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做成功的父母:培养斯巴达孩子的33个细节
:26.00元
售价:17.7元,便宜8.3元,折扣68
作者:苗雨 等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8459882
字数:
页码: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斯巴达父母握手对话——希望您的孩子也能像斯巴达人一样独立、勇敢、强健、吃苦耐劳、智慧。
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材,是无数“望子成龙”的父母亲的大心愿。
斯巴达教育方式下的孩子独立、勇敢、强健、吃苦耐劳、智慧——这些恰恰是当前中国很多孩子所不具备的,也是我们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只有舍得让孩子吃苦,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才能让他们以后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更具竞争力!
我希望儿童能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
——卢梭
要从小把自己锻炼得身强力壮,能吃苦耐劳,不要娇滴滴的,到大自然里去远走高攀吧!
——恩里科·费米
斯巴达是独立、勇敢、强健、吃苦耐劳与智慧的象征。阅读《做成功的父母:培养斯巴达孩子的33个细节》将是一次的亲子教育体验。《做成功的父母:培养斯巴达孩子的33个细节》通过对斯巴达人教育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与生动的实例展示,逐步家长们探索如何培养一个具备独立、勇敢、强健、吃苦耐劳、智慧的孩子。
章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细节1 不要让孩子过分依赖父母
细节2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细节3 父母:不当拐杖当向导
细节4 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细节5 孩子也要有责任感
细节6 溺爱是一种伤害
细节7 鼓励孩子学会竞争
第二章 训练孩子勇敢坚强的意志
细节8 要做勇敢者不做胆小鬼
细节9 给孩子一个冒险的机会
细节10 克服懦弱与自卑
细节11 自信教育“我很棒!”
细节12 帮孩子走出恐惧的阴影
细节13 家长制下无良材
第三章 磨砺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细节14 别酝酿舍不得孩子吃苦的苦果
细节15 “逆商”与挫折教育
细节16 将沙子磨砺成珍珠
细节17 不可小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细节18 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获得动力
细节19 磨砺中的孩子需要夸奖和鼓励
第四章 锻炼孩子强壮健康的体质
细节20 科学的饮食习惯让孩子远离“豆芽菜”
细节21 多吃与少吃的学问
细节22 不要只重知识不重体质
细节23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锻炼
细节24 “健商”的方方面面
第五章 启发孩子生活的智慧
细节25 “情商”的力量不小于“智商”
细节26 生存的技能
细节27 难得的是创新思维
细节28 懂得合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细节29 引导孩子维护小小交际圈
细节30 玩,是为了更好的学
细节31 微笑面对生活
细节32 授人以花,手有余香
细节33 “身教”pk“说教”
章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细节1 不要让孩子过分依赖父母
斯巴达教育有很多方面是值得现代人借鉴的,其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他们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但斯巴达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教非常严厉,他们不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有时会表现出冷酷的一面,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不爱哭、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坚强性格。
斯巴达人虽身为贵族却并不养尊处优,对他们的后代也不溺爱,而是能够居安思危,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培养人才。正是由于斯巴达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使斯巴达成为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后一个被征服的城邦。
依赖性强不利于孩子成长
从斯巴达教育反观我们今天的教育,随着独生子女的普遍化,他们渐渐地成为了家里的“小皇帝”,家长对他们是宠爱过度,有的孩子甚至是为所欲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存与生活的能力。他们怎么能面对今后激烈的竞争?!现代教育更需要一点儿斯巴达教育的精神,让孩子们真正成长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
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很难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容易失去自我,遇到问题时,自己不动脑筋,往往人云亦云,易产生从众心理。依赖心理的突出表现是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寻求他人的帮助,做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决定。
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工程。在这本书的面世之前,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翻阅各种育儿书籍,但大多内容流于表面,或者过于理论化,很难真正落地。然而,《做成功的父母:培养斯巴达孩子的33个细节》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务实和深刻的方式,触及了父母教育的核心。它没有回避那些家长们普遍存在的困惑和难题,而是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33个细节,每一个都像是一颗精心打磨的宝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逆境教育”的论述,这在如今这个舒适过度、挑战稀缺的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以斯巴达的理念为引,却不失现代育儿的温情,他强调的不是让孩子遭受不必要的苦难,而是如何在安全的环境中,让他们学会面对挑战,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放手比紧握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时候允许孩子经历失败,比事事代劳更能让他们成长。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育儿方式,意识到在某些方面,我可能过度地保护了孩子,反而剥夺了他们锻炼意志、塑造品格的机会。
评分自从我读了《做成功的父母:培养斯巴达孩子的33个细节》这本书,我的育儿理念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以前,我总觉得应该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最舒适的环境,尽量让他们免受任何痛苦和挫折。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通过挑战和磨砺来塑造孩子内在力量的教育方式。书中的“斯巴达”元素,并非鼓吹残酷,而是提炼了斯巴达人那种极致的自律、坚韧和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作者将这些精神融入了33个具体的育儿细节中,这些细节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可以直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教会他们承受失败,以及如何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努力想要做到的,但总觉得不得要领。这本书就像是点亮了我心中的一盏明灯,让我明白,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孩子的成绩有多么耀眼,而在于他们能否拥有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一些育儿观念。我一直以为,作为父母,就是要尽一切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让他们快乐地成长。然而,《做成功的父母:培养斯巴达孩子的33个细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快乐”之外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坚韧”和“品格”。“斯巴达孩子”这个概念,在我看来,代表着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而作者恰恰是将这种精神,提炼成了33个可以切实操作的育儿细节。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并没有鼓励我们用严苛的方式对待孩子,而是通过巧妙的引导,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独立思考,并拥有面对挑战的勇气。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智慧和可行性,让我能够清晰地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培养孩子的内在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次对我们父母自身教育理念的重塑,让我开始反思,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有益的爱。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的内容所吸引。我一直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老师,是每个家长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做成功的父母”这个目标,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意义重大,但“成功的父母”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本书给出了一个清晰且充满智慧的答案。它以“培养斯巴达孩子”为切入点,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变成冷酷无情的人,而是为了汲取斯巴达文化中那种坚韧、自律、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家庭教育中。33个细节,每一个都充满力量,都具有操作性。