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走近科學:恐龍世界
定價:26.80元
售價:18.2元,便宜8.6元,摺扣67
作者:《走近科學》叢書編委會
齣版社:科學普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110065105
字數:
頁碼:9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22kg
“走近科學”的“近”是“近”而不是“進”!“走近科學”讓我們瞭解科學的精神,讓我們具有科學的思想,提倡我們使用科學的方法,具有或者學到科學的知識。“走近科學”也是CCTV10科教頻道大傢喜歡的一個節目,“走近科學”也是一個雜誌《走近科學》的名字,那麼“走近科學”這套叢書算是綜閤瞭電視節目的生動性和雜誌的精粹,彌補瞭電視節目不可保存細細觀看揣摩的缺憾,一切都變得完美起來。現在,讓我們不必隨著節目的播齣而被引導觀看,也不必一期一期地等待著雜誌的齣刊。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坐下來,泡一杯香茶,放一麯舒緩的音樂,來品味這套叢書給你帶來的非同一般的感受。在中華民居裏,讓我們觸摸塵封的曆史,探索未解之謎,找迴巧奪天工的古老工藝。在空間和時間的世界裏去星空探秘,進入到6500萬年前的恐龍世界,聽一聽老槍的故事。科技時代,挑戰疾病,關愛我們的生命,人的一生也就是生命曆程。人的生命和大自然息息相關,讓我們走進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瞭解動物的故事,你會發現動物們都是天纔。
什麼是科學?科學並不是隻有超導、納米、基因、航天纔是科學,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外層空間、地球深處、億萬年前、億萬年後都有科學的存在。科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左右著我們的思維方式。《走近科學》月刊是我國本電視科學雜誌。它將中央電視颱科教頻道的電視節目轉化為平麵媒體,伴隨著科教頻道的前進,探索瞭一條跨媒體科學文化傳播的新路。 本冊為《走近科學》之《恐龍世界》。讓我們踏上探索的旅程,跨越時間的鴻溝,去一探恐龍的世界。
龍吟絕唱
恐龍化石新發現
未亡的恐龍
解開侏羅紀之謎
侏羅紀懸疑
再探:恐龍因何滅絕
似鳥非鳥的鐮刀龍
“恐怖殺手”——迅猛龍
1.65億年前的對決
誰殺瞭恐龍
大地下的
活著的“龍”
“龍”興之路
龍行天下(上)
龍行天下(下)
探秘翼龍
極地“龍'蹤
1992年,趙資奎接到一封來自德國的信件,信中,艾爾本告訴趙資奎,他終於確定瞭K-T層的位置。然而當趙資奎興奮地把發現病態恐龍帶的地層和艾爾本確定的K-T層位置做對照時,他驚訝地看到,在K-T層上下,竟然還有56層含銥病態恐龍蛋化石的地層,時間跨越竟逾百萬年,這就與恐龍在短時間內,迅速滅絕於大衝撞的理論發生瞭衝突。
在K-T層之上即有一個含銥地層,說明恐龍居然越過K-T交界,繼續生存瞭25萬年,更不可議的是在K-T層之下,有四個含銥層,也就是在科學傢普遍接受的恐龍滅絕的年代之前,60萬年至70萬年,都有不健康的恐龍生存著。恐龍的滅絕並不是短時間的事兒,趙資奎的推斷又一次得到瞭證實。
新說論點之三:緻命的銥元素來自地球深處,而非采自天外小行星
恐龍蛋殼裏大量的銥元素來自哪裏?大衝撞理論認為,殺死恐龍傢族的元凶是一顆直徑10韆米的隕石,當時這顆小行星既然從天籟高速飛來,猛烈撞擊地球,引起大爆炸。爆炸産生高溫,使森林燃起大火,爆炸大量塵埃,被拋嚮九霄。全球氣溫因此急劇下降,植物不能進行正常的光和作用,生物鏈遭到破壞,大量動物被餓死。恐龍首當其衝,慘遭滅頂之災。小行星還帶來瞭大量的銥元素,因為科學傢在K-T層中靠下麵的位置,找到瞭含銥元素,銥正是隕星帶到地球上來的。
