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長安學術(第八輯)
定價:75.00元
作者: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1001190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研讀學問的優良平颱,展現研究者“抱道不麯,擁書自雄”的精神麵貌;文學研究者及愛好者掌握學術*研究動態的讀物。
內容提要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輯刊《長安學術》,從2010年輯發刊,到今天已經整六年瞭。本輯是業經全新改版的《長安學術》。改版後的《長安學術》仍堅持“發揮古都地域優勢,突齣長安文化特色,傳播學術研究信息,促進學科建設發展”的辦刊宗旨,仍堅持凸顯“體現地域性,突齣學術性,強調創新性,注重前沿性”的辦刊特色。以長安文化為陣地,凸顯特色是《長安學術》不變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嚮;同時關注中國語言文學各學科及相關學科的*進展和前沿。本輯設有中國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漢語言文字學、民俗與文化、文學理論和文藝批評、現當代文學等專欄。本輯的作者既有年高德劭、望重學林的學界耆老,如譚傢健、趙逵夫等老先生;又有學科砥柱、卓犖名傢的中年領軍學者,如方一新等先生;還有活躍於學界、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和新知,已經和正在開拓進取的青年學者。
目錄
目錄:
[古代文學]
譚傢健:駢文在域外之傳播研究(之三)——朝鮮王朝駢文述略................ (1)
鹹曉婷:玄宗好古與古文運動的發生........................................(21)
楊沐曉:魏晉譙郡嵇氏傢族文學創作及其特徵............................... (30)
[古典文獻學]
楊曉斌:嚴可均《全晉文》漏收譙周文輯補.................................. (44)
方 韜:以新齣碑刻補訂《兩漢三國學案》....................................(55)
孫雅芬:韓邦奇《苑洛集》的文獻價值.......................................(63)
蘇 岑:《欽定詩經傳說匯纂》對朝鮮後期《詩經》解釋的影響...... .. .. .. .. (71)
[漢語言文字學]
方一新 盧 鷺:安世高譯經宗教角色語義場淺析........................ (85)
李小軍:“底”不定量詞用法的來源——附論“底”不定量詞、指示代詞和結構助詞用法三者的關係..........................................................(105)
郭燕妮:從並列到轉摺:“而”與“則”的平行虛化..................... (117)
楚艷芳:語氣詞“非”的來源及發展........................................ (125)
路方鴿:《法苑珠林校注》拾遺............................................ (132)
張福通丁曉:《漢語大詞典》訂補八則.................................. (138)
楊同軍侯孝慧:作為地域文化載體的方言及其意蘊——以蘭州方言歇後語為例..(145)
周廣乾:從語言學角度考辨古籍成書問題的研究綜述................... (157)
[民俗與文化]
趙逵夫:一篇富於創見的牛女傳說與七夕風俗研究論文——評《牽牛織女傳說的考察》...................................... (169)
杜誌強趙祥延:甘肅榆中苑川白馬爺信仰分析.......................... (175)
[現當代文學]
畢海:鄉愁與抒情
—論野夫的散文........................................................(183)
葛濤:蕭軍和鬍喬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前後的交往及論爭——以蕭軍的日記和緻鬍喬木的三封書信為中心............ (190)
申朝暉:《新中華報》文藝欄目研究........................................ (207)
吳國彬:《關中報》:邊區文化的建設與實踐................................ (218)
[研究生論壇]
王雅萍:中國原創圖畫書的興起與發展.....................................(229)
高 岩 高怡喆:由契約文書看“行”的語法化曆程................... (235)
陳 冉:“翼”、“翅”、“翅膀”曆時更替研究............................... (247)
陳澹寜:絢爛中的晦暗——宋代官僚製度中的“胥吏之害”.....................(253)
管麗崢:論《狂野之夜!》中“身體欲望”與文學創作的關係...... ... ... ... (260)
吳 英:從存在關懷看巴赫金與莊子哲學思想............................. (269)
陳地闊:紅樓煙雲——對於“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的重新思考......... (277)
《長安學術》稿約...................................................... (287)
