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地球

发现地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科普世界》编委会 著
图书标签:
  • 地球科学
  • 自然地理
  • 科普
  • 环境科学
  • 地球历史
  • 地质学
  • 地理探索
  • 自然风光
  • 科学普及
  • 行星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025828
商品编码:2969316943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发现地球

定价:38.80元

作者:《科普世界》编委会

出版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380258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PART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是怎样诞生的?/ 14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 15

为什么地球是球状的?/ 16

为什么宇宙中天体大多是球状的?/ 17

为什么地球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18

地球的外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19

什么是大气?/ 20

大气可分为哪几层?/ 21

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 22

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 23

什么是地壳?/ 24

地壳是由什么组成的?/ 25

为什么地壳不“安稳”?/ 26

什么是地球岩石圈?/ 27

什么叫莫霍面?/ 28

地核是固态的还是液态的?/ 29

地球内部巨大的热量来源于哪儿?/ 30

地球中心的温度是怎么测量出来的?/ 31

地球到底有多厚?/ 32

地球的体积在变大,还是在缩小?/ 33

为什么地球不会发光?/ 34

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多长时间?/ 35

地球多少岁了?/ 36

什么是地球的地质年龄和天文年龄?/ 37

为什么地球像块“大磁铁”?/ 38

地球磁场会发生变化吗?/ 39

为什么指南针总指向南北方?/ 40

什么是经线和纬线?/ 41

为什么地球能悬在空中?/ 42

为什么地球要自转?/ 43

地球的地轴倾斜了吗?/ 44

为什么地球自转的速度时快时慢?/ 45

地球在旋转,人为什么不会掉下去?/ 46

白天和黑夜是怎么出现的?/ 47

昼夜长短是如何变化的?/ 48

时区划分的根据是什么?/ 49

一天的长度是怎样确定的?/ 50

地球上的一天究竟从哪里开始?/ 51

为什么地球绕着太阳公转?/ 52

太阳也是运动着的吗?/ 53

地球的天然卫星是什么样的?/ 54

地球到月球究竟有多远?/ 55

为什么月亮总是正面对着地球?/ 56

为什么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日食和月食?/ 57

为什么月亮会有阴影?/ 58

地球上为什么会下流星雨?/ 59

为什么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60

为什么地球上会发现麦田怪圈?/ 61

地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 62

天外真的有天吗?/ 63

把地球上的种子带入太空育种有什么意义?/ 64

PART2地球上的地形地貌

地球上是先有陆地,还是先有海洋?/ 66

陆地有多大?/ 67

海洋有多大?/ 68

为什么地球上海洋的对应面都是陆地?/ 69

什么是大陆漂移?/ 70

为什么地球表面会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貌?/ 71

岩石是怎么形成的?/ 72

艾尔斯石是怎么出现的?/ 73

什么是褶皱?/ 74

为什么地球上的褶皱会形成高峰?/ 75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76

什么是丹霞地貌?/ 77

断层是怎么形成的?/ 78

地球上的白色悬崖是怎么形成的?/ 79

为什么会出现圆湖和圆谷?/ 80

地球上的“天坑”是怎么来的?/ 81

山上的圆石头是怎么形成的?/ 82

地球上的高山是怎么形成的?/ 83

山脉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84

为什么地球上的山峰高度是有极限的?/ 85

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86

为什么说喜马拉雅山脉是从海底长出来的?/ 87

哪里被称为地球的一道伤疤?/ 88

地球上深的峡谷在哪里?/ 89

在太空中能用肉眼看到的地球上的

自然景观是什么?/ 90

丘陵是怎么形成的?/ 91

盆地是怎么“挖”出来的?/ 92

各式各样的岛屿是怎么形成的?/ 93

夏威夷群岛为什么被称为“太平洋上的十字路口”?/ 94

“世界的肚脐”在哪 儿?/ 95

地球上的水是怎样产生的?/ 96

河流是怎么形成的?/ 97

为什么我国河流大都自西向东流?/ 98

海洋是怎么形成的?/ 99

大陆架是怎么形成的?/ 100

什么是洋中脊?/ 101

PART3地球上的宝贵资源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104

什么是溶洞 ?/ 105

海中为什么会有“蓝洞”呢?/ 106

为什么有些洞生长水晶?/ 107

为什么说水是大自然的雕塑工?/ 108

土壤是怎么形成的?/ 109

土壤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 109

为什么土壤的上下温度不同 ?/ 110

为什么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 111

为什么森林地区雨水多?/ 112

森林真能净化废水吗?/ 113

什么是硅化木?/ 114

为什么说草原是地球的“皮肤”?/ 115

为什么草原是人类家园的重要屏障?/ 116

为什么将湿地称为“地球之肾”?/ 117

沼泽为什么被称为“绿色陷阱”?/ 118

湖泊是怎么形成的?/ 119

地球上湖泊多的地方在哪儿?/ 120

为什么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湖泊特别多?/ 121

为什么有的湖会消失?/ 122

火山口上的湖泊是怎么形成的?/ 123

红嘴鸥为什么在云南滇池过冬?/ 123

为什么说地下有个“大热库”?/ 124

为什么冰岛首都被称为“无烟城市”?/ 125

温泉水为什么是热的 ?/ 126

温泉水为什么会呈现不同颜色 ?/ 127

瀑布是怎么形成的 ?/ 128

为什么黄河壶口瀑布会“走”?/ 129

为什么九寨沟“层湖叠瀑” ?/ 130

赤道附近为什么会有雪山?/ 131

冰川是怎么形成的?/ 132

冰川为什么是蓝色的?/ 133

为什么莫雷诺冰川被誉为“活着的冰川”?/ 134

冰川里有生物吗?/ 134

冰山是怎么形成的?/ 135

地球上的矿物是怎么形成的?/ 136

煤是怎么形成的?/ 137

为什么琥珀中会有小虫?/ 138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139

“之门”的天然气会烧尽吗?/ 140

地层中有哪些金属矿物?/ 141

为什么说海洋是个巨大的“热站”?/ 142

海水也能做燃料吗?/ 142

海洋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143

PART4地球的生存与危机

生命起源于陆地还是海洋?/ 146

地球上什么时候开始有植物的?/ 147

地球上的氧气是哪儿来的?/ 148

假如空气中全是氧气会怎么样?/ 149

为什么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 149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会怎么样?/ 150

