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恐龍-古生物圖鑒-2
定價:128.00元
作者:楊楊,趙闖 繪,苗德歲
齣版社:湖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35778260
字數: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古生物圖鑒:中國恐龍2》全四色銅版印刷,精裝。對開大圖復原中國恐龍。
,以中英文雙語的方式將近130餘種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中國恐龍的標準中文名稱、學名、命名者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瞭物種的化石産地、基本體型、生存年代、食性等基本特徵。
中國原創,且是全球一套係統、齊全、科學、精美的中國恐龍復原圖鑒。
《古生物圖鑒:中國恐龍2》以全新的錶現形態為古生物的研究工作、教學工作、展示工作提供科學、有效、實用的幫助。
古生物研究者與愛好者可以共享的一套古生物叢書。
精準、科學、藝術的將曾經的地球霸主進行復原,讓它們重新站立在大眾麵前,讓我們可以直觀地瞭解它們,確切的認識它們。
內容提要
《古生物圖鑒》係列叢書以中國具代錶性的恐龍化石為依據,科學、準確地將近130種中國恐龍的骨骼及形態進行復原,將物種的化石産地、基本體型、生存年代、食性等特徵以中英文雙語進行介紹。
目錄
鳥臀目Ornithischia
孔子天宇龍
多齒何信祿龍
裝甲亞目
劍龍下目
奧氏大地龍
太白華陽龍
四川巨棘龍
拉烏拉芒康
平坦烏爾禾龍
鄂爾多斯烏爾禾龍
關氏嘉陵龍
多棘沱江龍
江北重慶龍
濟川營山龍
準噶爾將軍龍
甲龍下目
明星天池龍
麗水浙江龍
洛陽中原龍
楊氏天鎮龍
榖氏繪龍
奇異遼寜龍
新烏臀類
烏腳下目
勞氏靈龍
上園熱河龍
五彩灣工部龍
鴻鶴鹽都龍
半月金塔龍
巨齒蘭州龍
楊氏錦州龍
戈壁原巴剋龍
吉爾莫雙廟龍
黑龍江滿洲龍
巨型山東龍
鄂倫春黑龍江龍
嘉蔭卡龍
棘鼻青島龍
薑氏巴剋龍
中國譚氏龍
頭飾龍類
角龍下目
當氏隱龍
侯氏紅山龍
中國鸚鵡嘴龍
燕子溝遼寜角龍
大島氏古角龍
皺褶黎明角
意外諸城角龍
諸城中國角龍
腫頭龍下目
岩寺皖南龍
紅土崖微腫頭龍
索引
作者介紹
楊楊,知名科普作傢,啄木鳥科學小組創作總監。畢業於廈門大學,齣版瞭多部長篇文學作品及科普圖書。
文摘
恐龍
什麼是恐龍
我們常常提及的恐龍(Dinosaur),在生物係統分類上稱作恐龍總目(Dinosauria)。恐龍總目是一群古老的四足爬行類動物,它們曾在陸地上生存瞭將近1.65億年,是當時陸地上的統治者。
目前發現的生存年代早的恐龍誕生於距今約2.3億年前的中三疊世,到距今約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發生時,非鳥型的恐龍類就從地球上消失殆盡瞭。
然而,依據現在的主流觀點,一部分獸腳亞目(Theropoda)的恐龍,卻演化成瞭現代的鳥類,至今還生活在人類身邊。因此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恐龍並沒有完全滅絕。
恐龍在動物分類學中被歸於蜥形綱(Sauropsida)下雙孔亞綱(Diapsida)的初龍類(Archosauria),與鰐類、翼龍類(Pterosauria)有親緣關係,都是初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興起於二疊紀末期,在三疊紀成為占據統治地位的陸棲脊椎動物群。
與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期的、形態各異的爬行動物,還有翼龍目、魚龍目(Ichthyosauria)、蛇頸龍目(Plesiosauria)、滄龍科(Mosasauridae)等,很多人會將它們誤以為是恐龍。其中,翼龍目的關係和恐龍更近一些,都是主龍類的演化支,但它們在三疊紀時,也開始分彆嚮不同的方嚮演化。而魚龍目、蛇頸龍目、滄龍科等,它們並不屬於初龍類,它們是另外一些完全不同的、生活在水中的水棲爬行動物。
恐龍是中生代的優勢物種,它們遍布世界的各大洲,包括如今終年被冰雪覆蓋的南極洲。到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恐龍化石已經超過1000個種,無論是從它們的體型特徵還是主宰地球的時間來看,它們都是成功的陸生動物。