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并没有充斥着那些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用生动具体的例子,讲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细微的调整,就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责任感”和“独立性”的论述,这正是现代孩子普遍缺乏的品质。它让我明白,有时候,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犯错,比我们时刻担忧、事事代劳,更能培养他们的能力和自信。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育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盲点,也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振奋人心,“做成功的父母”这个目标,是每个家长都渴望达到的。而“培养斯巴达孩子的33个细节”则为这个目标描绘出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我一直认为,育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摸索的过程。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没有说教,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把看似宏大的育儿目标,分解成了33个极其具体的、可以立即实践的细节。这让我感到非常受用。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鼓励家长独立思考、勇于尝试的姿态。它没有给出一个万能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原则和方法,让我们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细节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如何引导孩子面对困难,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以及如何用积极的态度去鼓励他们。我发现,这些小小的改变,正在悄悄地影响着我的孩子,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有韧性。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引着我在育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有效率地前行。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也深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细节的重要性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做成功的父母:培养斯巴达孩子的33个细节》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没有那种长篇大论、空洞无物的理论,而是将“成功父母”的秘诀,分解成了33个极其具体、可操作的细节。我喜欢它不落俗套的视角,将“斯巴达孩子”的概念引入,并非宣扬严酷,而是提炼了斯巴达人那种内在的强大、自律和坚韧的特质,并教会我们如何将其融入到现代家庭教育中。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孩子教育的全新认知。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教会他们承受挫折,如何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都给了我非常具体的指导。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父母的过度保护,反而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这本书帮助我重新审视了“爱”的意义,明白真正的爱,是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坚强、有担当的人,而不是将他们永远呵护在温室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它所蕴含的深度和实用性。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成功”,更重要的是它定义了“成功”的含义——那是一种内在的强大,一种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作者以“斯巴达孩子”为原型,并非鼓吹严酷的体罚或忽视情感,而是提炼了斯巴达人那种极致的自律、坚韧和集体荣誉感,并将其巧妙地转化为了现代家庭教育中可以实践的33个关键细节。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细节”的强调,因为我知道,育儿的成败往往就在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点滴。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父母的言传身教,我们对孩子行为的引导,甚至我们处理家庭矛盾的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鼓励家长们从“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转向“启发式”的品格培养;从“结果导向”的评价,转向“过程导向”的关注。我感觉自己仿佛找到了一把解锁孩子潜能的钥匙,并且知道如何一步步地开启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硬朗和决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做成功的父母:培养斯巴达孩子的33个细节”——这个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明确的目标。我一直觉得,在这个信息爆炸、孩子被过度保护的时代,父母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清晰的方向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斯巴达,这个词汇本身就代表着坚韧、自律和强大的意志力,这正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拥有的品质。然而,如何将这种理想中的品质,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动,却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难题。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我们现在对孩子的爱,反而剥夺了他们经历挫折、锻炼独立思考的机会?是不是我们过于关注他们的成绩和快乐,却忽视了培养他们内在的强大力量?“33个细节”这个数字,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聚焦,不会泛泛而谈,而是直指核心,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建议。我期待着能够从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被忽略但至关重要的育儿细节,学习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中,塑造一个内心强大、品格坚毅的孩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从一个“望子成龙”的家长,转变为一个“育子成材”的引导者,真正地理解并实践“成功父母”的内涵,让我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勇敢地迎接挑战,不畏艰难,成为一个真正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人。
评分自从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一剂强心针打醒了。以往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总觉得自己在努力,也在学习各种育儿知识,但总有一种“用力过猛”却不得要领的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张详细的地图,为我指明了方向,也给了我具体的路径。它没有空洞的大道理,而是把“培养斯巴达孩子”这个看似宏大的目标,拆解成了33个可执行的“细节”。这些细节,有的我以前可能也听说过,但在这本书里,它们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和更明确的操作方法。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坚定的育儿理念,它鼓励家长们在必要的时刻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尝试,甚至去犯错。这与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直升机父母”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深刻地认识到,过度的保护和包办,看似是爱,实则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阻碍。书中提供的那些方法,比如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如何教会他们面对失败而不气馁,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虽然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阻力,但看到孩子在这些改变中的点滴进步,我充满了信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以及对孩子未来的真正期许。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我育儿路上的一场及时雨。我一直觉得,现代社会对孩子的教育,似乎过多的关注了“快乐”和“成绩”,却忽略了“坚韧”和“品格”的培养。尤其是“斯巴达孩子”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充满了力量和决心,这正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拥有的品质。《做成功的父母:培养斯巴达孩子的33个细节》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用33个极其具体、可操作的细节,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一份详尽的“行动指南”。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它告诉我们,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也是一个父母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像是一颗精心打磨的珍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去塑造孩子内在的强大。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方法运用到和孩子的互动中,并且看到了显著的成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