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
定价:27.00元
作者:李健著
出版社: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6-01
ISBN:97873040213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主要包括:1936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概述、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哈耶克的货币金融学说、佛莱堡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供给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等十二章内容。
目录
章 导论:1936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概述
节 货币本质观
第二节 货币数量说
第三节 信用利息理论
第四节 金融制度与经济周期
第五节 维克塞尔对现代金融理论的贡献
第二章 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
节 凯恩斯经济理论综述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特征
第三节 货币供求理论
第四节 利息理论
第五节 储蓄理论
第六节 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二节 利率理论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四章 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节 货币供给理论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 利率理论
第四节 储蓄理论
第五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六节 货币政策理论
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节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概述
第二节 货币的非中性
第三节 利率作用与信息贷配给
第四节 经济滞胀理论
第五节 货币政策理论
第六章 哈耶克的货币金融学说
节 新经济自由主义简说
第二节 哈耶克经济理论的特点
第三节 中立货币说
第四节 货币非国家化
第五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七章 弗莱堡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八章 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九章 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十章 供给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十一章 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十二章 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字体清晰,书名也直观地表明了其内容。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算不上顶级,但印刷清晰,排版也比较规整,读起来不会有太多不适感。内容方面,我本来期待能深入了解一些货币金融学说的最新发展,比如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或是对当下经济热点问题的独到见解。然而,读完之后,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为初学者构建知识体系的入门读物。它系统地梳理了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主要流派和核心观点,从古典货币数量论到凯恩斯主义,再到货币主义和新古典综合,逻辑脉络比较清晰。对于我这样已经有一些基础知识的读者来说,这些内容虽然不算陌生,但能够帮助我重新梳理和巩固已有的知识,并且以一种更系统化的方式来理解这些学说之间的演变和联系。作者在阐述每个学派的观点时,也尽量引用了一些经典文献和代表性人物,这对于希望进一步追溯源头的读者来说,提供了一些指引。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打好理论基础方面做得不错,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整体认知框架。
评分作为一名对经济学充满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系统了解货币金融学说的书籍。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信息让我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它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视角或者独特的分析方法。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更多地集中在对已有理论的梳理和介绍上,对于一些更具创新性或颠覆性的理论观点,或者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深刻洞察,似乎提及不多。我期待能够看到一些关于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对传统货币理论的影响,或者新一代货币政策框架的探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学术化,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某些概念的解释可能需要反复咀嚼。虽然如此,它在梳理经典理论方面还是有其价值的,比如对于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思想,以及凯恩斯经济学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都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如果这本书能够增加一些对新兴经济体货币金融问题的讨论,或者对比不同国家在货币政策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我想会更加吸引我。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开放教育试点教材”这个标签所吸引,以为它会采用一些更具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或者包含一些互动式的学习环节。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呈现方式更偏向于传统的教科书模式,以文字论述为主,缺乏一些图表、案例或者思考题来辅助理解。虽然它详细地介绍了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主要内容,从早期古典经济学关于货币的看法,到后来凯恩斯革命的影响,再到货币主义的复兴,脉络是清晰的。但是,我常常觉得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有一些实际的经济数据来佐证理论的有效性,或者一些历史上的经济危机作为案例来分析不同学派的应对策略,那将是更有说服力的。这本书在理论的梳理上比较严谨,但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方面的内容还有待加强。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如何运用货币金融学说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指导,或者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实证研究的介绍。
评分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关于金融市场的书籍,但对于货币金融学说的系统性了解还不够深入。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的定位,这通常意味着其内容会比较权威和系统。在阅读过程中,我确实感受到了它在理论体系构建上的努力。它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清晰地介绍了不同学派的核心观点,包括其假设前提、主要结论以及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打牢理论基础的学习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然而,我发现书中在深入探讨某些理论的局限性,或者在介绍不同学派在现实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差异时,可以更加详尽。例如,当讨论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时,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不同传导渠道的实证研究,或者不同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此外,这本书对一些前沿的学术争论,或者对未来货币金融学的发展趋势的预测,涉及得比较少,这让我感觉它更侧重于介绍“已有的”知识,而不是“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研究。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设置我觉得可以进一步优化。虽然涵盖了货币金融学说的主要发展脉络,但有些部分的过渡略显生硬,感觉像是不同时期的理论的简单罗列,缺乏一些将它们有机串联起来的更深入的分析。例如,在讨论到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时,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他们对现实经济问题解释力的比较,以及为什么某种理论会在特定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这本书在理论框架的梳理上做得比较扎实,但对于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以及不同理论在解释当下复杂经济现象时的优劣之处,似乎着墨不多。我个人更倾向于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或模型演示来加深理解,例如,在讲到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时,如果能结合近年来的具体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或者引入一些简化的计量模型来展示其相互作用,可能会让内容更加生动和具有启发性。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理论的介绍上比较全面,但在理论的深度挖掘和现实联系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