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Altium Designer 14电路设计与仿真从入门到精通
定价:59.00元
售价:41.3元,便宜17.7元,折扣70
作者:李瑞,耿立明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1153714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作者
从事电子设计的一线工程师和从事Altium Designer 教学理论研究的名校教师联合编著,汇集多年PCB设计经验和应用技巧
实例专业
上百个知识点的透彻讲解,对应多个典型范例应用,125分钟视频教学辅导,实例全部来自电子设计工程实践
完全自学
书盘结合便于自学,附赠的全部范例文件及讲解视频,真正实现轻松入门、逐步精通
光盘资源丰富
多媒体教学视频总容量达1.77GB,17段时长达125分钟的与本书全程同步的基础知识及重点案例视频教学录像,加之270个实例源文件本书全面讲述了Altium Designer中绘制电路图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实例,内容完整,实例丰富。按照30%基础知识 70%实例的内容比例编排,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本专业领域各种不同应用情况下的专业技能与软件应用的结合应用,提高EDA设计能力。
内容提要
《Altium Designer 14电路设计与仿真从入门到精通》以Altium的新版本Altium Designer 14为平台,讲解了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Altium Designer 14概述、原理图简介、原理图的环境设置、原理图的基础操作、原理图的高级应用、层次化原理图设计、电路仿真系统、PCB设计入门、PCB的高级编辑、电路板的后期制作、信号完整性分析、创建元件库及元件封装、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为了体现Altium的高端分析功能,《Altium Designer 14电路设计与仿真从入门到精通》特意讲解了FPGA、VHDL编程等相关知识;后通过各个方面的实例应用介绍,让读者在掌握电路绘图技术的基础上学会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全书内容讲解详实,图文并茂,思路清晰。
随书光盘包含全书所有实例的源文件和操作过程录屏讲解动画,总时长达125分钟。
《Altium Designer 14电路设计与仿真从入门到精通》可以作为初学者的入门教材,也可以作为电路设计及相关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及各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参考书。
目录
章 Altium Designer 14概述
1.1 Altium Designer 14的主要特点
1.2 Altium Designer 14的运行环境
1.3 Altium Designer 14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1.3.1 Altium Designer 14的安装
1.3.2 Altium Designer 14的汉化
1.3.3 Altium Designer 14的卸载
1.4 Altium电路板总体设计流程
第2章 原理图简介
2.1 Altium Designer 14的启动
2.2 Altium Designer 14的主窗口
2.2.1 菜单栏
2.2.2 工具栏
2.2.3 工作窗口
2.2.4 工作区面板
2.3 Altium Designer 14的文件管理系统
2.3.1 项目文件
2.3.2 自由文件
2.3.3 存盘文件
2.4 Altium Designer 14的开发环境
2.4.1 Altium Designer 14原理图开发环境
2.4.2 Altium Designer 14印制板电路开发环境
2.4.3 Altium Designer 14仿真编辑环境
2.4.4 Altium Designer 14 VHDL编辑环境
2.5 常用编辑器的启动
2.5.1 创建新的项目文件
2.5.2 原理图编辑器的启动
2.5.3 PCB编辑器的启动
2.5.4 不同编辑器之间的切换
2.6 原理图的组成
2.7 原理图编辑器的界面简介
2.7.1 主菜单栏
2.7.2 主工具栏
2.7.3 工作窗口和工作面板
2.8 原理图设计的一般流程
第3章 原理图的环境设置
3.1 原理图图纸设置
3.2 原理图工作环境设置
3.2.1 设置原理图的常规环境参数
3.2.2 设置图形编辑的环境参数
3.2.3 设置鼠标滚轮属性
3.2.4 设置编译器的环境参数
3.2.5 原理图的自动聚焦设置
3.2.6 元件自动缩放设置
3.2.7 原理图的网格设置
3.2.8 原理图的连线切割设置
3.2.9 电路板物理边框的设置(一)
3.2.10 电路板物理边框的设置(二)
3.2.11 设置Orcad的环境参数
3.3 使用图形工具绘图
3.3.1 Drawing工具条
3.3.2 绘制直线
3.3.3 绘制多边形
3.3.4 绘制椭圆弧
3.3.5 绘制矩形
3.3.6 绘制圆角矩形
3.3.7 绘制椭圆
3.3.8 绘制扇形
3.3.9 添加文本字符串
3.3.10 添加文本框
