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科学原来是这样(我的本搞笑科普漫画书) 9787550254053 侯海博 北京联合

正版 科学原来是这样(我的本搞笑科普漫画书) 9787550254053 侯海博 北京联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侯海博 著
图书标签:
  • 科普
  • 漫画
  • 科学
  • 搞笑
  • 侯海博
  • 儿童
  • 青少年
  • 知识
  • 趣味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54053
商品编码:29675986592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原来是这样(我的本搞笑科普漫画书)

定价:75.00元

作者:侯海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540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我的本搞笑科普漫画书:科学原来是这样》正是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它汇集了孩子们想知道的科学问题,通过漫画中的人物故事将孩子心中的疑问一一提出,并在后面“哈哈!原来如此”一栏中答疑解惑,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让他们像是和书中几个小朋友一起思考问题一起得到答案一样。

目录


你必须知道的科学原理
001.火车轨道下方为什么铺着小石子
002.为什么手摸到冰块会被粘住
003.饼干袋为什么胀鼓鼓的
004.剥洋葱的时候为什么会流泪
005.为什么有些药需在饭后30分钟服用
006.废旧电池为什么要单独回收
007.为什么有的人喝酒会脸红
008.为什么用煤气热水器洗澡时
009.不容易闻到泄漏的煤气味
010.看电视会让视力变差吗
011.鲜牛奶为什么多用利乐包来包装
012.为什么螃蟹和虾煮熟之后会变红
013.猫的胡子有什么用途
014.圣诞树上的小灯为什么会眨眼睛
015.什么颜色的汽车比较容易被撞到
016.汽车轮胎为什么是黑色的
017.狗为什么喜欢伸出舌头
018.砂糖为什么放久了也不会变坏
018.上了年纪为什么容易打呼噜
019.为什么火车轨道的接合处要留缝隙
020.人为什么要眨眼睛
021.坐车为什么会晕车
022.纸张放久了为什么会变黄
023.天冷的时候为什么嘴唇会发紫
024.蛐蛐为什么在夜晚的时候叫
025.麻雀天里以后干什么
科学一做就通:自制酸奶
小心香皂泡沫
科学小观察:血型和种类
鱼的皮肤
026.空杯子能够放大声音吗
027.为什么湿沙子比干沙子颜色深
028.用什么方法能通过毛玻璃看见东西
029.为什么栅栏能变得“透明”
030.为什么迷彩服会成为世界各国基本的作战服
031.为什么通过望远镜可以看见远处的物体
032.肥皂泡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033.闹钟在水里还能发出声音吗
034.为什么白天天空是蓝色的,而傍晚会有红霞
035.为什么人们在夏天喜欢穿白色衣服
036.录音带中的声音为什么听起来不像自己的
037.红绿蓝混合会是什么颜色
038.子为什么会唱歌
039.通过海螺壳听到的是海浪的声音吗
040.哪种物质传声快
041.空调房间的什么地方凉快
042.哪种颜色的冰融化得快
043.赛车驶近和驶远时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044.影子遇到障碍物后会怎样
045.多高的镜子才能照出全身
046.为什么下雪时感觉宁静呢
047.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048.灯泡为什么能发光
科学一做就通:声音的奥秘
大喇叭音质美
科学小观察:烟花的声音
吸管断了
049.怎样测出你的拳头的大小
050.风从哪个方向吹来会使湖岸边的水温升高
051.冰柱为什么有粗有细
052.沸腾的水为什么有很多气泡翻上来
053.停止打气后,打气筒的手柄会自己下落吗
054.浮冰融化后水面会升高吗
055.鸡蛋能在小杯子里翻筋斗吗
056.空瓶子倒置在水中会怎样
057.突然被放了气的气球会往哪边飞
058.一片积水的力量有多大
059.水会从倒置的瓶子的小孔里流出来吗
060.暖水瓶为什么能保温
061.放在倒置于水中的杯底的手绢会变湿吗
062.为什么吸管里的水会上升
063.报纸上的水印儿多是什么形状
064.把杯子倒置时,放在杯口的塑料板会不会掉下来
065.网球为什么能弹得很高
066.放在瓶口的小纸球能被吹进瓶里吗
067.你能把硬币投进放在盛满水的大杯中的小杯里吗
068.硬币和小纸片谁先落地
069.鱼缸里的水为什么会变少
070.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071.云是哪儿来的
科学一做就通:霜的形成
在有暖气的屋里吹风扇
科学小观察:晒过的棉被很舒服
湿衣服的水不见了
072.为什么电池放久了会失效
073.收音机为什么能收到电台广播
074.静置的磁铁的磁极朝向哪个方向
075.飞机上为什么禁止使用移动电话
076.为什么微波炉加热食品非常快
077.磁体折断后,N极和S极会怎样
078.人为什么会触电
079.怎样才能看见磁感线的图形
080.磁体能吸引哪些物体
081.磁铁能把水里的铁钉吸起来吗
082.电话是怎样传递声音的
083.哪种电池的电压高
084.锅盖上的把手为什么不会很烫
085.家庭电路的电是从哪儿来的
086.金纸、银纸能导电吗
087.被太阳晒过的金属为什么烫手
088.铅笔芯能导电吗
089.手指尖能产生闪电吗
090.为什么太阳光能够使马达转动
091.土豆导电吗
092.小鸟为什么不会触电
093.把电池反装会怎样
094.摩擦后的气球能飞到天花板上吗
科学一做就通:曲别针的南北极
让汽车跑走来
科学小观察:自动检票机的秘密
松弛的电线
……
