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9787540782832 漓江出版社 [南北朝] 颜

颜氏家训(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9787540782832 漓江出版社 [南北朝] 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北朝] 颜之推,史靖妍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家训
  • 颜氏家训
  • 传统文化
  • 典籍
  • 历史
  • 儒家
  • 修身
  • 立德
  • 漓江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82832
商品编码:2968336505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颜氏家训(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
作者 颜之推,史靖妍
定价 45.00元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ISBN 9787540782832
出版日期 2017-09-01
字数
页码 442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颜氏家训(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是汉民族历史上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它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颜之推,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世传《周官》、《左氏春秋》。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20年,官至黄门侍郎。公元577年,北齐为北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隋代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依他自叙,“予一生而三化,备茶苦而蓼辛”,叹息“三为之人”。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和《还冤志》、《集灵记》等。《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祖籍邹鲁,东汉关内侯颜盛之后。大通三年辛亥(531年)生于江陵(湖北江陵),有颜之仪、颜之善两兄。七岁能诵《鲁灵光殿赋》。大同八年壬戌(54Z年),随湘东王萧绎在江州(江州治寻阳,今江西九江)。十九岁时(547年),为湘东王萧绎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驻江陵。550年为萧方诸中抚军外兵参军。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颜之推被俘,因侯景行台郎中王则相救未被,囚送建康。552年,侯景败死,获释还江陵。萧绎在江陵自立,承圣元年王申(552年),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奉命校书。554年,西魏攻陷江陵,再次被俘,迁移长安;后出逃北齐,出逃之日,“值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北齐宣帝天保七年(556年),在北齐任官。557年,北周兵陷晋阳,之推出任平原太守,守河津。北周大象(579年一580年)末,为御史上士。隋朝开皇中,太子杨勇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开皇十一年(591年)卒。
  他结合自己从小学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经历,写了一本《颜氏家训》(420年—581年),主张早教。他认为,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长大以后,思想分散,不易学习。袁衷称:“六朝颜之推家法*正,相传*远。”周作人对颜之推和《颜氏家训》极为佩服,《夜读抄》里写了一篇《颜氏家训》读书笔记。《钦定四库全书》杂家类有《颜氏家训》二卷。
  有三子:长子颜思鲁,次子颜愍楚,三子颜游秦。

   目录
卷一
序致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卷二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卷三
勉学第八

卷四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一

卷五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诫兵第十四
养生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卷六
书证第十七

卷七
音辞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国学经典浩瀚无边,道成于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知以使人变得美好。
  ——国学大师 南怀瑾
  
  ★很难想象,世界上如果缺少了中华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国学,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既顺乎人性义应乎潮流的事业,必然发展下去。
  ——国学大师 季羡林





