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 雾霾 你——从福岛核事故细说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 9787301241066

核电 雾霾 你——从福岛核事故细说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 978730124106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位 著
图书标签:
  • 核电
  • 福岛核事故
  • 能源
  • 环保
  • 工业安全
  • 雾霾
  • 环境污染
  • 核安全
  • 可持续发展
  • 公共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1066
商品编码:2966729065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4-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核电 雾霾 你——从福岛核事故细说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

定价:36.00元

售价:24.5元,便宜11.5元,折扣68

作者:郭位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3012410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核电 雾霾 你——从福岛核事故细说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备受国际关注,已发行中文简体字、中文繁体字、日文、英文、法文版,其他文字版本正在接洽中。


内容提要

2011年3月,日本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福岛核电厂事故。这是自1979年美国三里岛、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意外发生以来,为严重的核事故,再度引发社会各界对能源问题的讨论。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一个多月,郭位教授作为首位受邀进入福岛附近区域的外国安全可靠度专家,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理性的态度,分析了福岛核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于2013年7月再次受邀访问福岛核电厂,了解灾后的善后工作。
  郭位教授以福岛核事故为鉴,剖析管理缺失、人为疏忽等成因。如今雾霾为害,引起恐慌,郭位教授提醒大家要探讨能源与环保政策走向,以找到能源供应、经济福祉及可靠度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点。


目录

序一
序二
关于本书
台湾版补充说明
再版自序
初版自序
导论 从可靠度看核能发电
部分 “三一一”后的世界—一一核激起千层浪
 章 三月残花落更开
 第2章 一水相隔两样情
 第3章 老化设备需更新
 第4章 透明管理解千愁
 第5章 十洲品质待检验
 第6章 核电安全经营远八卦
第二部分 环保、工安与创新——七彩能源一鉴开
 第7章 七彩能源一鉴开
 第8章 背景辐射知多少
 第9章 工安人祸处处闻
 0章 环境污染花溅泪
 1章 天灾人难鸟惊心
 2章 安全能源何处寻
 3章 能源代价共承担
 4章 能源政策求创新
 5章 完美实践天路近
附录
 附录Ⅰ 古往今来可靠度
 附录Ⅱ 解读福岛核事故的危与机
 附录Ⅲ 一样文化两种态度——台北国际马拉松赛
侧记
相关参考读物
后记


作者介绍

郭位,香港城市大学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高级管理团队、田纳西大学工学院院长、德州农工大学工业(及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为举足轻重的旅美华人科研。系统可靠度研究的先驱;可靠度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主编。