动物、植物、人体的探索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宇宙的奥秘:从微观粒子到宏观星辰》 宇宙,一个永恒的谜团,一个充满无限想象的广阔空间。从组成我们身体的最小粒子,到遥远星系中燃烧的恒星,一切都隐藏着令人惊叹的科学原理。本书将带您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科学探险,揭开宇宙神秘面纱的一角。 第一章:微观世界的奇妙之旅 我们的世界由无数微小的粒子构成,它们以我们肉眼无法察觉的方式运动、组合,构成了我们所见的一切。原子,这个曾经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如今我们知道它拥有一个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以及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电子。质子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而中子则不带电。正是这些基本粒子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元素的多样性,从最轻的氢,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碳、氧,再到构成地球核心的铁。 然而,故事并未在此结束。质子和中子本身并非终极粒子,它们是由更小的夸克组成的。夸克分为六种“味”,每种味又有三种“色”,它们通过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电子则属于另一类基本粒子——轻子,它与夸克不同,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更令人着迷的是,量子力学为这个微观世界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粒子不再是经典力学中的小球,它们可以同时具有波的性质和粒子的性质,这种奇特的现象被称为波粒二象性。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被精确测量,这便是著名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在量子世界里,概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只能预测粒子出现的可能性,而无法确定它下一刻的精确状态。 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构成我们现实世界的基石,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清晰易懂的语言,为您呈现微观粒子世界的迷人景象。您将了解到原子是如何连接成化学键,形成千变万化的分子,进而构成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您还将触摸到量子纠缠的神奇现象,理解它如何挑战我们对因果关系的传统认知。 第二章: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当我们审视自身,会发现生命本身就是宇宙中最令人惊叹的奇迹之一。生命是如何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诞生的?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第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生命形式,这个过程充满了无数的挑战和偶然。 早期地球的环境,恶劣而充满活力。火山喷发、雷电交加、原始海洋中富含各种化学物质,这些条件为有机分子的生成提供了可能。米勒-尤里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在模拟早期地球环境下,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构成生命的氨基酸等基本有机分子。 DNA,这条双螺旋长链,是生命的蓝图。它携带了遗传信息,一代一代地传递着生命的特征。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如今地球上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命体,生命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演化过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物种是如何通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机制,不断适应环境,演化出新的特征。 本书将带领您穿越生命演化的长河,从最早的细胞,到恐龙时代的辉煌,再到哺乳动物的崛起。您将了解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如何为演化提供原材料,以及自然选择如何筛选出最适合生存的个体。您还将探究遗传的奥秘,理解我们为什么会像父母,又为何与他们有所不同。 第三章:地球的脉搏与地质奇观 我们的家园——地球,并非一个静止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星球。地表之下,巨大的地质力量在涌动,塑造着我们所熟悉的地貌。板块构造理论,揭示了地球外壳并非一个整体,而是由几块巨大的岩石板块组成,它们在地幔上缓慢漂移,相互碰撞、挤压、分离,造就了高耸的山脉、深邃的海沟、剧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 山脉的形成,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直接结果。喜马拉雅山,这座世界屋脊,便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产物。火山爆发,则是地幔岩浆喷涌而出,带来地球内部的热量和物质。地震,则是板块边缘积累的应力突然释放,引发地壳的震动。 除了剧烈的地质活动,地球还有着缓慢而持久的塑造力量。风、水、冰,这些自然的力量,经过亿万年的侵蚀和沉积,雕刻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貌。峡谷、沙漠、冰川,都是它们杰出的作品。 本书将带您深入地球的内部,理解地核的炽热与地幔的流动,探究地壳板块的运动机制。您将欣赏到壮观的地质奇观,从巍峨的山脉到神秘的地下溶洞,从活跃的火山到宁静的湖泊,理解它们是如何在地球数亿年的历史中形成的。您还将了解到地质学家是如何通过研究岩石、化石来解读地球的过去,预测未来的变化。 第四章:浩瀚星空与宇宙的演变 当我们仰望星空,那些闪烁的星光,便是遥远宇宙传来的信息。我们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普通的恒星,而银河系,也只是宇宙中亿万个星系中的一个。宇宙到底有多大?它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 大爆炸理论,是目前解释宇宙起源最广泛接受的理论。它认为,宇宙诞生于一个极度炽热、致密的状态,随后在爆炸式的膨胀中逐渐冷却,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星系、恒星和行星。