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國建築 9787558014628

南京民國建築 9787558014628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盧海鳴 著
圖書標籤:
  • 南京
  • 民國建築
  • 建築史
  • 城市規劃
  • 曆史文化
  • 地方誌
  • 江蘇
  • 近代史
  • 攝影
  • 建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58014628
商品編碼:2969144881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7-01-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南京民國建築 作者 盧海鳴
定價 35.00元 齣版社 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ISBN 9787558014628 齣版日期 2017-01-01
字數 頁碼 196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符號江蘇·口袋本:南京民國建築》緊緊圍繞現存的南京民國建築,采用實地調查與文獻資料相結閤的形式,以深入淺齣的筆觸、豐富珍貴的史料、生動形象的圖片,從南京民國建築的發展曆程、建築類型、設計風格、自身價值、鑒賞方式,以及設計師、代錶作等方麵,講述瞭一個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披露瞭一樁樁鮮為人知的內幕,展現瞭一個個風雲人物的風采,從建築這個側麵再現瞭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等方麵的風貌。

   作者簡介

   目錄
前言

章 風雲際會的南京民國建築
節 應運而生(1912-1919)
第二節 華麗轉型(1919-1927)
第三節 黃金十年(1927-1937)
第四節 停滯不前(1937-1945)
第五節 迴光返照(1945-1949)

第二章 門類齊全的南京民國建築
節 公共建築
第二節 居住建築
第三節 工業建築

第三章 韆姿百態的南京民國建築
節 中國傳統民族形式的建築
第二節 西方摺衷主義建築
第三節 西方古典式建築
第四節 中國傳統宮殿式的近代建築
第五節 新民族形式的建築
第六節 西方現代派建築

第四章 南京民國建築的故事
節 美齡宮——送給夫人的生日禮物
第二節 宋子文公館——“西安事變”中的主和派大本營
第三節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之地
第四節 勵誌社——審判日本戰犯的場所
第五節 國民大會堂——一幕“總統”選舉的鬧劇

第五章 如何鑒賞南京民國建築
節 “穿西裝,戴瓜皮帽”
第二節 古希臘羅馬式的巨柱
第三節 老虎窗、煙囪和排氣孔
第四節 拱形門和鏤孔鑄鐵門
第五節 牆體的用材和色調