文摘


序言



《核电 雾霾 你——从福岛核事故细说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 一、背景: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拷问 2011年3月11日,一场史无前例的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推向了全球的聚光灯下。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瞬间摧毁了数万人的家园,更在瞬间将核能这一曾被视为清洁、高效能源的生产过程,置于了前所未有的审视与质疑之中。福岛核事故,如同一个沉重的警钟,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敲响,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能源体系,我们赖以呼吸的空气质量,以及我们为追求工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 在许多国家,核能曾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解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摆脱对化石燃料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然而,福岛事故的阴影,如同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雾霾,沉重而挥之不去,让人们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深刻的忧虑。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空气污染问题,特别是雾霾的频发,更是加剧了社会对于能源选择的焦虑。当一部分人将目光投向核能,希望以此缓解空气污染的压力时,另一些人则因为核事故的惨痛教训,对任何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心存戒备。 本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它并非简单地复述福岛核事故的经过,也不是简单地罗列核电的优劣。它试图以福岛核事故为起点,展开一场深刻的、多维度的思考。这场思考,将贯穿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以及工业生产的安全与责任。我们希望通过对这场重大事故的细致剖析,引导读者深入理解核能的复杂性,理解能源结构转型所面临的挑战,理解环境保护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以及工业发展背后不可回避的安全风险。 二、核心议题:交织的矛盾与抉择 本书的核心,在于揭示并剖析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这三个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的议题。 1. 能源的渴求与核能的迷思: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从蒸汽机的轰鸣到电力驱动的现代文明,能源始终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然而,传统的化石燃料,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直接威胁。在寻求清洁能源的道路上,核能一度成为备受青睐的选择。其单位能量输出高、碳排放低等特点,使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福岛核事故,如同投下的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打破了人们对核能的“安全神话”。核废料的处理、核电站的选址与运行安全、以及一旦发生事故的巨大破坏力,都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本书将深入探讨核能的科学原理,分析不同类型核反应堆的优劣,以及其在能源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将审视全球核能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考察各国在核能利用方面的不同策略与实践,并深入分析核能安全监管的国际标准与挑战。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过于迷信某一种单一的解决方案?是否存在其他更具潜力的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这些新能源的优势与劣势又是什么?它们在技术成熟度、成本效益、以及环境影响方面,与核能相比,又有哪些差异?本书将鼓励读者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去理解一个多元化、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 雾霾的警示与环境的代价: 雾霾,已成为许多城市居民的切肤之痛。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更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而雾霾的形成,与能源结构、工业排放、交通运输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当我们在讨论如何摆脱雾霾困扰时,往往会将目光聚焦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发展清洁能源。 然而,清洁能源的引入,是否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环境问题?本书将深入探讨雾霾的成因,分析其与能源生产、工业活动之间的复杂联系。我们将审视在发展清洁能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的环境挑战,例如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设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核能的潜在环境风险,如核废料的长期污染问题。 本书还将强调环境保护的系统性与长期性。环境问题并非孤立存在,它与我们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社会发展理念都息息相关。我们如何才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损害?如何在能源转型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3. 工业安全的“雷区”与责任的边界: 福岛核事故,不仅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是一场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工业安全事故。它暴露了在复杂工业体系中,风险管理、应急响应、信息透明等方面的潜在脆弱性。工业安全,并非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更关乎企业的社会责任、政府的监管能力,以及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本书将以福岛核事故为案例,深入剖析工业安全的关键要素。我们将探讨高风险工业领域的安全评估与风险管控机制,分析国际通行的安全标准与管理体系。本书将重点关注工业事故的“蝴蝶效应”,即一次看似孤立的事故,如何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同时,本书也将探讨工业安全责任的边界。当事故发生时,责任应该如何界定?企业应该承担怎样的主体责任?政府的监管职能是否到位?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如何保障?这些问题,不仅是法律层面的考量,更是道德与伦理层面的拷问。本书将鼓励读者思考,一个真正安全、可持续的工业发展,需要建立在怎样的信任与责任体系之上。 三、内容亮点:深度、广度与人文关怀 1. 以福岛为切入点,聚焦全球性议题: 本书并非局限于对福岛核事故的叙述,而是将其作为一面镜子,折射出全球范围内在能源、环保和工业安全领域所面临的共同挑战。通过对福岛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在核能发展、环境治理和工业安全方面的得失,从而为我们自身的决策提供借鉴。 2. 多学科视角,构建全面认知: 本书将融合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维度对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进行解读。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立体的认知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复杂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社会动因和历史演变。 3. 严谨的科学论证与人文的深度关怀: 本书在论证过程中,将力求严谨、客观,引用大量的科学数据、事实案例和专家观点。同时,本书也饱含深切的人文关怀,关注事故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勇气与智慧。我们希望通过文字,传递一种理性思考、审慎决策和共同担当的精神。 4. 深入浅出的叙述风格,面向广泛的读者群体: 本书力求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向广大读者,无论其是否拥有专业背景,都能轻松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和社会问题。我们将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深入的分析,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欲望。 四、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核电 雾霾 你——从福岛核事故细说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这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审视当下,洞察未来的视角。 对于决策者而言: 本书提供的深度分析与多角度审视,将有助于他们在能源政策制定、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工业安全监管等方面,做出更明智、更负责任的决策。 对于企业而言: 本书将提醒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将安全与环保置于首位,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对于公众而言: 本书将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能源的获取、环境的质量、以及工业的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将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到相关议题的讨论中,形成理性、负责任的公众意见,共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本书希望能够引发一场关于我们与能源、我们与环境、我们与工业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我们相信,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些复杂的交织与矛盾,我们才能找到通往一个更清洁、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未来的道路。福岛核事故的阴影,不应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而应成为我们警醒与反思的契机,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明天。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所处的时代,似乎被各种信息洪流裹挟着,关于“霾”的讨论,时常停留在表面,停留在“治理”的口号上。然而,这本书却如同一幅精密的解剖图,将雾霾的成因、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能源结构、工业发展模式一一展现在我眼前。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展示了不同工业部门如何通过能源消费的方式,间接或直接地加剧了空气污染。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工业区,以及我们所消费的每一件商品,它们背后所隐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代价。 更令我着迷的是,书中对“工业安全”的探讨,并没有局限于厂房内的事故预防,而是将视野拓展到了整个工业生产链条的环境影响和潜在风险。福岛核事故,作为贯穿全书的线索,无疑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它所揭示的,是工业发展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对风险的低估和对后果的忽视。作者通过对不同工业领域的比较分析,让我意识到,看似遥远的核安全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呼吸的空气,息息相关。这种关联性,让我对“可持续发展”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更包含了对环境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评分

