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智永草书千字文 9787539870380

隋智永草书千字文 978753987038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卢司茂,周赞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
  • 草书
  • 隋智永
  • 千字文
  • 艺术
  • 文化
  • 古籍
  • 字帖
  • 临摹
  • 书法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安徽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870380
商品编码:2973012913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隋智永草书千字文 作者 卢司茂,周赞
定价 48.00元 出版社 安徽美术出版社
ISBN 9787539870380 出版日期 2016-11-01
字数 页码 12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隋 智永草书千字文/历代碑帖经典单字放大本》主要内容为《智永真草千字文》,《智永真草千字文》为隋代书法家智永书,有真草两种字体,真则圆劲古雅,草则丰美匀适。笔势飘动隽逸,结字雄放瑰奇。此帖是由楷书转入行书学习的读者的书帖。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草书千字文》:笔势雄健,法度森严,品读千古墨韵 本书集结的是隋代书法大家智永所书的《草书千字文》真迹。智永,俗姓王,名凝,字智永,世称“永禅师”,是南朝梁至隋代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也是右军(王羲之)之后,学书最为卓著的一人。他的书法继承了王羲之的笔法,并融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以草书成就最为突出,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之一,由南朝梁的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挑选出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撰成文。全文250句,每句四字,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政治、道德、伦理、生活等多方面,辞藻优美,意义深远,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智永的《草书千字文》则将这篇经典的启蒙读物,以其精湛的草书艺术呈现出来,成为了一部集文学与书法艺术于一体的稀世珍品。 智永草书的艺术特色 智永的书法,尤其是草书,以其“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势而闻名。他的草书,笔势雄健,连绵不断,既有王羲之的温润圆融,又多了几分峻拔劲健。观赏智永的草书,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生命力在笔尖涌动,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动感与张力。 笔法精妙,骨力遒劲: 智永的用笔,起笔落笔,转折顿挫,都极尽变化。他的笔画粗细适中,不追求蛮横的粗壮,也不流于纤弱的秀丽,而是内含筋骨,显得遒劲有力。即使在最连绵的草书笔画中,也能感受到其笔法的严谨和力度。线条的起收、转折、提按,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飞动的飘逸,又不失稳重的大气。 结构严谨,法度森严: 尽管是草书,看似自由挥洒,但智永的草书却并非随意涂鸦,而是建立在深厚的法度基础之上。他的字形结构,无论如何变化,都能保持一种内在的平衡与和谐。每个字的内部笔画之间,以及字与字之间的组合,都经过精心营构,显得疏密有致,顾盼生辉。即使是连绵的草书,也能清晰地辨认出其结构的脉络,体现出书家对汉字结构的深刻理解。 章法布局,浑然天成: 智永的《草书千字文》在整体布局上也独具匠心。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形成一种自然的韵律感。他善于利用墨色的浓淡、笔画的粗细变化,以及字形的聚散,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感和视觉效果。整体观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又似万马奔腾,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情韵兼备,意境深远: 智永的草书,不仅是技法的展示,更是情感的抒发。他的笔下,流淌着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以及对书写乐趣的沉醉。每一笔,每一画,都饱含着书家的心绪,或激昂,或沉静,或洒脱,或含蓄。观赏智永的草书,不仅能领略其艺术之美,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意境和人生哲思。 智永其人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智永作为一位集大成者,他的书法艺术不仅是对前代书法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他居住在永欣寺(今浙江宁波),临池学书四十余年,甚至将池水染黑,被后世称为“绿了八百里,黑了八百里”的墨池。他的勤奋刻苦,以及在书法艺术上的专注与执着,成为后世学书者学习的典范。 智永的书法,尤其是草书,成为历代书法家研究和临摹的重点。他的《草书千字文》更是被奉为学习草书的经典范本。从唐代开始,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曾受到智永草书的影响。他的笔法、结构和章法,都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草书千字文》的艺术价值与收藏意义 智永的《草书千字文》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成为书法艺术的璀璨明珠,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密不可分。 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智永的草书,集前人之长,融汇创新,达到了一个极高的艺术境界。他的作品,将《千字文》的文学价值与草书的艺术表现力完美结合,呈现出一种雄浑、洒脱、灵动的独特魅力,是草书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华文化的传承载体: 《千字文》作为一部经典的蒙学读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千字文》的内容,历久弥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而智永以其精湛的书法,将这部经典的文化瑰宝以一种视觉化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使其在传播和传承上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历史文献的珍贵价值: 智永所处的时代,正值南北朝走向隋朝的转型时期。他作为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书法家,其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书法发展的重要历史文献。 收藏的稀世珍品: 智永的真迹,历经千年,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已是凤毛麟角。其数量的稀少,加上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使得智永的《草书千字文》成为书法收藏界极为珍贵的藏品。拥有一本智永的《草书千字文》真迹或其高质量的影印本,无疑是收藏家和书法爱好者的一大幸事。 本书的出版意义 本书的出版,旨在将隋智永《草书千字文》这一国宝级的艺术珍品,以高清、精准的影印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通过本书,您可以: 近距离欣赏大师的笔墨神韵: 详细呈现智永草书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让您能够细致地品味其用笔的力度、转折的巧妙、线条的韵律。 深入学习草书的精髓: 以智永的草书为范本,学习其笔法、结构、章法,掌握草书的创作规律和艺术要领。 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欣赏精美书法的同时,深入理解《千字文》的丰富内涵,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 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了解智永这位伟大的书法家及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无论您是书法爱好者,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本书都将是您不容错过的精美读物。让我们一同走进智永的笔墨世界,领略那穿越千年的草书风华,感受中华文化独有的艺术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钻研书法临摹的“心手相应”境界,翻阅了许多关于用笔技巧的书籍,而这本《晋韵宋风:书法中的意境营造》可以说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避开了那种程式化的“提按顿挫”教学,而是从更宏观的哲学和审美层面来探讨如何将个人的情感注入到笔画之中。书中对“气”的论述非常精妙,它把气息的运行比作山川河流的脉络,强调线条的生命力和连贯性,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个点画。特别是对宋代文人书法的解读,简直是醍醐灌顶,比如苏轼那种“不拘泥于法度,而自得于自然”的洒脱,书中通过对比分析了他在不同心境下写出的墨迹,展示了情绪波动如何直接转化为笔端的微妙变化。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极强,行文流畅,用词典雅,读起来仿佛在品读一篇优美的散文,而不是枯燥的学术著作。对于我这种希望从“匠气”过渡到“书卷气”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它的启发意义远超一般的技法书籍。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研究历代书家的印章艺术,因为总觉得印章的布局和书法的气韵是相通的,而《篆刻入门与赏析:方寸之间的乾坤》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跨界好奇心。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巧妙,它没有直接教授如何篆刻,而是先花了大篇幅讲解了中国印章的历史演变,从先秦的私印到明清的文人私章,展示了不同历史阶段对“信物”这一概念的审美取向。对于初学者来说,它对“朱白章法”的讲解非常直观,通过大量对比图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处理文字的疏密、方圆和虚实关系,这对于理解中国古典设计中的平衡美学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作者强调了篆刻与书法之间的相互滋养关系,指出精妙的印章布局往往能反过来启发书家对章法和气势的理解。这本书的文字平易近亲,配图精美,不仅是一本技法书,更是一部关于“微观构成美学”的入门指南,让我对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说实话,我对碑学和帖学之间的争论一直抱持着一种审视的态度,而《碑帖交融:近现代书法思潮的转向》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极具洞察力的分析框架。作者没有简单地站队,而是系统地梳理了清末民初以来,在碑学兴起的大背景下,文人书法界是如何重新审视传统,以及如何将碑刻的金石气息融入到帖学的细腻之中。书中大量引用了康有为、沈曾植等大家的相关论述,并辅以大量的拓片对比,清晰地展示了“尚碑”如何从一种对“馆阁体”的反叛,逐渐演变为一种更广阔的艺术探索。特别是对“金石气”的物理性分析,阐述了那种斑驳、苍劲的质感是如何通过笔法转译到纸面上,这对于理解现代书法如何突破传统范式,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本书的学术性很强,但叙述又不失条理,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很好地跟进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我近年来看到关于书法史论中非常深刻的一部作品。