宇宙至今仍在膨胀,并且膨胀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恒星的生命周期,也是宇宙演化的一部分。恒星在核聚变反应中燃烧,将氢转化为氦,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恒星的燃料耗尽,它会根据自身的质量,走向不同的终结:变成白矮星、中子星,甚至是神秘的黑洞。黑洞,是宇宙中最极端的物质形态,它的引力如此之大,连光也无法逃脱。 星系,是由数十亿甚至数万亿颗恒星组成的巨大天体系统。它们在宇宙中相互运动,有时会发生碰撞,合并成更大的星系。我们的太阳系,就位于一个旋涡状的星系——银河系中。 本书将带领您遨游宇宙深处,领略星系的壮丽景象,理解恒星的诞生与灭亡。您将接触到相对论的奇妙之处,理解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您还将探索宇宙的未来,思考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神秘力量,以及宇宙是否会迎来最终的结局。 第五章:物理学的奇妙法则 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支配万物运行的普适性法则——物理学。从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物体下落,到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都遵循着严谨的物理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它解释了物体运动的原因和方式。惯性、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我们理解宏观世界运动的基础。万有引力定律,则揭示了质量之间的相互吸引,它将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太阳,以及宇宙中的所有天体联系在一起。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微观世界,或者思考高速运动的物体时,经典力学便不再适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时间、空间、质量和能量的认知。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间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膨胀,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E=mc²)。广义相对论则将引力描述为时空的弯曲,质量和能量会扭曲它们周围的时空。 电磁学,是另一门重要的物理学分支。电荷的运动产生了电场和磁场,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和磁现象。光,也被证明是一种电磁波,它在宇宙中传递着信息和能量。 本书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您解析这些核心的物理学概念。您将理解为何物体会运动,为何会有引力,为何光会传播。您将触摸到相对论的颠覆性思想,理解宇宙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运作的。您还将了解到物理学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手机通信到医疗成像,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贡献。 结语 科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这本书只是为您打开了一扇了解宇宙的窗户,激发您对科学的好奇心。在求知的道路上,请保持您的疑问,保持您的探索精神。宇宙的奥秘无穷无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理解。希望本书能成为您开启这场奇妙科学旅程的引路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科学是一件严肃而需要天赋的事情,直到我读了这本《科学原来是这样》。这本书完全刷新了我对科学的认知,它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幽默的方式,将那些原本看似高深莫测的科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妙趣横生。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科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到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漫画故事中。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描述,而是通过夸张而富有表现力的画面,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科学的奥秘。 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基本物理定律时所采用的“脑洞大开”的方式。比如,在讲解“能量守恒定律”时,它画了一个因为吃了太多零食而变成一个“能量球”的小朋友,身体不断膨胀,最后因为能量过载而“爆炸”的搞笑场景,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漫画的构图和分镜都极具巧思,每一页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同时,它也没有因为漫画的形式而牺牲内容的严谨性,讲解的知识点都经过仔细考证,既保证了趣味性,又保证了科学的准确性。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科学发烧友”,对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科学问题,现在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个引路人,引导我走进了科学的奇妙世界。对于那些想要轻松愉快地学习科学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错过的选择。”