《颜氏家训》:千年家风的智慧传承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典籍中,《颜氏家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部由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颜之推所著的家训,以其深邃的思想、朴实的语言和历久弥新的智慧,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教育、个人修养和道德伦理的经典之作。它并非宏大的哲学论述,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玄思,而是颜之推在亲历社会动荡、家族兴衰的背景下,为教育子孙后代,传承家风家训所写下的谆谆教诲。 作者背景与创作缘由 颜之推(约531年—约590年),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颜协是南朝宋的国子祭酒,父亲颜俊是南朝梁的尚书吏部郎。颜之推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训诂学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 然而,他的人生却经历了大时代的变迁。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战乱频仍的时期。颜之推先后经历了梁朝的兴衰,亲眼目睹了侯景之乱的惨状,家族也因此遭受重创。为了避乱,他曾辗转于江南、江北,最终北上入仕于北齐、北周,晚年又归附于隋朝。在这样的颠沛流离和时代动荡中,颜之推深感国家不稳、社会混乱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个人道德的沦丧。他深刻地认识到,个人的品德修养、知识的积累,以及家族的兴旺发达,都与良好的家教密不可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引导子孙后代远离世俗的诱惑,立身处世,追求真才实学,继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颜之推倾注心血,写下了《颜氏家训》。这部作品既是他个人人生经验和思想智慧的结晶,也是对当时社会教育状况的反思和改进。 《颜氏家训》的核心内容与结构 《颜氏家训》全书共二十篇,每篇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内容丰富,涵盖了家庭教育、个人品德、治学之道、为人处世、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其篇章设置精巧,逻辑清晰,逐层深入,为读者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指导。 1. 《序致篇》:作为全书的开篇,颜之推首先阐述了撰写《家训》的缘由和目的。他回顾了家族的兴衰历史,强调了家教的重要性,并指出乱世之中,尤其需要坚守正道,培养贤才,才能抵御灾难,光耀门楣。这为全书奠定了基调。 2. 《言志篇》:颜之推在此篇中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人生追求,同时也劝诫子孙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而是将精力投入到道德修养和知识学习上。 3. 《遇师篇》:此篇强调了遇到良师的重要性。颜之推认为,学业的进步离不开名师的指点,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辨识师长,并虚心求教。 4. 《劝学篇》:这是《颜氏家训》中最为人熟知和推崇的篇章之一。颜之推在《劝学篇》中,不厌其烦地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书不读,则愚;智不增,则惑”的道理。他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学习的益处,指出学习不仅能增长见识,更能明辨是非,修身养性,乃至安邦定国。他特别强调了读书的正确方法,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并对当时流行的抄袭、剽窃等不良学风进行了批评。 5. 《诫兵篇》:在兵荒马乱的时代,颜之推深知武备的重要性,但他并非鼓吹好勇斗狠,而是强调要“明辨是非,知所当为”,在必要时方可动武,且要以正义为准绳。 6. 《诫杀篇》:此篇主张尊重生命,反对滥杀无辜。颜之推认为,杀生之事,非同小可,应当慎之又慎。 7. 《恭简篇》:强调待人接物的态度。颜之推主张谦恭有礼,待人真诚,不傲慢自大,不轻浮浅薄。 8. 《业代篇》:此篇探讨了事业的选择与传承。颜之推认为,子孙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并努力将其发扬光大。 9. 《治辰篇》:颜之推在此篇中谈论了治家之道。他强调了家规家法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10. 《尊敬篇》:强调对长辈、师长以及社会尊长的尊敬。这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勉学篇》:与《劝学篇》相辅相成,再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2. 《勉人篇》:颜之推在此篇中鼓励人们要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不畏艰难,勇于追求自己的目标。 13. 《后诫篇》:作为全书的结尾,颜之推再次总结了家训的核心要义,并对子孙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除了以上列举的篇章,《颜氏家训》还包括《风操篇》、《守约篇》、《廉正篇》、《节葬篇》、《乱诫篇》、《愁霖篇》等,每一篇都饱含着作者对子孙后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盼。 《颜氏家训》的深刻思想与价值 《颜氏家训》的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现实主义的教育观:与一些空泛的道德说教不同,《颜氏家训》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精神。颜之推深知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弱点,因此他的教育不是脱离实际的,而是着眼于如何让子孙在现实社会中立足,如何抵御诱惑,如何安身立命。他反对那些虚浮的理论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注重品德与学识的结合:颜之推强调,品德和学识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更好地运用知识;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品德,明辨是非。《颜氏家训》反复强调“德”“学”并重,认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对不良风气的批判:颜之推身处一个社会风气相对浮躁的时代,他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追求虚名、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都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例如,他对当时士人“辞藻华美,而无实学”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倡“务实求真”。 强调勤俭持家与为人处世:颜之推告诫子孙要勤俭持家,不奢侈浪费,要爱惜物力。在为人处世方面,他提倡谦逊、诚信、公正,要与人为善,但也要明辨是非,不随波逐流。 对后世的影响:《颜氏家训》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历代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官僚士大夫都将《颜氏家训》作为教育子女的重要读物。它的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颜氏家训》的现代意义 尽管《颜氏家训》成书于一千多年前,但其蕴含的智慧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家庭教育方面,《颜氏家训》关于培养子女品德、引导学习、端正价值观的理念,对于当今的家长来说,仍有深刻的启示。在信息爆炸、物质至上的时代,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如何让他们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颜氏家训》中的教诲依然是宝贵的财富。 在个人修养方面,《颜氏家训》关于勤奋学习、严于律己、待人谦和的原则,对于现代人提升自我、应对社会挑战,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坚持学习,提升自我,始终是人生成功的基石。 在社会文化方面,《颜氏家训》所代表的中华传统美德,如孝道、诚信、仁爱、礼让等,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结语 《颜氏家训》不仅仅是一部家长的谆谆教诲,更是一部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百科全书。它以其深邃的思想、朴实的语言、严谨的逻辑,穿越千年时空,至今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辉。阅读《颜氏家训》,如同与一位饱经沧桑、充满智慧的长者对话,从中汲取人生智慧,获得精神滋养,为我们更好地立身处世,传承优良家风,贡献社会力量,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这部典籍,不仅属于颜氏家族,更属于中华民族,也必将继续滋养后世,启迪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给我的孩子挑选一些课外读物,希望能在培养他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能保护好他的眼睛。这个系列中的某一本关于古代寓言故事的精选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它的语言经过了适度的现代化处理,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确保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够理解故事背后的道德和哲理。而且,与其他版本不同的是,它在每个故事后面都附有一个“今日启示”的小栏目,用现代的语言总结了核心的价值观,非常便于亲子共读和讨论。这套书不仅是留给成人欣赏的,更是为下一代搭建起通往传统智慧的坚实阶梯。选择这样的书籍来陪伴孩子的成长,远比那些转瞬即逝的流行读物更有意义。

