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地球災難故事
定價:39.00元
售價:26.5元,便宜12.5元,摺扣67
作者:姚建明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30234693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地球誕生、演化,天上的石頭和地下翻滾的惡魔,星際大戰?沒一個主題如同一個科幻大片,現實常常比電影和想象更精彩。
地球災難——一個聽起來很大、很沉重的話題!這些年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麵: 大地震過後留下遍地“殘骸”,大海嘯過後四處遺留著“人類垃圾”,大乾旱、大洪水過後……
本書的創作初衷源於我和編輯的一次聊天,聊天的內容就是前一段時間發生在俄羅斯車裏雅賓斯剋州的“隕石雨”,我們探討這種事情會經常發生嗎?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危害嗎?“隕石雨”是如何發生的?我們能夠對它們進行監測甚至控製嗎?就我所知,人類監測著運行在地球軌道附近的大約10萬顆小天體,怎麼這一次這麼大的一顆隕石衝入地球軌道就沒有預測預報呢?!我和編輯談瞭自己的想法,我倆不約而同地産生瞭嚮公眾解釋、闡述這一類足以造成人類恐慌的、來自大自然的或者是來源於人類本身的地球災難事件的想法。開始時給齣的提綱很大,涉及瞭地球上的種種災難,用編輯的話說“那豈不成瞭我們在寫‘人類的災難’瞭”。鑒於作者的研究範圍和書籍的篇幅,編輯還是建議我們隻就地球整體進行講述,大體上涉及天文學、地球科學、海洋學等話題。
本書涉及的話題比較沉重,所以在構思過程中我就不斷地思考用什麼樣的思路去寫。腦海當中原始的想法就是,讓讀者通過本書瞭解到大地震、大海嘯、小天體撞擊等災難事件的發生是有它的根源的,是自然規律。起碼是和人的理想、道德、行為無關,是一種很正常的自然現象。通過自己對曆史資料的匯集、分析,讓讀者知道這些現象以前都發生過,地球不是也好好的嗎?人類不是還在正常地延續嗎?更想做的事情,或者說想達到的目的就是,通過對這些地球災難事件的分析,讓讀者明白這些事件的來龍去脈,看清這些事件的“真相”,具備科學的頭腦和明晰事物本質的眼光。書名當中加上“故事”兩個字,我並不是想真的給大傢去講一個個的故事。自我感覺加上“故事”兩個字可以減輕一些災難事件的沉重感。實際上,一些事件也真的就是假設、猜想,就是某些人講的故事!為瞭緩和讀者的心情,也為瞭增加本書的可讀性,我力求把整本書寫成一個鬆散的“地球故事”。在每一章的開頭都給大傢講一個真實的或者是神話的故事,也盡可能地用故事把本書的內容串聯起來。總之,就是想達到能讓讀者科學地認識所謂地球災難的目的!科學地認識世界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目的。正確地、客觀地看待和認識自己周圍發生的事物是每一個具備科學頭腦和科學素養的人的基本能力。那麼,科學到底應該怎樣去理解呢?這是許多人都在探討的問題。我們曾經組織過學生多次開展這方麵的討論,也瞭解瞭許多人的想法和看法。大傢都趨同的、一個全世界人都知道的解釋就是——科學就是真、善、美。細想一下它的內涵,真是太正確、太有意義啦!可實際上,我認為對科學的真實的、實際的理解,可能並且應該是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我認為是大傢都應該認識到的,那就是科學的就是閤理的、正常發生的、符閤自然規律的。隻有你具備瞭科學的頭腦,有瞭足夠的科學知識、科學素養,你纔能夠正確地、正常地、真實地認識和適應你周圍的世界。
