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信息論與編碼(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與通信工程係列教材)
定價:29.00元
售價:19.7元,便宜9.3元,摺扣67
作者:曹雪虹,張宗橙著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3021929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規劃教材
“十二五”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
信息論與編碼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基礎,對於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均由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於本科生和工程技術人員來說,由於理論基礎的不足以及實際應用的需要,不可能花很多精力去研讀復雜難懂、枯燥乏味的證明,他們迫切需要一本介紹信息論基礎知識且與實際應用緊密聯係的書籍,本書就是齣於這樣的目的編寫的。從多年的銷售數據和讀者的積極反饋來看,本書也起到瞭很好的普及作用。
本書特色:
(1)注重基本概念,用較通俗的文字解釋其物理意義,輔以一定的例題和圖錶說明。不再以復雜的公式來證明這些孰知的公理。
(2)聯係當前實際通信技術,使讀者學習後概念清晰,可以有目標地將概念應用於實際工作中。
(3)配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習題、PPT、實驗係統和教學平颱等,可以在清華大學齣版社網站下載。
《高等院校信息與通信工程係列教材:信息論與編碼(第2版)》重點介紹由香農理論發展而來的信息論的基本理論以及編碼的理論和實現原理。全書分7章,在介紹瞭有關信息度量的基礎上,重點討論瞭信道容量、率失真函數,以及無失真信源編碼、限失真信源編碼、信道編碼和密碼學中的理論知識及其實現原理。《高等院校信息與通信工程係列教材:信息論與編碼(第2版)》注重概念,采用通俗的文字,聯係目前實際通信係統,用較多的例題和圖不闡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實現原理,盡量減少繁雜的公式定理證明。在各章的後還附有內容小結和大量習題,書後附有部分習題答案,便於讀者學習,加深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此外,《高等院校信息與通信工程係列教材:信息論與編碼(第2版)》有配套電子教案。
章 緒論
1.1 信息論的形成和發展
1.2 通信係統的模型
習題
第2章 信源與信息熵
2.1 信源的描述與分類
2.1.1 無記憶信源
2.1.2 有記憶信源
2.1.3 馬爾可夫信源
2.2 離散信源熵和互信息
2.2.1 自信息量
2.2.2 離散信源熵
2.2.3 互信息
2.2.4 數據處理中信息的變化
2.2.5 熵的性質
2.3 離散序列信源熵
2.3.1 離散無記憶信源的序列熵
2.3.2 離散有記憶信源的序列熵
2.4 連續信源熵和互信息
2.4.1 幅度連續的單個符號信源熵
2.4.2 波形信源熵
2.4.3 大熵定理
2.5 冗餘度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 信道與信道容量
3.1 信道的基本概念
3.1.1 信道的分類
3.1.2 信道參數
3.1.3 信道容量的定義
3.2 離散單個符號信道及其容量
3.2.1 無乾擾離散信道
3.2.2 對稱DMC信道
3.2.3 準對稱DMC信道
3.2.4 一般DMC信道
3.3 離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
3.4 連續信道及其容量
3.4.1 連續單符號加性信道
3.4.2 多維無記憶加性連續信道
3.4.3 限時限頻限功率的加性高斯白噪聲信道
3.5 信源與信道的匹配
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 信息率失真函數
4.1 平均失真和信息率失真函數
4.1.1 失真函數
4.1.2 平均失真
4.1.3 信息率失真函數R(D)
4.1.4 信息率失真函數的性質
4.1.5 信息率失真函數與信道容量的比較
4.2 離散信源和連續信源的R(D)計算
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 信源編碼
5.1 編碼的定義
5.2 無失真信源編碼
5.2.1 定長編碼定理
5.2.2 變長編碼定理
5.2.3 佳變長編碼
5.3 限失真信源編碼定理
5.4 常用信源編碼方法簡介
5.4.1 遊程編碼
5.4.2 算術編碼
5.4.3 矢量量化
5.4.4 預測編碼
5.4.5 變換編碼
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 信道編碼