日益增多的恐龍化石發現,嚮我們展示瞭精彩紛呈的恐龍的多樣性。盡管如此,在恐龍身上我們還是能夠看齣一些共同的特徵。比如恐龍的頭骨(Cranium)與鰐類一樣呈雙孔型;四肢垂直於體側;股骨(Femur)的股骨頭與骨乾成直角;髖臼(Acetabulum)穿透成孔;肱骨(Humerus)有低矮的三角脊(Deltopectoralcrest,讓胸鎖三角肌肉附著的部分),腸骨(Ilium)後部有個突齣區塊;脛骨(Tibia)末端邊緣寬廣,有個往後的凸緣;距骨(Astragalus)有個明顯上突,與脛骨契閤等。這些特徵都是恐龍的重要特徵。
……
序言
★湘版圖書《古生物圖鑒》首發,為全球規模大的古生物工具書
——湖南衛視新聞聯播
★《古生物圖鑒》發布 展現319種古生物形象
湖南科學技術齣版社齣版的國傢齣版基金項目《古生物圖鑒》18日在京發布,319種古生物化石的生命形象通過科學繪畫的形式得以展現。
該書收入的科學繪畫作品涵蓋恐龍、古鳥、翼龍、史前水棲爬行動物化石的生命形象及骨骼結構重建圖,其中部分作品曾作為論文配圖在《自然》《科學》等專業期刊發錶。
——新華網
★此次公開發布的319種古生物化石生命形象科學繪畫,是啄木鳥科學小組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聯閤推動的大型研究項目“達爾文計劃——生命美術工程”課題的部分研究成果。“達爾文計劃——生命美術工程”是世界上針對地球已消失生命係統的一次大規模科學藝術實踐。由科學藝術傢趙闖與科學童話作傢楊楊共同發起,聯閤全球多位科學傢參與的古生物化石生物形象復原行動。
——化石網
★近年來,隨著大量珍貴的恐龍及其他古生物化石在中國的發現,中國在古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瞭的科學成果,這些成果正在改變全球古生物研究的傳統觀念。正是因為中國在古生物基礎科學上的成果支持,使得與其相關的科學藝術等領域的研究也得到瞭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搜狐讀書
怎麼說呢,《中國恐龍-古生物圖鑒-2》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感覺就是“專業”和“厚重”。它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就可以翻閱的速食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學術報告,隻不過是用更易於理解和欣賞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期待書中對於不同恐龍種類的骨骼結構、肌肉復原的細節分析,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給齣幾個漂亮的插圖,而是能有科學傢嚴謹的論證過程,比如通過化石證據推斷恐龍的運動方式、體溫調節能力等等。我知道中國有很多世界級的恐龍化石發現,比如祿豐龍、永川龍,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對這些“國之瑰寶”進行特彆深入的介紹,包括它們的發現地點、科學價值以及在中國古生物研究史上的地位。我對恐龍的生態環境也充滿好奇,比如它們生活在怎樣的地質年代,當時的植被和氣候是什麼樣的,有沒有可能是通過這些信息來推斷恐龍的食性、遷徙路綫等。總之,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種對科學精神的緻敬,是對未知世界深入探索的渴望,我迫不及待想在其中遨遊。
評分這次入手《中國恐龍-古生物圖鑒-2》,純粹是抱著一種“驚喜盲盒”的心態,但事實證明,這份驚喜絕對是超齣預期的。我平時對自然科學類的書籍都比較挑剔,尤其是一些看似專業但內容空洞的書籍,很容易讓人産生倦怠感。然而,《中國恐龍-古生物圖鑒-2》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編排設計非常用心。從目錄來看,似乎對恐龍的分類和介紹都做瞭細緻的劃分,這對於想要係統性學習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我個人對恐龍的進化曆程非常感興趣,不知道這本書是否會詳細梳理從早期恐龍到白堊紀末期恐龍的演變過程,其中涉及到的關鍵物種和進化節點會不會有清晰的圖示和解讀。另外,我還有一個小小的期待,就是書中是否會對中國重要的恐龍化石産地和發掘故事進行一些有趣的描述。畢竟,這些發現本身就充滿瞭傳奇色彩,能夠瞭解化石是如何被發現、研究,並且最終“復活”成我們今天看到的恐龍形象,會非常有代入感。我喜歡那種能夠激發我思考的書,而不是簡單堆砌事實。《中國恐龍-古生物圖鑒-2》給我一種“有料”的感覺,相信它一定能滿足我對古生物世界探索的胃口。
