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闞凱力觀點:對電信業的思考與挑戰
:30.00元
售價:20.4元,便宜9.6元,摺扣68
作者:闞凱力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05-10-01
ISBN:978756351172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22kg
與其說 “小靈通”是“市話的延伸”,不如說它是市話“天然壟斷的延伸”。
    製造商急迫,運營商穩健,消費者對3G漠不關心,這種典型的“價值鏈倒置”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說電信普遍服務是壟斷和暴力的“普遍藉口”絕非聳人聽聞。市場競爭這隻“無形的手”遠遠優於的直接管製價格這隻“有形的手”。 麵對這樣的暴利,我國的消費者已經被電信資費“宰”得太慘瞭,“國有資産流失”又從何談起?
隨著半個世紀以來的電子、計算機、信息和網絡的技術革命,世界範圍的電信體製改革已經經曆瞭二十多年,中國的電信體製改革也已經經曆瞭十多年。但是,電信業的動蕩不但沒有結束,反而愈演愈烈。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是:電信體製改革將如何繼續?它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補”,還是必須進行一場根本性的革命?這場改革又將如何塑造未來的産業結構、國民經濟、以至社會形態?
    在北京郵電大學建校五十周年之際,應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邀請,我把十幾年來的部分文章進行整理,以“信息社會與電信業的未來”為序,編成這本“對電信業的思考與挑戰”。其目的,就是嚮社會匯報自己上述問題的理解及其形成的軌跡。毫無疑問,其中的大量問題富有爭議,仍處在繼續探索答案的過程中。因此,真誠地歡迎廣大讀者共同為尋求問題的答案努力,包括對此書的觀點進行“思考與挑戰”。
代序  信息社會與電信業的未來(二00五年五月十七日)
001  以不平衡發民用工業為基本戰略(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002  按照商品經濟規律改革我國通信管理體製(一九八八年十二月)
003 資本經營的內涵與方法(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日)
004 以傳輸網絡與電信業務的分離為起點進行我國電信企業的改革(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005  我國IP電話的發展與管製政策(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日)
006  對於美國電信普遍服務政策的迴顧與反思(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四日)
007  電信資費調整的總體思路(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七日)
008  談電信傳輸的“距離死亡”(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009  中國電信嚮何處去?(一九九九年九月二日)
010  我國專用網的發展方嚮(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011  網間結算中的資費獨立原則(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九日)
012  IP電話接續結算政策建議的說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013  齣租光芯業務的資費原則(二00年一月十六日)
014  發展中國傢的電信普遍服務政策(二000年二月九日)
005  我國電信資費結構亟待調整(二000年三月二日)
016  電信服務也必須符閤市場經濟規律(二000年四月十三日)
017  IP電話在中國(二000年王月二十五日)
018  中國電子商務的現狀及發展趨勢(二000年六月十四日)
……
跋
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産業政策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電信專傢;現兼任信息産業部《電信法》起草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國傢發改委價格谘詢委員會專傢。曾任美太平洋貝爾公司戰略技術評價部經理,中國衛星通信公司特彆顧問,原郵電部經
閱讀的初期階段,我最直觀的感受是作者對於宏觀經濟環境與技術發展脈絡的把握極其精準。他似乎擁有一個上帝視角,能夠將過去十年中電信業經曆的幾次重大技術迭代——從3G嚮4G的過渡,再到如今5G的全麵鋪開與未來6G的模糊輪廓——串聯成一條清晰、有因果關係的敘事綫。這種宏觀視野的建立,使得那些分散在行業新聞中的碎片化信息,一下子都有瞭安放的位置。我特彆留意到他對監管政策變動如何影響運營商資本開支的分析,那段論述裏展現的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深入到政策製定背後的博弈邏輯,這一點讓我眼前一亮。很多同類書籍往往隻停留在描述“發生瞭什麼”,而這本書卻在嘗試解釋“為什麼會這樣發生”,並進一步推演“接下來會走嚮何方”。這種穿透錶象直達本質的分析能力,確實是構建紮實行業認知所必需的養分。
評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開始注意到作者在探討具體技術應用場景時的那種務實態度。他並沒有沉湎於那些過於超前的、尚不成熟的“未來概念”,而是聚焦於當前實際落地中遇到的那些“卡脖子”問題。比如,在談及企業級市場(To B)的拓展時,作者沒有盲目誇大雲計算和物聯網的協同效應,而是冷靜地指齣瞭數據安全閤規性、行業Know-How積纍不足,以及傳統電信工程師技能轉型緩慢這三大結構性障礙。這種近乎批判性的自我審視,在很多宣傳性或樂觀主義色彩濃厚的行業報告中是很難見到的。這使得整本書的基調非常平衡,既肯定瞭行業的進步,又不迴避其固有的弊端。這種不迴避問題的勇氣,讓我的閱讀體驗非常真實,仿佛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不帶偏見的導師對話,他不僅告訴你捷徑在哪裏,更警示你暗礁何在。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種簡潔中透著一股老派的沉穩感,書脊上的字體選擇也頗為講究,讓人感覺它不是那種追逐市場熱點、浮光掠影的快餐讀物。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相當不錯,微微泛黃的色調和適中的厚度,預示著裏麵承載的應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論述。我尤其欣賞封麵設計中對負空間的處理,留白恰到好處,使得標題的幾個核心詞匯——“思考”與“挑戰”——被烘托得更有份量。這本初看之下有些“學術”氣息的書,實則在視覺上傳達瞭一種嚴肅對待行業現狀的姿態,它不是那種試圖用華麗辭藻堆砌吸引眼球的作品,更像是一份寫給行業內人士的備忘錄,一種對當前電信格局進行深度剖析的前奏。這種精心打磨的外部呈現,極大地激發瞭我去探究其內在邏輯的興趣,仿佛在告訴讀者,這裏麵藏著一些不容忽視的行業洞察。
評分論述的後半段,我感覺作者的筆鋒開始轉嚮對人纔戰略與組織架構優化的探討,這一點非常齣乎我的意料,也帶來瞭極大的驚喜。通常,行業分析要麼聚焦於技術,要麼聚焦於商業模式,而將“人”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來探討的並不多見。作者似乎將電信運營商的未來定義為一場“組織能力重塑的競賽”,而非單純的“基礎設施建設競賽”。他詳細分析瞭傳統電信工程師文化與敏捷開發、DevOps理念之間的張力,並提齣瞭構建跨職能團隊的必要性與具體路徑設想。這種將管理學、組織行為學與電信工程深度融閤的跨界思考,極大地拓寬瞭我對這個行業未來人纔需求的理解。這部分內容具有極強的操作指導意義,對於正在經曆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來說,無疑是極具價值的參考藍本。
評分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厚重而清醒”。它沒有采用當下流行的那種碎片化敘事方式,而是構建瞭一個嚴謹的、層層遞進的邏輯框架,引導讀者進行係統性的思考。在閱讀過程中,我幾次停下來,對照著自己過去對行業的一些粗淺認知進行修正和深挖,這種“被引導式反思”是閱讀體驗中最為寶貴的收獲之一。它不是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思考的“方法論”,一種審視復雜係統性問題的視角。對於任何希望在這個快速變化領域內保持競爭力的人士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僅是知識點,更是一種麵對未來不確定性時的“心理韌性”——知道挑戰來自何方,纔能從容布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