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核电 雾霾 你——从福岛核事故细说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
定价:36.00元
售价:24.5元,便宜11.5元,折扣68
作者:郭位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3012410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核电 雾霾 你——从福岛核事故细说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备受国际关注,已发行中文简体字、中文繁体字、日文、英文、法文版,其他文字版本正在接洽中。
2011年3月,日本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福岛核电厂事故。这是自1979年美国三里岛、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意外发生以来,为严重的核事故,再度引发社会各界对能源问题的讨论。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一个多月,郭位教授作为首位受邀进入福岛附近区域的外国安全可靠度专家,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理性的态度,分析了福岛核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于2013年7月再次受邀访问福岛核电厂,了解灾后的善后工作。
郭位教授以福岛核事故为鉴,剖析管理缺失、人为疏忽等成因。如今雾霾为害,引起恐慌,郭位教授提醒大家要探讨能源与环保政策走向,以找到能源供应、经济福祉及可靠度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点。
序一
序二
关于本书
台湾版补充说明
再版自序
初版自序
导论 从可靠度看核能发电
部分 “三一一”后的世界—一一核激起千层浪
章 三月残花落更开
第2章 一水相隔两样情
第3章 老化设备需更新
第4章 透明管理解千愁
第5章 十洲品质待检验
第6章 核电安全经营远八卦
第二部分 环保、工安与创新——七彩能源一鉴开
第7章 七彩能源一鉴开
第8章 背景辐射知多少
第9章 工安人祸处处闻
0章 环境污染花溅泪
1章 天灾人难鸟惊心
2章 安全能源何处寻
3章 能源代价共承担
4章 能源政策求创新
5章 完美实践天路近
附录
附录Ⅰ 古往今来可靠度
附录Ⅱ 解读福岛核事故的危与机
附录Ⅲ 一样文化两种态度——台北国际马拉松赛
侧记
相关参考读物
后记
郭位,香港城市大学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高级管理团队、田纳西大学工学院院长、德州农工大学工业(及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为举足轻重的旅美华人科研。系统可靠度研究的先驱;可靠度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主编。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所处的时代,似乎被各种信息洪流裹挟着,关于“霾”的讨论,时常停留在表面,停留在“治理”的口号上。然而,这本书却如同一幅精密的解剖图,将雾霾的成因、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能源结构、工业发展模式一一展现在我眼前。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展示了不同工业部门如何通过能源消费的方式,间接或直接地加剧了空气污染。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工业区,以及我们所消费的每一件商品,它们背后所隐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代价。 更令我着迷的是,书中对“工业安全”的探讨,并没有局限于厂房内的事故预防,而是将视野拓展到了整个工业生产链条的环境影响和潜在风险。福岛核事故,作为贯穿全书的线索,无疑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它所揭示的,是工业发展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对风险的低估和对后果的忽视。作者通过对不同工业领域的比较分析,让我意识到,看似遥远的核安全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呼吸的空气,息息相关。这种关联性,让我对“可持续发展”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更包含了对环境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以其宏大的叙事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打开了理解复杂议题的新视角。福岛核事故,一个曾经遥远的新闻事件,在作者的笔下变得触手可及,它不再仅仅是一场灾难,而是串联起能源政策、环境保护以及工业安全这三大核心议题的枢纽。我尤其被书中对福岛事故成因的细致剖析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归咎于技术故障,而是深入探讨了监管失灵、企业文化以及社会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最终酿成这场悲剧的。这种多维度的审视,让我深刻认识到,任何单一的解释都难以涵盖如此复杂的问题。 在能源部分,书中对核能的讨论,既没有回避其潜藏的风险,也没有忽视其在低碳转型中的作用。作者以严谨的态度,梳理了全球核能发展的历史脉络,对比了不同国家在核能安全标准和监管机制上的差异,并对未来核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审慎的预测。这让我对“零碳”的定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意识到能源选择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需要在安全、经济和环境之间进行复杂的权衡。书中引用的数据和案例都极具说服力,让我能够跳出情绪化的争议,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冲击,莫过于它对“雾霾”现象的剖析。我一直以为雾霾仅仅是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问题,但这本书却将它与一个更宏大的能源体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福岛核事故,在书中并非仅仅是一起孤立的事件,而是作者用来撬动整个能源、环保和工业安全议题的杠杆。我从未想过,核能的安全性问题,竟然会与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质量,有着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对不同国家能源结构的详细介绍,让我看到了不同选择所带来的不同结果,也让我开始反思我们国家目前的能源发展路径。 书中对于“工业安全”的论述,也极具启发性。它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安全措施,而是深入探讨了制度、文化和人类行为在工业安全中的作用。福岛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技术故障,更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让我意识到,工业安全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审视和改进。这本书让我对“核电”这个话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对我们所处的工业化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复杂、也更真实的能源和工业世界。
评分这本《核电 雾霾 你》以一种罕见的视角,将看似割裂的三个概念——核电、雾霾,以及更广泛的能源、环保和工业安全——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关于我们现代文明发展的深刻图景。福岛核事故,作为这本书的核心切入点,被作者剥茧抽丝般地剖析,其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失误,更是对能源战略、环境伦理以及工业管理体系的全面拷问。我被书中对福岛事故的详细追溯所吸引,它让我明白,一次看似偶然的灾难,往往是长期累积的问题爆发的必然结果。 在能源的讨论上,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核能妖魔化,也没有盲目鼓吹其优点。相反,他以一种极为客观的态度,分析了核能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探讨了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这种平衡的视角,让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核能,并思考如何在追求清洁能源的同时,确保绝对的安全。书中对雾霾的分析,也同样深刻,它将雾霾的形成与能源消耗、工业生产方式紧密相连,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整本书充满了对工业安全问题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绝不能忽视那些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的潜在危险。
评分坦白讲,我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核电”这个词,内心是有一些抵触的。电视新闻里那些关于核事故的报道,总会让人不寒而栗。但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并没有回避核能的危险性,而是以一种非常坦诚和深入的方式,剖析了福岛核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它对能源、环保和工业安全带来的深远影响。我被书中对不同能源形式的比较分析所震撼,作者详细阐述了核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潜力,同时也毫不讳言其固有的安全风险和核废料处理的难题。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环保”议题的处理。它并非简单地将核电视为环保的对立面,而是将核能置于更广阔的能源转型背景下进行考察。作者强调,任何一种能源形式都有其代价,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评估这些代价,并做出最符合长远利益的选择。福岛事故的教训,对于我们思考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是否过于简单地将环保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而忽略了其中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可能的协同效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