评分

这本书,《中国书法史纲要:从甲骨到现代》,简直可以作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来对待。它的体例非常清晰,采取了编年史加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读者在宏观把握历史脉络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特定时期的文化特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我最欣赏它在早期书体,如篆书和隶书部分的处理,没有流于表面的介绍,而是结合考古发现和文字学知识,解释了笔画形态的演变逻辑,比如隶变中“蚕头燕尾”的形成与工具的演进之间的关系。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不同书体之间的传承和转折点把握得极其精准,不会让人觉得书法史是一系列孤立的阶段堆砌而成,而是一条有机的、不断自我革新的长河。虽然内容厚重,但得益于详尽的图例和清晰的章节划分,即便是需要快速查阅某一特定时期的风格特点,也能迅速定位,是一本兼顾学术深度与实用性的佳作。

评分

这本《唐代书法艺术流变探微》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具一格,硬壳精装,拿在手里分量十足,那种厚重感就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敬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是上乘之作,米黄色的哑光纸,墨色印得清晰又不刺眼,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大量的留白处理,让每一幅字帖或理论阐述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空间,这对于欣赏书法这种讲究“气韵”的艺术来说至关重要。书中对唐代几个关键书法家的生平脉络梳理得非常细致,不仅仅是罗列成就,更深入挖掘了他们的创作背景和社会影响,比如欧阳询楷书的“欧体”如何在初唐确立了官方审美标准,以及颜真卿雄浑博大的风格如何顺应了盛唐气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止步于对碑帖的简单摹写解析,而是引入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佐证,使得整本书的论证体系坚实有力,读起来酣畅淋漓,仿佛跟随一位饱学之士在历史的长河中溯源而上,领略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留下的不朽笔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