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論語全解
定價:29.80元
作者: 孔子;文若愚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1340559
字數:
頁碼:544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93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傢的一部重要經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集中地反映瞭孔子的思想。《論語全解》是現代讀者領悟《論語》之魂的理想讀本。科學簡明的體例、充滿哲思的文字、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設計理念,多種視覺要素有機結閤,打造齣一個多元的閱讀空間,全麵提升本書的藝術價值。
目錄
作者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農曆八月廿七~農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漢族,春鞦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麯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傢和大教育傢、政治理論傢,儒傢學派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錶,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傢思想對中國、儒傢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全中國各地都有孔廟祭祀孔子。
文摘
【原文】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日:“吾不與①祭,如不祭。”
【題解】
孔子在本章中闡述道,在祭祀祖先或者鬼神的時候,應像麵對祖先鬼神一樣恭敬,強調參加祭祀的人,應當在內心有著虔誠的情感。
【注釋】
①與(yd):參加、參與。
【譯文】
在祭祀祖先的時候,應當視祖先真的在麵前一樣;在祭祀神明的時候,應當視神明真的在麵前一樣。孔子說:“倘若我沒有親自參加祭祀,那就和沒有祭祀一樣。”
【精讀論語】
心懷敬誠,真心投入
在本章中,孔子鮮明而生動地錶達齣瞭自己對於祭祀的態度,應當心懷虔誠地去祭祀,要投入真感情。所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祭祀的時候,應該真心誠意,那麼他們的神靈就是存在的。
這句話還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另外一句話,即心誠則靈。孔子還強調,對於祭祀活動,自己要親自參加,如此纔能顯現齣誠心,倘若不能親自參加的話,就不能錶達齣孝敬之情,心中留下缺憾,那和沒有祭祀是時一樣的。除瞭強調祭祀的重要,孔子的這個說法還能給我們更多的啓示,那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都應真心誠意,唯有真心投入,纔會有所迴報。
事實上,不論是祭祀,還是從事其他任何事情,心懷恭敬、真心投入都是一種沒美德,並且也是取得成功的高效之舉。實際上,古人對此十分重視,不論是皇帝還是官員,都強調敬誠與投入的重要性,並且有不少人身體力行。比如皇帝這個職業,應該心懷敬誠之心,可是又容易讓人産生放縱懈怠之情。漢文帝以偏遠地方不受寵的代王身份入據大統,因為沒有勢力擁戴,因此對皇帝這個職業的性質瞭解為清醒。所以在做皇帝以後,對管理國傢、處理政務、對待臣下、善待民眾等方麵,都懷有深深的敬誠之心。
當今,全力投入、忠於職守同樣是成功基本法則。那些成功的企業傢,哪一個不是兢兢業業,熱愛並投入自己事業的人呢?那些受領導重用提拔的人,同樣多為愛崗敬業,為企業或組織的發展竭盡忠誠和智慧的敬誠者。
【原文】
3.13 王孫賈①問日:“…與其媚於奧②,寜媚於竈③,何謂也?”子日:“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題解】
在古時,人們認為奧神的地位要比竈神高。王孫賈本是衛國的權臣,在本章中,他將衛靈公比作奧神,將其身邊有權勢的臣子比作竈神,其言下之意是想勸解孔子,奉承衛靈公不如奉承自己。孔子對此則不以為然,他覺得一個人做事不能違背道理,隻要順道而行,根本就不用去諂媚於人。否則,極易得罪於上天,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
【注釋】
①王孫賈:衛國權臣。據傳他本是周朝王室貴戚,隻因得罪過周王,隻能從仕於衛國。在本章中,他用的是比喻,帶有強烈的挑釁意味。②奧:屋內西南角的神,此處曆來被人視作尊位。③竈:竈神。王孫賈在本章中將衛靈公比作奧神,並以竈神自喻,暗示孔子逢迎自己要比巴結衛靈公及南子獲得的好處多。
【譯文】
王孫賈嚮孔子問道:“…與其奉承奧神,還不如巴結竈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孔子說:“不是這樣的。倘若得罪瞭上天,無論你到哪裏禱告求情都沒有用。”
……
序言
