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年俗文化概觀
:52.00元
售價:35.4元,便宜16.6元,摺扣68
作者:史建平,李憲亮
齣版社:朝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0543642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盛大的傳統節日,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已經成為華人世界重要的文化符號。《中國春節文化概觀》一書,通過資料文獻的搜集、整理和概述,科學地對民俗學中的春節文化進行研究和探討。書中主要介紹瞭春節的由來、春節文化的符號、以及春節習俗,內涵豐富的春節文化,能夠使人們在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的同時進一步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濃鬱氣息。該書配有70餘幅有關春節題材的年畫、剪紙、照片,內容全麵,圖文並茂,語言通俗,設計精美,適閤於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閱讀。
春節,之所以能成為中華民族的盛大節日,被海內外所有炎黃子孫所重視,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春節期間的各種民俗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容,是中華文明的縮影和標誌。它從不同角度反映瞭我們這個民族的曆史風貌和社會生活,謳歌瞭欣欣嚮榮的美好生活與人民的安康樂業;它是古老東方民族的文化坐標,矗立在華夏兒女的心中。本書試圖通過資料文獻的搜集、整理、概述,對民俗學--春節文化這一獨立學科做拋磚引玉的工作……
史建平,1965年7月齣生於寜夏銀川市,教育學碩士。曾曆任幾傢國企高管。1999年至2003年任《青年生活導報》編輯部主任、編委會副主任。2001年4月當選寜夏迴族自治區第七屆青聯常委。2010年1月任寜夏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從少年時代起就喜好古玩、字畫收藏,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熱愛並有頗深的研究。
李憲亮,陝西籍,1958年齣生。延安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曾任《青年生活導報》總編,現任寜夏文史研究館副巡視員兼業務處處長、《寜夏文史》副總編。2011年齣版古體詩文集《境由心生》,參與編輯、編著瞭《寜夏曆代藝文集》《寜夏曆代詩詞集》《中國迴族文學概論》《寜夏民國風雲實錄》《中國地域文化通覽寜夏捲》等十多部著作。
對於《中國年俗文化概觀》這本書,我隻能說,它的價值遠超我的預期。我一直以為,關於春節的知識,在各種媒體上都能輕易獲取,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深入”的力量。作者在考據方麵下瞭極大的功夫,許多鮮為人知的年俗細節,在書中得到瞭詳盡的披露。比如,關於“掃塵”的習俗,書中不僅說明瞭它在春節前進行的意義,更提到瞭不同地區在掃塵時間、方式上的差異,甚至還探討瞭“塵”在古代的諧音和象徵意義,與“陳”相通,有送舊迎新之意。這一點讓我對這個看似簡單的習俗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對於“年夜飯”的描寫更是充滿瞭人情味,從食材的選擇,到菜肴的寓意,再到餐桌上的交流,都細緻入微,仿佛把讀者帶入瞭一個溫馨熱鬧的傢庭場景。我能感受到作者對傳統文化的真摯熱愛,也正是這份熱愛,讓這本書充滿瞭生命力。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學術著作,而是一部飽含情感的文化史詩,讓我深深感受到瞭中華民族的傢庭觀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評分初次翻開《中國年俗文化概觀》,我便被深深吸引。並非因為它內容有多麼晦澀難懂,恰恰相反,它以一種極為平實、溫和的語言,娓娓道來中國傳統春節的方方麵麵。我原以為年俗不過是簡單的吃餃子、放鞭炮,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更深層的文化脈絡。比如,對於“祭竈”這一習俗的描繪,作者不僅講述瞭它的起源傳說,更深入剖析瞭其中蘊含的感恩、敬畏以及對來年風調雨順的美好期盼。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年畫”的部分,那些色彩斑斕、寓意吉祥的畫作,在作者的筆下仿佛活瞭過來,講述著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故事。從門神到竈王爺,從生肖到花鳥,每一幅畫都承載著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審美情趣。我仿佛能聽到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飯菜香,感受到那份闔傢團圓、辭舊迎新的濃濃年味。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習俗的百科全書,更像是一份寫給中華民族的傢書,讓我們在快速發展的時代,重新審視並珍視那些代代相傳的寶貴文化財富。它讓我對“年”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僅僅是假期的到來,更是文化傳承的節點,是情感連接的紐帶。
評分說實話,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一直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片段上,總覺得有些浮光掠影。《中國年俗文化概觀》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的這一空白。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將年俗簡單地列舉羅列,而是著力於挖掘其背後的文化意義和曆史淵源。例如,關於“壓歲錢”的由來,書中不僅解釋瞭其與“壓祟”的關聯,還追溯瞭其在不同朝代的演變,以及其背後所寄托的長輩對晚輩的祝福和期望。這一點讓我印象深刻,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習俗,竟有如此深厚的文化積澱。書中對於“舞龍舞獅”的介紹也十分詳盡,從錶演的動作、音樂的配閤,到其象徵意義,都做瞭細緻的闡述。我仿佛看到瞭古代人民在節慶時的熱鬧場景,感受到瞭那股蓬勃嚮上的生命力。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敘述流暢,即使是關於一些相對枯燥的曆史考證,也能寫得引人入勝。這本書讓我明白,春節的年俗,並非簡單的形式,而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中形成的獨特文化符號,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精神橋梁。
評分《中國年俗文化概觀》這本書,簡直是我童年記憶的喚醒器,同時也是我知識視野的拓寬器。小時候過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種熱鬧的儀式,比如“拜年”,書中對拜年的不同方式、不同對象的講究,以及其背後尊老愛幼、人情往來的深層含義,都做瞭細緻的解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瞭不同地域的拜年習俗差異,例如北方人互相串門拜年,南方人則可能更側重於傢庭內部的團聚和長輩的問候。這種地域性的差異,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此外,書中對“春聯”的講解也十分精彩,作者不僅分析瞭春聯的起源和發展,還列舉瞭許多經典和創新的對聯,並解釋瞭其中的妙處,讓我領略到瞭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品味一杯醇厚的陳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它讓我重新認識瞭春節,不再是單純的節日,而是承載著中華民族情感、倫理、信仰的文化符號。
評分我一直對民俗文化充滿好奇,《中國年俗文化概觀》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這份好奇心,並給瞭我遠超預期的收獲。作者在撰寫過程中,顯然做瞭大量的田野調查和文獻梳理,使得書中內容既有宏觀的概括,又不乏微觀的細節。比如,關於“元宵節”的描述,書中不僅講述瞭其與燈會、猜燈謎的緊密聯係,還探討瞭“元宵”這一食物的由來,以及它所代錶的團圓和美滿的寓意。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燈籠”的研究,從材質、造型到色彩,再到不同場閤下燈籠的使用,都做瞭深入的剖析,讓我對這個簡單的節日符號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的文筆十分生動,仿佛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身經曆那些古老的節日場景。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年俗的介紹,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內核的一次深度挖掘。它讓我看到瞭中華民族在傳承文化方麵的智慧和創造力,也讓我更加熱愛和珍視這些流傳韆年的寶貴財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