作者介紹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在唐代文學、文字學、音韻學、方言學、訓詁學、文藝美學、宗教與文學、文學批評學、人文科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等研究領域形成瞭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
文摘
序言
作為《長安學術》係列的忠實讀者,我一直非常欣賞這個係列所展現齣的深厚學術功底和對曆史細節的精準把握。第八輯的齣現,無疑再次鞏固瞭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對於書中關於唐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社交圈以及他們之間的學術交流非常感興趣。唐代文人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綫,他們的詩文、他們的思想,至今仍深深影響著我們。我期待看到書中能夠通過深入研究,展現齣當時文人群體的學術風尚,以及他們如何在長安這座宏偉的都城中,互相啓發,共同創造齣輝煌的文化成就。此外,我也關注書中對當時教育製度和學術傳承方式的探討,這對於理解中國古代人纔培養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
評分拿到《長安學術(第八輯)》,就迫不及待地翻開。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厚重,不隻是紙張的厚重,更是內容上的沉甸甸感。每一篇文章的標題都像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勾起瞭我想要探索的欲望。我一直覺得,研究古代學術,最重要的是要抓住那個時代的精神氣質。《長安學術》係列恰恰做得這一點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是在還原一個鮮活的學術生態。我特彆感興趣的是那些關於不同學派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辯駁的論述,這種思想的碰撞往往能産生最耀眼的火花。同時,我也關注這本書是否能夠提供一些新的史料發現,或者對已有史料有新的解讀。畢竟,學術的進步離不開不斷的創新和突破。從初步的瀏覽來看,第八輯應該會提供很多驚喜,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長安作為一座文化之城的獨特魅力,以及它對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産生的深遠影響。
評分《長安學術(第八輯)》到手,我最欣喜的是它延續瞭一貫的嚴謹治學態度和開闊的研究視野。作為一個常年關注中國古代學術史的愛好者,我深知要寫好這樣一本集子,需要多少文獻的梳理、多少考證的功夫。這一輯的內容,從標題上看,涵蓋瞭從哲學、史學到文學、藝術等多個維度,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尤其想看到書中對於唐代長安作為當時世界級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有更深入的探討,比如佛教、道教在長安的傳播及其對學術思想的影響,以及來自域外的思想文化是如何被吸收、融閤並最終融入中國學術體係的。我相信,書中一定會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論述,能夠幫助我打破固有的認知,看到更加多元和復雜的學術圖景。期待閱讀時能夠獲得更深刻的啓發。
評分終於等到《長安學術(第八輯)》瞭!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史,尤其是唐代長安的城市文化和學術思想情有獨鍾的讀者,我一直在期待著這套係列叢書的更新。每一次翻閱,都仿佛穿越迴那個萬國來朝、群賢畢至的盛唐時代,觸摸到曆史的脈搏。第八輯的到來,無疑又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長安精神世界的大門。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細細品讀每一篇文章,但從書名和目次來看,就已經充滿瞭吸引力。那些耳熟能詳的長安學者,那些曾經在坊間巷陌、宮廷書院中激蕩的思想,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璀璨印記的學術成果,都將在這一輯中得到新的闡釋和發掘。我尤其期待其中關於長安城市規劃與社會生活的結閤研究,以及對當時文學、藝術、宗教等領域學術思想的深入剖析。相信這一輯的學者們會帶來更多前沿的研究視角和獨到的見解,讓我們更全麵、更立體地認識那個輝煌的古都。
評分一直以來,《長安學術》係列都是我尋找有關長安文化研究的寶藏。第八輯的到來,讓我又一次充滿瞭期待。我特彆喜歡這種聚焦於一個特定曆史時期、特定地域的學術研究,因為它能夠讓我們在一個相對清晰的框架內,深入挖掘曆史的細節。我一直對唐代長安的日常生活和普通民眾的學術認知很感興趣,不知道這一輯裏是否有相關的研究。例如,當時書籍的流通情況如何?普通士人是如何獲取知識的?學術思想在民間是如何傳播和接受的?這些問題雖然細微,但卻能幫助我們勾勒齣更真實的古代社會圖景。此外,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涉及一些關於古代藏書、刻書、以及學術機構運作方麵的研究,這對於理解古代學術的傳承和發展至關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