评分

“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科学的漫画书,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科学观都被颠覆了。以前总觉得科学是属于少数人的,是那些天才科学家们才能触及的领域,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了。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亲民、非常幽默的方式,把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科学知识,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情节。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使用那些复杂的术语和晦涩的语言,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和通俗易懂的比喻,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例如,在讲解“惯性”的时候,它没有枯燥地列举公式,而是画了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突然停下来,身体却向前倾的场景,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是惯性,而且还因为画面太逗而笑出声。 我特别喜欢它把科学原理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飞机能够在天上飞,为什么我们会在晚上看到星星,甚至是一些我们经常遇到的生活小妙招背后的科学道理。这些都让我觉得科学无处不在,它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的科普读物那样按部就班地介绍知识点,而是将科学知识融入到一个个小故事、小段子里,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而且,漫画的人物设定也非常有趣,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读起来就像在看一本精彩的连环画,根本停不下来。 总而言之,这本书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形式,消除了我对科学的距离感,让我觉得科学原来可以这么有趣,这么贴近生活。它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我非常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本书,它是我近期读过最令人惊喜的一本了!”

评分

“哇塞!这本科普漫画真的把我征服了!我平常对科学知识,特别是那些有点深奥的理论,一直都是敬而远之的。总觉得那些公式、定理什么的,看得我头晕眼花,提不起一点兴趣。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它不像那些枯燥乏味的教科书,用一种特别接地气、特别幽默的方式把复杂的科学概念讲得明明白白。 我最喜欢的是它把一些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比如彩虹的形成、为什么会下雨、甚至是我们为什么会打喷嚏,都用漫画的形式生动地描绘出来,而且还附带了科学原理的解释。每次看到那些搞笑的漫画人物把科学原理演得活灵活现,我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而且,它讲的很多东西,真的就是“原来是这样”!很多我以前模模糊糊的概念,在这本书里一下子就清晰了。 比如,关于光合作用那一部分,我之前一直觉得就是植物晒太阳然后变绿,但这本书里用一个拟人化的叶子形象,把光、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能量和氧气的过程,画得又有趣又好理解。还有关于万有引力,不再是牛顿那个苹果掉下来的冷冰冰的故事,而是通过一些夸张又好玩的场景,让我们体会到引力的神奇。 这本书的漫画风格也非常讨喜,线条流畅,色彩鲜明,人物表情夸张到位,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而且,它并没有因为是漫画就牺牲科学的严谨性,里面的知识点都是经过精心考证的,讲解也非常到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科学感到畏惧的“小白”了,反而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开始主动去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科普读物,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能从中找到乐趣和知识,强烈安利!”

评分

“坦白说,我一直是个对科学有点“畏难情绪”的人,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深奥的理论,总让我觉得脑袋疼。但最近偶然翻到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从来没想过,科学原来可以这么好玩、这么容易理解。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它完全颠覆了我对科普读物的刻板印象。它没有用那些一本正经的腔调,而是用一种特别接地气、甚至有点“不正经”的幽默感,把各种科学原理讲得淋漓尽致。我最喜欢的就是它把科学问题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比如说,在讲到“热胀冷缩”的时候,它没有直接给公式,而是画了一个倒霉蛋因为夏天穿了件紧身衣,结果因为身体膨胀而衣服裂开的搞笑场景,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理。还有讲到“摩擦力”的时候,它用了一个企图偷东西的小贼因为脚底打滑而摔个狗啃泥的画面,让我忍俊不禁的同时,也牢牢记住了摩擦力的重要性。 而且,这本书的漫画风格也是我非常喜欢的。画风活泼,色彩鲜艳,人物表情夸张,每一页都充满了趣味性。它能够把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分子运动”或者“电磁感应”,通过形象的漫画形象,变得直观易懂。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解锁了很多曾经让我困惑的科学知识。它没有给我留下“学到了多少知识”的负担,反而让我觉得科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一点都不神秘,而且充满了乐趣。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宝藏”级别的科普读物,强烈推荐给所有曾经和我一样,对科学感到“无从下手”的朋友们!”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科学的印象都是严肃、枯燥、远离生活,仿佛是属于少数精英的领域。直到我偶然间接触到了这本书,我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以一种我从未想象过的方式,将科学的魅力展现在我面前,让我深深着迷。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反差萌”。一方面,它探讨的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但可能从未深入思考过的科学现象;另一方面,它采用的却是极具娱乐性的漫画形式,将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科学知识,变得轻松有趣,如同日常闲谈一般。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内容上的“接地气”。书中举的例子,往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观察到的,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我们在吃辣的时候会流眼泪,甚至是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都被赋予了生动的漫画情节。这让我感觉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漫画的风格也十分讨喜,人物形象鲜明,表情生动,每一页都充满了幽默感,让我忍不住捧腹大笑。而且,它并不是单纯的“卖弄”搞笑,而是将科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到幽默情节中,让我在笑声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复杂的概念。 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我对科学的“刻板印象”,让我认识到科学原来可以如此亲切、如此有趣。它不仅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我愿意去主动了解更多关于科学的知识。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阅读体验,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科学感兴趣,或者曾经对科学感到“无感”的朋友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