这本书以其宏大的叙事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打开了理解复杂议题的新视角。福岛核事故,一个曾经遥远的新闻事件,在作者的笔下变得触手可及,它不再仅仅是一场灾难,而是串联起能源政策、环境保护以及工业安全这三大核心议题的枢纽。我尤其被书中对福岛事故成因的细致剖析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归咎于技术故障,而是深入探讨了监管失灵、企业文化以及社会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最终酿成这场悲剧的。这种多维度的审视,让我深刻认识到,任何单一的解释都难以涵盖如此复杂的问题。 在能源部分,书中对核能的讨论,既没有回避其潜藏的风险,也没有忽视其在低碳转型中的作用。作者以严谨的态度,梳理了全球核能发展的历史脉络,对比了不同国家在核能安全标准和监管机制上的差异,并对未来核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审慎的预测。这让我对“零碳”的定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意识到能源选择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需要在安全、经济和环境之间进行复杂的权衡。书中引用的数据和案例都极具说服力,让我能够跳出情绪化的争议,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冲击,莫过于它对“雾霾”现象的剖析。我一直以为雾霾仅仅是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问题,但这本书却将它与一个更宏大的能源体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福岛核事故,在书中并非仅仅是一起孤立的事件,而是作者用来撬动整个能源、环保和工业安全议题的杠杆。我从未想过,核能的安全性问题,竟然会与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质量,有着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对不同国家能源结构的详细介绍,让我看到了不同选择所带来的不同结果,也让我开始反思我们国家目前的能源发展路径。 书中对于“工业安全”的论述,也极具启发性。它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安全措施,而是深入探讨了制度、文化和人类行为在工业安全中的作用。福岛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技术故障,更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让我意识到,工业安全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审视和改进。这本书让我对“核电”这个话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对我们所处的工业化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复杂、也更真实的能源和工业世界。

评分

这本《核电 雾霾 你》以一种罕见的视角,将看似割裂的三个概念——核电、雾霾,以及更广泛的能源、环保和工业安全——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关于我们现代文明发展的深刻图景。福岛核事故,作为这本书的核心切入点,被作者剥茧抽丝般地剖析,其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失误,更是对能源战略、环境伦理以及工业管理体系的全面拷问。我被书中对福岛事故的详细追溯所吸引,它让我明白,一次看似偶然的灾难,往往是长期累积的问题爆发的必然结果。 在能源的讨论上,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核能妖魔化,也没有盲目鼓吹其优点。相反,他以一种极为客观的态度,分析了核能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探讨了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这种平衡的视角,让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核能,并思考如何在追求清洁能源的同时,确保绝对的安全。书中对雾霾的分析,也同样深刻,它将雾霾的形成与能源消耗、工业生产方式紧密相连,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整本书充满了对工业安全问题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绝不能忽视那些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的潜在危险。

评分

坦白讲,我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核电”这个词,内心是有一些抵触的。电视新闻里那些关于核事故的报道,总会让人不寒而栗。但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并没有回避核能的危险性,而是以一种非常坦诚和深入的方式,剖析了福岛核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它对能源、环保和工业安全带来的深远影响。我被书中对不同能源形式的比较分析所震撼,作者详细阐述了核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潜力,同时也毫不讳言其固有的安全风险和核废料处理的难题。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环保”议题的处理。它并非简单地将核电视为环保的对立面,而是将核能置于更广阔的能源转型背景下进行考察。作者强调,任何一种能源形式都有其代价,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评估这些代价,并做出最符合长远利益的选择。福岛事故的教训,对于我们思考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是否过于简单地将环保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而忽略了其中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可能的协同效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