評分哇,收到這本《中國恐龍-古生物圖鑒-2》,簡直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史前世界!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僅從封麵和整體裝幀來看,就足以讓我心潮澎湃。封麵的設計很有衝擊力,色彩搭配既寫實又不失藝術感,讓人一眼就能被那些龐大的身軀和威嚴的姿態所吸引。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光滑且厚實,這絕對是給真正喜歡古生物的讀者準備的“硬核”讀物。我特彆期待書中的插圖,希望能夠還原齣那些遠古巨獸生動的形態,想象一下,栩栩如生的梁龍伸長脖頸,或是霸王龍張開血盆大口,那畫麵感一定非常震撼。而且,我之前看過一些恐龍的書,但總覺得不夠係統,《中國恐龍-古生物圖鑒-2》這個名字暗示瞭其內容的係統性和專業性,不知道這次會不會有關於中國特有的恐龍種類的詳細介紹,比如那些在我國發現的、獨一無二的恐龍化石。我對那些遠古的奧秘一直充滿好奇,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百科全書一樣,解答我心中關於恐龍的一切疑問,讓我對它們的生存環境、生活習性、甚至滅絕原因有更深入的瞭解。總之,這本書的光榮使命就是帶我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段屬於恐龍的輝煌歲月!
評分收到《中國恐龍-古生物圖鑒-2》這份驚喜,我內心充滿瞭期待,仿佛已經踏入瞭那個遙遠的史前時代。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厚重感”,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內容上的分量。我一直對恐龍的演化脈絡和多樣性非常感興趣,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按照時間順序,從三疊紀的早期恐龍一直講到白堊紀末期,詳細介紹各個時期的代錶性恐龍。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對中國發現的、一些極具代錶性的恐龍進行深入的“故事性”解讀,不僅僅是列齣它們的特徵,更希望能夠講述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以及在古生物學界引起瞭怎樣的轟動。比如,那些驚艷世界的中國特有恐龍,它們的發現過程是不是充滿瞭戲劇性?還有,我一直對恐龍的“傢庭生活”很著迷,不知道書中會不會有關於恐龍繁殖、育幼的推測和證據,這些內容往往最能激發讀者的想象力和共鳴。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一本能夠讓我沉浸其中,仿佛穿越時空,親眼見證那些巨獸在我們眼前奔跑的百科全書。
評分老實說,《中國恐龍-古生物圖鑒-2》這本書,我一看到書名,就覺得這絕對是我一直在找的那種!我一直是個科幻迷,尤其喜歡那些關於遠古生物的設定,但總覺得現有的信息有些零散。這本書的“圖鑒”二字,就暗示瞭它會提供非常詳盡的物種信息,而“中國恐龍”則將焦點鎖定在我們本土的發現,這對我來說更有親切感。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有關於中國恐龍的“明星物種”的深度剖析,比如關於棘龍、馬門溪龍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們的身長、體重、生活習性有沒有什麼顛覆性的認知?還有,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涉及到一些“非主流”的恐龍,比如那些體型較小、但可能在特定生態位扮演重要角色的恐龍,因為我覺得每一個物種都有它獨特的存在意義。另外,這本書有沒有可能附帶一些關於恐龍化石如何被修復和展示的技術介紹?我一直對博物館裏那些巨大的恐龍骨架感到震撼,但卻不瞭解背後復雜的修復過程。如果能從中瞭解到一些這方麵的知識,我會覺得這本書的價值又提升瞭一個檔次。總之,這本書給瞭我一種“寶藏”的感覺,裏麵一定隱藏著許多我尚未知曉的驚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