章地球誕生的故事
1.1人類的搖籃
1.1.1生命的産生和延續所需要的環境
1.1.2太陽的“生命帶”
1.1.3地球資源
1.2行星地球形成所經曆的變化
1.2.1太陽係的星雲假說和行星的“星子”理論
1.2.2早期地球很熱,自轉很快
1.2.3大陸漂移和闆塊運動
1.3滄海桑田
1.3.1地球的自轉、公轉及其變化
1.3.2天體引力可能對地球造成的影響
1.3.3地質年代和冰河期
1.3.4造山運動
1.4禍及全球的地球災難
1.4.1智利大海嘯
1.4.2唐山大地震
1.4.3北美黑風暴
1.4.4秘魯大雪崩
1.4.5孟加拉國特大水災
1.4.6泰坦尼剋號沉沒
1.4.7喀麥隆湖底毒氣
1.4.8Novarupta火山爆發
1.4.9百慕大地區神秘災難
1.4.10通古斯大爆炸
1.5世界各國創世故事
1.5.1遠古波斯信仰
1.5.2巴比倫神話341.5.3遠古埃及神靈
1.5.4古代墨西哥
1.5.5中國古代神話
1.5.6日本神話
1.5.7印度神話
1.5.8希臘神話
1.5.9猶太教和基督教共同的神話
1.5.10挪威等地流傳的北歐神話
第2章地球“魔咒”故事
2.1《》故事
2.1.1諾亞方舟和大洪水
2.1.2世界末日和種種地球災難
2.2達芬奇密碼
2.2.1《後的晚餐》預言地球將毀於大洪水
2.2.2《安吉裏之戰》預言人類將毀於暴力戰爭
2.3諾查丹馬斯和行星大十字
2.3.1諾查丹馬斯和他的《諸世紀》
2.3.21999年的“行星大十字”
2.4神秘的瑪雅人
2.4.1瑪雅文明
2.4.2瑪雅人的五個太陽季和地球災難預言
2.5世界十大落空的地球災難預言
2.5.1古老的預言之一——亞述預言
2.5.2耶穌的第二次降臨
2.5.3油畫上的恐怖畫麵
2.5.4從未到來的德國洪水
2.5.5新英格蘭上空的黑色天幕
2.5.6大金字塔中的預言
2.5.7哈雷彗星引發的恐慌
2.5.8行星成行
2.5.9韆年蟲恐慌
2.5.10人造黑洞
2.6未來地球可能的十大災難“預言”
第3章天上的石頭雨和地下翻滾的惡魔
3.1來自太陽的“騷擾”
3.1.1太陽“中微子流”
3.1.2太陽活動周期和地球災難
3.2天體撞擊
3.2.1太陽係的小行星帶
3.2.2的撞擊事件
3.2.3地球上的十大隕石撞擊坑
3.2.4我們有什麼辦法嗎?
3.3火山
3.3.1火山麵麵觀
3.3.2火山的災害和作用
3.3.3有史以來大的十次火山爆發
3.4地震、海嘯
3.4.1地震和海嘯
3.4.2全球地震帶
3.4.3地震造成的災難
3.4.4十大地震和海嘯事件
第4章氣浪和海浪的故事
4.1臭氧層變化帶來的思考
4.1.1生命伴隨著地球大氣的形成
4.1.2臭氧層在發生變化
4.1.3溫室效應
4.1.4大風大雨、旱災洪水
4.1.5城市“熱島”和“霧霾”
4.2海洋是地球的動力源泉
4.2.1從海麵到海底
4.2.2海浪在躍動海水在呼吸
4.2.3大洋環流是地球氣候的主宰者
4.2.4海水在“”,海洋在“怒吼”
4.3森林、植被、水資源
4.3.1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4.3.2乾旱和沙漠化
4.3.3枯竭的水資源
4.3.4曆史上危害巨大的旱澇災害
第5章“星際大戰”真的隻是故事?
5.1生命起源和演化是一件漫長而幸運的事情
5.1.1我們和大猩猩差多少
5.1.2溫室效應造就瞭地球生命
5.1.3完全可能存在我們的“宇宙親”
5.2“恐怖的”外星人
5.2.1的外星人事件
5.2.2UFO釋義
5.2.3外星人應該是什麼樣子?
5.3可能的星際戰爭
5.3.1晃瞎眼睛的影視作品
5.3.2星際戰爭可能發生嗎?
第6章宇宙大傢庭
6.1末日情結
6.2地球是有生命的
6.3我們能做什麼?
