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WCDMA规划设计手册/第三代移动通信规划设计丛书
定价:29.00元
作者:郭东亮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4-01
ISBN:97871151286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包括第三代移动通信主要技术之一——WCDMA的技术原理、系统结构、信令和协议、网络规划设计等内容。全书将WCDMA通信体制及原理和工程应用有机结合,如对业务和业务模型进行详细分析并运用于系统容量配置,讲述了提高网络指标的具体方法,并提供了详细的网络规划设计流程。
书中既有详尽的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工程技术方法和经验的总结,特别是着眼于WCDMA的发展,对无线接入网、核心网、传输网的组网和网络规划、网络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
本书可供从事3G(WCDMA)网络规划设计、运营维护和优化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章 WCDMA简介 1
1.1 WCDMA的发展和现状 1
1.2 WCDMA标准的演进 2
1.3 WCDMA的主要特点 2
1.4 WCDMA网规划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4
1.5 WCDMA的网络演进问题 5
第2章 WCDMA技术原理 6
2.1 WCDMA系统结构概述 6
2.2 WCDMA R99网络结构 8
2.3 WCDMA R4网络结构 10
2.4 WCDMA R5网络结构 12
2.5 网络接口 13
2.6 WCDMA的空中接口 15
2.7 网络协议 30
2.8 全IP化网络 33
2.9 HSDPA技术 34
第3章 UMTS业务及应用 37
3.1 UMTS承载服务体系 37
3.2 UMTS业务类型 39
3.3 QoS属性清单 39
3.4 QoS属性取值范围 40
3.5 UMTS承载服务属性与无线接入承载服务属性 42
3.6 UMTS业务特征 43
3.7 UMTS业务的QoS需求 44
3.8 与外部网的QoS互通 49
3.9 提供支持的相关协议 50
第4章 分组调度 66
4.1 UMTS分组域的协议模型 66
4.2 分组数据的传输信道 67
4.3 分组调度算法 70
4.4 分组调度与无线资源管理 73
4.5 影响分组调度性能的因素 74
4.6 分组业务性能 75
第5章 业务模型及系统配置 81
5.1 业务模型 81
5.2 Node B配置计算示例 83
第6章 WCDMA核心网分系统 90
6.1 R99版核心网结构及特点 90
6.2 R4版核心网系统结构及特点 93
6.3 R5版核心网结构及特点 95
6.4 R4/R5新增设备和功能 96
6.5 核心网络的平滑演进 98
6.6 核心网络规划设计 100
6.7 核心网CS域建设方案 103
6.8 核心网PS域建设方案 107
6.9 话路网 109
6.10 信令网网络组织 113
6.11 移动智能网 116
6.12 编号计划 118
6.13 同步方式 119
6.14 计费方式 120
6.15 3管系统 121
第7章 WCDMA无线网络分系统 122
7.1 WCDMA无线网络的主要参数与指标 122
7.2 WCDMA链路预算与覆盖分析 124
7.3 WCDMA无线容量分析与配置 135
7.4 WCDMA无线网络的干扰分析 140
7.5 扰码规划 151
7.6 软切换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152
7.7 硬切换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153
7.8 WCDMA的HCS组网 154
第8章 传输分系统 157
8.1 传输技术 157
8.2 WCDMA传输组网 159
8.3 需要说明的问题 160
第9章 CW测试及模拟预测 162
9.1 模型校正 162
9.2 模拟预测 166
0章 WCDMA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 173
10.1 WCDMA规划设计的主要特点 173
10.2 规划设计阶段分类 174
10.3 WCDMA可行性研究主流程 174
10.4 业务预测 175
10.5 无线专业可研流程 178
10.6 核心网专业可研流程 183
10.7 传输专业可研流程 185
10.8 经济分析 186
10.9 WCDMA初步设计主流程 188
10.10 无线专业初步设计流程 188
10.11 核心网专业初步设计流程 190
10.12 传输专业初步设计流程 190
10.13 电源配套专业 191
附录 缩略语 194
参考文献 202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在它对网络优化策略的探讨之中。这本书对于“瓶颈分析”那部分的论述,简直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它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实际数据分析的各个维度,从话务模型建立的细微之处,到干扰抑制技术的具体实施步骤,都进行了详尽的、近乎手把手的指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不同场景下网络性能衰退的案例分析,那些虚拟的场景构建得极其逼真,让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网络运维现场,亲手去定位那些棘手的KPI下降问题。书中对于节能模式和动态功率控制的介绍,更是紧扣当前运营商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工程参数调整建议,而不是空洞的口号。