3.3.11 添加贝塞儿曲线
3.3.12 添加图形
第4章 原理图的基础操作
4.1 Altium Designer 14元器件库
4.1.1 “库”面板
4.1.2 元器件的查找
4.1.3 元器件库的加载与卸载
4.2 元器件的放置和属性编辑
4.2.1 在原理图中放置元器件
4.2.2 编辑元器件属性
4.2.3 元器件的删除
4.2.4 元器件编号管理
4.2.5 回溯更新原理图元件标号
4.3 元器件位置的调整
4.3.1 元器件的选取和取消选取
4.3.2 元器件的移动
4.3.3 元器件的旋转
4.3.4 元器件的复制与粘贴
4.3.5 元器件的排列与对齐
4.4 绘制电路原理图
4.4.1 绘制原理图的工具
4.4.2 绘制导线和总线
4.4.3 放置电路节点
4.4.4 设置网络标号
4.4.5 放置电源和接地符号
4.4.6 放置输入输出端口
4.4.7 放置忽略ERC检查测试点
4.4.8 设置PCB布线标志
4.5 综合实例
4.5.1 绘制抽水机电路
4.5.2 绘制气流控制电路
4.5.3 绘制小系统电路
4.5.4 绘制看门狗电路
第5章 原理图的高级应用
5.1 原理图中的常用操作
5.1.1 工作窗口的缩放
5.1.2 刷新原理图
5.1.3 工具栏和工作面板的打开/关闭
5.1.4 状态信息显示栏的打开/关闭
5.1.5 对象的复制/剪切和粘贴
5.1.6 查找与替换操作
5.2 工具的利用
5.2.1 自动分配元件标号
5.2.2 返回更新原理图元件标号
5.2.3 导入引脚数据
5.3 元件编号管理
5.4 元件的过滤
5.5 在原理图中添加PCB设计规则
5.5.1 在对象属性中添加设计规则
5.5.2 在原理图中放置PCB Layout标志
5.6 使用List与Navigator面板进行快速浏览
5.7 原理图的查错及编译
5.7.1 原理图的自动检测设置
5.7.2 原理图的编译
5.7.3 原理图的修正
5.8 综合实例——汽车多功能报警器电路
第6章 层次化原理图设计
6.1 层次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概念
6.2 层次原理图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6.3 层次原理图的设计方法
6.3.1 自上而下的层次原理图设计
6.3.2 自下而上的层次原理图设计
6.4 层次原理图之间的切换
6.4.1 用Projects工作面板切换
6.4.2 用命令方式切换
6.5 层次设计表
6.6 层次原理图之间的切换
6.6.1 由顶层原理图中的方块电路图切换到相应的子原理图
6.6.2 由子原理图切换到顶层原理图
6.7 打印与报表输出
6.7.1 打印输出
6.7.2 网络报表
6.7.3 基于整个项目的网络表
6.7.4 基于单个原理图文件的网络表
6.7.5 生成元件报表
6.8 层次设计表
6.9 综合实例
6.9.1 自上而下绘制电路
6.9.2 自下而上绘制电路
第7章 电路仿真系统
7.1 电路仿真的基本概念
7.2 放置电源及仿真激励源
7.3 仿真分析的参数设置
7.3.1 通用参数的设置
7.3.2 仿真方式的具体参数设置
7.3.3 “Operating Point Analysis”(工作点分析)
7.4 特殊仿真元器件的参数设置
7.4.1 节点电压初值
7.4.2 节点电压
7.4.3 仿真数学函数
7.4.4 实例——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
7.5 电路仿真的基本方法
7.6 综合实例
7.6.1 双稳态振荡器电路仿真
7.6.2 Filter电路仿真
7.6.3 数字电路分析
第8章 PCB设计入门
8.1 PCB编辑器的功能特点
8.2 PCB界面简介
8.2.1 菜单栏
8.2.2 主工具栏
8.3 新建PCB文件
8.3.1 利用PCB板向导创建PCB文件
8.3.2 利用菜单命令创建PCB文件
8.3.3 利用模板创建PCB文件
8.4 PCB的设计流程
8.5 电路板物理结构及环境参数设置
8.5.1 电路板物理边框的设置
8.5.2 电路板图纸的设置
8.5.3 电路板的层面设置
8.5.4 工作层面与颜色设置
8.5.5 PCB布线框的设置
8.5.6 “参数选择”的设置
8.6 在PCB文件中导入原理图网络表信息
8.6.1 装载元件封装库
8.6.2 设置同步比较规则
8.6.3 导入网络报表
8.6.4 原理图与PCB图的同步更新
8.7 PCB视图操作管理
8.7.1 视图移动
8.7.2 视图的放大或缩小
8.7.3 整体显示
8.8 元件的手动布局
8.8.1 元件的对齐操作
8.8.2 元件说明文字的调整
8.8.3 元件间距的调整
8.8.4 移动元件到格点处
8.8.5 元件手动布局的具体步骤
8.9 综合实例——完整的PCB板电路
第9章 PCB的高级编辑
9.1 电路板的自动布线
9.1.1 设置PCB自动布线的规则
9.1.2 设置PCB自动布线的策略
9.1.3 电路板自动布线的操作过程
9.2 电路板的手动布线
9.2.1 拆除布线
9.2.2 手动布线
9.3 添加安装孔
9.4 覆铜和补泪滴
9.4.1 执行覆铜命令
9.4.2 设置覆铜属性
9.4.3 放置覆铜
9.4.4 补泪滴
9.5 3D效果图
9.6 网络密度分析
9.7 综合实例——看门狗电路板处理
0章 电路板的后期制作
10.1 电路板的测量
10.1.1 测量电路板上两点间的距离
10.1.2 测量电路板上对象间的距离
10.1.3 测量电路板上导线的长度
10.2 DRC检查
10.2.1 在线DRC和批处理DRC