6.4美麗的地球“十極”
參考文獻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這本書的,本來沒抱太大期望,但它卻給瞭我一個巨大的驚喜。作者的文筆非常老練,語言既有科學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詩意。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未來預測的呈現方式,它不是那種一味渲染末日的悲觀論調,而是通過對各種潛在危機的深入剖析,展現齣人類社會可能麵臨的多重挑戰。讀的時候,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實驗室,親眼目睹著科學傢們如何研究,如何預測,以及他們內心深處的憂慮和希望。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令人不安的可能性,但同時,他也在字裏行間流露齣對人類智慧和適應能力的信心。這本書讓我開始認真思考,作為一個個體,我應該如何為構建一個更具韌性的未來做齣貢獻。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場關於我們與地球未來的對話,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它讓我意識到,瞭解風險是行動的第一步,而積極的改變,纔是我們應對挑戰的最佳方式。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簡直太絕瞭!我很少讀到能把科學事實和文學敘事結閤得如此天衣無縫的作品。作者似乎擁有某種魔法,能夠將那些宏大的、抽象的地球變化,轉化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我記得有幾段關於氣候變化的描述,它不是直接告訴你二氧化碳濃度有多高,而是通過一個在乾旱地區長大的孩子的視角,去描繪他們如何麵對日漸稀少的雨水,如何學會珍惜每一滴水,以及這種環境如何塑造瞭他們的性格和對生命的理解。這種“潤物細無聲”的錶達方式,比任何枯燥的圖錶都更能觸動人心。而且,作者對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如何應對災難的描繪也極其細緻,展現瞭人類在麵對危機時所展現齣的驚人韌性和創造力。它讓我看到瞭,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希望的火種也從未熄滅。這本書讓我第一次意識到,我們所謂的“災難”,其實是地球母親在以她自己的方式發聲,而我們,作為地球的一部分,有責任去傾聽,去理解。
評分這本書我真是愛不釋手!剛翻開的時候,我以為會是一堆冷冰冰的數據和理論,沒想到作者竟然把“地球災難”這個沉重的話題寫得如此引人入勝,充滿瞭人性的光輝和對未來的思考。它不是那種讓你坐在椅子上驚恐萬分的驚悚讀物,更多的是一種沉靜的反思。作者筆下的每一個場景,無論是冰川融化帶來的無聲侵蝕,還是極端天氣下人們的掙紮求生,都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親身經曆一般。我特彆喜歡作者處理細節的方式,比如描述海平麵上升時,不僅僅是數字的堆砌,而是通過一個普通傢庭如何在不斷縮小的土地上麵臨抉擇,以及他們之間那些細微的情感交流來展現災難的真實影響。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與地球的關係,也讓我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它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拋齣瞭更多的問題,引導我們去思考,去行動。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視野開闊瞭許多,也對未來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絕對是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它會讓你在掩捲之後,久久不能平靜,開始思考自己能為這個星球做些什麼。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某些章節確實讓我感到沉重,但它帶來的思考卻是極其寶貴的。作者以一種非常冷靜客觀的視角,剖析瞭那些可能威脅我們生存的地球變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部分,它沒有用過於煽情的語言,而是通過對一個個物種從齣現到消亡的軌跡描繪,讓我深刻體會到生命演化過程的脆弱,以及我們每一個生命存在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讓我開始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生態係統的復雜性和重要性。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與自然界的聯係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緊密,任何一個細微的失衡,都可能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發生瞭微妙的變化,對那些曾經被忽視的自然現象,開始有瞭更多的敬畏之心。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沉甸甸的禮物,它讓我們直麵那些可能發生的挑戰,但同時也激勵我們去尋找解決方案,去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傢園。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廣度和深度,以及作者將復雜議題變得通俗易懂的能力。我從這本書中收獲瞭很多關於地球係統的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它引發瞭我對人類文明與地球承載力之間關係的深刻反思。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災難,而是將它們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上進行審視,讓我看到瞭人類曆史的長河中,自然力量的強大,以及我們作為智慧生物所扮演的角色。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分析不同災難成因時所展現齣的多視角,它讓我意識到,很多問題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評估我們當前的生活方式和發展模式,並思考如何纔能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它讓我意識到,與其被動地等待災難降臨,不如主動地去理解、去適應、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這本書充滿瞭智慧,也充滿瞭對未來的期許,絕對是值得每一個關心地球的人閱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