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香文化/閱讀中華國粹
定價:28.00元
作者:傅景亮,傅璿琮
齣版社:泰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51900300
字數:
頁碼:164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香文化可以追溯至先秦時期,體現齣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民族傳統、美學觀念,滲透在生活的諸多方麵。伴隨社會的進一步繁榮昌盛,中國香文化也必將煥發蓬勃的生機。《香文化/閱讀中華國粹》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帶領廣大青少年去認識、去瞭解香的相關文化。
目錄
章 香文化史
節 始升:萌發於先秦
遠古的
爐香:5000年前的薰爐
商:柴祭、燎祭、香酒
西周春鞦:燔柴、燃蕭等祭禮
佩香、薰香等生活用香·戰國薰爐
熏焚草木祛闢各種“蟲”物
品類繁多的香藥
歌之詠之·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香氣養性的觀念
第二節 博山爐暖:初成於秦漢
王族流行薰香·宮廷禮製
香藥的增加:沉香、青木香、蘇閤香等
生活用香
香具·博山爐·薰球
和香
早期道教用香
漢武帝與香
詠香詩文·硃火青煙
第三節 香光莊嚴:成長於六朝
香藥的豐富·異物誌
和香的普及·香方·範曄
香藥用於醫療·葛洪·陶弘景
梁武帝沉香祭天·曹操銅雀分香
薰衣傅粉,荀令留香
道教的香
佛教的香
誌怪小說中的香·拾遺記
香具·青瓷
詠香詩賦·燎薰爐兮炳明燭
第四節 盛世流芳:完備於隋唐
香藥之充足
禮製之香·朝堂薰香·科舉考場焚香
法門寺的香具
香品的豐富與精良·《韆金方》
佩戴·含服·養顔
香藥用於醫療
鑒真東渡
宮庭用香侈麗
香具
詠香詩文·盛氣光引爐煙
第五節 巷陌飄香:鼎盛於宋元
香藥專賣·市舶司·香藥庫·禦香局
文人·詠香·製香·著香
宮廷·祭祀焚香
香品製作·印香·綫香
香墨·香茶
市井生活·香鋪·香婆·宴會用香
香具
醫傢喜用香藥
《西廂記》餘香滿口
第六節 香滿紅樓:廣行於明清
香藥的輸入·朝貢貿易·葡萄牙商人
龍涎香與澳門·沉香與香港
薰香之盛·宮廷·文人
綫香·龍掛香·棒香
香具·香筒、臥爐等·宣德爐
詠香·香令人幽
群香縹緲《紅樓夢》
近世之香
第二章 香藥
一、沉香
二、檀香
三、龍涎香
四、龍腦香
五、麝香
六、丁香
七、乳香
八、蘇閤香
九、安息香
十、降真香
十一、鬱金香
第三章 香品
節 中國傳統香
祭祀用香與生活用香
生活用香為主導
香氣養性的理念
原料·炮製·配方
傳統香的發展
第二節 香品的種類
據原料的天然屬性劃分
據形態特徵劃分
據工藝特徵劃分
據香方劃分
據主體原料劃分
據香氣特徵劃分
據基本功能(及用途)劃分
據使用方法劃分
據煙氣特徵劃分
據原料的品種數量劃分
第三節 天然香與閤成香
天然香料
閤成香料
天然香料的作用
閤成香料與天然香料的差異
第四節 香品的鑒彆
原料的天然屬性
配方
製作工藝
香氣
香品外觀
第五節 香品的使用
篆香
隔火薰香
祭祀用香
修煉用香
藥用香品
香品貯藏
第四章 香具
節 香具的傢族
其他香具
第二節 香爐的樣式
整體樣式
局部樣式
裝飾工藝
第三節 雲煙繚繞的山海——博山爐
第四節 珠光寶色的傳奇——宣德爐
第五章 佛教與香
節 尊貴的香
香與智慧相通
香為修持的法門
香為供養
香培扶靈根
以香療病
種類豐富
第二節 妙香與佛法
香光莊嚴
戒香
五分法身之香
眾香國
賣香長者嚮善財童子說香
齣異香的法師
因供養檀香而成道的阿羅漢
第三節 殊勝的供養
第四節 上香的儀軌
第六章 文人與香
節 文人與香
文人以香養性
用香與推動用香
詩意盎然
製香·贈香·著香
詠香·和詩之香·名作之香
第二節 文壇軼事
秦嘉寄香傳情
刁存口含雞舌香
賈充聞香嫁女
徐鉉焚香伴月
歐陽修香餅來遲
蔡京香雲滾滾
梅詢一身濃香
於謙兩袖清風
含章殿下育梅魂(傳說)
第三節 曆代詠香詩文
先秦·兩漢
魏晉南北朝
唐·五代
宋·元
明·清
第四節 散文:林語堂、許地山、林清玄
林語堂·《煙和香》
許地山·《香》
林清玄·《沉香三盞》
林清玄·《鴛鴦香爐》
林清玄·《沉水香》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購買這本書,是齣於一種純粹的好奇心。《香文化/閱讀中華國粹》這個名字,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包羅萬象,又充滿瞭東方特有的韻味。我一直對那些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符號充滿瞭嚮往,而“香”無疑就是其中一個最能引發聯想的意象。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窺探到那個遙遠而又迷人的世界。我希望它能詳細介紹香的起源,比如香料的采集、製作過程,以及它們是如何一步步融入中國社會的。我期待書中能夠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曆史上那些與香有關的著名人物和事件,例如,某個皇帝如何因為焚香而獲得靈感,或者某位詩人是如何在香煙繚繞中寫齣韆古名句。最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我理解,在現代社會,我們該如何去傳承和發揚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讓“香”不僅僅是曆史的塵埃,更能成為我們現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一份雅緻和寜靜。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時候,純粹是被它樸實卻富有深度的書名所吸引。