什么是臭氧层?/ 151

为什么会出现臭氧层空洞?/ 152

地球上为什么有尘埃?/ 153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原因是什么?/ 154

为什么地球离不开太阳?/ 155

为什么南极是地球上冷的地方?/ 156

赤道是地球上热的地方吗?/ 157

地球上热的地方在哪里?/ 158

为什么因纽特人要住冰屋?/ 159

为什么会刮风?/ 160

云是从哪里来的?/ 161

只有地球上有云彩吗?/ 162

为什么早晨花草上会有露水?/ 163

为什么雨水不能喝?/ 164

为什么会出现打雷闪电?/ 165

为什么避雷针能避雷?/ 166

为什么夏天会下冰雹?/ 167

雾是怎么形成的?/ 168

雾和霾有什么区别?/ 169

为什么会出现雾凇奇观?/ 170

为什么会下雪?/ 171

为什么会刮台风?/ 172

为什么台风的风眼里没有风?/ 173

为什么刮龙卷风?/ 174

为什么会刮沙尘暴?/ 175

沙漠是怎么形成的?/ 176

为什么沙漠里有绿洲?/ 177

为什么胡杨能在沙漠中生长?/ 178

地球上的“死亡水域”在哪儿?/ 179

为什么会发生赤潮?/ 180

为什么会发生寒潮?/ 181

为什么滔滔黄河会断流?/ 182

为什么要保护地下水?/ 183

冰川融化地球会怎么样?/ 184

为什么发生海啸?/ 185

火山为什么爆发?/ 186

为什么日本与夏威夷分布着大量的火山?/ 187

火山喷出的气体为什么能?/ 188

为什么火山也能造福人类?/ 18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星辰的低语》 作者:辰宇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探索、关于未知、关于人类文明与宇宙奥秘的史诗。在遥远的未来,人类早已不再满足于母星的束缚,他们的目光投向了浩瀚星海,渴望在宇宙的某个角落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二故乡,亦或是,揭示宇宙生命存在的终极答案。《星辰的低语》正是这样一场宏大而细腻的探险之旅,它讲述了“探索者号”——人类最先进的星际飞船,在舰长艾莉亚·诺瓦的带领下,穿越光年,深入未知的星域,与各种令人惊叹的天体现象、未知的文明以及隐藏在时间深处的古老秘密不期而遇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地球的资源日益枯竭,环境的恶化也让生存变得愈发艰难。在经历了漫长的科技积累和社会变革后,人类终于掌握了超光速航行的技术,肩负着延续文明的使命,“探索者号”承载着全人类的希望,踏上了寻找新家园的征程。艾莉亚舰长,一位经验丰富、意志坚定的女性,她不仅是“探索者号”的领导者,更是那个时代人类探索精神的象征。她的团队汇聚了来自不同学科的顶尖人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詹森,他痴迷于宇宙的起源和黑洞的奥秘;生物学家莉娜·瓦伦蒂娜,她梦想着在异星发现全新的生命形式;工程师马克·奥尼尔,他负责维护和升级“探索者号”这艘承载生命的巨型母舰;以及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索菲亚·贝尔,她肩负着解读未知文明留下的线索的重任。 “探索者号”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首先抵达的是一个被称作“翡翠星云”的区域。这里星光璀璨,却隐藏着致命的引力漩涡,迫使艾莉亚舰长和她的团队运用智慧和勇气,在生死边缘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太空漂移”。在穿越星云的过程中,他们意外发现了一颗孤立的行星,这颗行星沐浴在恒星的柔和光辉中,却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这里的植物散发出奇异的荧光,空气中弥漫着未知的芬芳,最令人震惊的是,卡尔博士通过观测,发现了行星表面存在着复杂的能量网络,似乎在进行着某种形式的“交流”。