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普大家--从竹蜻蜓到直升机——旋翼发展之路
定价:39.90元
作者:张德和,邱学军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046584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由张德和和邱学军编著的《从竹蜻蜓到直升机——旋翼发展之路》瞄准世界直升机发展前沿,紧贴局部战争和非军事行动直升机运用的实际,语言精练,主题突出,集知识、科普和学术于一体,将可读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极适合广大部队官兵和军事爱好者阅读与收藏。
内容提要
《从竹蜻蜓到直升机一一旋翼发展之路》一书共分为探索篇、发展篇、运用篇和未来篇四章。本书以直升机为主线,探索了直升机的起源,阐述了直升机成长的艰难历程,展现了当代直升机的风貌,描绘了直升机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展望了直升机美好的未来。
目录
探索篇
飞天梦幻
首天先河
不懈追求
短暂腾空
震惊世界
破*成蝶
发展篇
“参军”岁月
发展历程
四代同堂
家庭列传
世纪之
运用篇
空中攻击
勤务支援
机降作战
特种作战
未来篇
材料应用更新
机动速度更快
有效载量更大
航电系统先进
生存能力更强
隐身手段更高
火力打击更精
作者介绍
张德和
总参陆航研究所研究员,大校军衔。科普作家、中国航空协会高级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军事国防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长期从事陆军航空兵装备保障和战术技术研究,完成全军重大课题十余项,有多项成果获奖,其中军队科学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军事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航空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l项。多次参加《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撰写,著有《陆军航空兵作战运用研究》、《现代战争中的直升机》、《垂直极限一一纵谈当代军用直升机》和《铁翼雄风一一直升机与现代战争》等,撰写有大量学术论文,被多家报刊聘为撰稿人,发表文章500多篇,400多万字,有多篇获奖或被有关报刊转载,其中获全国论文一等奖l篇,全军论文二等奖2篇,省部级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和军事理论研究成果三等奖8篇。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理解事物的本质,需要追溯其发展的脉络。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得非常出色。它就像一本关于“如何思考”的书,而不是一本“告诉你答案”的书。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并没有直接呈现最终的完美形态,而是带领我一步步走过了那个充满试错与创新的过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性技术突破的描述,那些名字可能我从未听过,但他们所解决的问题,却直接决定了旋翼飞行器能否真正意义上实现稳定、可控的飞行。我看到了早期设计中的各种奇思妙想,有些甚至显得有些异想天开,但正是这些大胆的尝试,才推动了整个领域的进步。它让我意识到,科学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无数个“也许可以”和“不行”之间,一点点摸索前进的。这种对过程的重视,比单纯了解结果更能引发我的思考,让我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旋翼技术的演变。
评分这真是一本让人大开眼界的书!我一直对那些能摆脱地面束缚、在空中自由翱翔的机械着迷,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好奇心。它没有直接给我一堆枯燥的技术参数和复杂的公式,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娓娓道来。从我们童年时就熟悉的竹蜻蜓,那个简单却蕴含着飞行梦想的小玩具,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庞大而精密的直升机,作者用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现了人类对旋翼飞行器的不懈探索和智慧结晶。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早期发明家们,他们如何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一点点地突破物理学的限制,如何将最初的朦胧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书中那些关于空气动力学原理的解释,并没有让我感到头疼,反而因为有了具体的实物原型作为参照,变得生动而易于理解。它让我明白,即使是最先进的科技,其根源往往也藏在最朴素的自然现象和最简单的发明之中。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一堆机械,它是在讲人类的智慧、坚持和对未知的渴望。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让我看到了“不可能”如何一步步变成“可能”。从最开始的,也许只是一个关于如何在空中悬停的奇思妙想,到如今可以执行各种复杂任务的直升机,这中间经历了多少年的探索?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时间线,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驱动创新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技术。我能感受到作者们对这个主题的热情,他们用一种非常真诚和引人入胜的方式,与读者分享了这段漫长而精彩的旅程。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不同类型旋翼设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理解了为什么某些设计最终会成为主流,而另一些则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飞行的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创新精神的史诗,充满了智慧、勇气和对梦想的不懈追求。
评分作为一个对历史和技术交叉点充满兴趣的读者,我发现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它不仅仅是关于机械本身,更是关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什么样的社会需求、技术条件和个人努力,共同促成了旋翼飞行器的诞生和发展。我感觉自己就像穿越回了那些充满活力的时代,看到了那些工程师们在简陋的工作坊里,为解决一个微小的空气动力学难题而争论不休;看到了第一次试飞成功的狂喜,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更大、更强飞机的渴望。书中提到的每一个阶段,都与当时的科技水平、材料工艺以及战争、运输等实际需求紧密相连,这让我对旋翼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不再是孤立存在的概念,而是深深地根植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土壤之中。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技术进步的“大历史”,也看到了个体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改变我们认知和生活方式的发明充满敬意,而旋翼飞行器无疑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带我领略了从一个简单的、仿生学的创意,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今天如此复杂且重要的交通工具。我尤其欣赏书中在描述复杂概念时的清晰度和趣味性。它没有让我在晦涩的专业术语中迷失,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其中的原理。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早期螺旋桨的旋转,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升力,也能体会到控制这些力的挑战。书中还提到了不同时期各种原型机的特点和优劣,这让我对各种设计的巧妙之处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让我觉得,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是对人类智慧的赞歌,是对未知领域不断探索的证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