我最近在尋找那種能夠真正觸及內心、提供實際指導的書籍,而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麵的空談。這本著作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沒有停留在對“禮”和“樂”的錶麵贊美,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規範在個人修養和傢庭倫理中的實際應用。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孝悌”的探討,作者沒有把它描繪成一種僵硬的教條,而是闡述瞭其背後蘊含的尊重和關懷的本質,並將其與現代社會中的代際溝通問題聯係起來。這讓古老的智慧擁有瞭跨越時空的現實意義。讀完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待傢人的態度,以及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是否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讓你背誦多少經典語錄,而在於它提供瞭一套處理復雜人際關係的思維框架,一種溫和而堅定的處世哲學。它像是一劑清涼的藥方,針對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焦慮和浮躁,提供瞭迴歸本真的療愈力量。
評分我這人吧,嚮來對那種“故作高深”的解讀嗤之以鼻。市麵上關於古代經典的解讀版本太多瞭,很多都是東拉西扯,作者自己的臆想成分遠大於對原著的尊重。然而,這本著作卻給我帶來瞭久違的踏實感。它的結構安排極其嚴謹,簡直就像是一份精密的工程藍圖。作者似乎對每一句話的考證都下足瞭功夫,對每一個典故的來龍去脈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君子與小人”辨析的部分,通常這部分內容很容易被簡化為道德上的二元對立,但在這裏,作者通過引用大量的史實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展現瞭孔子思想的復雜性和時代局限性,這種審慎的態度令人摺服。我甚至發現瞭一些我過去閱讀其他版本時完全忽略掉的細微差彆,比如某個字在不同語境下的引申義,作者都給齣瞭詳盡的考據。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學術基礎,讓讀者在仰望先賢智慧的同時,不至於迷失在空中樓閣般的想象之中。它更像是一麵清晰的鏡子,照齣經典的本來麵目,沒有過度的美化,卻因此顯得更加光彩照人。
評分坦白講,我對市麵上很多號稱“全解”的書都心存疑慮,因為“全”這個字的分量太重瞭,幾乎不可能被完全實現。然而,當我深入閱讀這本著作後,我不得不承認,它在廣度和深度上都達到瞭一個令人驚訝的高度。它不僅僅是對文本的字麵翻譯和簡單注釋,更像是一部融閤瞭曆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綜閤性研究報告。作者在涉及一些爭議性較強的論點時,沒有采取一言堂的方式,而是清晰地列舉瞭各種學派的觀點,讓讀者自行判斷,這種開放的學術態度值得稱贊。我驚喜地發現,書中對一些被傳統解讀所忽略的細節,例如孔子與其他諸子百傢的互動和辯論,也有著非常精彩的分析,這極大地豐富瞭我對先秦思想格局的認知。它提供瞭一種多維度的視角,讓你能夠從不同的切麵去理解這位偉大學者的思想體係,這遠超齣瞭我最初對一本“解讀本”的期待,它更像是一份詳盡的學術指南,卻以易讀的方式呈現齣來。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隻適閤學術研究人員翻閱。我準備好瞭麵對無數的腳注和密集的引文,然而,齣乎意料的是,它的閱讀體驗極其流暢。那種感覺,就像是坐上瞭一列平穩運行的高速列車,窗外的風景不斷變幻,但你始終能穩當地欣賞到沿途的景色。作者在行文之間,巧妙地穿插瞭一些極富畫麵感的描述,讓那些抽象的哲學概念瞬間變得鮮活起來。比如,他描繪孔子周遊列國時的心境,或者弟子們在不同情境下對老師教誨的反應,讀起來簡直如同身臨其境。這種敘事性的解讀,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像我這樣對古典文學並不算精通的普通讀者也能抓住重點。它沒有犧牲思想的深度,而是通過更藝術化的方式來呈現,讓人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悄然吸收瞭那些深刻的智慧。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娓娓道來,不急不躁,卻字字珠璣,讓人迴味無窮。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上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一種挺復雜的心情的。我一直對古代的哲學典籍抱有一種敬畏,但同時又擔心自己資質駑鈍,無法真正領會那些高深的道理。所以,我小心翼翼地翻開瞭第一頁,映入眼簾的是那種古樸的字體,配著清晰的現代注釋,瞬間打消瞭我不少顧慮。作者在處理原文和譯文之間的平衡上做得非常到位,既沒有為瞭迎閤現代閱讀習慣而過度簡化,也沒有讓晦澀的文言文成為阻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仁”這個概念的闡釋,不同章節中,從不同側麵去剖析孔子的思想脈絡,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深入。我尤其欣賞他引用的那些曆史上其他儒傢學者的觀點作為旁證,這讓原本略顯單薄的論述變得立體而有深度。讀完其中關於“學而時習之”的那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學習的態度都有瞭一些微妙的轉變,不再是單純為瞭應付考試或完成任務,而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探索。這本書不隻是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引領著讀者去思考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中,保持一份內心的從容與秩序。它更像是一位智者的低語,時而溫和,時而嚴厲,卻始終充滿著對人性的洞察與關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