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技术导论(21世纪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规划教材)
定价:29.00元
售价:19.7元,便宜9.3元,折扣67
作者:刘广伟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3023307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电子技术导论/21世纪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规划教材》结合作者多年电子技术教学实践,主要介绍安全用电常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常用电子元件、常用仪器仪表、焊接技术、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的使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及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等具体内容,对初学电子技术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电子技术导论/21世纪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规划教材》内容通俗易懂,知识面广、结构合理、语言精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加深读者对《电子技术导论/21世纪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规划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电子技术导论/21世纪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规划教材》可作为各高等院校理工科及相关专业低年级学生的入门教材,也可以作为非电类专业学生知识拓展教材,还可以作为有关教师及科研工作人员的参考读物。
章安全用电
1.1人身安全
1.1.1触电的伤害
1.1.2触电的形式
1.1.3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1.1.4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
1.2防触电措施与触电后急救
1.2.1防触电措施
1.2.2触电后急救
思考与练习
第2章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2.1基本概念、名词及分析方法
2.1.1电流
2.1.2电压
2.1.3功率
2.1.4电参数的表示方法
2.1.5电路
2.2放大电路
2.2.1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
2.2.2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2.2.3功率放大电路
2.3直流电源
2.3.1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2.3.2整流电路
2.3.3滤波电路
2.3.4稳压电路
2.4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2.4.1概述
2.4.2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作用
2.4.3基本逻辑门电路
2.4.4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思考与练习
第3章电子元器件
3.1电阻器
3.1.1电阻的基本知识
3.1.2电阻的主要技术参数
3.1.3电阻器的分类
3.1.4电阻器的标志方法
3.1.5特种电阻
3.1.6电阻器的选用
3.2电容器
3.2.1电容器的基本知识
3.2.2电容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3.2.3电容器的命名方法和标志方法
3.2.4电容器的种类及特性
3.2.5电容器的选用
3.3电感器和变压器
3.3.1电感的基本知识
3.3.2变压器的基本知识
3.4二极管
3.4.1二极管基本知识
3.4.2半导体二极管的种类
3.5三极管
3.5.1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本知识
3.5.2半导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3.5.3三极管分类
3.5.4半导体器件的命名方法
3.5.5三极管的选用
3.6显示器件
3.6.1液晶显示器
3.6.2LED数码显示器
思考与练习
第4章常用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与使用
4.1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
4.1.1电子测量的特点
4.1.2测量误差及电子仪器测量误差
……
第5章焊接技术
第6章电路设计与仿真
第7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
第8章现代通信技术
第9章物联网概述
0章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是那种典型的学术教材风格,严谨、精确,不含任何花哨的修辞,直奔主题。对于那些追求效率、希望快速掌握核心知识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高效的学习工具。我尤其欣赏它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比如在讲解MOS管的工作原理时,作者首先回顾了PN结的基础知识,然后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场效应,逻辑链条非常清晰。不过,我个人有个小小的偏好,有时候会觉得这种过于克制的叙事方式在初期会显得有些枯燥。我希望教材能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多穿插一些近期的工程实例或者应用背景,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尽管如此,它的参考文献列表做得非常详尽,提供了大量进一步深造的路径,对于有志于继续深究某个方向的同学来说,这简直是宝藏。它的习题设置也很有梯度,从基础概念的检验到复杂的系统设计题都有,覆盖面很广,能有效检验学习成果。
评分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开始对比我之前看过的几本同类入门书籍,发现这本《电子技术导论》在某些特定主题上的处理方式独树一帜。比如说,它对信号与系统这部分内容的介绍,不仅仅停留在数学模型的层面,还花费了大量篇幅来解释傅里叶变换在实际调制解调过程中的物理意义,这一点我感觉是很多其他教材所欠缺的深度。它似乎更注重培养读者的“工程直觉”,而不是单纯的公式记忆。有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就是其中穿插的一些“历史回顾”小栏目,简要介绍了关键发明或理论的诞生背景,这让冰冷的电子学知识瞬间变得有温度、有人情味了,学习起来不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但同时,我也发现对于某些新兴技术,比如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器件,内容相对保守,可能由于教材编写周期和技术更新速度的限制,这部分内容略显滞后,希望后续修订版能及时跟进。
评分我之所以对这本教材抱有很高的期望,是因为它被定位为面向“电子信息工程”这个大专业的导论。这意味着它必须具备极强的融会贯通能力。读完前面的电路基础和器件部分后,我感受到了这种综合性的努力。作者非常巧妙地在讲解完放大电路后,立刻引入了反馈理论,紧接着就过渡到了滤波器设计,这种知识点的串联,让你清晰地看到一个完整的电子系统是如何从最小的元件一步步构建起来的。这种系统思维的培养,远比掌握单个知识点更有价值。当然,作为一个大型教材,页数自然不少,携带起来确实有点重,我希望能看到更轻便的电子版资源配合,方便随时查阅。总的来说,它像是一份精心打磨的“内功心法”,虽然修炼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但一旦掌握,足以应对未来专业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这套教材的语言组织上,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但同时也带有一种“教科书式的距离感”。每一个术语的定义都力求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生怕产生任何歧义。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适应这种高度抽象和标准化的表达方式。我个人是那种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理解的学习者,所以我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停下来,对照着我手边的实验箱去构思如何用书中的理论知识去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这本书的理论深度绝对毋庸置疑,它为你提供了蓝图的每一个细节。但坦白说,在如何将这些细节高效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步骤方面,它提供的指引相对较少,更像是理论基石的奠定者,而非实战手册。如果你已经有一定的动手经验,这本书会是极佳的理论深化工具;如果完全是零基础的小白,初期可能会感到一些“高处不胜寒”的困惑。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相当扎实和专业,纸张的质感很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感。我买它主要是冲着“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这个名头去的,希望能对电子信息工程这个领域有一个系统而深入的了解。刚翻开目录,里面的章节划分就显得很有条理,从最基础的半导体物理到集成电路设计,再到数字信号处理的一些前沿概念,似乎都涵盖进去了。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现代通信技术的那几个章节,内容展开得非常细致,每一个公式推导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解释,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打好理论基础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不过,说实话,初次阅读的时候,感觉整体的难度跨度有点大,有些章节的理论深度确实比较高,可能需要反复研读才能完全消化。但我相信,如果能啃下来,对建立坚实的电子工程知识体系绝对大有裨益。这本书的图示设计也很用心,很多复杂的电路结构和原理图都用清晰的流程图和剖面图展示了出来,这对于理解抽象概念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