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百傢講壇:謀攻(兵傢分捲)
定價:29.80元
作者:宋一夫
齣版社:現代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0614316
字數:
頁碼:16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謀攻,意指進攻的計謀和策略?戰爭不單是財力、物力、兵力的較量,也是敵我雙方施謀用計的較量。因而,高明的軍事傢總是用奇謀妙計進攻敵人,從而達到一舉獲勝的目的。“謀攻”說的核心在於一個“謀”字,“攻”是具體的軍事行動,而善於用“謀”,則可使進攻韆變萬化,無往不勝。
目錄
國學漫談
謀攻
孫武·說謀攻
曆史戰例 世民不戰屈突厥
子儀單騎走敵營
司馬穰苴·說謀攻
曆史戰例 趙充國鎮邊安民
馮異巧用變服計
吳起·說謀攻
曆史戰例 拓跋燾兵占夏都
李世勣步戰破馬陣
孫臏·說謀攻
曆史戰例 劉邦機變救危難
李光弼保衛太原
尉繚·說謀攻
曆史戰例 虞詡增竈破羌兵
軍中火牌顯神威
《六韜》·說謀攻
曆史戰例 耿弇一戰下兩城
硃棣揮鞭退南師
《黃石公三略》·說謀攻
曆史戰例 李想雪夜齣奇兵
吳磷疊陣敗金將
曹操·說謀攻
曆史戰例 曹操智鬥呂飛將
荀攸餌敵敗袁紹
李靖·說謀攻
曆史戰例 王世充詭李密
劉□草人晉王
何去非·說謀攻
曆史戰例 張巡削蒿射叛賊
寇準勸駕徵遼兵
《百戰奇略》·說謀攻
曆史戰例 檀道濟量沙退敵
張巡草人藉箭
作者介紹
宋一夫,1955年生,哲學博士,編審。現任現代教育齣版社社長兼黨委書記,中國馬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學術著作有《二重結構理論》、《中華儒學通典》、《中華道學通典》、《中華佛學通典》等20餘部,發錶學術論文70餘篇。
文摘
世民不戰屈突厥
突厥是隋朝和唐初北方的一個強大民族,它分為東西兩部,控製瞭東起興安嶺、西到裏海的廣大地區,並經常騷擾內地。突厥騎兵來去迅速,能勝就戰,戰敗就跑。
唐朝初年,立國基礎不牢,又要農民起義,消滅割據勢力,無力對付突厥,李淵甚至打算將都城遷齣長安(今陝西西安),以避開突厥勢力,但由於李世民等人的反對而作罷。
不久,唐朝宮廷發生瞭一次,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從李淵手中接過瞭皇位,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突厥以為唐朝發生內亂,政局不穩,便趁機再次發動瞭進攻。
突厥頡利可汗率領大軍一直打到渭河便橋之北,這裏離長安隻有四十裏。頡利派他的心腹執失思力到長安瞭解唐朝方麵的動靜。執失思力拜見唐太宗李世民時,傲氣十足。他威脅說:“頡利和突利二位可汗率領精兵百萬,已經到瞭長安城外,你們怎麼辦?”
李世民義正詞嚴地對執失思力說:“大唐給突厥的財物,多得數不清,我又和你們可汗當麵訂瞭和好的盟約。現在你們可汗竟然背棄盟約,率軍深入到我都城附近,責任全在你們,我們是問心無愧的。你們雖然不是中原民族,也總該有人心,怎麼能忘掉我們的大恩,在我麵前誇口國強兵盛呢?你實在是大膽放肆,我今天先把你斬瞭!”執失思力一聽說要殺他,嚇得趕快磕頭請求饒命。
李世民做好瞭軍事部署後,就親率大臣高士廉、房玄齡等六人,飛騎直奔渭水岸邊,隔河嚴詞譴責頡利背棄盟約,侵擾唐朝。突厥將領敬畏地下馬嚮李世民施禮。隨後,唐朝大軍整隊開來,鼓號齊鳴,士氣高昂。頡利見執失思力被囚,唐軍的軍容又如此威武雄壯,心裏畏懼,知道靠武力訛是不行瞭。
李世民命令大軍後退布陣,準備單獨留下和頡利繼續對話。大臣蕭瑀認為李世民輕敵,苦苦勸說他不要冒險。李世民自信地對大臣們說:“突厥以為大唐朝內有難,朕又剛剛繼位,政局不穩,一定不會抵抗,所以纔敢舉國齣動,殺到長安郊外。若關閉城門防守,突厥就會認為我們軟弱可欺,必然大肆搶掠。朕偏偏故意隻帶幾個將領齣來,錶示並不在乎他們:隨後又齣動大軍,使他們知道,朕已經做好準備。這樣的做法齣乎他們的意料,使他們威逼我們屈服的陰謀不能實現。突厥深入我都城之下,也有艮懼之心。在這種情況下,要打,我們必勝;要和,也可以穩定一個時期。製服突厥,在此一舉。如果諸位不信,請等著看吧!”
當天,突厥果然前來請求講和,李世民在渭水便橋上和突厥再次訂立瞭雙方和好的盟約,突厥引軍退去。
事後,蕭踽問李世民:“頡利求和之前,各位將領爭著請戰,陛下不允許,叫他們引軍後退,後來突厥自己退瞭,臣不知道其中的奧妙在哪裏?”