第7章 加密編碼
附錄 本書所用符號及含義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曹雪虹,南京工程學院副校長,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開設“信息論基礎”、“編碼理論”、“信息論與編碼”、“數字信號處理”等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主持或參加國傢自然科學基金、信息産業部、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十餘項,內容包括無綫通信、多媒體傳輸等方麵的理論研究和産品研發。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錶學術論文70多篇,其中多篇被SCI/EI/ISTP收錄。主編和參編齣版專著和教材5本,其中主編《信息論與編碼》被列入“十五”*規劃教材,《信息論基礎》被列入“十一五”*規劃教材。《信息論與編碼》已經被全國百餘所高校選用,纍計印刷20餘次,銷售量超過10萬冊。
與其他教材相比,我特彆欣賞它在數學嚴謹性和工程實用性之間找到的那個微妙平衡點。很多理論教材往往過於側重於純數學證明,使得工程背景的讀者望而卻步;而另一些工程導嚮的書籍又可能在理論深度上有所欠缺。但此書似乎在這兩者之間做到瞭取長補短。它在保證數學描述準確無誤的前提下,總是會及時地“拉迴”到實際的通信係統中去,闡述這些理論模型是如何指導現代通信標準和技術實現的。這種雙重視角,讓我這個希望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的讀者感到受益匪淺,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石,同時指明瞭通往工程應用的道路。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樸實,深藍色的主色調配上醒目的白色字體,給人一種嚴謹、專業的初步印象。當我第一次翻開它時,首先注意到的是其清晰的排版和閤理的章節結構。作者在引言部分就為讀者勾勒齣瞭一個宏大的知識圖景,讓人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充滿期待。它似乎沒有試圖在開篇就拋齣過於晦澀的理論,而是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將信息論這個看似抽象的領域逐步具象化。比如,在介紹信源編碼的基礎概念時,作者似乎巧妙地結閤瞭實際應用場景,而不是單純羅列公式,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幫助,能讓人快速抓住核心思想,而不是迷失在數學的海洋裏。
評分這本書的編撰風格有一種老派的學術魅力,文字雖不花哨,卻字字珠璣,信息密度極高。我發現,在閱讀過程中,我需要經常停下來仔細迴味作者對某個關鍵概念的定義和解釋,因為它往往用最精煉的語言概括瞭大量的思想。這種風格要求讀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專注,不能走馬觀花。特彆是對於那些已經對信息論有初步瞭解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精煉”和“深化”的工具。它不像有些新齣版的教材那樣追求時髦的排版或大量的圖示來分散注意力,而是完全聚焦於知識的內核本身,讀起來感覺非常“實在”。
評分作為一個需要經常迴顧和查閱相關資料的研究者,我非常看重一本教材的工具書價值。這本書在這方麵錶現齣色。它的索引係統做得相當完善,關鍵術語和公式都標注得清晰明確,使得快速定位特定知識點變得非常高效。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的許多結論和定理都有清晰的來源或背景介紹,這為進一步深入研究相關的原始文獻提供瞭很好的指引。它不僅僅是一本學習的教材,更像是一個結構良好的知識庫,在我需要驗證某個特定編碼效率或信息度量定義時,總能迅速從中找到可靠的參考答案,是案頭常備的工具書之一。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尤其是在處理一些前沿和復雜的編碼技術時,展現齣瞭極高的水準。我記得有幾章深入探討瞭糾錯碼的構造原理和性能分析,講解得非常透徹,每一個定理的推導都邏輯嚴密,環環相扣。作者在選擇例題時也非常用心,既有基礎的驗證性練習,也有需要綜閤運用多個知識點纔能解決的難題,這極大地鍛煉瞭讀者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讀完這部分內容,我感覺自己對信道容量的限製以及如何通過編碼手段逼近這個理論極限,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錶麵的概念認知上,而是真正理解瞭背後的機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