10.2.2 对未布线的PCB文件执行批处理DRC
10.2.3 对已布线完毕的PCB文件执行批处理DRC
10.3 电路板的报表输出
10.3.1 PCB图的网络表文件
10.3.2 PCB板信息报表
10.3.3 元器件报表
10.3.4 简单元器件报表
10.3.5 网络表状态报表
10.4 电路板的打印输出
10.4.1 打印PCB文件
10.4.2 打印报表文件
10.4.3 生成Gerber文件
10.5 操作实例——看门狗电路后期制作
10.5.1 设计规则检查(DRC)
10.5.2 生成电路板信息报表
10.5.3 元器件清单报表
10.5.4 网络状态报表
10.5.5 PCB图及报表的打印输出
1章 信号完整性分析
11.1 信号完整性分析概述
11.1.1 信号完整性分析的概念
11.1.2 信号完整性分析工具
11.2 信号完整性分析规则设置
11.3 设定元件的信号完整性模型
11.3.1 在信号完整性分析之前设定元件的SI模型
11.3.2 在信号完整性分析过程中设定元件的SI模型
11.4 信号完整性分析器设置
11.5 综合实例——时钟电路
11.5.1 PCB信号完整性分析
11.5.2 PCB信号串扰分析
2章 创建元件库及元件封装
12.1 创建原理图元件库
12.1.1 元件库面板
12.1.2 工具栏
12.1.3 设置库编辑器工作区参数
12.1.4 绘制库元件
12.1.5 绘制含有子部件的库元件
12.2 创建PCB元件库及封装
12.2.1 封装概述
12.2.2 常用封装介绍
12.2.3 新建封装的界面介绍
12.2.4 PCB库编辑器环境设置
12.2.5 用PCB向导创建PCB元件规则封装
12.2.6 手工创建PCB元件不规则封装
12.3 元件封装检错和元件封装库报表
12.4 创建一个新的含有多个部件的原理图元件
12.4.1 创建元件外形
12.4.2 创建一个新的部件
12.4.3 创建部件的另一个可视模型
12.4.4 设置元件的属性
12.4.5 从其他库中添加元件
12.4.6 复制多个元件
12.4.7 元件报告
12.4.8 库报告
12.4.9 元件规则检查器
12.5 综合实例——变压器的绘制及报告检查
12.5.1 绘制芯片CC14488
12.5.2 元器件报表
12.5.3 元器件库报表
12.5.4 元器件规则检查报表
3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
13.1 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设计工具
13.2 PLD设计概述
13.3 VHDL应用设计实例
13.3.1 VHDL中的描述语句
13.3.2 创建FPGA工程
13.3.3 创建VHDL设计文件
13.3.4 创建电路原理图文件
13.3.5 顶层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13.3.6 创建VHDL测试文件
13.3.7 创建VHDL行为描述文件
13.3.8 FPGA工程的设置
13.3.9 FPGA工程的编译
作者介绍
胡仁喜《Autodesk AutoCAD 2010中文版电气制图实训教材》人邮《AutoCAD 2008室内装潢设计(第2版)》机工,49,07.10,超过1万《AutoCAD 2005电气设计》机工,43,05.4,超过1.3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它对设计流程中那些“陷阱”的预警和解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防坑指南。我以前总是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栽跟头,比如接地设计的不当导致的噪声耦合,或者因为过孔选择失误导致的散热不佳。而这本书里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深入剖析了这些常见的设计缺陷及其背后的物理机制,简直是把“血泪教训”提炼成了宝贵的经验总结。我记得有一次为了解决一个高频信号传输问题焦头烂额,最后翻到书中关于阻抗匹配和端接方式的详细论述,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传输线的末端处理上。它不仅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入到本质的讲解,让人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再者,书中对一些高级功能模块的介绍,比如电源完整性(PI)的初步分析,虽然没有做到极致的深入,但对于一个想从“能用”迈向“好用”的设计师来说,提供了非常清晰的进阶方向和切入点,让我看到了自己未来几年内可以努力钻研的方向。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部包含了多年行业沉淀的“设计哲学”汇编。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讲解EDA软件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是机械地罗列菜单功能,读起来枯燥乏味,用完即弃。然而,这本著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把软件操作本身当作最终目的,而是将其视为实现设计目标的强大工具。