讓趙資奎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發現距6500萬年前的那顆隕石撞擊地球之前至少有50萬年至60萬年含元素的病態恐龍蛋就已經存在,而且在撞擊之後,恐龍仍舊存在瞭二三十萬年,恐龍並沒有在那次粲禍中全部滅絕。因此還存在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凶手,然而,它是誰呢?此時此刻,趙資奎已經十分逼近瞭這個遠古的核心,要找到恐龍的真正凶,就要找到導緻恐龍蛋殼的病態變異的銥元素到底是從哪裏來的。
趙資奎相信,在恐龍蛋殼異常的幾十萬年中,地球上一定有重大事件發生。那必定是一個延續將近幾十萬年巨大事件,它曾經使地球在極為漫長的時間裏,像一般。於是趙資奎天天埋首於圖書館,查閱資料。終於有一天,趙資奎查閱到瞭法國科學傢庫德勒的著作,庫德勒經過在全球各地的調查,確認瞭在白堊紀末期,有過一次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時間持續瞭50萬年。噴發造就瞭今日印度遼闊的德韆高原。其猛烈程度,足以使全球的氣候發生大規模異常。
而中國南雄盆地,病態恐龍蛋的地質年代和那次大規模火山噴發的時間,恰恰相互吻閤。正是因為這次大規模火山噴發,把地球深處的銥和其他微量元素,帶到地錶,趙資奎經曆瞭30年的艱苦而單調的研究,終於得齣結論,火山噴發造成全球環境劇烈改變,纔是殺死恐龍的真正凶手。
小行星撞擊論的幾個疑點
小行星一般都是由矽、鐵類元素構成,這樣巨大的小行星落在地球錶麵即使經曆漫長歲月也不可能蹤跡全無,而在地球上從未發現有這樣大型的隕石,這個隕石坑必須是白堊紀晚期的,且直徑不得小於100韆米。有不少人參加瞭尋找隕石坑的工作,雖然有人聲稱已經找到瞭,但絕大多數都證據不足。於是,提倡這一理論的人說,可能落到海底去瞭。1990年,有人宣布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的西北部找到瞭時代為白堊紀晚期、直徑為180韆米的隕石坑,可能是爆炸後留下的廢墟或遺址,但落在海底的,應該不會導緻恐龍滅絕。
……
龍吟絕唱
恐龍化石新發現
未亡的恐龍
解開侏羅紀之謎
侏羅紀懸疑
再探:恐龍因何滅絕
似鳥非鳥的鐮刀龍
“恐怖殺手”——迅猛龍
1.65億年前的對決
誰殺瞭恐龍
大地下的
活著的“龍”
“龍”興之路
龍行天下(上)
龍行天下(下)
探秘翼龍
極地“龍'蹤
這本書是否能夠成為我進一步探索古生物學領域的敲門磚,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我希望它能夠像一本引人入勝的導覽圖,在我對恐龍世界産生濃厚興趣後,能夠提供一些進一步學習的資源,例如推薦一些更專業的書籍、紀錄片,甚至是相關的博物館信息。我期待它能夠激發我對於科學研究的興趣,讓我明白科學知識是如何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如果書中能夠提及一些目前尚未解決的關於恐龍的謎團,並鼓勵讀者保持探索精神,那就更有意義瞭。我也希望它能夠以一種積極嚮上、充滿探索精神的基調來講述恐龍的故事,讓讀者感受到科學的樂趣和魅力。畢竟,科學的魅力就在於它永無止境的探索和發現,而恐龍這個古老而又神秘的主題,恰恰是激發這種探索精神的絕佳載體。這本書能否給我帶來這樣的體驗,我非常期待。
評分我對這本書最深的期待,在於它能否提供一些顛覆我以往認知的恐龍新知。比如,關於恐龍的顔色和聲音,過去我們可能隻知道它們龐大而沉默,但現代研究錶明,許多恐龍可能擁有鮮艷的羽毛,甚至能夠發齣各種聲音。這本書是否能夠呈現這些令人興奮的新發現,幫助我打破對恐龍的固有印象?我還希望瞭解關於恐龍的社會行為,它們是獨居還是群居?它們是如何撫育後代的?是否存在復雜的溝通方式?這些問題都充滿瞭神秘感。如果書中能夠基於最新的研究成果,為我描繪齣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恐龍世界,而不是僅僅停留於“大塊頭”的描述,我將感到非常滿意。我也非常關心書中關於恐龍與古環境相互作用的探討,例如它們如何適應當時的植物群落、氣候條件,以及它們的存在又如何影響瞭當時的生態係統。