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创新设计与实践(第2版)
定价:49.00元
售价:33.3元,便宜15.7元,折扣67
作者:王松武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1180674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99kg
本书以电子创新设计、电子竞赛为主线,介绍了现代电子线路与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常用模拟电路、高频与无线发射、接收电路、遥控电路、基本数字电路、PLD器件的开发与应用、数模混合电路、电源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电路设计范例以及科技写作基础等。
本书编著的内容主要考虑到高校学生的需求。首先,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下,学生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综合性强的系统级电路设计与制作;其次,学生将参加各种电子赛事,要在“实战演习”中演练水平、获取佳绩,这是本书编写的初衷。不仅如此,事实上,除大学生群体以外,尚有众多的电子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这也是我们编写本书的重要目的。
章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概论
1.1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入门
1.1.1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如何选题
1.1.2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如何入门
1.1.3 电子技术平台
1.2 电子电路设计
1.2.1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1.2.2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1.2.3 电子电路设计的步骤
1.3 电子电路制作工艺
1.3.1 电子工程师必须重视电子制作工艺
1.3.2 元器件的测试与筛选
1.3.3 焊接工艺
1.3.4 装配工艺
1.3.5 PCB设计与制作工艺
1.4 电子电路中的抗干扰与屏蔽接地
1.4.1 电子电路中的抗干扰措施
1.4.2 电子电路的电磁屏蔽技术
1.4.3 电子电路的布线与接地技术
1.4.4 电子电路中的浮置、滤波、隔离技术
1.5 电子电路的调试与检测
1.5.1 电子电路的调试
1.5.2 排除故障的常用方法
1.5.3 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第2章 常用模拟电路
2.1 分立元件基本放大电路
2.1.1 三极管放大电路
2.1.2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2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2.2.1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结构与模型
2.2.2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
2.2.3 反相求和电路
2.2.4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
2.2.5 差动比例电路
2.2.6 仪用放大电路
2.2.7 程控增益放大电路
2.2.8 低频宽带放大器
2.3 积分与微分电路
2.3.1 积分电路
2.3.2 微分电路
2.4 信号滤波器
2.4.1 滤波器概述
2.4.2 一阶低通有源滤波器
2.4.3 二阶低通有源滤波器
2.4.4 二阶压控低通有源滤波器
2.4.5 一阶高通有源滤波器
2.4.6 二阶有源压控高通滤波器
2.4.7 带通有源滤波器
2.4.8 带阻有源滤波器
2.4.9 滤波器的组合
2.5 u-I与I-u变换电路
2.5.1 U-I变换
2.5.2 I-U变换器
2.6 电压比较器
2.6.1 电压比较器的基本概念
2.6.2 电压比较器的分类
2.6.3 电压比较器芯片
2.6.4 电压比较器的应用示例
2.7 电平转换电路
2.8 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2.8.1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参数
2.8.2 运算放大器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2.9 模拟乘法器
2.9.1 模拟乘法器原理
2.9.2 模拟乘法器芯片
2.9.3 MCl596组成的幅度调制电路
2.9.4 MCl596构成的混频器
2.9.5 MCl596构成的同步检波器
2.10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2.10.1 音频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划分
2.10.2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2.10.3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2.10.4 集成功放的应用
2.10.5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组装与调试
2.11 模拟开关
2.12 阻容式低频振荡器
2.12.1 正弦振荡器的分类
2.12.2 振荡原理与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
2.12.3 振荡器的工作特性
2.12.4 文氏桥RC低频振荡器
2.12.5 可编程RC宽带振荡器
2.13 电机及其驱动电路
2.13.1 普通直流电机
2.13.2 舵机
2.13.3 步进电机
第3章 高频与无线发射、接收电路
第4章 遥控电路
第5章 基本数字电路
第6章 PLD器件的开发与应用
第7章 数模混合电路
第8章 电源技术
第9章 传感器技术
0章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1章 电子测量与基本仪器组
2章 Photeus电子系统仿真技术
3章 电子电路设计范例
4章 科技写作基础
附录A 芯片封装形式