第六章 各領的民國建築師
節 各領
第二節 群星璀璨

第七章 南京民國建築的代錶作
節 中山陵——中國建築史上的裏程碑
第二節 金陵大學——中西閤璧的典範

後記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城市記憶:民國風華的流光剪影 在曆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時代,以其獨特的韻味,在城市的麵貌上留下深刻的烙印。民國時期,一個在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的轉型階段,不僅孕釀瞭思想的激蕩與社會的變革,更在建築藝術上留下瞭無數璀璨的瑰寶。這些建築,或莊重典雅,或精緻秀麗,或融閤中西,宛如一個個沉默的講述者,串聯起那個年代的風雲變幻、人文情懷與時代精神。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座特定的城市,而是以一種更廣闊的視野,去探尋散落在華夏大地上的民國建築藝術。它試圖勾勒齣那個時代建築設計理念的演變,解析不同地域、不同功能建築的特色,並追溯那些承載著曆史記憶的建築背後,所蘊含的人物故事、社會背景以及它們與時代發展的緊密聯係。 一、時代的迴響:民國建築的時代基因 民國時期,中國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社會巨變。西方現代思想、科技和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湧入,衝擊著傳統的社會結構和審美觀念。在建築領域,這種衝擊尤為明顯。一方麵,西方古典建築風格,如新古典主義、摺衷主義等,在政府機構、學校、洋行等重要建築中得到廣泛運用,它們以其宏偉的體量、對稱的布局、精美的裝飾,彰顯著新政權的權威與現代化追求。另一方麵,民族獨立與國傢認同的意識日益增強,促使建築界開始思考如何在吸收外來元素的同時,融入中國傳統建築的精髓,形成瞭獨具特色的“中西閤璧”風格。 本書將深入剖析這種時代背景如何塑造瞭民國建築的肌理。我們將探討,為何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一部分建築選擇全盤西化,展現齣一種強烈的西式風貌,而另一部分建築又如何在模仿西方建築形式的同時,巧妙地融入中國傳統的屋頂、色彩、雕飾等元素,形成一種既現代又具民族辨識度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的演變,不僅僅是建築形式的改變,更是中國社會在東西方文明碰撞中,不斷尋找自我定位與文化認同的生動寫照。 二、風格的萬花筒:民國建築的多彩圖景 民國建築並非鐵闆一塊,而是呈現齣豐富多樣的風格。本書將帶領讀者領略這場建築風格的“萬花筒”。 官式建築的莊重與現代:國傢行政機構、重要外交場所等,往往采用更為莊重、宏偉的風格。古典主義的柱式、券拱、穹頂,在西方建築師的設計下,與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相結閤,營造齣一種既有曆史厚重感又不失時代氣息的視覺效果。這些建築不僅是政治權力的象徵,也承載著那個時代國傢建設的宏大敘事。 教育機構的啓濛與人文:民國時期是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黃金時期,眾多大學、中學拔地而起。這些校園建築,往往注重空間的實用性與環境的宜人性,常常帶有古典的對稱布局,同時又不乏明亮的采光和開闊的視野。校徽、校訓等細節的融入,也使得建築本身成為一種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載體。 商業建築的活力與時尚: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銀行、商場、電影院等商業建築大量湧現。它們在滿足商業功能的同時,也成為展現城市時尚與活力的窗口。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的流行,在這些建築中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其簡潔的幾何綫條、大膽的色彩運用、精緻的細節處理,至今仍能讓人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摩登氣息。 居住建築的雅緻與生活:無論是寬敞的洋房彆墅,還是精巧的石庫門裏弄,民國時期的居住建築都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它們在滿足居住功能的同時,也反映瞭當時不同階層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本書將關注這些建築的平麵布局、室內陳設、庭院設計等細節,展現民國時期普通民眾的居住文化。 宗教與文化建築的融閤與傳承:一些宗教建築和文化場所在民國時期也經曆瞭改造與新生。它們在保留原有宗教意蘊或文化功能的同時,也可能融入瞭一些現代建築技術和審美元素,體現瞭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適應與傳承。 三、細節的溫度:建築背後的故事與情感 建築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是凝固的曆史與情感的載體。本書將緻力於挖掘民國建築背後的故事,讓冰冷的建築煥發齣溫度。 建築師的創意與匠心:本書將介紹一批在民國時期活躍的傑齣建築師,包括中國本土設計師與外國專傢。我們將探究他們的設計理念,瞭解他們如何在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揮灑創意,用一磚一瓦勾勒齣時代的風貌。他們不僅僅是技術的執行者,更是時代的觀察者與錶達者。 曆史事件的見證者:許多民國建築都曾是重要的曆史事件的發生地,它們默默地見證瞭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本書將嘗試將建築與與之相關的曆史事件聯係起來,通過建築的空間敘事,重溫那些蕩氣迴腸的瞬間。 社會變遷的縮影:建築的風格、功能以及使用者的變遷,都是社會變遷的直觀體現。例如,曾經是洋行的建築,可能在解放後被用作政府辦公樓,再到後來成為博物館或商業空間,每一次身份的轉變,都摺射齣社會製度與功能的演變。 生活的痕跡:在一些保存完好的民國建築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當年生活留下的痕跡。老照片、泛黃的文獻、甚至是一些細微的磨損,都訴說著曾經的歲月。本書將引導讀者關注這些細節,感受建築中蘊含的生活溫度。 四、傳承與思考:民國建築的當下意義 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忽視身邊的曆史。然而,民國建築作為寶貴的文化遺産,承載著城市的記憶,也啓示著我們的未來。 文化認同的根基:民國建築是中華文明在近代轉型時期獨特文化實踐的産物,它們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有助於我們理解民族文化的根源與發展脈絡,增強文化認同感。 城市規劃的藉鑒:民國時期的一些城市規劃理念,例如對街道尺度、公共空間、綠化景觀的考量,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理解民國建築的整體風貌,有助於我們在新的城市建設中,更好地平衡發展與傳承。 藝術審美的啓發:民國建築在設計上的大膽創新與中西融閤,為當代建築設計提供瞭豐富的靈感。它們所體現的精緻、品味與人文關懷,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 曆史教育的載體:民國建築是生動的曆史教材,它們通過具象化的形式,將抽象的曆史知識變得觸手可及,對於提升公眾的曆史認知和文化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書希望通過對民國建築藝術的深度探索,讓讀者不僅能夠欣賞到那個時代建築的美學價值,更能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曆史文化底蘊。它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一次與曆史對話的嘗試,一次對城市記憶的溫情迴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在“看”建築,更是在“讀”建築,在建築中感受民國風華的流光剪影,在城市記憶中汲取前進的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相信,建築是凝固的曆史,是城市的靈魂。南京的民國建築,在我看來,更是這座城市獨特氣質的集中體現。它們融閤瞭古典的端莊與西式的浪漫,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時代的活力。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深入瞭解這些建築的書籍,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我的一個驚喜。我期待書中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建築的外觀描繪,更能夠深入到其內部的結構、裝飾,以及那些承載瞭無數故事的空間。比如,那些曾經的會客廳、書房、甚至是私人花園,它們背後一定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我希望書中能夠讓我感受到建築與人之間的聯係,瞭解那些居住者、使用者,如何與這些建築互動,如何在這片土地上書寫曆史。我也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到一些民國時期的城市規劃和建築發展史,這能讓我從更宏觀的角度理解這些建築的意義。

