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蜂窩移動通信工程設計
定價:29.00元
售價:19.7元,便宜9.3元,摺扣67
作者:A·麥羅拉,聶濤,王京,李承耀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1997-01-01
ISBN:9787115064370
字數:421000
頁碼:496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本書主要介紹蜂窩移動通信工程的有關內容。全書共分十章。章是蜂窩移動無綫電導論;第二章講述蜂窩移動通信的數學基礎;第三章介紹蜂窩移動通信的環境;第四章介紹電波傳播;第五章討論天綫係統;第六章介紹同信道和鄰信道乾擾;第七章介紹模擬調製和數字調製;第八章講述分集與閤成;第九章介紹信號處理與編碼;第十章介紹無繩電話和個人通信。
本書可供從事移動通信的科研、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相關院校的師生閱讀和參考。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挺有意思的,封麵用瞭那種深邃的藍色調,給人一種專業又沉穩的感覺,一下子就把我想起瞭大學時代那些啃不完的課本。拿到手裏感覺分量十足,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這一點對於技術類的書籍來說太重要瞭,畢竟我們看這些東西不是圖個樂嗬,而是要鑽研技術的細節。我本來對手冊、設計規範這類東西都有點畏懼,總覺得會枯燥乏味,但這本的排版布局似乎經過瞭精心設計,圖錶和文字的穿插比較自然,不像有些技術書那樣把一大段文字堆在一起,讓人望而卻步。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裏麵的核心技術內容,但光是從這個“外在錶現”來看,它明顯是下瞭功夫的,至少在閱讀體驗的友好性上是加瞭不少分的。我更期待的是它在實際工程案例分析上的深度,希望能看到一些真實的網絡部署場景和遇到的難題是如何被攻剋的,畢竟理論知識再紮實,也得能落地纔行。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未來工作中一個可靠的參考工具,而不是又一本隻能躺在書架上積灰的“大部頭”。
評分從我過去閱讀類似專業書籍的經驗來看,很多國內齣版的技術著作在引用和標準符閤性上常常存在一些模糊地帶。我注意到這本書的齣版信息比較靠前,這意味著它可能是在某一技術標準相對成熟但尚未完全迭代的時期完成的。因此,我非常期待它在引用國際標準,比如3GPP的相關技術規範時,能夠給齣清晰的版本號和引用段落。這對於確保我們設計方案的閤規性和可移植性至關重要。如果書中對某個設計選擇的解釋,能夠追溯到具體的標準條款,那無疑會大大增強其權威性。此外,雖然標題主打“移動通信工程設計”,但我更關注它對未來演進的兼容性考量。一個好的設計,必須具備一定的超前性,能為未來的技術升級預留接口和資源。如果這本書能在討論當前技術的同時,巧妙地植入對未來技術趨勢的預判和設計上的兼容策略,那麼它將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份具有前瞻性的行業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在這個領域摸爬滾打瞭很久,從內容組織的邏輯性上就能感受到那種沉澱下來的經驗感。它不像教科書那樣隻是平鋪直敘地介紹概念,而是似乎帶著一種“實戰指導”的口吻在娓娓道來。我快速翻閱瞭一下目錄,發現對不同製式網絡架構的對比分析做得相當到位,特彆是涉及到資源分配和切換機製這些核心難題時,作者的闡述沒有太多晦澀的數學公式堆砌,而是更側重於“為什麼這麼做”以及“這樣做的好處和潛在風險”。這種講解方式對於我們這些想從理論轉嚮實際項目管理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個人對無綫網絡的安全性和優化策略部分特彆感興趣,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超越標準規範之外的“黑科技”或者說是“工程上的取巧辦法”。一個好的工程設計手冊,不僅僅是告訴你應該做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在資源有限或者環境復雜的情況下,如何做齣最優的權衡。我對它能否提供這種高級彆的洞察力抱有很高的期望,如果能在這方麵有所建樹,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超一般的參考資料瞭。
評分這本書的厚度和內容的詳盡程度讓我感到既興奮又有點壓力。興奮是因為這說明它覆蓋的知識麵很廣,應該能解決我工作中遇到的絕大部分疑問;壓力則是因為我得花大量時間去消化吸收這些信息。我尤其關注它在“故障排查與優化”章節的處理方式。在實際工程中,理論設計往往隻完成瞭項目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於如何快速定位和解決那些突如其來的性能下降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結構化的排查思路,而不是簡單地羅列可能的原因。比如,當用戶投訴網絡延遲突然增高時,我們應該從物理層開始檢查,還是先關注核心網的信令處理?這種自上而下的係統分析能力,纔是真正衡量一個工程師水平的標準。如果這本書能通過具體的案例剖析,展示如何運用設計原則來反推故障根源,那麼它就從一本“設計手冊”升級成瞭一本“診斷聖經”。這種實戰經驗的提煉,是任何在綫論壇或快速更新的文檔都無法替代的。
評分說實話,拿到書的那一刻,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對“設計”流程的強調。現在很多資料偏嚮於介紹某個技術的最新進展,比如5G、6G的某個特性,但很少有係統地梳理一個完整通信網絡從需求分析到最終驗收的整個生命周期。這本書似乎彌補瞭這方麵的空白。我注意到它對不同階段的輸入和輸齣要求描述得很清晰,比如在網絡規劃階段,需要哪些輸入數據?如何根據這些數據確定基站的初步選址和容量需求?這些細節的勾勒,對於初入行或者想係統化自己工作流程的人來說,無疑是非常及時的指導。我希望它裏麵能有詳盡的錶格或者流程圖,最好是能提供一些主流廠商在不同網絡階段使用的設計工具簡介和參數設置的建議。技術文檔的價值往往體現在那些被忽略的“邊角料”信息上,比如某個特定參數的默認值為什麼是那個數,而不是隨便定的。如果這本書能做到像一個資深工程師在帶徒弟一樣,把這些“潛規則”也分享齣來,那就太棒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