附录B 常用的网站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意思,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一些电路板的纹理,一眼就能看出和电子技术相关。拿到手里感觉挺扎实的,纸张质量也看得过去,不像有些教材拿到手就感觉软塌塌的。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非常理论化的书,读起来会枯燥乏味,毕竟“设计与实践”听起来就有点像是在说教。可翻开目录后,我发现它涵盖的范围比我想象的要广。它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公式推导,而是从基础的电子元件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现代电子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尤其是它在介绍一些新兴概念时,用了不少生动的比喻,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设计流程时那种模块化的思路,清晰地把一个大项目拆解成可以逐步攻克的“小山头”。这种结构让人在学习过程中不容易迷失方向,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都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这对于保持学习的动力至关重要。总体来说,这本书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让人既能建立起宏观的认识,又不失对细节的把控。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可以说是精良的典范。很多技术书籍的插图往往模糊不清,或者过于简化,根本看不出关键细节,让人不得不去网上搜索补充材料。但这本书不同,里面的电路图、结构示意图和流程图,线条都非常清晰锐利,层次分明。特别是那些复杂的系统架构图,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和布局,使得即便是一个初次接触该领域的人,也能迅速抓住核心逻辑。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软件仿真和硬件实现对接的部分,那部分内容通常是理论和实践脱节最严重的地方。而这本书里,它展示了非常具体的仿真结果截图和实际搭建的照片对比,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理解抽象概念的门槛。这说明编者在出版前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校对和美工优化,确保读者能够获得最佳的视觉学习体验。这种对细节的尊重,在专业技术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评分从使用场景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适用性非常广泛。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它无疑是一本极佳的实验指导书和课程配套教材,它所提供的实践项目兼具教育意义和挑战性,能够很好地支撑起一个学期的课程任务。而对于已经步入职场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又像是一面“反思镜”。它提供的现代设计理念和规范,能够帮助那些长期从事单一领域工作的工程师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习惯,了解行业内更前沿的最佳实践。我个人非常看重它在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方面的暗示性论述,虽然没有专门的章节去细谈管理,但从它介绍的设计流程来看,已经内嵌了高效协作的原则。它教会的不仅仅是电子设计本身,更是一种系统工程的思维模式,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手册范畴,具有长期的、持续的参考价值。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本书之前,对“创新设计”这几个字是持保留态度的。现在市面上讲实践操作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是在重复讲解一些过时的、早就被写烂的实验案例。然而,这本书的视角明显高出了一层。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把元器件焊起来,更重要的是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以及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更具独特性。我特别留意了它对“设计思维”的阐述部分,那部分内容虽然篇幅不算长,但信息密度极高,它强调了用户需求分析在电子产品设计中的核心地位,这在很多技术导向的教材中是常常被忽视的。书中给出的案例分析,选取的都是当下比较前沿或者说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而不是那种陈旧的“点亮LED”级别的练习。这使得我在阅读时,总能联想到自己想要实现的某些想法,从而激发了更多的动手欲望。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引路人”,它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武器库”和一套“作战地图”,让读者自己去探索和构建属于自己的创新。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我会选择“启发性”。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能掌握所有知识的“速成宝典”,而更像是一部可以反复研读、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视角的参考手册。书中很多章节后面附带的“深入思考”环节,设计得尤其巧妙。它不会直接给出标准的答案,而是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迫使读者跳出书本的框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外界的信息去构思解决方案。我发现,当我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时,我开始主动地去查阅更多的标准文档和最新的技术规格书,从而将书中的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最新动态连接起来。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方式,比被动接受信息要高效得多。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成人学习的心理,知道如何激发读者的内在驱动力,而不是仅仅依赖外部的强制要求。对于希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程能力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种引导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