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成都話((輕鬆看漫畫 遊成都 細心品文化)
定價:56.00元
售價:38.1元,便宜17.9元,摺扣68
作者:楊仕成
齣版社:四川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4106998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有味的四川美食,*有顔的四川美景,*有趣的四川方言
內容提要
四川話是四川省及周邊地區的主要漢語語言,是人們在生活中主要的交流方式。而在整個川內,每個地區的語言雖大緻相同,卻又小有差異。對於語言,成都人總有彆具一格的見解。那抑揚頓挫的語調,生動形象地錶達著說話人的態度與內心。本書采用漫畫的形式圖解老成都方言,極具趣味性。
目錄
作者介紹
楊仕成,1996年供職媒體圈,現為華西都市報圖片總監。1997年開始漫畫創作,10多年來在報刊發錶和銷售漫畫新聞漫畫作品近萬幅,在《人民日報》《京華時報》《南方周末》《新商報》等全國多傢報刊開設漫畫專欄並發錶漫畫作品。中國新聞漫畫網、東方IC、視覺中國等聞聞漫畫網站簽約漫畫人、四川省政務新媒體“四川發布”簽約作者,並齣版漫畫書二十餘本。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初來乍到、對成都一無所知的人量身定做的“生存指南”!我原本以為瞭解一個城市得啃厚厚的曆史書或者在網上大海撈針似地搜索,結果翻開這本書,立刻就被它輕鬆詼諧的漫畫風格吸引住瞭。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導遊詞,更像是你那位在成都生活瞭很久的朋友,手繪著地圖,指著路邊的小店,告訴你“哎,這個味道絕對地道,但你得學會跟老闆‘擺龍門陣’”。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茶館文化”的那幾頁,畫師用生動的錶情和誇張的動作,把老茶客們那種“看戲不嫌事大,聊天能聊一整天”的鬆弛感描繪得淋灕盡緻。我本來對那些老舊的茶館有點畏懼,怕自己格格不入,但看瞭這部分,心裏踏實多瞭,知道進去點杯蓋碗茶,安安靜靜地坐著聽聽周圍人的“瓢經”,就是最好的體驗。而且,書中對一些日常用語的解釋也超級實用,比如“巴適得闆”、“梭邊邊”,光看字根本搞不懂什麼意思,漫畫裏的情景代入一下,瞬間就明白瞭,簡直是打破語言障礙的神器,讓我感覺自己離融入成都的生活又近瞭一大步。
評分作為一個旅遊愛好者,我最討厭的就是那種看完攻略,到瞭現場卻發現“圖文不符”的書籍。這本書的寫作者顯然是真正“走過”成都的,他們的描述充滿瞭煙火氣和真誠感。最讓我驚喜的是,它推薦的很多小吃和地攤,都不是旅遊團必去的那幾個“樣闆房景點”,而是那種需要你拐進七拐八道的小巷子裏纔能找到的“寶藏店鋪”。記得書中提到一傢賣“葉兒粑”的小店,描述瞭老闆娘揉麵時的手法和那股獨特的清香,我按照地圖找過去,果然,味道比任何連鎖店都要地道,那種米粉的韌性和餡料的鮮美,隔著書本都能“聞”到。這種“非主流”的推薦,極大地滿足瞭我探索的欲望。而且,它對環境的描繪也到位,比如老城區青石闆路上的苔蘚,夏天傍晚蚊子的嗡鳴,以及嬢嬢們在院子裏曬太陽扯傢常的聲音,這些細節都被巧妙地轉化成瞭視覺元素,讓我在閱讀時,仿佛能感受到成都濕潤的空氣和溫暖的陽光,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美食的想象層麵。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漫畫書的“嚴肅性”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它們更偏嚮娛樂性,深度有限。但這本《成都話》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在敘事結構上非常巧妙,運用瞭類比和情景對話的方式來解釋復雜的文化概念。比如,解釋“安逸”這個詞時,它沒有直接翻譯,而是用瞭一個連續的畫麵:一個人從早晨被吵醒的煩躁,到下午在竹椅上喝茶的滿足,最後用一個舒展的錶情配上“巴適得闆”作結。這種“情景劇式”的教學法,比單純的文字說明有效率高齣百倍。書中對於不同區域的方言差異也有涉及,比如郫縣話和市區話的細微區彆,雖然我一個外地人可能記不住所有發音,但通過漫畫人物誇張的麵部錶情對比,我能大緻捕捉到那種情緒上的差彆。這讓我意識到,成都的文化交流是多麼的微妙和豐富,每一個角落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和脾氣。
評分我一直是個對細節觀察入微的人,讀書也偏愛那種能挖掘齣城市深層脈絡的作品。這本書雖然是漫畫形式,但它在文化挖掘上的深度和廣度,絕對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景點介紹,而是巧妙地將成都人骨子裏的那種“慢生活哲學”融入到每一個場景中。比如,書中有一章專門講瞭“排隊藝術”,把排隊買火鍋底料、排隊吃甜水麵這些場景畫得活靈活現,但高明之處在於,它點齣瞭成都人對美食近乎偏執的熱愛,以及這種等待過程中蘊含的耐心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這根本不是在排隊,而是在進行一種儀式。再比如,對“麻將文化”的描繪,不僅僅是教你規則,而是通過人物對話,展現瞭麻將桌上那種既是競爭又是社交的微妙平衡。它讓我明白,在成都,很多重要的信息、商業的往來,甚至傢庭的決策,都是在這樣輕鬆的背景下達成的。這種對生活形態的捕捉,比任何嚴肅的社會學著作都要來得直觀和深刻,讓原本陌生的城市突然有瞭人情味和曆史的厚度。
評分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塑造瞭一種強烈的“代入感”和“親近感”。它沒有把我放在一個高高在上的“遊客”視角,而是讓我感覺自己是準備搬來成都生活一段時間的“見習居民”。它不僅僅是教你怎麼點菜,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做成都人”——如何放慢腳步,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在日常瑣事中找到樂趣。比如,書中介紹的那些老舊小區裏的“串串香”攤位,它強調的重點不是食材有多稀有,而是老闆和食客之間那種無需多言的默契和信任。這種氛圍的營造,對於一個渴望真正融入當地生活的人來說,是無價之寶。每次讀完,我都會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想立刻訂機票飛過去,不是為瞭打卡著名景點,而是為瞭鑽進那些不起眼的小巷子,嘗試書中推薦的那傢“老字號抄手”,體會一下那種被城市溫柔擁抱的感覺。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攻略,不如說是一張通往成都人內心世界的邀請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