《香文化》本身就透著一股古樸的韻味,《閱讀中華國粹》更是點明瞭其價值所在。我一直認為,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就像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香”,似乎是這佳釀中最容易被忽略,卻又最能觸動感官的那個分子。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不僅僅是“知道”香文化,更能“感受”到它。或許,書中會描繪齣古代人們焚香祈福的莊重,亦或是閨閣中女子點燃心愛的香丸,靜待郎君歸來的旖旎。我期待著,通過書中的文字,我能聞到那仿佛穿越韆年的香氣,感受到那份寜靜緻遠的心境。這本書,不應該隻是枯燥的知識堆砌,更應該是一次靈魂的洗禮,一次對傳統美學的重新發現。我希望它能給我一些關於如何欣賞香、如何在傢中簡單實踐香道的小建議,讓我們這些普通人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增添一份屬於自己的“國粹”情懷。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於我一直以來對中國傳統藝術的濃厚興趣。從書法、繪畫到詩詞歌賦,我總覺得那裏蘊含著一種獨特的東方智慧和審美情趣。而“香文化”,對我而言,是其中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但也正是這份陌生,激起瞭我強烈的探索欲望。我希望《閱讀中華國粹》這本書,能像一位博學的長者,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嚮我揭示這個充滿魅力的世界。我設想著,書中或許會詳細介紹中國曆史上不同時期對香的認識和運用,從古代的祭祀、養生,到後來的文人雅集、禪修冥想,每一種場景下,香的意義和選擇都會有所不同。我希望它能幫我理清那些復雜的香品種類,比如沉香、檀香,以及它們各自獨特的香韻和價值。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傳達齣一種超越物質層麵的精神意境,讓我們明白,焚香不僅僅是一種氣味,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一種對內心寜靜的追求。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香文化/閱讀中華國粹》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我一直堅信,一個民族的根基在於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國粹”二字,更是讓我看到瞭它所承載的珍貴價值。《香文化》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常常齣現在古裝劇、文學作品中,陌生則是因為我對其具體的內涵和發展脈絡知之甚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瞭解香文化的入門指南,為我係統地梳理香的起源、發展、流派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我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香品鑒賞的知識,比如如何分辨不同香材的品質,如何理解香的層次和變化。更深層次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思考香文化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智慧,比如“清、靜、和、雅”的香道精神,以及它如何與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宗教信仰、養生觀念相互關聯。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並嘗試將這份古老的智慧融入到我的現代生活中。
評分當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心裏其實是有些忐忑的。我對“香文化”這個概念並不陌生,但總覺得它離我的生活有些遙遠,像是一種需要專業知識纔能觸及的領域。然而,《閱讀中華國粹》這個副標題,又讓我覺得親切,國粹二字總能勾起一種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欲。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像一位溫柔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走進那個充滿煙火氣息與人文底蘊的香的世界。我不期望它能讓我立刻成為香道大師,但至少,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心中那些零散的疑問,比如,為什麼古人如此鍾愛焚香?香品究竟有多少種,它們又各自有著怎樣的故事?在不同的場閤,香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生動的曆史典故和生活場景,將那些原本顯得神秘的香文化,變得觸手可及。例如,書中是否會提到古代文人墨客是如何品香論道的?或者,香在宮廷、寺廟、市井生活中分彆有著怎樣的不同應用?我更希望,它能引導我思考,在現代社會,我們是否還能找迴那份與香相伴的寜靜與雅緻,以及這種文化遺産對我們當下生活又有什麼樣的啓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