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
定價:80.00元
作者:魏勵
齣版社:上海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3264987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初版曾榮獲4屆(2010年度)華東地區古籍圖書奬二等奬。此次修訂重版,能更大程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
一、係統收錄漢字古字形,展示形體演變源流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錄瞭4438個漢字的古字形。所選字形可靠性較高,甲骨文、金文、簡帛文、石刻等選自可信度高的拓本;籀文、古文、小篆基本依據北宋校本《說文》汲古閣藏版;隸書以秦代、漢代為主,個彆缺失者酌選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的字形。同時,每個漢字按時代順序羅列古字形,形象直觀地展示漢字的形體演變源流,便於讀者瞭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來龍去脈。
二、解讀漢字造字方法,探索漢字本來意義
漢字是錶意的文字,往往通過字形可以推知漢字的意義。《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對漢字的構造方法、簡化方法進行分析解讀,從源頭探究漢字zui早錶示的意義,揭示漢字的構造規律和意義,使讀者能夠“見字知義”。
三、辨析漢字不同用法,展示古今義項脈絡
在簡單解釋漢字本義的同時,本書還對漢字的不同用法進行辨析,分析瞭簡化字與繁體字、正體字與異體字、大陸規範字形與舊字形、颱灣字形的差異等,梳理齣漢字意義的演變脈絡,幫助讀者瞭解本義與引申義、假藉義之間的關係。
四、普及漢字文化知識,推進漢字學術研究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較為係統地展示瞭漢字的形體,對漢字構造及形體的解讀,揭示齣漢字的文化內涵,有利於漢字文化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從學術研究角度來看,本書的齣版吸收瞭新的學術成果,是對漢字形體及意義演變的一次係統梳理,也為漢字的研究提供瞭豐富的材料,有利於漢字研究工作的推進。
五、幫助學生正確快速掌握漢字,提高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形象生動地揭示漢字的形體與構造規律,適閤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各界讀者,能讓讀者在學習漢字時不但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瞭漢字學習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是學生學習漢字或教師進行漢字教學的有益參考。此外,本書可以為美術設計者和廣告設計者提供素材,豐富設計內涵。
內容提要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講解漢字來源與構字方法的古代漢語工具書。初版以來,作者在此基礎上吸收古文字學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訂重編,優選更換瞭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補充瞭許多新內容,編成《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齣版。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頭4438個,以通行規範字為字頭,加注拼音、筆畫、部首等信息,附列對應的繁體字、異體字、傳統舊字形、我國颱灣地區“正體字字形”等。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書按時代次序形象直觀地列齣甲骨文、金文、詛楚文、簡帛文、古陶文、古璽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隸書等多種字形。釋義精當而又有側重,除瞭從漢字的本義、引申義角度對漢字進行解釋外,還對其來源及造字方法、簡化方法、正體字與異體字的關係、新舊字形及海峽兩岸的字形差異等做瞭分析,幫助讀者詳細瞭解漢字發展演變的曆史。
為瞭增加讀者的漢字、漢語文化知識,給閱讀本書提供方便,《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後還附有《新舊字形對照錶》 《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古文字齣處年代錶》。
目錄
前言 1
凡例 3
字頭筆畫索引 7
字頭音節索引 28
正文 1-589附錄
新舊字形對照錶 590
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 591
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 592
古文字齣處年代錶 598
補白插圖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銘文 171
新泰田齊陶文 234
鄂君啓舟節 293
齊國貨幣 307
北大秦簡 400
秦封泥 440
作者介紹
魏勵,商務印書館編審。中國文字學會理事。著作主要有:
1.《常用漢字源流字典》 上海辭書齣版社2010年
2.《甲金篆隸字典》(作者)商務印書館2013年
3.《中華大字典》(主編)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年
4.《海峽兩岸漢字對照錶》 商務印書館2015年
5.《漢字規範字典》(主編) 商務印書館2016年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典雅的氣質,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閱讀的愉悅。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觸感溫潤,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細小的筆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長時間翻閱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封麵和內頁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每一部分都安排得井井有條,讓人在查閱信息時,能夠迅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部分,效率大大提高。從這個角度來說,齣版社在書籍的實體呈現上確實下足瞭功夫,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藝術品。無論是放在書架上作為點綴,還是在案頭隨時取用,它都能散發齣一種低調而專業的魅力,讓人對後續的閱讀體驗充滿瞭期待。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無疑是這部作品價值的有力佐證。
評分說實話,現在市麵上的工具書汗牛充棟,但真正能讓人“愛不釋手”的卻不多。我常常在想,一部好的字典,它的價值不應該僅僅體現在其信息量的多少上,更在於它如何構建起一個知識體係,讓學習者在查閱的瞬間,能夠感受到一種“豁然開朗”的體驗。我理想中的工具書,是那種結構設計高度人性化,檢索係統極其高效的。比如,如果能有一個方便快捷的部首索引之外的輔助檢索方式,或者在關鍵節點提供跨章節的關聯指引,那就更完美瞭。它應該是一個既能滿足我臨時查詢的即時需求,又能引導我進行係統性學習的“知識地圖”。這種設計上的巧思,往往決定瞭一本工具書最終能否成為我們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真正信賴的夥伴,而不是束之高閣的擺設。
評分作為一個對外漢語的教學工作者,我時常麵臨一個挑戰:如何嚮非母語學習者解釋某些漢字背後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它們在不同曆史階段使用語境的差異。對於初學者來說,機械地記憶字形和筆順是第一步,但真正的難點在於理解“為什麼是這個樣子”。例如,“仁”、“義”、“禮”、“智”、“信”這些核心概念的字形演變,往往蘊含著古代哲學思想的精髓。我需要一本能夠用清晰、簡明、圖文並茂的方式,將這些復雜的曆史信息提煉齣來,使其易於被非專業背景的外國人理解和吸收。理想中的工具書,應該像一位耐心的私人導師,能夠隨時為我提供最權威、最準確的“文化解碼器”,幫助我的學生跨越語言的障礙,直抵漢字的靈魂深處,從而真正愛上並掌握這門古老而迷人的語言。
評分我最近正在深入研究古代文獻中的一些關鍵概念,發現很多時候,字形和詞義的細微變遷,纔是理解作者原意的核心所在。尤其是一些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太常用的古語詞匯,其本義往往隱藏在字形演變的曆史長河中。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清晰梳理這種演變脈絡的工具書,不僅是給齣當前的解釋,更重要的是能展示“它如何成為今天的樣子”。這種追本溯源的探究過程,對於深化學術理解至關重要。我特彆看重那種能夠結閤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乃至楷書的演變路徑進行係統梳理的著作,這樣纔能構建起一個完整的認知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識點堆砌。隻有理解瞭字形背後的文化和邏輯,纔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讓閱讀不再是簡單的信息接收,而是一種與古人智慧的深度對話。
評分我個人的閱讀偏好,總是傾嚮於那些能夠提供詳盡考證和多角度對比分析的學術著作。對於工具書而言,權威性和嚴謹性是衡量其價值的基石。我尤其關注編纂者在選取字例、界定字義流變過程中的論證過程是否紮實可靠,引用的齣土文獻或傳世經典是否具有代錶性。一套好的字典,不應該僅僅是收錄和羅列,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確的學術立場和清晰的辨析邏輯。例如,對於那些存在爭議的字形來源或字義分歧,我期望能夠看到作者基於現有學術成果所做的審慎判斷或提齣新的見解。這種深挖細摳的治學態度,是任何浮光掠影式的普及讀物所無法比擬的,它為深度研究者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可靠的參考坐標,是案頭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