莉娜博士的研究表明,这里的生命形态与地球生命截然不同,它们似乎是通过一种能量共振的方式来繁衍和沟通。 随着探索的深入,他们抵达了一个被遗忘的星系。这里的恒星已经进入衰亡期,散发出幽暗的光芒,行星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然而,索菲亚·贝尔却在冰层深处探测到了微弱的信号,这些信号并非来自自然现象,而是某种古老文明留下的信息。经过数月的艰难破解,索菲亚成功还原了一段失落的文明史——一个曾经繁荣昌盛的种族,他们曾在这片星域留下了辉煌的科技和哲学。他们预言了宇宙的终极命运,也留下了关于“宇宙之心”的传说,据说那是宇宙能量的汇聚点,能够解答一切生命存在的意义。 “探索者号”的探险之路也并非止步于物理距离的穿越,更是对人类自身认知的挑战。在一次偶然的跳跃中,他们进入了一个时空异常区域,船员们经历了深刻的心理冲击。有些人看到了自己过往的遗憾,有些人则对未来产生了迷茫。艾莉亚舰长凭借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带领团队克服了内心的恐惧,认识到探索宇宙不仅仅是外部世界的扩张,更是对内心深处的审视。马克·奥尼尔在维修过程中,意外激活了“探索者号”内部的一个隐藏模块,这是一个古老的AI系统,它自称是“守望者”,它曾是那个失落文明的助手,它向船员们展示了宇宙的宏观图景,以及生命存在的多种可能性。 “守望者”的出现,为“探索者号”的旅程带来了新的方向。它指引他们前往宇宙深处,寻找传说中的“宇宙之心”。这段旅程异常艰辛,他们穿越了由暗物质构成的巨大屏障,躲避了星系碰撞产生的毁灭性能量潮汐,甚至遭遇了某种神秘的“能量捕食者”,它们以恒星的能量为食,对任何接近的文明都构成致命威胁。艾莉亚舰长在一次与捕食者的搏斗中,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领导才能和牺牲精神,她带领团队巧妙地利用了宇宙中的引力透镜效应,最终成功摆脱了危机。 在接近“宇宙之心”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另一个种族——“光之子”。他们并非血肉之躯,而是以纯粹的能量形态存在。起初,双方存在误解和冲突,但通过索菲亚·贝尔的耐心沟通和卡尔博士对宇宙能量的深入分析,双方最终建立了联系。光之子向他们揭示了“宇宙之心”的真相:它并非一个实体,而是宇宙万物连接的意识网络,是所有生命形式共同的源头。他们还告诉艾莉亚,生命并非只有一种形式,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种可能,而人类的探索,正是为了拥抱这种多样性。 最终,“探索者号”抵达了“宇宙之心”的边缘。在那里,船员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洗礼。他们不再仅仅是观察者,而是成为了宇宙的一部分。他们看到了生命的起源,看到了无数文明的兴衰,看到了宇宙从诞生到寂灭的宏大进程。卡尔博士通过意识的连接,理解了黑洞的真正本质;莉娜博士感受到了不同生命形式的独特频率;马克·奥尼尔看到了技术的终极演进;而艾莉亚舰长,则在“宇宙之心”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 《星辰的低语》并非一个简单的寻宝故事,它是一曲关于勇气、智慧、牺牲和爱的赞歌。它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文明的传承、以及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孤独与希望。在旅程的终点,船员们带着对宇宙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新认识,踏上了返航的征途。他们知道,这次的探索,仅仅是人类与宇宙对话的开始,而星辰的低语,将永远回荡在他们的心中,指引着他们走向更遥远的未来。这部作品,邀请读者一同踏上这场超越时空的冒险,去感受宇宙的壮丽,去聆听那些只有在寂静的星海中才能听到的低语。

