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削吧,木頭 | 作者 | 許誌達 |
| 定價 | 42.00元 | 齣版社 | 青島齣版社 |
| ISBN | 9787555264873 | 齣版日期 | 2018-03-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
| 編輯推薦 | |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第二段,理智分析,語言嚴謹,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閤) 從我初步瀏覽的書籍信息來看,《削吧,木頭》似乎是一本著重於木材加工技藝的實用性讀物。9787555264873這個ISBN號碼,指嚮的往往是具有一定學術價值或專業深度的齣版物。因此,我推測這本書的內容很可能不僅僅是泛泛而談,而是會涉及木材的種類特性、工具的選擇與使用、不同加工方法的原理與實踐,甚至可能包含一些設計理念和行業發展趨勢的探討。對於我這樣希望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提升技能的愛好者而言,一本能夠提供係統性指導的書籍至關重要。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在處理不同木材時遇到的難題,指導我如何安全高效地完成各項工序,並且在藝術錶現力和實用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我還會關注書中是否包含案例分析、圖解說明等,這些都能極大地幫助我理解和應用書中的知識。它應該是一本能夠讓我從“知其然”走嚮“知其所以然”的書。
評分(第四段,探究精神,注重曆史文化與人文關懷) 我一直對那些承載著曆史和文化的工藝品情有獨鍾,而木藝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削吧,木頭》這個書名,雖然聽起來質樸,但我感覺它背後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我不禁聯想到古代的工匠如何憑藉一雙巧手,創造齣流傳韆古的建築、傢具和器物。這本書是否會追溯木藝的曆史淵源,探討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木雕、木作風格?它是否會介紹一些經典的木工技法,以及這些技法背後蘊含的智慧和哲學?我更期待的是,書中能展現那些從事木藝工作的人們的故事。他們的生活狀態,他們的創作理念,他們如何將對自然的敬畏、對傳統的尊重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融入到每一件作品之中。通過這些故事,我希望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木藝的魅力,以及它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評分(第五段,充滿好奇,語氣略顯跳躍,錶達對未知內容的暢想) 9787555264873,這個號碼,怎麼看都覺得不簡單。翻開《削吧,木頭》,我猜我將麵臨的是一場關於“材質”與“創造”的奇妙旅行。它會是單純的工藝指南嗎?我可不信。我更傾嚮於相信,這本書裏藏著比工具和技法更深邃的東西。也許是關於如何“傾聽”木頭的語言,如何發掘它隱藏的紋理和性格,然後用恰當的方式“喚醒”它。是不是裏麵會有一些充滿想象力的改造案例?比如,把一截普通的樹枝,變成一件可以講述故事的擺件;或者,將一塊被遺忘的舊木頭,重新賦予生命,讓它在新的空間裏閃閃發光。我甚至在想,這本書會不會還涉及到一些關於“慢”生活的理念?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靜下心來,用雙手去創造,這本身就是一種治愈。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會給我帶來多少驚喜,多少關於“削”與“不削”的人生思考。
評分(第三段,輕鬆幽默,帶有個人情感和生活聯想) 說實話,起初是被這個書名給逗樂瞭——《削吧,木頭》!多有畫麵感啊!想象一下,是不是有個急性子的人,看著一塊頑固的木頭,直接就上手,“削!”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瞭?我猜這本書裏,可能藏著不少關於“改造”的故事,不隻是把木頭削成啥樣,更可能是把生活中的“廢柴”變成“寶貝”的過程。我傢的陽颱上堆著一些不知道該怎麼辦的舊木闆,一直占著地方,又捨不得扔。這本書的齣現,會不會給我帶來靈感?讓我也能像書裏的人物一樣,化腐朽為神奇?我可不指望能削齣什麼驚天動地的藝術品,但如果能把那些木頭變成個小凳子、花架,或者甚至隻是幾個彆緻的收納盒,那也絕對是滿滿的成就感瞭!而且,萬一書中還有點關於“削”齣人生哲理的段子,那就更完美瞭,畢竟,誰的生活裏沒有點需要“削”一削纔能過去的時候呢?
評分(第一段,充滿期待,文筆略帶文藝,情感充沛) 當我在書店的貨架上偶然瞥見這本《削吧,木頭》,書名本身就激起瞭一種莫名的共鳴。仿佛能聞到木頭經過打磨後散發齣的淡淡清香,觸碰到那粗糙卻又蘊含著生命力的紋理。我並非專業人士,但對那些手工匠人傾注心血的作品總是充滿瞭好奇與敬意。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個畫麵:夕陽下,一位老者,手中握著刨刀,耐心地將一塊普通的木頭變成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他的臉上布滿歲月的痕跡,卻閃爍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技藝的執著。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他們的世界,瞭解那些被時光雕琢的物件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又承載著怎樣的情感。它或許能告訴我,如何在看似平凡的材質中發現不平凡的美,如何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尋找到內心的寜靜與滿足。這本書,就像一把開啓未知寶藏的鑰匙,我迫不及待地想用它來探索那些未曾觸及的領域,去感受那份來自手工的溫度和靈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