這種宏觀的視角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恐龍在地球生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首先被它的厚度和頁數所震撼,感覺內容一定非常豐富。我翻開目錄,看到裏麵涵蓋瞭從恐龍的起源、分類,到不同時期代錶性恐龍的詳細介紹,再到恐龍的食性、運動方式,乃至恐龍滅絕的原因等等,幾乎將恐龍的方方麵麵都囊括其中。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這意味著我不需要再去翻閱多本書籍來拼湊關於恐龍的知識,這本書就足夠我深入研究瞭。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恐龍化石發掘和研究過程的描述,瞭解科學傢們是如何一點點地還原齣這些遠古巨獸的真實麵貌的,這其中的挑戰和智慧都讓我感到無比好奇。我想象著那些在荒漠戈壁中辛勤工作的古生物學傢,他們是如何在沉默的岩石中挖掘齣失落的生命篇章,並將它們重新帶迴我們眼前。這本書能否展現齣這種科學探索的艱辛與浪漫,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同時,我對書中關於恐龍復原模型的製作過程也有濃厚的興趣,瞭解藝術傢和科學傢們是如何通過科學數據和藝術想象,將靜態的化石轉化為生動的立體形象的,這本身就是一門精妙的學問。
評分我是一位非常注重閱讀體驗的讀者,對於科學普及類書籍,我尤其看重其語言的通俗易懂程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最簡潔明瞭的語言,將復雜的科學知識傳遞給我,避免使用過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希望內容過於淺顯,我期待的是在保持科學嚴謹性的前提下,能夠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來講述恐龍的故事。如果書中能夠加入一些生動有趣的案例研究,例如某個著名恐龍化石的發現故事,或者某個科學爭論的演變過程,一定會讓閱讀過程更加精彩。我個人喜歡那種能夠激發思考的講解方式,而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如果這本書能夠引導我思考恐龍的進化軌跡,它們與現代生物的聯係,甚至它們滅絕對地球生態係統的影響,那就更好瞭。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能引發我對生命、演化和地球曆史的更深層次的思考,讓我能夠從中獲得啓發,並對科學探索本身産生更大的敬意。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吸引眼球,暗沉的背景色調搭配上一隻栩栩如生的霸王龍剪影,瞬間就能勾起我對史前世界的無限遐想。書名“走近科學:恐龍世界”也精準地傳達瞭它所要講述的主題,讓人期待它能以一種既嚴謹又易於理解的方式,帶我深入瞭解那些曾經統治地球的龐然大物。我平時就對恐龍這類生物充滿瞭好奇,總覺得它們身上藏著太多未解之謎,它們究竟是如何演化至今的?它們的生存環境又是怎樣的?它們為何會突然滅絕?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而這本書似乎就給瞭我一個絕佳的探索機會。我尤其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最新、最前沿的古生物學研究成果,例如關於恐龍羽毛的發現、恐龍行為的推測等等,能夠讓我感受到科學的魅力,並從中獲得知識的滋養。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圖和復原圖,能夠幫助我更直觀地認識各種恐龍的形態、大小以及生活場景,讓整個閱讀過程更加生動有趣,仿佛置身於那個遙遠的白堊紀時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