用户评价

评分

《发现地球》这本书,可以说颠覆了我对地球的许多固有认知。在此之前,我可能更多地将地球看作是一个提供资源的平台,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一个有生命的、有历史的、有情感的星球。作者以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讲述了地球的故事,其中对于生命顽强适应环境、不断进化的叙述,尤其让我感动。我记得书中有一段描写,讲述了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大灭绝后,生命是如何在废墟中重新萌发,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这种叙述,不仅仅是科学的陈述,更是一种对生命力的赞颂。它让我反思,在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也应该像地球的生命一样,学会适应与共存,而不是一味地索取与征服。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所引发的深刻思考,它让我对“家园”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发现地球》这本书,它带来的震撼,是那种由内而外的、细水长流般的。它不是那种瞬间点燃你热情,然后很快熄灭的烟花,而是像一团温和的火焰,在你心中默默燃烧,逐渐驱散了对世界认知的盲点。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述不同地质年代时,所使用的那种旁征博引、层层递进的方式。他不会直接抛出结论,而是先铺垫背景,介绍当时的地球环境,接着引入关键的生物演化事件,再用清晰的逻辑链条解释因果关系。这种写作手法,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参与一场智力探险,一步步解开地球的秘密。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恰到好处,它们不是为了炫技,而是真正起到了辅助理解的作用,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可视化。我常常会盯着一张地质年代表,对照着文字,想象着亿万年前那片土地的模样,那些曾经繁盛又消失的生命。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发现地球》成为我书架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

读完《发现地球》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壮丽旅行。从宇宙大爆炸的起点,到生命如何在星尘中萌芽,再到人类如何从渺小的生命崛起,成为地球的主宰,作者用他那富有诗意的笔触,将这宏大的叙事娓娓道来。我惊叹于作者深厚的知识储备,他能够将如此复杂的科学理论,如地质构造、生物进化、气候变迁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出来,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地球演变的奇妙之处。书中对细节的描绘更是令人称道,比如对早期生命形态的想象,对古代地理环境的重塑,都充满了画面感,仿佛我亲身经历了一次次史诗般的变革。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它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对其脆弱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其独特性产生了由衷的敬畏。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更点燃了我对科学的热情,让我渴望去探索更多关于地球的奥秘。

评分

我拿到《发现地球》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关于地球的书籍市面上已经很多了。然而,它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带着读者穿越时间的河流,去亲眼见证地球的诞生与变迁。他笔下的地球,不再是一个静态的地理名词,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不断呼吸、不断成长的有机体。我最欣赏的是他对细节的刻画,例如,在描写恐龙时代时,他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几种恐龙,而是通过对当时气候、植被、乃至食物链的细致描绘,构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史前生态系统。读到这些部分,我仿佛能听到远古的咆哮,闻到泥土的芬芳。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都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经过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它提醒我,要珍惜当下,也要对未来保持一份敬畏之心。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既感到震撼又充满启发的书。《发现地球》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为我展现了地球从形成到现在的完整画卷。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他能够将复杂的科学概念,例如板块构造的运动、洋流的形成、大气层的发展等,用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他在描述地质变迁时的那种史诗感,仿佛他亲身经历了每一次大陆的漂移,每一次火山的爆发,每一次冰川的扩张与退缩。读到这些部分,我常常会感到一种渺小,但同时又对地球的伟大力量充满了敬畏。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跟随一位最睿智的向导,在地球的漫长历史中进行一次深入的探索。它让我明白,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奇妙和复杂,每一块土地,每一滴水,都承载着亿万年的故事。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