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地球如此厚待我们:自然资源 | 作者 | 汪洋 |
| 定价 | 29.80元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06108815 | 出版日期 | 2014-07-01 |
| 字数 | 页码 | 148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自然资源指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地球上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的环境特征及其所面临的利用保护问题,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各种自然资源,从而更好地爱护地球,爱护我们人类的家园。 |
| 作者简介 | |
| 汪洋,河南洛阳人,2010年毕业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字编辑工作。爱好写作,其参与编写的作品有《你究竟为谁而工作》、《别本自己过不去》、《人脉胜于能力》、《培养了不起的男孩》、《打造我的低碳生活》等比较喜欢写作,曾在一些文学杂志上发表过数篇专著文章。 |
| 目录 | |
| 章 地球上的宝藏:自然资源 节 大地的礼物: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知多少 自然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面临的灾难 让我们行动起来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第二章 爱护地址之肺:森林资源 节 动植物的天堂:森林 辽阔的森林 分布广泛的森林资源 世界森林资源 中国森林资源 第二节 森林的奉献 森林是隐形水库 森林是天然制氧机 森林是天然的空调器 森林是温室气体的“消费者” 第三章 大海的馈赠:海洋资源 节 海洋是人类的宝藏库 生命的摇篮:海洋 人类的“聚宝盆”:海洋资源 分门别类:海洋资源分类 琪罗密布:海洋资源分布 第二节 海洋资源知多少 无穷的盐资源 庞大的淡水资源 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现代工业的“血液” 多彩的海底矿产 第四章 珍惜大自然的精灵:生物资源 节 生物 走进神奇的生物世界 植物是地球的“外衣” 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 第二节 人类的“朋友”:动物 百兽:狮子 森林:老虎 所向披靡:科摩多巨蜥 墨西哥国鸟:金雕 陆地波音机:鸵鸟 第三节 地球的“外衣”:植物 树中美人:长白松 荒漠中的“花仙子”:瓣鳞花 果实奇特:金钱槭 食肉植物:猪笼草 树中寿星:红杉 阴性的植物:梵净山冷杉 树中美人:白豆杉 第五章 大自然的恩赐:能源资源 节 走进能源的世再 取之不尽的能量与能源 庞大的能源家族 未来工业的支柱:新能源 第二节 各种各祥的能源 埋在地下的乌金:煤炭 能燃烧的冰:可燃冰 清洁环保的能源:地热能 第六章 其他自然资源 节 保护我们的母亲:土地资源 认识“财富之母”——土地 黄色的土壤 黑色的土壤 红色的土壤 第二节 呵护地球的皮肤:草原资源 什么是草原 各具特色的草原 草原资源知多少 灵动的草原生命 第三节 生命的源泉:水资源 水的起源之争 生命之源——水圈 水是人类的血液 水是植物生长的源泉 水是动物的生命之魂 |
| 编辑推荐 | |
|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科普知识。 |
| 文摘 | |
| 《科普书·地球如此厚待我们:自然资源》: 关于资源,至今尚无严格的、明确的、公认的定义。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者对资源的含义及表述方式各不相同。《辞海》对资源的解释是“资财之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资源定义为:“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在英文中资源通常是一个复数resources,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能够帮助人们获得他们所想要的东西的财富或物质。《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资源被定义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我国学者在有关著作或教材中对资源一词也给出了相应的定义。“资源就是人们用以创造社会财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资源即资产的来源,是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起点,其组成包括一切可资利用的有形物质和无形要素。……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上所需的所有物质、能量、信息、劳力、资金、技术、机能等‘初始投入’和环境要素都是资源。”另外有的人将资源定义为:“在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f自然)状态进人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福利。”从以上资源的不同定义可以看出,尽管资源概念的表述方式各不相同,但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资源一般的含义:“资财的来源或财源。”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某种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条件才是资源。那些目前不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土地、水域、矿产等自然环境条件和因素都不能称作资源,但只要它们具备开发利用的条件,就可成为资源。换句话来说,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具备这种开发利用条件,就成为该时该地的资源。 从资财的来源或财源这一含义来追溯有关资源的概念,早是英国的威廉。佩第所提出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论述。再次是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产生时指出:“劳动力和土地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恩格斯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虽然以上各位大师都没有直接给资源下定义,但从资源是财富的源泉这一含义理解,他们已经把土地、劳动和自然界肯定为形成财富的源泉,因而也就定义了资源所包含的范畴。 综合以上各种资源的定义,我们可以把资源分为广义的资源和狭义的资源。狭义的资源一般指自然资源,主要是指由自然界所生成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等;广义的资源则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指因人而生、由社会所创造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包括体力和智力)、物质资产资源、货币资产资源、技术资产资源、商标等无形资产资源。在这里我们主要认识一下自然资源。 中国现有草地面积4亿公顷,其中可利用的草地3.13亿公顷,是世界草地面积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一阴山一青藏高原东麓一线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人工草地主要在东南部地区,与耕地、林地交错分布。 自然资源,亦称天然资源,是指在其原始状态下就有价值的货物。一般来说假如获取这个货物的主要工程是收集和纯化,而不是生产的话,那么这个货物是一种自然资源。采矿、采油、渔业和林业因此一般被看作获取自然资源的工业,而农业则不是。自然资源是成为货物的自然财富。 …… |