它更侧重于培养读者的“设计思维”,将Altium Designer 14的各项功能——从原理图捕获到PCB布局,再到后期的 Gerber 文件输出——无缝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逻辑自洽、高效的工作流。我特别喜欢它处理复杂元件封装的章节,那种细致入微的步骤分解,尤其是涉及到非标准元件或BGA器件的封装建立时,每一步的尺寸标注、丝印层和助焊层的处理都讲解得异常到位,让人不敢有丝毫马虎。这种强调细节、追求完美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设计习惯,让我开始更加重视每一次点击背后的设计意图。而且,它对设计规则(DRC)的设置和检查给出了极为详尽的指导,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返工,让我深刻理解到“设计始于规则,终于规则”的道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清晰的白色字体,透着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技术手册,但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循序渐进的叙述方式所打动。它没有上来就堆砌那些高深的术语,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为你描绘整个电子设计流程的宏观图景。从最基础的原理图绘制规范,到元件库的管理哲学,再到布局布线的黄金法则,每一步都讲解得细致入微,简直就像是手把手在教你如何构建一个健壮且美观的PCB。特别是关于信号完整性初步概念的引入,处理得非常巧妙,用日常生活中能理解的比喻,将原本抽象的物理现象具象化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把握,每一章的结尾都有配套的练习或案例分析,让你能够立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检验效果,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机制,大大增强了我的学习动力,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地在阅读,而是在实实在在地“做”设计。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相当出色,图文并茂,关键步骤的截图清晰可辨,即便是面对复杂的层叠设置或差分对的走线,也能轻松找到对应的视觉参考点,极大地减少了摸索和试错的时间成本。
评分我个人对这本书在“仿真与验证”部分的侧重感到非常惊喜。在许多入门级书籍中,仿真往往只是一个被简单提及的附加功能,但在这本书里,它被提升到了一个与设计同等重要的地位。作者详尽地介绍了如何利用软件内置的仿真工具进行初步的电源/信号完整性分析,并重点讲解了如何根据仿真结果反向指导设计修改,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跑出一个“绿色”的报告。例如,它会指导读者如何设置合适的激励源模型,如何正确地解释S参数曲线的物理含义,以及当仿真出现异常时,应从哪些设计维度入手去排查问题。这对于我这种希望将设计质量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工程师来说,提供了宝贵的实操经验。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仅是会画图的“绘图员”,更是一个懂得用数据和模型来验证自己决策的“工程师”。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已经具备了构建一个相对可靠、经过初步验证的复杂电路板的信心和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沉稳而不失活力”。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也没有像某些网络教程那样过于口语化、缺乏严谨性。作者的文字表达清晰、精准,没有冗余的表达,每一个句子似乎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只为最有效率地传达知识点。在介绍复杂的叠层结构或差分走线约束时,作者会使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帮助读者理解电磁场理论在实际PCB上的体现,比如将PCB层看作是多条“信息高速公路”,而叠层结构就是决定这些高速公路的“交通规划”。这种将深奥理论与日常经验相结合的叙事手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同时也保证了专业内容的准确性。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个领域的深厚热爱和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他似乎在努力确保每一个正在阅读的人都能真正掌握这门技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会操作软件的表面。这种以人为本的编写理念,让这本书在众多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