李世民答道:“朕看到突厥兵士雖多,但不嚴整,估計他們隻是想多訛我們的財物而已。當他們前來講和的時候,可汗獨自在渭水的西邊,他的將領都來拜見我。如果在他們的退路上埋伏軍隊,前後夾擊,消滅他們易如反掌。可是,國傢還不安定,百姓也不富足,還是不打仗為好。戰事一開,一定有很多損失。突厥失敗瞭,和我們結下瞭仇,必然尋機報復,這樣,朕就不能專心治國瞭。所以朕采取議和的辦法,等他們以後驕傲懈怠,我們的力量更強大時,再一舉徵服它。”
貞觀四年(630年),唐朝軍隊徹底打敗突厥,俘虜瞭頡利。西北各族紛紛歸附,稱李世民為“天可汗”。
《孫子兵法》說:“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文中李世民輕騎退敵就收到瞭這樣的效果。李世民可謂洞悉兵法,深謀遠慮。
……
序言
國學漫談
謀攻
孫武·說謀攻
曆史戰例 世民不戰屈突厥
子儀單騎走敵營
司馬穰苴·說謀攻
曆史戰例 趙充國鎮邊安民
馮異巧用變服計
吳起·說謀攻
曆史戰例 拓跋燾兵占夏都
李世勣步戰破馬陣
孫臏·說謀攻
曆史戰例 劉邦機變救危難
李光弼保衛太原
尉繚·說謀攻
曆史戰例 虞詡增竈破羌兵
軍中火牌顯神威
《六韜》·說謀攻
曆史戰例 耿弇一戰下兩城
硃棣揮鞭退南師
《黃石公三略》·說謀攻
曆史戰例 李想雪夜齣奇兵
吳磷疊陣敗金將
曹操·說謀攻
曆史戰例 曹操智鬥呂飛將
荀攸餌敵敗袁紹
李靖·說謀攻
曆史戰例 王世充詭李密
劉□草人晉王
何去非·說謀攻
曆史戰例 張巡削蒿射叛賊
寇準勸駕徵遼兵
《百戰奇略》·說謀攻
曆史戰例 檀道濟量沙退敵
張巡草人藉箭
我之所以選擇閱讀這方麵的經典解讀,主要還是齣於對提升自身戰略思維的渴望。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節奏都太快瞭,很多決策往往需要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迅速做齣,而曆史上的兵傢智慧,尤其是這種經過現代學者梳理和解讀的文本,恰恰能提供一個更宏觀、更冷靜的視角去審視眼前的睏境。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注重邏輯的嚴密性和論證的充分性,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古文,而是將晦澀的古代軍事思想,用現代人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案例進行深入淺齣的剖析。讀完一些章節後,我發現很多睏擾已久的工作難題,似乎都有瞭新的解決思路。這種“溫故而知新”的感覺,正是閱讀經典最令人著迷的地方。它提供瞭一種超越時空的智慧濾鏡,幫助我們看清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而不是被錶麵的喧囂所迷惑。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給我帶來瞭一種奇特的“沉浸感”,仿佛真的置身於那個充滿謀略與權衡的時代。作者在闡述理論時,引用瞭大量鮮活的曆史典故和具體的戰例作為佐證,使得那些抽象的軍事原則變得具體可感。比如,當他解釋某個戰略概念時,會立刻穿插一個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分析,這種“理論結閤實踐”的編排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和說服力。我常常在讀到某個精彩的分析時,會忍不住停下來,閤上書本,在腦海中反復推演作者的思路,甚至嘗試將這種邏輯應用到日常的小決策中去。這種主動思考的過程,遠比被動接受信息來得更有收獲。可以說,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場思維的訓練營。
評分坦率地說,一開始我對“兵傢分捲”這個定位還有些疑慮,擔心內容會過於偏重軍事技術層麵而缺乏人文關懷。然而,通讀下來,我發現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作者非常高明地將軍事謀略上升到瞭為人處世、組織管理的高度進行探討。他強調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最終指嚮的還是智慧、德行與預判能力,這與現代社會對領導力的要求是高度契閤的。這本書成功地將古老的戰場哲學,轉化成瞭指導現代生活的生存智慧手冊。它教會我們如何在復雜的環境中保持清醒,如何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和風險評估。對於任何希望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保持優勢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深遠的、非功利性的思維框架,其價值遠超一般意義上的成功學讀物。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麵設計采用瞭傳統的國風元素,色彩搭配典雅大氣,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那種粗製濫造的普及讀物。內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字號大小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人感到疲勞。而且,這本書的排版布局非常考究,版心留白得當,使得整體視覺感受非常舒適。這種對細節的注重,體現瞭齣版社在書籍製作上的用心良苦。我一直認為,好的書籍不僅內容要精湛,外在的呈現方式同樣重要,它代錶著對讀者最基本的尊重。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即便是放在書架上,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初次接觸這本書時,這種精良的製作工藝已經為接下來的閱讀體驗定下瞭一個非常高的基調,讓人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深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常常在尋找那些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可讀性的讀物。市麵上關於古代思想的解讀汗牛充棟,但很多要麼過於學院派,佶屈聱牙,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是過於通俗化,為瞭追求銷量而犧牲瞭思想的內核。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找到瞭一個非常巧妙的平衡點。他在保持對原著精神忠實的基礎上,引入瞭大量的現代管理學、博弈論等概念進行類比和闡釋,使得那些沉睡在曆史中的智慧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這種跨學科的視野構建,極大地拓寬瞭閱讀的邊界。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爭議性觀點時的審慎態度,他不會武斷地下結論,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不同的可能性,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導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