亦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都通过具体的意象,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情感。 语言的精炼: 唐诗以其高度凝练的语言著称,短短几十字,却能勾勒出广阔的画面,蕴含深刻的哲理。字斟句酌,力求言简意赅,将情感和意趣表达得淋漓尽致。 情感的真挚: 唐诗的情感表达,真实而深刻。无论是离愁别绪,还是家国情怀,抑或是对友情的赞美,都发自内心,感人至深。这种真挚的情感,能够跨越时空,触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格律的严谨与创新: 唐代是近体诗发展成熟的时期,格律的严谨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规范,而诗人们在格律的框架内,不断进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影响与传承:跨越时空的对话 《唐诗三百首》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其影响力更是跨越了国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让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唐诗三百首》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文学启蒙的必读之书,也是提升语言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学子通过背诵《唐诗三百首》,汲取文学养分,提升人文素养。即便是今日,它仍然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优美的诗句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诗三百首》不仅仅是一本诗歌选集,它更是一部流淌着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经典。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伟大时代的风貌,感受那些伟岸心灵的悲欢离合,并在优美的诗句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情感共鸣和人生启迪。每一次翻开它,都是一次与古人的对话,一次对生命、对世界、对情感的深刻体悟。 结语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永不落幕的经典,它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它所汇聚的,是唐代诗歌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唐诗三百首》,就是在阅读历史,就是在品味人生,就是在感受那份穿越千古的,不朽的诗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个版本的整体感觉非常大气,装帧设计上或许没有追求那种华丽的复古风,而是走了一条更偏向现代审美与古典意境融合的路线。这使得它不仅适合放在书房里细细品味,放在客厅的书架上也是一件非常体面的装饰品。我注意到,在收录上,它似乎在格律诗和古风之间做了一个很好的平衡,既能领略近体诗的工整精妙,也能体会古体诗的自由奔放。尤其是在选择“送别”主题的诗歌时,那种依依不舍却又充满祝福的情感处理得非常到位,让人读完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对我而言,诗词是情绪的载体,而这本选集恰好能精准地捕捉到人类情感中那些最普遍、最深刻的共鸣点。它提醒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始终是永恒的主题。

评分

购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唐诗这一文学瑰宝的敬意与热爱。收到实物后,最大的惊喜在于它的实用性。我习惯在睡前阅读,需要的是那种能够平复心绪、让思绪缓缓沉淀下来的文字。这个选本做到了这一点,它精选的篇章大多情感浓度适中,没有太多过于激烈的冲突或晦涩的表达,读起来节奏舒缓,如同在月光下漫步。而且,由于篇幅适中,我甚至可以随身携带,在通勤的间隙,掏出来读上两三首,就能迅速地将自己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抽离出来。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经典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无论用何种形式包装,其内在的力量都是无可替代的。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对纯粹美学的回归,让人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赞叹。

评分

这本《唐诗三百首》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这个版本,装帧设计得格外雅致,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书卷气。我最近沉迷于古诗词的韵味之中,总觉得现代生活节奏太快,缺少了那么一点回味和沉淀。翻开这本书,仿佛一下子就穿越回了那个群星璀璨的唐代,耳边仿佛能听到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迈,也能感受到杜甫茅屋秋风的苍凉。选篇的眼光非常独到,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也收录了一些初读时略感陌生,但细品之后却韵味无穷的佳作。对于一个非专业文学研究者来说,这样的选本恰到好处,既能满足我对唐诗精华的渴求,又不会因为篇幅过大而产生阅读压力。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安排都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每读到一首意境开阔的诗,我都忍不住会合上书本,闭目想象当时的场景,感受诗人笔下的山川河流、人间悲欢,这真是一种难得的精神滋养。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文学爱好者,我通常更倾向于那些带有扎实注释和背景介绍的版本,毕竟深挖诗歌背后的典故和时代背景能极大地提升阅读的乐趣。然而,这个《唐诗三百首》的呈现方式,却让我体验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阅读体验。它没有冗长的前言后记,也没有密密麻麻的脚注,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这种“留白”的处理,反而激发了我主动去查阅资料、去探寻诗歌起源的欲望。我喜欢这种需要自己动手的探索过程,它让阅读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变成了一场主动的知识追寻之旅。比如说,读到某些边塞诗时,我会在网上搜索唐朝的地理图景,试图将诗句中的“黄沙”、“烽火”具象化。这种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远比一板一眼的讲解来得深刻和持久。这本诗集更像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一扇门,门后的风景需要我们自己去描绘。

评分

坦白说,我对诗词的鉴赏能力算不上高深,但这本书的引入方式却让我感觉非常亲切。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位温和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你进入唐诗的世界。每次翻开,我都会随机选一首,不求甚解,只求那一刻心灵的触动。有时候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带来的禅意,让人瞬间心静如水;有时候是白居易的叙事诗带来的对民间疾苦的共鸣,让人对历史多了一份沉思。这个版本在细节处理上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不像某些版本那样轻飘飘的,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分量。我甚至会带着它去公园的长椅上坐着读,在自然的声色中去对照书中的描摹,发现古人的观察力是多么的细腻和精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我日常生活中一个随时可以打开的心灵休憩站,让我在喧嚣中找到了一个宁静的角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