| 序言 | |
我一直对那些描绘极端环境和生存挑战的纪实文学作品充满兴趣。最近偶然接触到的一本书,它讲述了一群探险家在人迹罕至的极地地区,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旅程。我仿佛亲身置身于那片冰天雪地之中,感受着刺骨的寒风,聆听着冰川崩裂的巨响,目睹着壮丽却又危险的自然景观。书中详细地记录了探险队员们在严酷环境下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从食物和水源的匮乏,到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再到意想不到的自然灾害。每一次挑战,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智慧和团队协作能力。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征服自然,更是关于超越自我,关于在绝境中展现出的人性光辉。我看到了他们面对危险时的冷静与果断,看到了他们在绝望中的互相扶持与鼓励,看到了他们对未知世界永不熄灭的好奇心。读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也让我对那些敢于挑战极限的人们充满了由衷的敬佩。它不仅仅是一部探险故事,更是一曲关于勇气、毅力和人类不屈精神的赞歌。
评分当我翻开一本泛黄的旧书,书页间的细语仿佛带着时光的味道,那是对远去的历史的回响,也是对人类文明演进的深刻洞察。书中的文字,不似如今流行的快餐式信息,而是像老者娓娓道来的故事,每一个字句都经过沉淀,饱含着作者对那个时代的独特理解和细腻描绘。它讲述的不仅仅是某个时期的事件,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他们与周围环境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仿佛看到了古老的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的衣着、他们的谈吐,都散发着一种与现代截然不同的气息。我看到了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却又逐渐湮没的文明,它们留下的遗迹,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迁。作者用他敏锐的观察和深邃的思考,将那些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片段一一唤醒,让我们得以窥见人类文明背后那条蜿蜒而又坚韧的河流,它滋养了我们的过去,也塑造了我们此刻的模样。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早已远去的身影交流,感受他们曾经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挣扎,他们的智慧与无奈。这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思考。
评分总觉得,那些关于星辰大海的宏大叙事,总是能轻易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我最近接触到的一个关于宇宙的科普读物,它试图用一种极其清晰易懂的方式,将宇宙的广阔与神秘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不再仅仅是抬头仰望夜空中闪烁的点点星光,而是开始理解它们遥远的距离,它们燃烧的生命,以及它们背后可能存在的无数未知。书中并没有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构建起一个立体的宇宙模型。我看到了恒星的诞生与死亡,看到了星系的碰撞与演化,看到了黑洞的吞噬与时间的扭曲。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次新的探索,让我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刷新。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地球,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而人类的渺小,恰恰衬托出宇宙的伟大。这种渺小感,并非带来绝望,反而激发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开始思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是否存在着其他的生命?它们是怎样的形态?它们又在进行着怎样的文明?这本书,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宇宙深处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令人屏息的壮丽图景。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关于人类自身起源和演进的探索故事情有独钟。最近读到的一本关于人类学和古生物学的著作,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引人入胜的叙述,带领我踏上了一段追溯祖先足迹的旅程。我不再仅仅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看到了自己与数百万年前的猿类祖先之间的血脉联系。书中的每一个发现,都像是一块重要的拼图,逐渐勾勒出人类从原始走向文明的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我看到了早期人类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使用工具,如何发展语言,如何形成社会组织,以及如何在大自然中求生存。我惊叹于人类祖先的智慧、毅力和适应能力。这本书让我对“人”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指代一个物种,更代表着一种不断进化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读这本书,就像在照镜子,只不过镜子里的影像是来自遥远的过去,它让我看到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这种对自身根源的追溯,让我对生命本身充满了敬畏和感恩。
评分最近迷上了一部纪录片,它以极其震撼的画面和深刻的叙事,展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上,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复杂生态系统。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生命力,从浩瀚的海洋深处,到巍峨的山脉之巅,再到广袤的原始森林,无不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奥秘。我看到那些奇特的生物,它们在各自的栖息地中繁衍生息,构建着微妙而又精密的食物链和生存法则。我惊叹于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以及它们为了适应环境所演化出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存策略。同时,影片也毫不避讳地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这些脆弱生态系统造成的巨大影响,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让人不禁反思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它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的美丽,更是在传递一种警示,一种对未来生存环境的深切忧虑。观影过程中,我时常被画面中的壮丽景象所震撼,也为那些正在消失的生命而感到惋惜。这种直观的感受,远比文字描述来得更为深刻和直接。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