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频繁地使用荧光笔和便利贴,因为书中提出的每一个观点、每一种方法论,都像是为我过去工作中的一些困惑提供了精准的“手术刀”式的解决方案。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和方法论的升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的配色和字体选择都透露着一种专业又不失典雅的气质。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布局上的用心,每一页的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丝毫没有拥挤感,即便是面对如此厚重的技术内容,也能保持心情的舒畅。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触摸起来有一种温润的质感,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留下令人不适的油腻感。封面上的烫金或凸起工艺,虽然只是细节,却极大地提升了整本书的档次,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物有所值。而且,书籍的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书脊处理得很平整,即便是大幅度摊开阅读,也看不到明显的松动迹象,这对于一本经常需要查阅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翻阅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插图和图表的清晰度达到了极高的水准,线条锐利,色彩还原度高,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系统架构图和流程图至关重要。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外部包装和制作工艺,无疑是业内顶尖水准,光是摆在书架上,都成了一道风景线,让人忍不住想去翻开它。
评分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索引和章节结构编排堪称典范。我经常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某个特定参数的最佳实践范围或者某个特定场景下的规划约束条件,而这本书的目录设计和页眉页脚的导航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查找效率。它不仅仅是一本可以从头读到尾的书籍,更是一个随时可以查阅的“移动知识库”。特别赞赏的是,书中附带的那些表格数据和参考值清单,其详实程度令人咋舌,很多都是我以往需要翻阅公司内部标准文档才能获取的“内部资料”,如今被系统地整理汇编于此。这意味着,我不再需要频繁地在多个文档源之间跳转比对,所有关键的参考数据都唾手可得。这种对实用性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编著者对一线工程师工作痛点的深刻理解,使得这本书从“理论参考”成功升级为“日常工作必备利器”。每一次需要快速决策或验证方案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起它。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即便是处理那些极其枯燥乏味的数学推导和复杂的协议栈描述,作者也采用了清晰、有条理的叙述方式。那些原本让我望而生畏的复杂公式和模型,通过配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类比,变得易于理解和消化。例如,在解释信道容量计算时,作者引入了一个关于“信息流速”的日常类比,瞬间打通了我之前理解上的所有堵点。我发现,这本书在平衡“深度”与“易读性”之间做得非常出色,它既能满足资深专家的深度需求,也对初入行业的新人保持了极高的友好度。我甚至把它推荐给了我团队里刚毕业的实习生,他反馈说,相比于课堂上的理论,这本书让他更快地理解了真实世界中工程师们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这种行文的温度感和实用性,是很多纯粹的学术著作所不具备的,它让枯燥的技术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新技术融合与未来演进趋势方面的深度和广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没有固步自封于单一技术的描述,而是以一个宏观的视角,将正在发生的网络技术迭代脉络清晰地勾勒出来。比如,它对核心网虚拟化(NFV)如何渗透和重塑无线接入网的讨论,其深度远超我之前接触的许多同类书籍。作者显然对行业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不仅描述了当前的技术状态,更大胆且审慎地预测了未来三到五年的技术走向,以及这些变化对现有规划流程将产生的影响。书中对于跨代技术(比如LTE向5G演进过程中的过渡策略)的兼容性和平滑升级路径的分析,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这对于制定长期网络发展蓝图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参考。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不再局限于眼前正在部署的技术,而是对整个通信生态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和预判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