評分

初拿到這本書,我的心就被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所攫住。封麵設計簡潔而大氣,一幅泛黃的老照片,仿佛將我瞬間拉迴到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建築情有獨鍾,它們身上承載著東西方文化碰撞融閤的獨特印記,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乏現代的巧思。翻開第一頁,精美的印刷和考究的排版就立刻吸引瞭我。那些曾經隻存在於想象中的建築,如今卻以如此逼真的姿態呈現在眼前,讓我不禁心生贊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究竟,瞭解那些隱藏在每一磚每一瓦之下的故事。我猜測書中一定收錄瞭許多經典的民國建築,比如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洋行、氣派非凡的政府機構,抑或是那些飽經滄桑的私傢園林。我期待著書中能夠詳細介紹這些建築的曆史背景、建築風格,以及那些與它們息息相關的重要人物。我相信,這本書不僅能滿足我對民國建築的好奇心,更能讓我對那個時代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評分

看到這本書的封麵,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瞭。那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情懷,是對那個已經遠去的時代的懷念,也是對那些承載著時代記憶的建築的敬意。我對民國時期的南京充滿瞭嚮往,尤其是那些散落在城市角落裏的民國建築,它們默默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進行一次“穿越”之旅,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那些建築的魅力。我猜測書中會詳細介紹一些具體的建築,比如它們的設計理念、建造過程,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用途和變遷。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建築材料、工藝的介紹,以及那些在當時具有代錶性的建築師和工匠。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驚喜,發現一些我之前從未聽說過的、但同樣令人驚嘆的民國建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對南京的民國建築有一個更立體、更鮮活的認識。

評分

作為一個對南京這座城市有著深厚感情的人,我對這本書的期待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南京,這座曆史悠久的古都,在民國時期曾迎來過一段輝煌的時光,而那些留存至今的民國建築,便是這段輝煌最直接的見證。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南京民國的建築脈絡,讓我能夠沿著曆史的足跡,重溫那個時代的繁華與滄桑。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圖片集,更能提供深入的解讀。比如,它是否會介紹那些建築的建造者、設計師,他們的設計理念和藝術追求?是否會講述建築背後發生的重大曆史事件,以及那些曾經在這裏生活過、工作過的人物的故事?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那些鮮為人知但同樣具有價值的民國建築,它們或許沒有那麼宏偉,卻同樣承載著時代的記憶。我對書中能否包含一些實地考察的細節、建築的現狀和保護情況等信息充滿瞭好奇。

評分

說實話,我在書店裏偶然瞥到這本書的時候,第一眼就被它散發齣的濃鬱的時代氣息所吸引。那是一種穿越時空的魔力,讓人忍不住想要探尋。我對民國建築的瞭解,大多來自於零散的影視作品和一些網絡文章,總覺得不夠係統和深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我的知識空白,讓我對南京的民國建築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認識。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按照一定的區域或者建築類型來劃分,這樣會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比如,它是否會詳細介紹像總統府、中央大學舊址、鼓樓醫院這樣的標誌性建築?是否會涵蓋一些風格獨特的洋房、教堂、俱樂部等?我更期待書中能有一些“導覽”式的介紹,能夠帶領我“走進”這些建築,感受當時的氛圍,想象曾經的生活場景。也許書中還會穿插一些當年的老照片,與現在的對比,更能直觀地展現曆史的變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