评分

我是一个对书籍的物理细节非常挑剔的人。拿起这套书系中的某一本时,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封面触感,那种亚光的处理,配合着烫金的书名,低调却又透露着一种内敛的奢华感。翻开内页,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把控,都体现了出版社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我之前看的那本关于古代诗词鉴赏的,配图的选择也十分讲究,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印刷品,而是与诗词意境高度契合的传统画作。这让我在品读诗句时,视觉和心灵得到了双重的享受。现在的很多出版物,往往只注重内容,忽视了形式,导致书籍本身缺乏美感。但这套“百部国学传世经典”,则完美地平衡了内容与形式,使得每一次拿起来,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仪式性的文化洗礼。

评分

这套“百部国学传世经典”系列的书籍,光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我之前特地找了一些这个系列的其他册来看,比如关于《论语》的那个版本,装帧设计就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很棒,拿在手上有一种抚摸古籍的触感。每一次翻阅,都像是跟古代的智者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注释和导读方面下的功夫,那些深奥的古代词汇和典故,都有详尽的解释,即便是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进入文本的世界。这种对经典普及的努力,非常值得称赞。而且,这个系列出的书,排版都是按照现代阅读习惯进行优化,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不像有些版本,为了追求古朴而牺牲了可读性,让人望而却步。总体来说,这套丛书的出品质量,完全对得起“传世经典”这四个字,很适合作为家庭的常备书架藏品。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我的私人书房,发现很多旧书都有泛黄和卷边的迹象,所以现在选书会非常注重耐读性和收藏价值。我对“漓江出版社”这个品牌一直有好感,他们出版的历史类和文化类的书籍,通常都带有某种匠人精神。这次看到这个系列的其他几本,尤其是关于古代文学选本的那一本,它的选材非常精妙,既有宏大的叙事,又不乏细腻的情感描摹,真正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我记得那本书里收录的一篇关于山水田园的散文,读起来简直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身临其境。而且,这些书籍的装帧设计似乎都有一个统一的审美标准,简洁大气,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把焦点完全集中在了文字本身的力量上。这对于追求精神内涵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尊重。期待这个系列的其他部分也能保持这样的水准,让我能够系统地构建起一个高质量的国学阅读体系。

评分

说实话,我对很多号称“国学经典”的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市场上鱼龙混杂,很多只是简单地把古文堆砌起来,缺乏现代人理解的桥梁。然而,这个系列中的另一册关于古代哲学的解读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作者群显然是深谙经典、又深谙当代思维的学者。他们不仅准确地翻译和阐释了原意,更重要的是,能够联系到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对比和思考,让那些几百上千年前的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比如,书中对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讨论,就提出了一个非常现代的视角,让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古为今用”的编辑思路,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国学普及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复印和存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